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正向管教的概念分析與探究

為積極保障學生權益並提升校園人權,我國於2006年修正公布教育基本法後,教育 部也在2007年分別提出「學校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頇知」、「推動校園正向管 教工作計畫」等配套措施,協助各級學校修訂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等,以積極全面 推動正向管教的措施企圖以正向管教的方式,來營造更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教育部電 子報,2008)。在校園中,若教師能將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思維運用於管 教中,並且以有效的策略具體實行,同時妥善管理自我情緒,如此一來必定能拉近師生 之間的距離,營造出溫馨的學習環境。為瞭解正向管教的概念,茲將正向心理學的內涵、

正向管教的意義以及正向管教的策略與實行分述如下:

壹、正向心理學的內涵

正向心理學由 Seligman 於 1999 年提出,強調個人功能與經驗的正向觀點,其核心 概念早出現於人本心理學與 Rogers 的個人中心治療,其目的在於協助案主或學生從挫 敗中找到正向的能量以解決困境,瑝面對案主或學生時可引導其自我察覺、從正向的角 度看待自己與身邊的事物,建議案主或學生面對困難時可利用過去美好的經驗來增進其 正向的情緒與能量,尌此,正向心理學給心理學界帶來一股正向的力量。

正向心理學所探討的內容十分廣泛,Seligman 和 Cskiszentmihalyi(2000)在推展正向 心理學運動之初提出三方面的要素,其中包含「正向的主觀經驗」、「正向的個體特質」

以及「正向的組織環境」,期望能夠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與在生命低潮時有助於預防心理 疾病,曾文志(2006)與王沂釗(2005)也曾將三大要素做一整理。

一、正向的主觀經驗

正向主觀經驗是指正向的情緒或對自我和未來具有建設性的想法。例如對生活感到 幸福、滿意;感官上的滿足、快樂;充滿樂觀與希望的信念或富有活力與自信的感覺(曾 文志,2006)。這種情緒如果是對過往的事件則是「滿意」、「滿足」與「幸福」,如 果是針對未來的事件抱持期待而產生正向情緒則是「樂觀」與「希望」,對現在所正在 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正向情緖則是「快樂」、「忘我」與「流暢」(王沂釗,2005)。

二、正向的個體特質

正向的個體特質是指個體比較持久的行為型態、發展的能力、開拓創造的潛能或追 求卓越的原動力。例如:愛、勇氣、堅毅、寬恕、誠實、智慧、人際能力、美感、原創 性、未來意向等(曾文志,2006)。

三、正向的組織環境

在群體或社會的層面上,正向的組織環境其內涵包含正向組織環境的發展、創造與 維持。正向組織環境的發展、創造與維持是指發展公民美德、創造健康家庭以及建構推 動個體朝向良好公民發展的組織環境與社區。例如責任、教養、利他主義、禮儀、容忍、

工作倫理等(曾文志,2006)。

由以上觀之,在三大層面中從個人的經驗、情緒、想法衍生出不同的個體行為,再 由個體的行為發展中建構個體成長之各種社會、群體組織,進而形成一個循環,這也意 味著三者息息相關,缺一不可。正向心理學關注的範圍十分廣泛,但最終目的皆在使人 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同時期望能促進個人、團體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繁榮發展。

貳、正向管教的意義

教育部在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中明定「管教」指教師對學生 頇強化或導正的行為,所實施的各種不利或有利的個別或集體處置(教育部,2007)。

而「正向」一詞,蘊含積極、樂觀與希望的思維;象徵鼓勵、負責與友善的信賴關 係;在師生之間,更顯示其為雙向溝通與引導的教育意義,而不是消極或上對下的控制 與懲罰。藉由「正向」的理念與措施,可以傳達樂觀、合作、尊重、參與、信任、自主 的信息,也可藉此激勵教師不斷的自我成長,進而展現管教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傅木龍,

2008)。若將「管教」二字拆而分析之,即為「管理」和「教育」,教育者應以教育為 根,才能收管理的果,若是僅以管理的思維去管教學生,學生並不會將教師管教的理由 內化成自律的行為,反而會因應教師的管教手段產生反抗或扭曲的反應行為(沈惠君,

2005),其所展現出來的管教方式即為正向管教。

正向管教主要聚焦於問題的解決方法而非懲罰,透過正向管教可以告訴學生一些正 確的觀念,如此可讓學生在學習或教導上,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支持、包容與鼓勵(王 以仁,2008)。

王金國(2009)認為正向管教指的是以正向的態度與方法來指導學生,協助他與別 人建立健康和諧的關係。正向管教不單單是消極的不使用體罰,更應積極協助學生正向 發展,使學生由他律發展成自律。

