• 沒有找到結果。

模糊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2.3.4 模糊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一、模糊理論

模糊理論的提出是在1965 年,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L.A.

Zadedh【22】教授首度發表模糊集合(Fuzzy sets)的觀點,引出了隸屬 函數的觀念,以處理語意中認知差異的傾向性。模糊理論建構在模糊集 合的基礎上,為了解決現實環境中普遍存在模糊現象,而發展出的一種 定量表達工具,主要是用來表達某些無法明確定義之模糊性概念。模糊 集合理論把傳統數學從二值邏輯的基礎擴展到連續多值,主要是在處理 不確定性與模糊性之資料,並積極的將其數值化進行嚴密的處理。

(一) 模糊數:所謂集合(set)是由一些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事物所彙整而 組織,其中歸納一群具有相同特徵事物的工具。用來表達明確事物 為主,並區分成『傳統集合』或『明確集合』或『Crisp 集合』稱之,

以便和『模糊集合』或『Fuzzy 集合』相對應。

(二) 隸屬函數:為 Fuzzy 之最基本概念,透過隸屬函數才能對 Fuzzy 集 合進行量化,也才有可能利用精確的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處理模糊性 資訊。一般之模糊推論的過程如下圖2.3 所示。

25

圖2.3 模糊推論的過程 資料來源:【5】

二、模糊數表示方法

在模糊數學中歸屬函數是描述模糊性的關鍵,當解決實際問題時,

首先是要確定歸屬函數。因此,常見的模糊數表示方法有兩種,分別為 三角模糊數(Triangular-shape fuzzy number)及梯形模糊數(Trapezoidal Fuzzy Number),用於決策性最常見的是梯形模糊數。

(一) 三角模糊數

將此三角型模糊數以A=(a1,a2,a3)來表示,則三角型模糊數之 左端點(a1),中心點(a2),右端點(a3),它的歸屬函數可定義為公 式(2.1),其形狀如圖 2.4 所示。

⎪⎪

⎪⎪

⎪⎪

⎪⎪

>

<

=

3 3 2

2 3 3

2 1

1 2 1

1

, 0

, ) (

/ ) (

, ) (

/ ) (

, 0

)

(

a x

a x a a

a x a

a x a a

a a x

a x

A x

μ

… ………(2.3.4.1)

規則庫

前題部份 結論部份

模糊關係R

合成演算

結論B’

事實A’

26

圖2.4 三角模糊數 (二) 梯型模糊數

梯型模糊數又稱為台型模糊數,以A=(a,b,c,d)來表示,其模 糊數的歸屬函數定義可以表示成公式(2.2),其形狀如圖 2.5 所示。

.(2.3.4.2) ……

圖2.5 梯型模糊數 1

a b c d

( )

x

μA

0 x

( )

⎪⎪

⎪⎪

⎪⎪

⎪⎪

⎪⎪

⎪⎪

⎪⎪

⎪⎪

>

− ≤

− ≤

<

=

d x

d x d c

c d x

c x b

b x a a

b a x

a x

A x

, 0

, , 1

,

, 0

μ

1

a1

( )

x μA

0

a3

a2

x

27

三、模糊數的四則運算

Yager【21】提出的模糊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中,介紹了模糊數的加法 運算原則,Chen 【14】、Kaufmann 和Gupta 【17】說明的模糊數運算 原則,直接使用兩個梯形模糊數做計算,計算的結果不會改變模糊數本 身的性質,但卻大幅減化模糊數的運算難度。三角型模糊與梯型模糊數 一樣,可以如下定義加法、減法、乘法與除法等,以下為模糊數的四則 運算方式:

假設兩個模糊數分別為:A=(a1,a2,a3),B =(b1,b2,b3) (一) 模糊數加法運算:

) ,

,

(a1 b1 a2 b2 a3 b3 B

A⊕ = ⊕ ⊕ ⊕

(二) 模糊數減法運算:

) ,

,

(a1 b1 a2 b2 a3 b3 B

A− = − − −

(三) 模糊數乘法運算:

) ,

,

(a1 b1 a2 b2 a3 b3 B

A⊗ = ⊗ ⊗ ⊗

(四) 模糊數除法運算:

) ,

,

(a1 b1 a2 b2 a3 b3 B

A÷ = ÷ ÷ ÷

四、解模糊數

在模糊理論的運用當中,模糊化及解模糊化是兩個重要的部分。模 糊化(Fuzzification)是將明確集合轉換為模糊集合的過程,在模糊化的過 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為直覺法,也就是透過語意的描述以及問題的前 後關係,建立隸屬度函數。解模糊化(Defuzzication)是將一個模糊集合轉 換成一個明確值,用以表示此一集合的特性。研究學者對於解模糊均曾 提出不同方法,其中Hellendoorn和Thomas【15】提出六種解模糊化的方 法,其說明如下:

28

(一) 重心法(Center of Area/ Gravity):計算出模糊集合面積的重心值,

做為解模糊化的值。

(二) 面積和中心法(Center of Sums):其分母為分別求取各個模糊集合 的面積後加總,分子也以類似的方法求取各個面積總和,。

(三) 高度法(Height):以模糊集合的各個高度做為權數,與每個中心點 的值相乘,做為解模糊化的方法。

(四) 最大面積中心法(Center-of-Largest-Area):選取最大面積之凸形模 糊集合,然後僅計算此模糊集合之解模糊化值。

(五) 第一個最大值法(First-of-Maxima):以模糊集合的第一個最高點作 為解模糊化的值。

(六) 最大值之平均值法(Middle-of-Maxima):以第一個最大值與最後一 個最大值的解模糊化值取平均數。

因此,由上述方式可得到以下的結論,在決策過程中專家評估值以語意 變數表達,乃是較合理且一般性的表示方式,而且藉由模糊數的隸屬函數可 以適度地表達每位專家偏好判斷之變化情形,在時間與成本上更具經濟效 益,故對於專家知識,經由模糊理論的處理更具客觀理性。本研究並利用模 糊理論加以定量化,以梯形模糊數來表示,並且也較合乎需求。

29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