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氣 候 變 遷 下 都 市 地 區 滯 洪 空 間 之 規 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氣 候 變 遷 下 都 市 地 區 滯 洪 空 間 之 規 劃"

Copied!
3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變 遷 下 都 市 地 區 滯 洪 空 間 之 規 劃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101

(2)

10115G0026

101301070000G0026

氣候變遷下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規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1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3)

氣候變遷下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規劃

受 委 託 者: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持人: 宋 長 虹

協同主持人: 高 立 新 研 究 員: 陳 葦 庭 研 究 助 理 : 林 君 怡

內 政 部建 築研 究 所 委 託研 究 報告

中華民國 101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4)

目 次

I

目 次

目 次 ... I 表 次 ... III 圖 次 ... V 要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預期成效 ... 4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 11

第一節 國內外文獻蒐集 ... 11

第二節 文獻研析成果說明 ... 17

第三節 國內外參考案例 ... 19

第四節 案例研析成果說明 ... 34

第三章 相關法令探討與防洪考量要項關聯性 ... 37

第一節 相關法令位階探討 ... 37

第二節 現行計畫體系與開發行為防洪考量要項之關聯性 ... 40

第三節 相關法令研析 ... 44

第四章 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 ... 49

第一節 氣候變遷之現象與衝擊 ... 49

第二節 氣候變遷下都市面臨之防洪問題 ... 54

第三節 各國都市地區滯洪空間規劃之理念 ... 58

第四節 流域防災觀點下之都市發展定位 ... 63

第五節 關鍵課題與對策研析... 66

(5)

第五章 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 ... 73

第一節 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規劃願景 ... 73

第二節 都市地區滯洪設施採用方式探討 ... 75

第三節 研提設置滯洪空間因應策略 ... 77

第四節 相關獎勵誘因與配套措施 ... 90

第五節 權責與維護管理 ... 94

第六章 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 101

第一節 示範區擇定原則 ... 101

第二節 示範區評比擇定 ... 103

第三節 模式簡介與基本資料建置 ... 108

第四節 示範案例模擬成果 ... 118

第七章 相關法令與都市設計審議修訂建議 ... 127

第一節 相關法令修訂建議 ... 127

第二節 都市設計審議修訂建議 ... 138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 149

第一節 結論 ... 149

第二節 建議 ... 150

附錄一 歷次審查意見與回應表 ... 153

附錄二 第一次專家座談會意見 ... 169

附錄三 第二次專家座談會意見 ... 177

附錄四 工作坊結案報告 ... 187

參考文獻 ... 325

(6)

表 次

III

表 次

表 2-1 相關文獻與本計畫相關議題一覽表 ... 18

表 2-2 日本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1/2) ... 24

表 2-2 日本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2/2) ... 25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1/4) ... 26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2/4) ... 27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3/4) ... 28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4/4) ... 29

表 2-4 歐洲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1/2) ... 30

表 2-4 歐洲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2/2) ... 31

表 2-5 國內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 ... 33

表 2-6 國內外相關案例對本計畫之指導一覽表 ... 35

表 3-1 本計畫相關法規彙整表(1/5) ... 44

表 3-1 本計畫相關法規彙整表(2/5) ... 45

表 3-1 本計畫相關法規彙整表(3/5) ... 46

表 3-1 本計畫相關法規彙整表(4/5) ... 47

表 3-1 本計畫相關法規彙整表(5/5) ... 48

表 4-1 不同國際組織評估氣候變遷造成之現象及衝擊彙整表 ... 50

表 4-2 IPCC 評估過去及未來 100 年之氣候變遷現象綜整表 ... 50

表 4-3 氣候變遷對都市地區之衝擊綜整表 ... 51

表 4-4 臺灣地區氣候平均長期變化與極端事件變異特徵綜整表 ... 53

表 4-5 近年來颱風最大豪雨強度與事件總雨量一覽表 ... 55

表 4-6 1970~2010 年臺灣地區颱風最大時雨量事件一覽表 ... 55

(7)

表 4-7 都市化現象對洪水風險之影響關聯表 ... 57

表 5-1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分類彙整表 ... 77

表 5-2 公共設施用地類型與其適用之滯洪空間型式一覽表 ... 78

表 5-3 低衝擊開發與綠基盤設施適用範圍表 ... 89

表 5-4 誘因機制種類及說明一覽表... 92

表 5-5 增加都市滯洪空間之相關權責機關說明表 ... 96

表 5-6 基金來源難易度與優缺點比較表 ... 98

表 6-1 各示範區位基本資料蒐集成果彙整表 ... 103

表 6-2 本計畫示範區位比較擇定評比成果表 ... 104

表 6-3 植被(Unpaved)與建成區(Paved)之入滲率及入滲常數參考表 ... 110

表 7-1 現行法規可執行之相關條文彙整表(1/4) ... 128

表 7-1 現行法規可執行之相關條文彙整表(2/4) ... 129

表 7-1 現行法規可執行之相關條文彙整表(3/4) ... 130

表 7-1 現行法規可執行之相關條文彙整表(4/4) ... 131

表 7-2 使用公共設施用地之相關法規修訂建議說明表 ... 132

表 7-3 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之相關法規修訂建議說明表(1/4) ... 134

表 7-3 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之相關法規修訂建議說明表(2/4) ... 134

表 7-3 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之相關法規修訂建議說明表(3/4) ... 136

表 7-3 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之相關法規修訂建議說明表(4/4) ... 137

表 7-4 目前都市設計規範與審議重點彙整表 ... 139

表 7-5 各縣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組成規定 ... 141

表 7-6 都市防災專章都市設計審議原則建議彙整表(1/2) ... 146

表 7-6 都市防災專章都市設計審議原則建議彙整表(2/2) ... 147

(8)

