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氣候變遷下都市面臨之防洪問題

第四章 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

第二節 氣候變遷下都市面臨之防洪問題

一、氣候變遷造成的水文變異

由「國科會氣候變遷對災害防治衝擊調適與因應策略整合研究—子計畫:

臺灣地區劇烈降雨與侵臺颱風變異趨勢與辨識研究(I)」之成果指出,臺灣近年 來極端災害天氣出現的頻率與強度有增加趨勢,將臺灣最常發生也最嚴重的災 害性天氣「颱風」事件,近年來發生的總雨量與降雨量作比較分析,列於表 4-5,發現這些導致重大災害的颱風事件總雨量與降雨強度確實漸次增加。

由於都市地區集流時間短暫,短延時強降雨事件往往造成都會區嚴重的淹 水災害,臺灣地區自 1970 年至 2010 年之颱風最大時雨量依據強度排序列於表 4-6,10 筆資料中有 8 筆均為 2000 年以後發生之降雨,顯示過去 12 年內極端 降雨事件增加,而且所有強度均在 120 mm/hr 以上,可見氣候變遷造成短時間 內暴雨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不可忽視;而其中也包含位於都會地區的降雨事 件,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的短延時強降雨,對於都市更是一大威脅。

然而極端強降雨已不限於颱風事件,颱風事件可透過預警系統,事先發布 防颱警報、防災動員應變、撤離危險地區居民等等,預防災害。近年來有些極 端降雨事件並非颱風所造成,而是屬於以往較不易造成災害的氣候型態,如梅 雨鋒面。

2012 年發生的 0612 暴雨,就屬此一類,0612 暴雨自 6 月 11 日起受梅雨 滯留鋒面與強烈的西南氣流影響,於中南部降下持續豪雨,而後鋒面逐漸北 移,也將雨量由南臺灣往中臺灣攜帶;由於以往的梅雨季,主要是梅雨鋒面 所帶來的強烈對流降雨,這次 0612 暴雨的降雨係由西南氣流產生,一般西 南氣流只會持續 3 至 4 天,此次卻持續了一週,十分罕見,最大日雨量出現 在嘉義,將近 300 毫米,總雨量超過 1,000 毫米。0612 豪雨事件全臺損失嚴 重,歸納原因除氣候異常、雨量過大、淹水地區排水系統不良等原因,在面對

第四章 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 99.10.21

梅姬颱風

181.5 宜蘭蘇澳

1018.5 宜蘭蘇澳 資料來源:1.臺灣地區劇烈降雨與侵臺颱風變異趨勢與辨識研究(I),2008。

2.都市颱洪防災安全指標量化分析及推廣應用之研究,2011。

都市地區持續開發,以往寬闊的河川通洪斷面也漸漸限縮,如許多河川 在歷史上記錄河口寬闊,現均以堤防限制、窄縮,通洪面積大幅降低;而另 一種人為變更河道的作為,即為了增加土地開發面積而對河川進行截彎取 直,同時也降低河道中可供洪水貯留通行的空間。

圖 4-2 不透水面積與逕流體積、洪峰流量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Regional Master Plan for Flood Control and Stormwater Drainage,郭純園,民國 100 年。)

三、都市地區面臨之防洪問題總結

薩支平等(2002)曾對都市地區洪災成因做了詳細的分析,並將之歸納於表 4-7 所示。總而言之,高度都市化後的地區,主要改變的是不透水面積增加,

因此集流時間變短、洪峰流量增加,河道通洪面積因人為利用而縮減,排洪容 量降低;加上氣候變遷之下水文量越趨極端,短延時之降雨強度漸次增加,兩 者加乘之影響造成洪水來不及宣洩而漫淹。而都市地區人口活動均密集發生,

因此受到洪災所產生之生命財產等各項損失,也提高許多。

第四章 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