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機構典藏的發展現況

2.1 機構典藏

2.1.3 機構典藏的發展現況

資料來源: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Deployment Status in 13 Nations as of Mid 2005.[11]

根 據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ROAR) ( 網 址 為 http://roar.eprints.org/)所提供的資料,截至 2008 年 6 月,全球共有 68 國、1071 個機構典藏系統於該網站註冊,其中 821 個機構典藏系統提供了 OAI 介面。

表 2.2 顯示,在所有機構典藏系統中,有 1,057 個機構典藏系統提供總紀錄數、

平 均 紀 錄 數 等 資 料 ; 由 此 可 知 全 球 登 記 有 案 的 機 構 典 藏 之 總 紀 錄 數 為 9,199,511,各機構典藏系統之平均紀錄數為 8,703 筆(9199511/1057)。截至 2008 年7 月 14 日,台灣有真理大學、逢甲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 立交通大學、國立台灣大學、淡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等8 校於該網站登錄,

其中清華大學共登錄了2 個網址,故共有 9 筆機構典藏系統紀錄。但實際上國

內有許多單位正積極推動機構典藏,如逢甲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皆以DSpace

國別 機構典藏 資料來源: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ROAR),

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action=browse, 檢索日期:2008/6/18

從表 2.3 機構典藏之內容類型(Content Type)來看,以研究機構或部門資料 庫共573 筆最多;但以平均紀錄數來看,則以跨機構的類型提供較多的資料, 資料來源: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ROAR),

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action=browse , 檢索日期:2008/6/18

表 2.4 全球機構典藏數量─依系統軟體

Publications System) 27 24 21,879 912

ETD-db 24 20 536,423 26,821

Other softwares

(various) 316 209 5,611,592 26,850

資料來源: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ROAR),

http://roar.eprints.org/index.php?action=browse, 檢索日期:2008/6/18 2.1.4 機構典藏的優點

管理,可讓作者藉由表格式的提交程序,在極短時間內公開使用,而使用者 也可很快地取得所需資訊,相較於個人網頁製作時需瞭解 HTML 及相關技 術的知識,機構典藏的提交方式是非常方便的。

3. 提高能見度:機構典藏能夠呈現機構研究、教學及學術成果,並透過集中呈 現方式來增加作品的能見度,同時提供使用者瞭解各學校及系所學術成果之 整體表現。此外,相較於自行儲存於個人電腦上的文件,存放於機構典藏中 的資料,更容易被OAIster、Google, Yahoo 等搜尋引擎檢索到,大大提高能 見度及被引用的機會。

4. 更廣泛地傳播:英國學術專業學會 (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簡稱 ALPSP) 在 1998 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有高達 93.6%

的作者認為「廣發給可能的讀者」非常重要或重要,同時也是出版學術作品 最主要的目標,而透過機構典藏能更輕易地達成這項任務。

5. 回應學術傳播的危機:一直以來作者在投稿至期刊成為期刊論文的同時,會 將著作權讓渡給期刊出版社,導致圖書館必須編列預算購回讓渡出的權利,

同時作者還需面對受限制的使用障礙,因此,透過由機構自行典藏之做法,

在開放式平台保存期刊論文並提供使用,可回應目前學術傳播產生的危機。

羅靜純則認為機構典藏的具有以下優點 [13]:

1. 可將各類型的資料集中典藏於單一系統或平台,或依不同資料類型建置獨 立系統;

2. 透過國際間互通標準,如:OAI-PMH,來達到跨資料庫檢索之功能,改革 學術傳播體系,藉由擴大提供研究資源的取用管道,重申學術機構對學術 的控制權;

3. 藉由自行典藏其成員投稿至期刊的全文資料,以及提供公開使用之方式,

增加與商業期刊的競爭力、降低其壟斷性,藉以減輕大學與圖書館經濟的

負擔;

4. 藉由集中管理及經組織化的整體性呈現,以作為顯示大學學術地位的指 標,並增加機構知名度、地位與公共價值等;

5. 提供一種新的學術出版品典藏模式,或是與學術評鑑機制相結合,以改善 目前國內過於著重以引用文獻索引(Citation Index)資料庫為評定標準的弊 端。

項潔及洪筱盈認為在機構典藏建置的主張及內容與服務分離的邏輯架構 下,對機構本身、研究者、學術出版產業,以及政府研究補助單位而言,都有 顯而易見的好處,茲將項潔及洪筱盈所提出之建置機構典藏對各單位或個人的 效益整理如下[14]:

1. 對機構的效益:

(1) 彰顯與呈現機構整體學術研究力;

(2) 更容易掌握與評估機構內成員的學術研究成果;

(3) 完整保留機構內的學術研究歷史軌跡與研究重點;

(4) 機構學術成果之加值應用後的授權金回饋。

2. 對研究者/作者的效益:

(1) 提高其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的曝光率與點閱率;

(2) 藉由機構典藏管理介面,能夠更有系統地整理、呈現與宣傳個人及團隊的研 究成果;

(3) 能夠更方便地查找與取得各類學術資料;

(4) 文章加值應用後的授權金回饋。

3. 對臺灣學術出版/服務業者的效益:

(1) 機構學術論文數位化經費龐大,故數位化可委託業界進行,幫助產業發展;

(2) 建立內容與服務提供分離的模式,業者可經由非專屬授權方式取得內容,視 使用目的與需求的不同,提供更多樣性的加值服務、創造產值;