圖 次

V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 3

圖 1-2 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分析流程圖 ... 9

圖 3-1 我國現行國土計畫體系示意圖 ... 37

圖 3-2 國土計畫體系與開發行為防洪考量要項之關聯性示意圖 ... 41

圖 4-1 氣候變遷下世界各地淹水災害示意圖 ... 49

圖 4-2 不透水面積與逕流體積、洪峰流量關係示意圖 ... 56

圖 4-3 低衝擊開發多元設施配置示意圖 ... 60

圖 5-1 建構生態城市意象示意圖... 74

圖 5-2 法定空地可供滯洪空間之區位留設原則示意圖 ... 82

圖 5-3 建築物增加雨水貯留或採綠建築設計策略示意圖 ... 83

圖 5-4 高程管理概念示意圖 ... 87

圖 5-5 本計畫滯洪空間規劃方法與滯洪設施之型式分類圖 ... 89

圖 5-6 發展權移轉概念示意圖 ... 91

圖 5-7 都市暴雨管理計畫推動平臺之組織及功能架構圖 ... 95

圖 5-8 資金來源時間點與實施條件示意圖 ... 98

圖 5-9 滯洪空間建設與維護管理基金運作圖 ... 99

圖 6-1 示範區位南屯溪排水集水區範圍圖 ... 105

圖 6-2 南屯溪排水週遭環境現況照片 ... 107

圖 6-3 Paved 降雨逕流模式架構圖 ... 109

圖 6-4 Unpaved 降雨逕流模式架構圖 ... 110

圖 6-5 SOBEK 建置成果示意圖 ... 113

圖 7-1 都市設計規範建議新增項目 ... 140

(9)

圖 7-2 都市防災專章都市設計審議原則架構示意圖... 144 圖 7-3 都市防災專章都市設計審議機制示意圖 ... 145

(10)

摘要

VII

摘要

關鍵詞:都市滯洪空間、公共設施滯洪、法定空地、雨水貯留與滯留設施

一、研究緣起

全球暖化與氣候異常所產生之集中暴雨現象,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 洪患,臺灣位處太平洋與歐亞大陸交界地帶,深受海洋與大氣交互影響,加上 島內地形垂直變遷度大,氣候變遷影響甚為顯著,根據「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 告」(國科會,2011 年)統計資料顯示,自 2000 年後臺灣受「極端降雨」颱風 侵襲次數有增加之趨勢,所帶來的嚴重衝擊,幾乎年年都有因集中豪雨所造成 的水患。都市地區由於人口密集、發展快速,不透水面積增加,洪峰流量相對 增加,對環境的衝擊強度提高,都市受災的機率大為增加。因此,在都市地區 如何有效廣泛運用公園、綠地、廣場、操場、停車場、運動場、建築物等空間,

進行滯洪空間整體性的規劃,達到降低洪峰流量,減輕都市洪災影響,確有必 要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由於都市化急遽發展,與水爭地情形比比皆是,而都市地區由於人口密 集,一旦發生災害將對民眾造成嚴重之生命財產損失。故本研究之目的係在綜 合治水原則下,進行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規劃,透過導入流域分擔風險概念,

以流域防災觀點審視都市發展定位及都市設計規範考慮滯洪空間之可行性分 析,並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及其因應策略,提升都市防 災能力,以供各縣市政府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辦理防洪治水計畫之參考。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 研究方法

1.文獻的蒐集與研析:本研究透過蒐集國內外相關的都市滯洪案例與相 關的文獻法規,對目前國際間對都會區所採用的滯洪方式進行瞭解,

也提供了國內推行的案例與遇到的困難。

(11)

2.專家學者諮詢:召開本計畫之專家學者座談會,同時協助建研所召開

「2012 都市內水防治策略落實於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審議工作坊」,

廣納專家意見與修正改進研究內容。

3.試驗模擬:本研究透過遴選適合的示範區,並實地勘查,蒐集其相關 基礎資訊,進行 SOBEK 模式之模擬,將本研究提出的增加都市滯洪 空間的主要策略應用於示範案例的規劃中,藉由模擬結果分析探討其 滯洪效益。

(二) 研究過程

1. 確立本研究之目的,透過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 及其因應策略,提升都市防災能力。

2. 回顧相關文獻與法規,綜整國際間對氣候變遷採取之策略與適用於國 內之方式。

3. 提出四大策略以增加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並提出相關法規之修訂建 議,並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與維護管理建議。

4. 透過示範案例之模擬,驗證都市滯洪空間規劃方案之成效,並提出推 動方式建議,以供各縣市政府進行都市計畫及土地管理之參考。

三、重要發現

(一) 增加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策略

四大策略為使用公共設施、利用法定空地、建築物增加雨水貯留設施 或採綠建築設計以及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來增加都市地區的滯洪空間。

(二) 策略的推動與執行

需要相關法令與審議制度之配合,實際推動方式則建議開發方式可結

(12)

摘要

IX

市水空間需求計畫」或「都市暴雨管理計畫」,而推動時機可透過都市更 新或建物重建及整建,導入低衝擊開發設施與綠基盤建設的方式。

(三) 法規的修訂建議

1.列出現有法規毋須調整就可以執行的部分,包含「都市計畫公共設施 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建 築法」與「建築技術規則」以及「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 施更新辦法建築技術規則」等相關的法條。

2.另一部分則是考量現行法規之不足,提出原則性的都市設計審議原則 與執行策略與措施,以讓各都市計畫區在進行土地使用分區變更、通 盤檢討、擬定細部計畫時供縣市政府參考,依都市的特性與實際需 求,納入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或都市計畫審議原則中。

四、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本研究提出之策略與實施方法,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建議一

本研究就四大策略彙整現行法規可以直接操作的部分,可據此循序漸進逐 項推廣之:中長期性之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各縣市政府

協辦機關:各縣市政府負責都市計畫與水利之主管機關(都市發展局、城 鄉發展局、水利局或水利處)

1.依據現行法規,推動「使用公共設施用地」、「利用法定空地」、「建 築物增加雨水貯留設施或採綠建築設計」、「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更」

四項策略,以達成都市地區增加滯洪空間之目標。

(13)

2.可依據之法規有: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都市計畫 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都市計畫法、建築法、建築技術規則、中央 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辦法建築技術規則。參見報告第 七章第一節說明。

3.於都市計畫審議委員增加水利背景專業人員,以確保都市計畫審查之 實質內容納入防洪考量。

建議二

本研究針對達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整體規劃提出相關法規之修訂建 議,建議未來逐步修訂法規並推廣之:中長期性之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各縣市政府

