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

第一節 歷史語意考察

本章節試圖透過前段文獻回顧以及歷史事件觀察,經由歷史脈絡及語意的詮 釋分析,針對從日本的「御宅」到臺灣的「宅男」的演進或者說跳躍歷程做初步 的描繪。本文認為,有別於專業化的御宅學,在臺灣,大眾媒體可能正在透過宅 男一詞,將已經去污名的御宅重新加以污名化。

1970 年代《宇宙戰艦大和號》(1974)所帶動的科幻動畫熱潮,可以說是促 成了御宅族的雛型。岡田斗司夫將崇尚這部動畫的這群人稱為「御宅原人」(傻 呼嚕同盟,2013)。由此可知,在 20 世紀後期,御宅的概念已在日本奠基,並透 過國內甚至跨國的媒體傳播,接續形成一種流行文化。而在臺灣,則是要等到 21 世紀初,透過動漫文化的跨國交流,特別是《電車男》(2005)一劇的熱潮,

才廣泛傳佈。

《電車男》一劇是描述一位經常出沒秋葉原、最愛動畫電玩的御宅族,

活了23 年卻從沒交過女友的電車男,透過網路與素未謀面的網友們分享 一喜一憂,也從網友們得到勇氣與友情的故事……劇中主角-山田剛司

(伊藤淳史 飾),是位人才派遣公司的營業員。最愛動漫電玩,是典型 的御宅族。從來沒談過戀愛,也自認與愛情無緣。總是先考慮週遭的人,

而把自己擺在後頭,所以顯得性格軟弱,該講的話也說不出口,經常被 別人欺負。(節錄自「緯來電視網」節目介紹)

22

因此,臺灣對於御宅族的想像,大約是透過兩種御宅面向的分支而構成。首 先一面是原生的御宅族想像,此處意指在特定領域的專精人士,而在臺灣則尤其 指稱ACG 人士。另一方面,御宅族則被象徵在《電車男》一劇中的主角形象上。

這或許是在日本已然形成的一種對於御宅族男性的刻板印象,而非經由具體互動 經驗的認識累積而成的御宅文化。

假若 ACG 文化在宅男一詞出現之前已先行進入台灣,並已成為眾所熟知的 預設內涵,那麼我們也許可能從 ACG 發軔的漫畫(Comic)文化切入,比較性 探問自御宅到宅男、從日本到台灣的演變相近性。

陳仲偉(2011)指出,日本的漫畫文化在還未成為全球性的流行文化之時,

更具體說在二次大戰以前或中期,一直被認為是種可能對青少年有不良影響的事 物。基本上,日本漫畫文化歷經了戰後數十年的文化積累,同時與產業、政府以 及「社會」的多方對話才慢慢建構成如今代表日本形象之一的文化產業。與此同 時,他也附帶談到台灣的漫畫文化首先起源於 1950 年代兒童讀物的崛起,然後 在數十載的變化過程上卻由於政府政策和出版通路的整合不佳,以及強烈模仿日 本風格等負面因素,結果才落入過度強調「產業」經濟面的次文化窠臼。

就是生產、代工、生產、代工、生產、代工……這件事情。對台灣而言,

整個漫畫的這個行業裡面,它基本上就完全是商業行為在操作,它不太 有什麼『理想』在裡面,它也不太講什麼『遠景』,它也不太討論『未來』

或者『可能性』」(ASMA,2007,轉引自陳仲偉,2011:15)

上述重產業輕文化的經濟至上邏輯雖然尚未直接說明從御宅到宅男的變化

電車男

ACG

(御)宅男

23

如何發生,卻也多少可見跨文化的轉變路徑。也就是說,作為宅男更廣泛指涉的 對象物,漫畫代表著一樣日本(外來)的事物,經由台灣(本地)的涵化後,形 成一種與前者有相似卻不相同的新興事物。無論轉變的主因是由於傳入時期過短 而被民間社會誤用,或者是因為主流機構如官方和出版商的利用而發生創新,最 起碼都類同地展現出本文欲探討自御宅到宅男的變化面貌。

而促成從「御宅」到「宅男」稱謂的演變因素,除了媒體使用「御宅男」一 詞來形容《電車男》主角外,也由於「宅」一字在漢語中帶有的意義解讀。此即 張冰玉(2015)所提到透過聯想的「漢化」模式。根據教育部異體字的字典定義,

「御」作動詞時為駕馭車馬之意,又作形容詞時則有天子的、帝王的意涵;進而,

「宅」作名詞時可指住所、住處,作動詞時則為存、居。兩者相較之下,假若試 圖進行日常生活的描述,那麼御字應是更難解釋及不常使用的,並且幾乎無法與 臺灣的御宅族想像連結起來。對照而言,在漢語語境中,宅的意思更加淺白且親 近,因為「居於家中」是種大多數人皆體驗過的活動,並且可與私領域有所連結,

也比較能與《電車男》那樣無交往經驗,在家中透過網路進行人際互動的行為聯 想起來。

隨著宅男的使用蔚為風行,而且是做為一種遭影射違反主流社會道德的對象 而出現在世人面前,那麼具備專業自我認同的御宅族該如何應對呢?從大眾媒體 上較為著名的歷史事件來看,御宅族對於宅男一詞的「誤用」這個議題,曾經出 現過兩次重大的討論。首先是在2006 年 6 月開始,中視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 猜猜猜》以電車御宅男的風潮為契機,企劃了多次「臺灣御宅男」的介紹以及素 人改造活動。該系列節目雖是以御宅男為標題,但當中的談話大多是御宅和宅男

(御)宅男

宅的漢語意 義

宅男

24

25

體傳播的犯罪訊息等等皆有可能形成誘發因素(李茂生,2016)。然而,長期的 因素往往難以被發現或明指,因此媒體便可能選擇在易於追溯的誘發因素上面大 做文章。例如,在鄭捷事件中,媒體大肆炒作他掛在胸前的遊戲王卡片「青眼白 龍」9以及所涉入的暴力電玩,卻大幅忽略社會結構性和過程性的複雜因素,比 如說在社會少子化下,造成家庭期望提升;抑或是在升學主義教育中,社交過度 壓抑等。

上述兩個代表性的案例除了可以階段性代表宅男脫離御宅一詞而呈現負面 的意涵以外,它們如何引發以及產生怎樣的公眾議論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論述 至今,我們理應能稍加理解宅男的刻板印象與臺灣社會事件的偶然連結。不過仍 有幾點問題必須釐清:如今的「宅男」究竟指涉什麼社會群體,抑或這個群體只 不過是個媒體神話?又除了承載著「宅」一字的漢語意義,以及把「御宅」一族 混同為、甚且化約成負面的「宅男」想像之外,「宅男」這詞本身還有沒有承載 更多的社會語意?新聞媒體是否為了能夠更加便宜地使用該詞,而任意添加了特 定的用法呢?接著在下節,我們將透過對新聞報導的內容分析來進一步瞭解它的 使用方式。

9 該卡片為動漫「遊戲王」的相關商品。此商品的特色是作畫精緻,而且在動漫中是具有高侵略、

破壞力的卡片代表。

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