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樂章

2.1.2 段落、樂句與音型動機

樂句與動機的使用上,全曲主要由構成前導動機的樂句 1、樂句 2、樂句 3 以及 B 段新發展出的樂句 4 所組成,之間有時穿插著以短小動機帶過的連接橋段,並大量使用 模進手法。

如【譜例21一】所示,樂句 1 之旋律較為節奏性,以四個大跳音程開頭,其中點綴 著級進之音型動機 a:

20 常取動機片段或其他素材為基礎而成的段落,長度並無一定標準但不至於太長。常使用模進之手法達

成轉調之任務,使曲調產生新的趣味。

21譜例來源皆採用 Tomaso Albinoni,’’Concerto in d minor for Oboe and Piano, Op. 9, No. 2,’’ ed. Remo Giazotto(New York: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any, 1950).為簡化聲部便於分析,採用改編自絃樂團伴奏的鋼 琴伴奏譜。

【譜例一】Mov. I, mm. 1 – 8

樂句 2 之旋律線條較為綿長,主要由附點節奏之動機 b 構成,模進二次後接續風格較為 強烈之樂句 3,如【譜例二】:

【譜例二】Mov. I, mm. 8 – 14

樂句 1 動機

動機 a

動機 a

樂句 2 動機

動機 b

動機 b 模進

樂句 3 使用突強記號強調和聲外音的使用,製造衝突之感,主要由動機 a 加動機 b,並 於終止式前加入動機 c 的使用(見【譜例三】)。各樂句間在風格、強弱等方面刻意營造 的「對比」效果,正是十七世紀協奏曲所重視的概念。

【譜例三】Mov. I, mm. 14 - 20

與樂團對比的獨奏部分,受到當時代歌劇詠嘆調的影響22,會先將前導動機不完整 地呈現一次,具有預示之功能,並在插入句後再現。再現的 Solo 1,省略了前導動機中 的樂句 3,改為運用動機 c 的上升音型,達到 A 段之頂點(見【譜例四】)。

22 根據《哈佛音樂辭典》(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第 546 頁,前導動機源自於十七與十八世紀的始 動抒情調(Motto aria),通常前導動機出現兩次,先由人聲唱出主題,再由樂器重複演奏,此為始動抒情 調之特色。

樂句 3 動機

動機 a 動機 b

動機 c

【譜例四】Mov. I, mm. 42 – 52

緊接在 A 段後之 B 段為主要發展及轉調段落,於是出現先前未曾使用之樂句 4,

但依舊未脫離動機 a、動機 b 及動機 c 的使用。風格上也與 A 段節奏式的音型做一區別,

呈現較為平緩柔軟的線條。值得一提的是,樂句 4 幾乎由四組不同的模進構成,音型走 向為模進 1:下降-模進 2:上升-模進 3:下降-模進 4:上升擴張至 B 段頂點,以 起起伏伏的走向營造音樂張力。最為特別之處為模進 1 的獨奏部分取自樂句 2 之變形,

弦樂團與獨奏以動機 a 與動機 b 相互對唱續接,連綿不絕(見【譜例五】)。

再現之 Solo 1 音型 -調整樂句 2 音型,使旋律簡單化易於吹奏

A 段頂點

上升音型

【譜例五】Mov. I, mm. 63 – 69

在【譜例五】還可見,弦樂團低音部之行進為兩拍一音的五度循環:G-C-F-B♭-

E-A,至模進 3 變成一拍一音(見【譜例六】),由節奏上的減值逐漸推向 B 段之頂點。

【譜例六】Mov. I, mm. 73 – 75

樂句 4 中模進 1 獨奏與樂團之對唱

動機 a 對唱續接

動機 b

五度循環(兩拍一音)

樂句 4 中模進 3 低聲部五度循環音

五度循環(一拍一音)

為了區隔兩段 Ritornello,阿爾比諾尼於 Ritornello 2 之後又插入簡短的模進獨奏部 分,因無完整的樂句走向,筆者將之歸為 Solo 2 尾聲。此段落主要在雙簧管與樂團之 間以動機 a 模進對唱,旋律也是以五度循環的方式行進(見【譜例七】)。

【譜例七】Mov. I, mm. 87 – 97

再現之 A 段與先前之 A 段幾近相同,之後接入尾聲(Coda)。之所以將之歸為 Coda 段落,是因為在 mm. 145 時已經完整地終止過一次,但阿爾比諾尼想要更加強調結束 之感,於是又再一次由獨奏演奏樂句 3,符合 Coda 之寫作手法。Coda 由三部份所組成

-插入句 3 與插入句 1 類似;Solo 3 尾聲則第一次出現由獨奏吹出的樂句 3 動機,達到 與前導動機前後呼應之效;Ritornello 4 視為終止式之延續段落,以一般標準的合頭曲 式來看,其規模略顯不足短小,省略了樂句 1 及樂句 2,只採用部分的樂句 3 音型作為 全曲之結束句(見【譜例八】)。

Solo 2 尾聲獨奏與樂團之對唱

五度循環

動機 a

【譜例八】Mov. I, mm. 145 – 1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