協辦機關:各縣市政府負責都市計畫與水利之主管機關(都市發展局、城 鄉發展局、水利局或水利處)

1. 現行法規中增加提升公共設施、法定空地、建築物之滯洪功能之規 範,並納入「都市水空間需求計畫」或「都市暴雨管理計畫」,賦予 法源依據。

2. 於都市設計審議原則增加都市防洪專章,視區域之需求,於各都市設 計審議規範中,訂定各都市計畫區域內提升滯洪容量之條文規定,參 見本報告第七章第二節之建議。

(14)

摘要

XI

ABSTRACT

Keywords:Flood Retention Space,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flood control,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henomena of heavy precipitation due to global warming and the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s have caused severe flood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October, 2011 flood in Thailand is an obvious example. Taiwan, being situ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Pacific Ocean and Europe/Asia Continents, is deeply affected by interaction between ocean and atmosphere. In addition, vertical variation on ground level within the Island is large. As a result,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is appreciable.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since yr.2000, the number of extreme typhoon events which invaded Taiwan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ast 10yrs, typhoons 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had doubled of that occurred in the previous 30 years.

The resulting impact is that just about every year, there is an occurrence of flooding due to concentrated precipitation. At the same time, data observed by meteorological bureau revealed that there is no appreciable change in total precipitation. But the number of precipitation hours have appreciably reduced.

This means that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Using Fanapi Typhoon as an example. One day precipitation in urban area of Kaohsiung reached 535mm. The intensity of impact to environment has increased, and so is the probability of flooding damage.

Owing to rapid economic, social and urbanize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to make use of flood lands. With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 lose to life and property will be very severe, once a disaster occur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flood control in metropolitan area should not apply traditional river improvement approach. Rather, integrated flood control concept should be applied. Through risk sharing, land use adjustment and increasing flood retention space in urban area to enhance flood prevention capability of a city and to adapt possible impact caused by climated changes.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using “the public zones and facilities”, using "the statutory open space", to pomote “the building rain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and "Green Building Design ". The last strategy is "changing land use zoning ". We provide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regulations proposed amendments.

(15)

This project comes to the anticipated results:

1. Recommend revision of law for use as references by the responsible agency in the future in law revision and formation of policy.

2. Develop urban area flood retention plan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for use as

references by local government in overall urban planning review or in execution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

3. Develop integrated flood preven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strategy for establishment of flood retention space to fulfill the goa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16)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全球暖化與氣候異常所產生之集中暴雨現象,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 洪患,2011 年 10 月泰國中部地區洪災即為顯著災例。臺灣位處太平洋與歐亞 大陸交界地帶,深受海洋與大氣交互影響,加上島內地形垂直變遷度大,氣候 變遷影響甚為顯著,根據「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國科會,2011 年)統計資 料顯示,自 2000 年後臺灣受「極端降雨」颱風侵襲次數有增加之趨勢,過去 10 年來具有此特性的颱風襲臺頻率較之前 30 年增加一倍以上,所帶來的嚴重 衝擊,幾乎年年都有因集中豪雨所造成的水患。氣象局觀測資料同時顯示,臺 灣地區每年總降雨量沒有明顯變化,但是降雨總時數明顯減少,顯現降雨強度 逐漸增強,以凡那比颱風為例,單單高雄市區一天就降下 535 毫米的雨量,對 環境的衝擊強度提高,成災的機率大為增加。

水利署報告指出,凡那比侵臺期間,水利署預先調節了全臺各地7座水庫、

12座滯洪池,相當於三分之一座石門水庫的水,而許多過去淹水嚴重的低窪地 區,並未像以往出現嚴重的淹水災情,正是滯洪池所發揮的功效。因此該署建 議各縣市都市計畫或農村再生計畫中,應考量滯洪空間的保留,以降低颱風暴 雨造成淹水災情。目前日本以「特定都市河川浸水災害對策法」整合流域治水,

並落實小型滯洪設施的設計概念在東京都會地區廣闢滯洪空間,降低洪峰流 量;臺北市亦於大湖山莊街底興建調洪沈砂池及分流渠道,在颱風或大雨時可 暫存山區洪水及攔截泥砂,以達到山區防洪功能。因此,在都市地區如何有效 廣泛運用公園、綠地、廣場、操場、停車場、運動場、建築物等空間,進行滯 洪空間整體性的規劃,達到降低洪峰流量,減輕都市洪災影響,確有必要進一 步探討與研究。

(17)

由於經濟社會與都市化的急遽發展,與水爭地情形比比皆是,而都市地區 由於人口密集,一旦發生災害將對民眾造成嚴重之生命財產損失。故本研究之 目的係在綜合治水原則下,進行都市地區滯洪空間之規劃,透過導入流域分擔 風險概念,以流域防災觀點審視都市發展定位及都市設計規範考慮滯洪空間之 可行性分析,並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及其因應策略,提 升都市防災能力,以供各縣市政府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辦理防洪治水計畫 之參考。

(18)

第一章 緒論

3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本研究應於計畫執行期間完成之內容包含下列各項:

一、 蒐集彙整國內外有關滯洪空間文獻與案例,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 規劃設計方案,探討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等相關法令,提出修訂建議。

二、 以流域防災觀點審視都市發展定位,提出都市設計規範考慮滯洪空間之可 行性研究,並進行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研提設置滯洪空間因 應策略。

三、 擇一都市地區,進行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因此為能完成上述內容,本研究之流程規劃如圖1-1所示。

計畫緣起與目的

國內外滯洪空間

文獻與案例研析 相關法令研析

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

關鍵課題剖析及解決對策

研擬都市地區滯洪空間 整體規劃設計方案

‧研擬都市滯洪空間之因應策略 *都市地區可滯洪空間評估規劃 *執行措施

‧獎勵與配套

‧權責與維管

相關法令研析 修訂建議 都市設計規範考慮

滯洪空間之可行性

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示範案例擇定

‧各情境模擬比較

‧效益評估

完成研究報告 專家座談會

專家座談會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19)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預期成效

