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歐體數位著作權相關指令

第四章 歐體第二代著作權相關指令

第二節 歐體數位著作權相關指令

「2001 年著作權指令」對於「重製權」之定義非常廣泛,因而出現是否有 過度擴張之疑慮與適用上的困難,而其最棘手的部份,可能是關於其眾多強制供 會員國選擇的侵權免責事項( exhaustive list of optional exceptions to liability )。又 該指令之適用範圍並不限於資訊社會、或以數位或其他電子內容形式之著作,因 物著作之表演人、製作人的「供公眾取得權」( mak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可在

「2001 年著作權指令」中發現83。「2001 年著作權指令」本身與歐體各個指令適 provisions of this Directive, Member States shall protect computer programs, by copyright, as literary works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79 See WCT art. 11, “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provide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legal remedies against the circumvention of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hat are used by author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exercise of their rights under this Treaty or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that restrict acts, in respect of their works, which are not authorized by the authors concerned or permitted by law.”

80 Id. art. 12, para. 1, “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provide adequate and effective legal remedies against any person knowingly performing any of the following acts knowing, or with respect to civil remedies having reasonable grounds to know, that it will induce, enable, facilitate or conceal an infringement of any right covered by this Treaty or the Berne Convention....”

81 WPPT, art. 18, “ 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provide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legal remedies against the circumvention of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hat are used by performers or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exercise of their rights under this Treaty and that restrict acts, in respect of their performances or phonograms, which are not authorized by the performers or the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concerned or permitted by law.”

82 Id. art. 19, “ 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provide adequate and effective legal remedies against any person knowingly performing any of the following acts knowing, or with respect to civil remedies having reasonable grounds to know, that it will induce, enable, facilitate or conceal an infringement of any right covered by this Treaty… .”

83 Council Directive 2001/29, art. 6-7, 2001 O.J. (L 167) 1, 10.

84 Id. art. 11.

該指令共有 61 條前言( recitals ),條文第一章為如何與歐體既有著作權及其 相關權利配合,第二章為重製權、公開傳播權和散佈權,以及侵權免責條款,第 三章為處理科技保護措施及權利資訊管理,第四章為救濟方法以及頒佈施行時 間。以下分述說明:

第一款 重製權

依據該指令第 2 條規定85,「重製權」的定義為「會員國應賦予下列著作權 人專屬權,禁止基於任何目的直接或間接,暫時或永久地重製著作之一部或全部:

1 著作人就其著作之原件或重製物;

2 表演人就其表演之固著物( fixation );

3 錄音物製作人就其所製作之唱片;

4 影片製作人就其首次固著影片的原件或重製物;

5 由有線或無線傳送之廣播機構(包含有線電視與衛星傳送)就其廣播節目之固 著物。」

適用於受保護的著作人、表演人、錄音物製作人、影片製作人等附著於原著 作之鄰接權人,在「2001 年著作權指令」出現前,歐洲對於數位重製與暫時性 重製( transient copying )的處理有很大爭議,這使得各會員國國內法律禁止該重製 行為之規定有相當大的不一致。「電腦程式法律指令」和「資料庫指令」亦提供 類似「2001 年著作權指令」的重製權,因而關於「出租權指令」中的表演固著、

錄音物、影片首次固著、廣播固著均被廢除。對於重製權的侵害判斷,並未有明 顯的實質近似( substantiality )內涵,因此與「資料庫指令」的特別權利有關。「2001 年著作權指令」中對於原著作物、附著物、錄音物等之重製,認定為是潛在地侵 害了重製權之規定,比「微量利用原則」( de minimis )更為嚴格,此引起很大爭 議。這條款應該和「資料庫指令」比較,因為其提供較高的原創性門檻,即資料 庫需達到「作者本身的智慧創意」( author’s own intellectual creation ),始能受著 作權保護,即實質近似原則( substantial similarity ),因為最小利用將被判斷為 重製作者的創意產出。然而,「2001 年著作權指令」並無關於原創性的規定,其 重製權的定義,適用於歐體指令所保護的任何會員國著作,因此,若有會員國本 身立法即對著作原創性要求較低,對於微量或無關緊要的侵權判斷將會出現爭 議。換句話說,若該著作本身創意性雖不高,但依其本國法仍能享有著作權,且 因為「2001 年著作權指令」之廣泛定義重製權範圍,將使得公眾之最小利用都 可能造成侵害著作權,這無疑是一個問題。

第二款 公開傳播權

85 Id. art. 2, “ … the exclusive right to authorise or prohibit, direct or indirect, temporary or permanent reproduction by any means and in any form, in whole or in part.”

著作人和著作權相關權利人二者有擁有的公開傳播權(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內涵不同,只有著作人可授權或禁止任何對其著作的公開傳播,包含以有 線、無線、或使公眾得以隨時隨地個別選擇取得、接觸等形式。「使公眾取得權」

是「2001 年著作權指令」重要的內容之一,不但融入 WCT 和 WPPT 兩大世界 公約的關於廣播、有線播送的規定,亦補足其欠缺之處,即「隨選式公開傳輸」

(downloading of copyright works on demand)的規範,例如:被存放在網際網路上 供瀏覽者隨時下載的著作內容,但不限於網路傳輸,或互動電視(interactive television)此等互動式設備。

第三款 散佈權及其耗盡

源自 WCT 第 6 條規定,該指令所指之「散佈權」僅限於著作人本身對其著 作有散佈的權利,著作人對於原著或其複製,可禁止或授權以買賣或其他方式散 佈公眾,且除獲著作權人同意之首次銷售或其他以移轉所有權為目的之方式外,