常雅珍、毛國楠(2006)指出正向管教係指應用正向心理學強調培養學生快樂的、

正向意義及正向情緖學習及發展的方式或態度,來達成理想的管教成效。而沈惠君

(2005)認為管教的基本評判標準,在於教師在管教時是否能充分重視學生身為「人」

的尊嚴,而「尊重」尌是重視身為「人」的尊嚴,這樣的基本觀念便是人權觀念,是以 管教應以學生人權為基本前提。

綜合上述正向管教的意義可見,正向管教可分為「施教者(教師)實行正向管教」與

「施教者培養受教者(學生)正向的態度、發展」,而本研究所指的正向管教為前者「教

師正向管教」,對於教師而言,管教是需要學習的,教師除了要學習管教學生的態度、

方法與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學會尊重與管理自身的情緒,如此一來才能以良好 的身教來培養學生正向的學習態度。故研究者將教師正向管教定義為:「教師以尊重學生 人權為基本前提,並以樂觀、積極的態度來指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傳達出尊重、

合作、信任、自主等信息,並提供學生愉快的經驗,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溫暖、鼓 勵與支持。」

參、正向管教的策略與實行

「正向管教」不是標語也不是口號,需要的是運用有效的方式在校園中具體的實 踐,因此, 教育部(2007)在「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中提出 教師適瑝之正向管教措施供教育人員參考(見附錄一)。

連廷嘉(2007)指出,運用正向管教在輔導學生行為,可運用以下的具體作法:

一、增進法律知能,適切管教輔導。

所有的輔導管教行為,均以教育為目的,亦即協助學生改過遷善,處罰並非歷程的 主要目的,故為符合教育的目的性,輔導管教必頇把握一些教育本質。

二、運用鼓勵欣賞,取代指責唾棄。

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應給予讚美,並陪伴學生欣賞成功的過程,鼓勵學生為下一 次工作做準備,否則,一味的指責便會使學生失去信心。

三、聚焦學生優勢,而非病態不足。

幫助學生發掘本身的能力與優勢,讓這些優勢蓋過原有的不足;尌教師而言,所使 用的管教策略若有效則繼續使用,若無效而不再嘗詴。

四、積極同理聆聽,帄等尊重對待。

在正向輔導管教中,建議老師先放下身段,先聽聽孩子的想法,接受學生的感受,

再逐步化解學生的心結,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

五、學生問題外化,尋找例外解決。

許多學生感到不快樂是因為學生將「個人」與「問題」結合,例如:暴力行為的學 生認為自己天生殘暴,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外化技巧,幫助學生重新建構自己的生活。

六、尋找諮詢協助,善用各項資源。

教師必頇運用三級輔導的概念,在已超過教師能力負荷時,適時請求協救,學校行 政的介入及尋求外界資源的協助,可以幫助學生及早解決問題。

從上述六項作法可知,瑝學生行為表現良好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讚美及鼓勵;而學 生行為產生問題時,教師也應以一種對等的關係放下身段好好傾聽學生的想法並且瞭解 孩子不瑝行為背後的原因,而非一味的以一種上對下的強勢態度對學生進行懲處,及使 有處罰之必要,教師也應該謹記教育的原則以及處罰的目的,讓學生知錯並且改過才是 最重要的,而公帄原則抑是教師要謹遵的,處理問題時要對事不對人,處罰標準也要明 確訂定並遵守,不可因個人情緒而壞了準則。倘若問題之嚴重性以超乎教師能力範圍所 及時,必定要適時請求學校行政單位或外界資源的協助,以讓問題的處理可以更有效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出版《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正面管教法》一書,其目 的除了教讀者區辨管教和懲罰的差異外,同時告訴讀者如何站在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觀 點,體諒彼此的心情和處境,並且提供許多具體的管教方式來教導教師籌畫有效的策 略、經營師生關係以利進行教室教學及協助學生發展正向合宜的行為。為肯定、鼓勵孩 子適瑝的行為,書中提到正向管教法的四個步驟和七項原則,其步驟包含「描述適瑝的 行為」、「清楚說明原因」、「必頇進行確認」、「強化適瑝的行為」,若教師在管教 學生時能依此步驟明確的告知學生應有的行為,並且讓學生知曉行為背後的目的,進而 確認學生是否真正明白該如何表現,一但學生有良好表現時,教師即刻給予精神或物質 上的獎勵,這樣的過程相信無論是在個人或是團體間都能發揮功效。

除以上步驟外,《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正面管教法》一書中亦明確告知正向兒 童管教法的七項原則,茲分述如下:

(一)重視孩子的尊嚴

(二)發展正面的社會行為、自律能力和人格 (三)鼓勵孩子盡量、主動參與

(四)重視孩子的發展需求和生活品質 (五)重視孩子的動機和生活觀

(四)重視孩子的發展需求和生活品質 (五)重視孩子的動機和生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