一、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研究首先蒐集彙整國內外有關都市地區規劃滯洪空間之文獻與案例,並 且探討國土計畫體系中,包括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等法令之位階架構,接著在 氣候變遷之影響下,以流域防災觀點重新審視都市發展定位,經參考國外都市 地區滯洪空間規劃之理念,進行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再據其擬定 設置滯洪空間因應策略,研提都市地區滯洪空間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並就各 項策略可能遭遇之困難提出獎勵或配套措施,以及相關法規之修訂建議。此 外,為能於都市設計落實內水防治策略,將針對都市設計規範考慮滯洪空間之 可行性;最後擇定一都市地區,進行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以下就本計畫 各項內容之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一) 蒐集彙整國內外有關都市滯洪空間文獻與案例

本研究透過研究報告、期刊及網站等,蒐集國內外與研究主題相關之 文獻與案例,並就都市地區規劃滯洪空間之策略、成效及可供本研究參考 應用之部分進行彙整說明。

(二) 以流域防災觀點審視都市發展定位,並進行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 性分析

在探討國土計畫體系中各法令之位階及其與開發行為防洪考量要項 的關聯性後,經由分析氣候變遷下都市所面臨之防洪問題,並參考各國都 市地區滯洪空間的規劃理念,重新定位我國都市發展之目標,進行颱洪防 災與都市發展之整合性分析。

(三) 研提都市地區滯洪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

都市防洪不單僅是傳統的排水系統整治,應在綜合治水原則下,導入

(20)

第一章 緒論

5

雨洪峰流量。本研究將研提都市地區設置滯洪空間因應策略,並將該策略 整理為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案,其主要針對都市地區可用滯洪空間、滯洪空 間設置位置及滯洪效益等進行評估分析。

1. 都市地區可滯洪空間因應策略

由於國內現行規劃滯洪空間的方式,大部分均透過都市計畫土地 使用分區的調整來增加滯洪池,且規模均較大,惟私有土地徵收費用 高,若需經由變更過多土地使用分區為公共設施用地或滯洪空間,將 大幅提高政府財政負擔。

有鑑於此,本研究之都市地區滯洪空間將優先以公共設施用地及 法定空地為主,並依據各公共設施用地及法定空地之特性,在不影響 原有使用目的及功能情況下,評估分析其可供滯洪空間比例。其次,

則為透過建築物雨水貯留系統增加滯洪量,最後再考量都市空間中之 外圍緩衝地區,如農業區、保護區等是否有可能透過土地使用分區變 更作為滯洪空間。接著將以上策略整合為都市地區增加滯洪空間之整 體性規劃方案。

2.滯洪空間設置位置與滯洪效益評估

在都市地區設置滯洪設施,需與雨水下水道系統銜接,方能提高 洪峰削減成效,本研究會透過示範案例規劃過程,針對滯洪空間設置 位置與其滯洪效益進行評估分析。

(四) 獎勵配套及權責分工

本研究透過不同之土地管理手段增加都市地區滯洪空間,因涉及部分 土地變更或私有空間,勢必影響所有權人權益,為了減少抗爭,並避免配 合意願低落造成立法效益不高,將研提獎勵辦法等相關配套措施,提升民 眾配合實施之意願。

此外,都市地區滯洪空間設置牽涉不同的主管機關、法規範疇,在實 施與管理維護上,需要共同承擔與權責分工,本研究配合提出各機關間之

(21)

權責分工,以供未來實施辦理之參考。

(五) 法規修訂建議

除可透過都市計畫法與建築法之法令修訂,以有效增加都市地區可供 滯洪空間外,一般都市計畫擬定時,皆有其設計規範或土地使用管制規 定,而都市地區設置滯洪空間若透過通盤檢討或個案變更辦理,時程相對 較長。故本研究重點將以檢討是否可經由都市設計規範或土地使用分區管 制等方式進行規範,以達到增加集水區滯洪能力之目的。

此外,將參考國內外文獻中相關法規之規定與修訂建議,落實都市地 區設置滯洪設施之相關條文,以求法令修訂建議更為周延。

(六) 擇一都市地區進行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為瞭解本研究成果應用於都市地區之減洪成效,將擇一都市地區進行 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1. 示範案例區位擇定

有鑑於建築研究所歷年來辦理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已 累積相當多示範地區之應用成果內容,101 年度防災示範計畫也有多處 都市地區提出辦理申請,故本研究將由上述計畫之地區中選定一都市 地區,進行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

2. 評估模式

本研究採用荷蘭 WLDelft Hydraulic 所發展之 SOBEK 數值模式,

進行示範案例模擬評估分析。SOBEK 模式包含降雨逕流、渠流、水質、

輸砂、即時控制(Real Time Control)及漫地流(Overland flow)等不同模 組,係整合河川、都市排水及流域管理之數值模式,且同時可考慮如 橋梁、涵洞、閘門、堰、虹吸工、雨水下水道等不同水工結構物水理 現象,故可應用於河川與都市下水道系統之水理計算及區域淹水模

(22)

第一章 緒論

7

SOBEK 模式所發展之降雨-逕流模組(Rainfall Runoff Module,RR)、一 維渠流模組(Channel Flow Module,CF)及二維漫地流模組(Overland flow Module,OF),並配合選定都市地區所在地區之數值高程資料與排 水系統治理規劃報告之水文分析成果進行評估。各模組簡要說明如下:

(1) 降雨-逕流模組

本研究依其土地利用分布,採 Paved、Unpaved 降雨-逕流模組進 行計算。當降雨落於地表時,若地表狀況為舖面(Paved),則降雨將 直接貯蓄於地表(街廓)和進入雨水下水道系統;若地表狀況為無舖面 (Unpaved),則降雨將入滲(Infiltration)至地表下,並使地下水的水位 上升,再透過不同土壤層的排水能力進入渠道中;或直接於地表形 成地表逕流(Surface runoff)而進入渠道中。故運用此一地表直接逕流 概念計算都市地區逕流量。