在歐體境內並無耗盡原則適用。其他相關權利的散佈權規定已於出租權指令中有 明文記載。

第四款 暫時性重製及其例外

由於「2001 年著作權指令」對於「重製權」的定義廣泛,因而針對「暫時 性重製」( temporary reproduction )設有重製免責規定,包含「強制性例外」

( compulsory exception )、眾多「任意性例外」86( optional exception ),以及保障 各會員國國內既有之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而設之「保留條款」( saving provision )。

除了根據前述伯恩公約所提之「三步驟檢驗法」外,該指令為因應資訊社會下的 數位環境,特別提出「四步驟檢驗法」。從該指令的前言第44 條中可推知,會員 國對於暫時性重製之限制與例外,在著作權及其相關保護標的在新興電子環境 ( new electronic environment )下,正反映出日益增加的經濟上衝擊,因此對於該 限制與例外之適用可能必須更加限縮87。由此可窺見:當攸關網路或數位內容案 件,通常會加上第四個步驟,即需考量「科技本身的特殊性」,來判斷是否侵權,

換句話說,法院在具體個案中須分析判斷,在當時科技背景下,行為人的重製行 為是否合理與資訊傳輸是否快速等因素,以便達成指令避免該例外規定濫用的目 的。以下就指令中關於暫時性重製的例外規定加以介紹:

86 相對於強制規定,因而譯為任意性,在此指可供會員國自由選擇是否納入於國內法,非強行

規定之意。

87 Supra note 41, recital 44, ”the provision of such exceptions or limitations by Member States should, in particular, duly reflect the increased economic impact that such exception or limitations may ha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lectronic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scope of certain exception s or limitations may have to be even more limited when it comes to certain new use of copyright works and other subject-mater. ”

(1) 強制性例外

對於受該指令或其他著作權保護標的所保護之著作,在符合下列要件後,針 對網路服務提供業者與其他類似網路媒介非故意地快取、管理、傳送,例外地不 侵害「重製權」:(一)通過伯恩公約「三步驟檢驗法」;(二)須為暫時的;(三)須為 附隨行為;(四)須為技術過程中整合且重要的行為;(五)其主要目的為網路傳媒 對第三人之傳送或合法的著作利用行為;(六)無獨立經濟重要性88

(2) 任意性例外

指令第5 條第 2 項中制定眾多的例外供選擇,會員國只能從中選而成為國內 法規之一部來遵守,但無法另訂新的例外規定,而各會員國既有的規定,在符合 指令所制定的要件後,始能保留下來。這些例外有的單純為重製權之例外,有些 則包含公開傳播權的例外,大抵可以區分為幾大類:

(一) 教育與科學研究 (二) 為殘障人士所使用 (三) 通貨經濟報告 (四) 政治或宗教議題

(五) 行政立法司法程式報告 (六) 評論公開出版著作 (七) 政治演說或公開講學 (八) 在宗教或國家場合之使用

(九) 公共場所永久設立的雕像或建築 (十) 其他文件中的附隨內容

(十一) 為藝術品展覽或買賣所進行之廣告 (十二) 諷刺、仿諷、模仿作品

(十三) 設備修復與展示之使用

(十四) 以建築物或繪畫展現之藝術品,為重建建築物所繪製之建築物

除了須符合伯恩公約「三步驟檢驗法」外,為人詬病的是,會員國只能從指 令所提供的例外規定中選擇,但不能制定其他的例外來免除重製侵權責任,有學 者認為此舉無異是妨礙著作權保護的適用範圍,且限制新興科技的發展空間。

(3) 保留條款89

88 Supra note 41, art. 5.

89 Supra note 41, art. 5. para. 4, ”must be confined to cases of minor importance, must be confined to analogue uses, must be not interfere with the free movement provisions of the E.C. Treaty, must satisfy

須遵守四大要件始能繼續存在:(一)僅限於重要性次之的案件;(二)僅限於 使用在對比類著作;(三)不能與歐體條約「貨物自由流通」條款扞格;(四)符合 伯恩公約「三步驟檢驗法」。該條文很難實現,目前只有比利時著作權法中,關 於「保護已故作者的作品集」的條文因為符合上述要件而被該國保留下來90。 第五款 規避科技保護措施之規定

為實踐WCT 第 11 條與 WPPT 第 18 條,指令第 6 條第 1 項要求會員國需要 提供「適當法律保護」(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禁止他人明知或可得而知地 規避「有效的科技保護措施」(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measures )。所謂「有效的 科技保護措施」指任何設計來保護著作權或其他相關權利標的之技術,例如:權 利人可藉由加密、雜湊、轉換或控制重製等技術,限制公眾利用之方法以達到保 護的效果。

相較於 WCT 與 WPPT 兩大世界公約的規定,指令不但規範「直接規避」此 等主要侵權行為,更進一步禁止「間接規避」這類的次要侵權行為,包含製造、

進口、散佈、販賣、出租、以販賣或出租為目的之宣傳、以商業販賣為目的而持 有該規避設備、產品或零件、為規避目的而促銷、宣傳、行銷的服務條款、除規 避功能外僅具有限商業目的與使用,主要為便利規避使用所作之設計、生產、應 用、表現。最重要的是,這些次要行為主觀上並不要求故意或合理相信其行為,

但主要行為須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是規避著作權或其他相關權利始能成立。

當著作權人也同時擁有「反規避科技保護措施機制」時,利用人的免責抗辯 應如何運用呢?此時,指令藉由規定著作權人可提供第5 條各項受益人合法接觸 該著作,試圖矯正免責條款適用上的困難度。然而,大部分免責抗辯可能難以成

當著作權人也同時擁有「反規避科技保護措施機制」時,利用人的免責抗辯 應如何運用呢?此時,指令藉由規定著作權人可提供第5 條各項受益人合法接觸 該著作,試圖矯正免責條款適用上的困難度。然而,大部分免責抗辯可能難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