(3) 機構典藏系統及服務業者發展各種加值服務,使文章更容易被檢索到之後,

使用者必須付費至擁有文章所有權的出版社以下載全文,因此學術出版業者 反而獲利將更高。

4. 對政府機關與研究補助提供單位的效益:

(1) 提高臺灣學術成果曝光率;

(2) 增加臺灣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

(3) 更容易評估各機構之學術研究能力;

(4) 便於研究補助申請機構/個人的學術成果查核與評估。

而對高中來說,建置機構典藏,除了能永久地系統化保存校內各項數位資 料外,透過機構典藏系統簡單的表格式提交方式將能有效搜集資料,整合來自 教學單位及行政單位的各式資料並集中管理,使其能更輕易地被檢索及使用,

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同時,也可發展各校的特色典藏。

2.1.5 機構典藏須克服的阻力

Westriene 及 Lynch 於 2005 年對 13 個國家進行的機構典藏調查顯示,推 行機構典藏最常見的困難有下列六項[15]:

1. 讓人員瞭解機構典藏的價值,並說服其使用機構典藏;

2. 對於智慧財產權等相關議題的疑惑及不確定感,例如著作權的問題、資料 會被誰使用、被如何使用及是否被適當的分類等等;

3. 關於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學術聲望及相關問題;

4. 對於機構典藏的內容存有劣質(Low quality)的迷思;

5. 提交程序太麻煩;

6. 機構或組織的政策中,對於學術成果的存放缺乏強制性的規定。

而Davis 及 Connolly 在一份對於康乃爾大學之 DSpace 的研究則指出機構 典藏在內容及人員參與二方面的問題[16]。在內容方面,該校之機構典藏系統 在建置完成後,仍有許多類別(Collection)內沒有任何內容,多數類別僅有少數 資料,許多類別內的資料量之所以能穩定成長是因為行政資源的介入,例如要 求學位論文必須提交至DSpace。而在人員參與部份,所面對的困難在於校內人 員對於機構典藏及 DSpace 的認知不足,使用動機也較弱;其原因在於校內人 員習慣自行典藏或利用個人網站進行典藏及傳播,部份人員指出使用任何新科 技存在著學習曲線的問題,沒理由花時間學習一個沒有附加價值的系統。而著 作權的疑慮、擔心抄襲或被剽竊喪失競爭優勢、DSpace 分類方式不夠彈性、須 透過文件的描述頁面後才能下載檔案等功能上的不足等因素,也是機構典藏推 行時須克服的阻力。

機構典藏之建置除了系統技術面之外,尚有許多面向的困難,項潔認為建 置機構典藏最大的阻力在於資料徵集問題和組織政策面的問題。以下分別敘述 [17]:

1. 在資料徵集面,讓研究人員及參與的系所真正了解機構典藏的價值,並不 容易。系所及研究人員雖然能經廣泛宣傳,而對開放取用、自我典藏、非 專屬授權等著作權相關問題有「理智」上的了解,但是受限於目前衡量研 究成果價值的影響係數和學術榮譽(Scholarly Credit)方式不變,對機構典藏 也就多抱持著觀望的態度了。另外一個無法徵集到大量研究成果的阻力就 是麻煩且耗時的資料提交程序,機構典藏的維運者必須思考如何讓研究人 員在現行的工作流程中,不需要花費額外力氣,就可以將其研究成果送到 機構典藏上,並且盡量增加文件上傳到機構典藏的好處,例如能夠自動維 護個人著作目錄,能夠從機構典藏自動將研究成果散播到全國典藏系統 中,將機構典藏內容提供 Google 等搜尋引擎全文索引以增加能見度等加 值服務。

2. 在組織政策面上最常碰到的問題最常提到的就是機構是否需要附加強制 規定,以強迫研究人員將學術成果放置機構典藏中。強制規定例如:政府 將大學的機構典藏納入大學評鑑的一部份、或學校將上傳研究成果納入教 授升等的評核項目中等。這樣的強制規定有許多爭議存在,端看主政者的 意志、以及整個學術研究圈對於機構典藏整體發展的共識。

2.1.6 機構典藏政策

典藏政策(Repository Policies)指的是對於機構之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典藏行 動的方向與原則,包括什麼是必須保存的、由誰進行保存作業、檔案的保存及 轉置,以及各種權利的管理等問題 [18]。由於機構典藏所牽涉的層面甚廣,透 過明確的典藏政策,能讓機構內的成員在推行或使用機構典藏時有所依歸。

機構典藏政策制定時,可從建置目的、內容、對象、長久保存、權利管理 及服務等層面來思考,並分為項目、子項及內容三層次。所謂的「項目」是依 據建置目的、內容、對象…等不同層面加以分類及條列,而「子項」則是為要 完成項目任務下的「任務單元」,例如:「對象」項目下包括社群定義、社群權 利及責任…等,至於「內容」則是陳述執行原則,例如:「社群定義」為學術單 位或教授個人…等,藉以條理出各相關人、事、物間關聯性,以制定出清晰且

機構典藏政策制定時,可從建置目的、內容、對象、長久保存、權利管理 及服務等層面來思考,並分為項目、子項及內容三層次。所謂的「項目」是依 據建置目的、內容、對象…等不同層面加以分類及條列,而「子項」則是為要 完成項目任務下的「任務單元」,例如:「對象」項目下包括社群定義、社群權 利及責任…等,至於「內容」則是陳述執行原則,例如:「社群定義」為學術單 位或教授個人…等,藉以條理出各相關人、事、物間關聯性,以制定出清晰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