(2) 一維渠流模組

SOBEK 模式中之排水路洪流演算係以一維變量流之動力波傳遞 理論為依據,即利用迪聖凡南氏 (de Saint Venant) 所導出之緩變量 流方程式來描述排水路水流之動態,並使用非線性隱式差分法求解 各時段之水深與流量,在主、支流匯流處,則以主支流水位相等及 進出流量之平衡為匯流條件,以求解各斷面之水深及流量,並採用 河系溢堤洪水演算模式,根據堤防內外水位及閘門操作條件,與二 維漫地流模式進行整合。

(3) 二維漫地流模組

SOBEK 模式中當排水路水位低於堤防高度時,即河道斷面未發 生溢流之情形時,二維模式沿堤防可視為無水流通過之封閉內邊 界,一、二維模式可分別進行演算;而當排水路水位高出堤防時,

則採用河系溢堤洪水演算模式,考慮二模式地表水路出口與排水路 水位之水流交互作用,同時演算出河道水位與集水區淹水狀況。

(23)

3.示範案例效益評估

本研究針對擇定之都市地區,在都市開發後且未設置滯洪空間情 況下進行淹水模擬,再依本研究所研提成果就都市地區進行整體滯洪 空間規劃,並分別以一日降雨量 450、550、650 毫米等 3 種極端降雨 情境分析評估滯洪空間設置後之淹水改善效益,以建立完整評估模 式,供未來各縣市政府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辦理防洪治水計畫之參 考。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分析流程,如圖 1-2 所示。

二、預期成效

透過本研究系統性的評估分析流程,本計畫預期成效為:

(一) 提出相關法令修訂建議,供主管機關未來推行策略及修訂法令、規範 時之參考。

(二) 提出都市地區滯洪空間規劃設計方案與可行性分析,供各縣市政府進 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辦理防洪治水計畫之參考。

(三) 提出颱洪防災與都市發展整合性分析,及設置滯洪空間因應策略,貫 徹區域發展目標。

(24)

第一章 緒論

9

圖1-2 示範案例規劃與效益評估分析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25)
(26)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11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本計畫蒐集國內外都市滯洪的相關文獻,大部分由不同尺度與觀點出發,

視其計畫之目的而有所不同。為了要達成都市海綿化的規劃設計理念,務須盡 可能發揮都市所有可利用空間之最大滯洪效益,而都市滯洪空間就廣義來看,

可概分為容量大者如人工湖、天然埤塘、大型滯洪池,容量小者如公園蓄水池、

社區雨水花園、建築物貯留設施、雨撲滿……..等,在滯洪空間規劃上皆應含 括在內。

本計畫目的在於探討都市增加滯洪空間的方式與可行性,故有關國內外文 獻與案例的探討,也朝向多元化的方式進行。

第一節 國內外文獻蒐集

本計畫國內外文獻蒐集以提及都市地區滯洪減洪方式與相關法規探討之 文獻為主,說明如下:

一、淹水潛勢資料在土地使用規劃與管理之初步應用研究(鄧慰先等,2000) 該研究利用二維漫地流淹水模式模擬,採用臺南科學園區特定區作為示範 區,針對不同開發程度分別進行模擬,以求得其淹水影響之量化結果,對於模 式模擬的網格精度、樣區設計原則、模式參數設定等等,均有建議。結果顯示,

臺南科學園區特定區在土地開發程度 0%~100%之淹水潛勢亦隨開發強度而逐 漸增加。

該研究依據模擬結果進而建議,臺南科學園區若欲達到開發後不影響區外 排水,則應將其低窪地作為滯蓄洪池或公園綠地之用,不能填土增加其高程,

並將淹水潛勢資料及土地開發對洪水量造成的影響,納入土地管理與都市規劃 體系,另建議水利工程師與土地規劃工程師應該同時涉獵此方面的知識以作為 都市土地規劃管理之用。

(27)

二、 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一):從災害管理層面探討都市洪災 防治策略之研究 (薩支平,2002)

該研究綜整中美日防洪相關之法規,並研究臺灣地區幾場暴雨在都市地區 造成災害之歷史,綜合評估後提出三點建議:

(一) 應用土地使用規劃於都市管理:建議在完整配套措施之下公布淹水潛 勢地圖,以誘導適當的土地利用規劃,預先減災。

(二) 受益者付費課題:受防洪工程保護程度較高之週邊居民及開發單位應 負擔部分比例之防洪工程經費。

(三) 設置多功能型滯洪設施:適時適地增加都市地區供水調節之滯洪池或 公園綠地,這些設施平時可提供休閒、景觀之功能。

三、都市防災規劃增修洪災應變空間系統(陳建忠等,2002)

該研究回顧臺北都會地區嚴重淹水之歷史資料,除提出建築物防洪之防護 策略外,也建議都市防洪規劃之基本原則中,應將都市防洪相關規劃及建築物 補強等需求納入都市計畫相關法規中,例如建照預審就可納入都市防洪需求;

此外,對於都市設計審議亦應加入防洪考量,以落實都市防災規劃。

四、都市洪災防制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二)子計畫一:淹水潛勢地區建築防 洪設計技術探討(林文欽,2002)

該研究建議將建築物防洪設計技術納入建築技術規則,依既有建築物及新 建建築物設置防洪補強措施及防洪設計技術,訂定建築物設計技術規範。此 外,相關單位應修訂建築技術規則部分條文,如開放機電維生系統之設置位 置,將其移置建築物二樓以上或屋頂平臺,而造成之損失容積,則可以「不計 算容積」之方式給予補償;並將雨水貯留系統、基地保水、滯洪池設立等項目,

儘速納入建築技術規則。

(28)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13

五、都市洪災防制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三)子計畫二:都市高淹水潛勢地區 地下雨水貯流系統研究 (林文欽等,2004)

該研究建議針對 4 種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多目標滯洪使用,包括公園、校 園、廣場與停車場等,並提出多項設置原則,包括地勢、安全、鄰近抽水站或 排水渠道,並針對不同型式滯洪設施(滯洪池、滯留池、生態調節池、屋頂貯 留、溼地、碎石孔隙滯蓄、地下雨水滯蓄、入滲、地面集水與建壩集水等)提 出優缺點分析。另針對雨水貯留相關法規進行綜整,包含節約用水技術規範、

建築技術規則等,並摘錄用水計畫書審查技術規範中,對地面開挖貯存、地下 雨水貯存及粒料回填貯存的設置規範供參。

六、近河段都會區利用雨水貯留系統降低逕流量之研究(林文欽、李佩蓉等,

2004)

該研究提出以利用集水區附近的公有開放空間,如公園、停車場、地下停 車場等,作為貯留尖峰流量之地點,以替代增設的抽水站,並再利用原有集水 區附近的抽水站作為排水的路徑,當逕流量超過渠道設計流量,則引水排入貯 留設施,等逕流量小於渠道設計流量時,再將貯留設施之水排到渠道,以減低 大量暴雨的洪峰量,達到防洪的效果。

文中並提及國外之若干應用案例,如加拿大渥太華市以環境共生為主題的 示範社區內 Lebreton 公園設置了社區雨水滯留池,冬季可供滑冰,夏季可供 戲水;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之 Skyline 廣場平面利用高差設計進行滯洪;日 本山口縣內亦有運動公園兼作滯洪池設計;東京都墨田區市役所利用建築物雨 水貯槽收集雨水以及進行中水再利用案例。

七、淹水潛勢地區開發及都市設計減災管理制度研究 (廖朝軒等,2005) 該研究指出都市規劃者於規劃都市計畫時,未充分考量水資源佈設空間,

而中央及直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欠缺水利專家,導致影響都市計畫之完整性與

(29)

周全性,造成都市水環境隨著都市化的程度與範圍加大而日益惡化,並建議於

「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中與建築物減洪相關條文中加入該研究建 議之可行措施。

八、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畫二:研擬「雨水貯 集利用」設計技術規範與法制化工作(鄭政利等,2005)

該研究主要為研擬「雨水貯集利用」設計技術規範與法制化工作,以供內 政部「綠建築評估指標體系」中「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之應用研究。

九、淹水潛勢地區建築防洪設計規範研究(何明錦等,2006)

該研究針對建築防洪提出建議:如給予新建物容積獎勵地面層一樓挑空作 為避淹層,以及興建於淹水潛勢地區之公有建築物、學校,總樓地板面積達 3 萬平方公尺以上之新建建築物,應設置防洪儲水池。

十、氣候變遷下臺灣地區都市災害型態與衝擊評估先期研究計畫(詹士樑等,

2008)

該研究在參考國外因應氣候變遷所提出之都市調適策略後,針對國內都市 防災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應進行之研究工作規劃中提出建議,而在土地使用規劃 一項中,其建議應辦理「氣候變遷下雨水排放系統與都市防洪、滯洪設計之研 究」,如社區開發與個案變更之蓄水的功能,公園地下層使用方式、都市地區 下水道清淤、下水道滯洪等。

十一、利用公園及學校設置滯洪設施及貯留洪水再利用之研究 (何明錦、廖朝 軒,2009)

該研究初步彙整國內外常用之滯洪設施,並整合綠建築評估指標、都市暴 雨逕流、災變緊急供水之相關設計方法與概念,對於公園與學校設置滯洪設施 實際進行容量設計及成效可行性評估,除了滯洪優先之規劃原則外還考慮了雨

(30)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15

水再利用的功能,並研擬「建立公園、學校滯洪及貯留利用設計手冊」(P.97)。

證實公園、學校設置滯洪設施並與排水系統連結具有一定減洪成效。

十二、都市土地使用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減災與調適策略研究(楊重信、華昌 宜,2009)

該研究以詳細的數據分析了近年來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指出都市因應氣候 變遷之策略應由以往之「減緩」漸次轉變為「調適」,並將各國研擬之策略概 分為:水供給、暴雨或洪水、能源、運輸、建築物、都市生態、健康等 7 個面 向,分別提出調適工具。針對洪災風險部分,提出各種分攤流量的調適方法,

針對都市土地使用管理手段與基礎設施進行整合規劃。

十三、都市洪災脆弱度分析與風險地圖之研究(陳瑞鈴、吳杰穎等,2010) 該研究建議應在都市計畫與通盤檢討中將「水災保全計畫」視為相關計 畫,並在都市審議過程中納入災害管理專家人員參與,並應將都市洪災之相關 減災策略,如發展限制政策、私有土地徵收及都市更新與都市設計等,運用於 都市規劃中。

十四、A Plan for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Lower Hillsborough Flood Detention Area (Southwest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 Brooksville, Florida,2005)

美 國 佛 羅 里 達 州 西 南 水 管 理 局 在 Hillsborough 縣 北 部 規 劃 了 名 為 LHFDA(Lower Hillsborough Flood Detention Area)之洪水管理區域,主要用途為 保護 Tampa 市和 Temple Terrace 市免於洪水災害,除擁有重要的滯洪及流量調 節功能外,同時為 Tampa 市的主要水源來源;此外,LHFDA 濕地提供多種生 物的棲息空間,有效發揮良好的生態保育及教育功能。為有效利用 LHFDA 濕 地空間,在不破壞水質及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管理者亦規劃適當之休閒活動,

包括划船、釣魚、露營、慢跑、單車、騎馬及健行等。

(31)

十 五 、 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Manual (Pima coun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 flood control district city of Tucson)

Pima 郡及 Tucson 市為了訂定降雨滯留或貯留設備的標準統一規範,編撰 相關設備設計手冊,內容提出降雨保留或截流設備至少需滿足三項條件:滿足 洪水平原管理條例、有多功能使用效益並具景觀功能,以及不會危害地下水水 質。手冊認為降雨滯留或貯留設備一般至少應能處理當地 2 年、5 年及 100 年 重現期距之洪水量。另外為減輕都市化帶來的洪水量影響及增加地下水含量,

面積大於 3 英畝的住宅區,或大於 1 英畝的商業區皆應設立基地保水設施,能 處理當地 2~5 年重現期距之逕流量。

(32)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17

第二節 文獻研析成果說明

經由國內外文獻之研究可知,在滯洪空間部分,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以提 供滯洪功能,廣泛的設置雨水花園、增加地表入滲面積與建築物設置雨水貯留 設施,均為適合推廣的都市滯洪方式,只要空間足夠、法規配合、民眾有意願 改善,均可以提升都市地區之滯洪能力,以多元的方式進行雨水滯留。此外,

國內外文獻對於法規面之建議亦提出土地管理層面之重要觀點,並且需要相關 單位的配合執行方能落實,茲將各文獻與本計畫內容相關部分列於表 2-1。

(33)

表 2-1 相關文獻與本計畫相關議題一覽表

相關指導策略

文獻名稱

增加都市地區滯洪空間 法規修訂

法定 開放 空間 或道 路等

建物 防護

雨水 貯留

1.淹水潛勢資料在土地使用規劃與管理之初步應用研究

(鄧慰先等,2000) ˇ ˇ ˇ

2.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一):從災害管理

層面探討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研究 (薩支平,2002) ˇ ˇ ˇ 3.都市防災規劃增修洪災應變空間系統(陳建忠等,2002) ˇ ˇ ˇ 4.都市洪災防制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二)子計畫一:淹

水潛勢地區建築防洪設計技術探討(林文欽,2002) ˇ ˇ 5.都市洪災防制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三)子計畫二:都

市高淹水潛勢地區地下雨水貯流系統研究 (林文欽 等,2004)

ˇ ˇ ˇ ˇ

6.近河段都會區利用雨水貯留系統降低逕流量之研究

(林文欽、李佩蓉等,2004) ˇ ˇ

7.淹水潛勢地區開發及都市設計減災管理制度研究 (廖

朝軒等,2005) ˇ ˇ

8.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 畫二:研擬「雨水貯集利用」設計技術規範與法制化 工作(鄭政利等,2005)

ˇ ˇ ˇ 9.淹水潛勢地區建築防洪設計規範研究(何明錦等,2006) ˇ ˇ ˇ 10. 氣候變遷下臺灣地區都市災害型態與衝擊評估先期

研究計畫(詹士樑等,2008) ˇ ˇ ˇ 11. 利用公園及學校設置滯洪設施及貯留洪水再利用之

研究 (何明錦、廖朝軒,2009) ˇ ˇ

12. 都市土地使用因應氣候變遷衝擊之減災與調適策略

研究(楊重信、華昌宜,2009) ˇ ˇ ˇ ˇ ˇ 13. 都市洪災脆弱度分析與風險地圖之研究(陳瑞鈴、吳

杰穎等,2010) ˇ ˇ

14. A Plan for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Lower Hillsborough Flood Detention Area (Southwest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 Brooksville, Florida,2005)

ˇ ˇ

15. 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Manual (Pima coun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 flood control district city of Tucson)

ˇ 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34)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19

第三節 國內外參考案例

一、日本之參考案例

本計畫蒐集之日本都市地區滯洪設施之應用案例如表 2-2 所列,說明如下:

(一) 大和川流域─總合治水

日本政府於此流域進行總合治水,大和川總合治水對策內容中,治水 對策包含推動河道整治、防洪水壩興建、河道貯留與遊水地規劃(即河岸 滯洪池)。而流域對策目標在於保存既有保水機能,積極回復都市區保水 功能,並修正土地利用開發計畫,其實施方式包含規劃既有水池農塘之防 洪功能,並推動防災調整池、雨水貯留以及雨水浸透設施等減洪設施。

1. 曾我川遊水池(河岸滯洪池):位於橿原市,其目的為開發具有多功能 之遊水地。

2. 旭ヶ丘調整池:位於香芝市,主要為因應都市建地開發所造成之逕流 率增加,防災調整池可作為雨水臨時貯留用途,降低尖峰流量。於非 降雨期間可作為運動與休閒設施,以達到多功能目標。

3. 馬見丘陵公園池:位於広陵町,水池可以作為雨水貯留,具有抑制尖 峰流量效果,平常期間水池可以作為公園施設,高爾夫球場、釣魚場 等多目的利用。

4. 蓄水池治水利用設施 (鰻堀池,大和郡山市):為提昇流域保水能力,

於暴雨期間可以利用現有之蓄水池,以達到稽延逕流之目標。

5. 雨水貯留浸透設施(天理市立丹波市小學校):利用學校、公園與停車 場等空地設置雨水貯留設施,以降低尖峰流量。

6. 透水性舗面(斑鳩町役場前) :利用高孔隙率舖面,以增加地表滲透 量,降低尖峰逕流量。

(35)

(二) 鶴見川流域─總合治水

鶴見川流域位於東京都、神奈川縣與橫浜市,其主流發源於東京都町 田市上小山田町,經多摩丘陵注入東京灣。由於快速都市化的結果,原本 林地與農業用地大量被開發為都市用地,水患益增。政府實施流域整備計 畫所研擬之總合治水架構,此一治水架構分為硬體面與軟體面兩部分,硬 體面包含治水設施改善與興建,其中最主要兩部分即是河川系統與下水道 系統;硬體面另一部分即是所謂的流域對策,其目標在於透過雨水貯流與 滲透兩大途徑,進行流域之雨水流出抑制。軟體面對策包含土地利用政策 之調整,洪水預警與總合治水宣導。茲就新橫濱多目標遊水地及恩迴公園 防災調節池說明如下:

1.新橫濱多目標遊水地

新橫濱多目標遊水地位於橫濱市港北區,鶴見川與其支流鳥山川匯 流點上游。新橫濱遊水地總蓄水量達 3,900,000m3,可調節流量最大達 200cms,相當於二次大戰後日本最大降雨規模(發生於 1958 年狩野川颱 風期間)。新橫濱遊水地是一多功能滯洪池,其提供運動、休閒、生態保 育、醫療院所等功能,其中包含一座可容納 7,000 人之國際競技場。

2.恩迴公園防災調節池

恩廻公園防災調節池位於鶴見川與麻生川合流點下游側,採用地 下雨水貯留槽方式進行河道之流量調節 。地下調節池橫斷面 積為 254m2,全長約 565m,調節池所經過之街道設有一明顯地標,顯示該 調節池之斷面積。恩廻公園調節池雨水貯留量達 110,000m3,約相當於 調節池上游集水面積 1 小時 6mm 之降雨量。

(三) 巴川流域

巴川流域屬人口密集地區,低地地域大部分均已開發為都市用地,此 即是水患損失嚴重之原因,而巴川流域管理單位亦實行總合治水,已針對

(36)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21

低地地域之住宅問題進行檢討,並且朝土地利用調整方向著手。而低地地 域之排水問題,除必須仰賴抽水設施抽排內水外,獎勵耐水性建物以降低 淹水災害損失亦是巴川流域管理單位推動總合治水之方向。

1.雨水貯留

雨水貯留計畫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利用現有蓄水池、農塘與養殖 池,其次是利用學校空地、公園綠地、停車場與建築物等場所設置雨 水貯留設施。巴川流域規劃之雨水貯留設置場所達 800 個,蓄水總量 為 86 萬噸。

2.多目標滯洪池

麻機多目標遊水地規劃總面積約 200 公頃,除有滯洪功能外,亦 兼具溼地景觀生態保育功能。

(四) 沖繩縣真嘉比遊水地

真嘉比川遊水地面積約 4.5 公頃,總蓄水量達 69,000m3,滯洪方式採 三池三段式。該遊水地規劃自上而下分別為上流池(蓄水量 21,000m3)、中 流池(蓄水量 21,000m3)與下流池(蓄水量 27,000m3),蓄水方式採自然溢 流,當真嘉比川流量超過 20cms 時,開始啟動遊水地滯洪功能,屬自然 調節方式。真嘉比川遊水地之上流池除具有蓄水功能外,平常期間為生態 景觀池,並設有攔污柵;遊水地之中流池與下流池均規劃為社區運動休閒 場所,可作為社區活動或球類比賽場地。

(五) 荒川蓄水池(彩湖)

荒川為日本人口密度最高,數量第三多之流域,為保全流域內人民財 產,荒川進行滯洪調節池總體開發計畫。第一座調節池位於東京北區之左 岸高灘地內,整個滯洪調節池區由一建設於洪水平原之圍繞堤及上游段之 築 堤 圍 繞 而 成 , 滯 洪 調 節 池 面 積 約 為 5.8km2, 滯 洪 調 節 池 容 量 為 39,000,000m3,滯洪調節池入流量為 850cms。其中之離槽(off-site)儲水池

(37)

即為彩湖,彩湖儲水池周長共 8,100m,儲水池面積為 1.18km2,儲水容量 為 10,600,000m3,200 年重現期距之洪峰流量為 14,800cms。荒川蓄水池 平常時大部分區域可供各種活動使用,例如遊憩、展示教育、自然保育、

水質淨化等功能,水源的儲存只有利用較深的彩湖儲水。

二、美國之參考案例

出自美國環境保護署出版之 Green Infrastructure Case Studies,其中列舉了 12 項美國地區綠色基盤建設推行良好、頗具規模的示範案例,包含佛羅里達 州 Alachua County、伊利諾州 Chicago、加州 Emeryville、堪薩斯州 Lenexa、

華盛頓州 Olympia、賓夕法尼亞州 Philadelphia、奧勒岡州 Portland、加州 San Jose、加州 Santa Monica、華盛頓州 Seattle、維吉尼亞州 Stafford County、奧 勒岡州 Wilsonville 等 12 個城市之經驗,其中有工業城市轉型,亦有人口快速 增加的發展中城市,與發展歷史悠久、舊市區居多的舊城市,其推廣經驗,無 論是硬體的設施或者是法規的建立與推廣獎勵等措施,均可供本計畫執行之參 考。茲彙整美國地區案例如表 2-3 所示。

三、歐洲之參考案例

歐洲案例首先為荷蘭,還地於河(Make Room The River)是荷蘭目前積極進 行的治水政策,透過 35 個子計畫的執行,預定花費 2.3 億歐元將萊茵河通洪 能力由 15,000 cms 提升至 16,000 cms。其中奈梅亨位於河道蜿蜒段的洪氾區,

長久以來受氾濫之苦。透過縣市政府、水管理局、民間企業與學校共同推動執 行,先成立專家小組進行空間規劃,再透過正式溝通平臺,與民眾進行溝通宣 導,其將舊有堤防向內陸搬遷 350 公尺,以增加洪氾平原範圍,減少了農業用 地成為自然生態棲地,而中央形成狹長島嶼則經由橋梁與內陸連結,建設為城 市河濱公園與核心之住商混合發展區,,並透過水岸風貌經營及都市空間發展 再利用,營造都市新貌。

(38)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23

而瑞典的馬爾摩(Malmo)原為重工業區,環境的污染造成人口外移,因此 政府重新規劃使其轉型,目標就是打造生態平衡的景觀都市,並實施了許多低 衝擊開發的措施。

德國柏林(Berlin)在市區中配合雨水下水道系統廣泛設置保水設施,包含 公共設施與綠屋頂,具體降低暴雨逕流體積及洪峰流量,亦減輕地表逕流污染 程度;而德國勃蘭登堡州的 Dahlwitz-Hoppegarten 鎮,則積極的推廣低衝擊開 發措施,包含雨水花園、植栽溝渠、停車場保水措施等等。茲彙整歐洲之案例 說明如表 2-4。

(39)

表 2-2 日本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1/2)

流域名稱 鶴見川流域 大和川流域 巴川流域

專用滯洪池或

生態景觀湖 恩迴公園防災調節池

曾我川遊水地,為多功能 河 岸 滯 洪 池 馬 見 丘 陵公 園池,為公園、釣魚場

巴川機麻遊水地(有生態 濕地景觀)

多功能滯洪設 施,如停車場 運動場、廣場

新橫濱多目標游水池,總 蓄水量 390 萬噸;最大可 調節 200cms

香芝市旭ヶ丘調整池,平

時為運動休閒場所 -

公共設施

(公園綠地) 綠地保全 - 公園綠地雨水貯留

法定開放空間 (如停車場)加 強滲透

推廣透水性舖面

天 理 市 立 丹 波 市 小 學校 利 用 公 共 空 間 設 置 雨水 貯留設施斑鳩町役場前, 透水性舖面

學校空地、停車場設置雨 水貯留推廣透水性舖面

雨水花園、人 行道、分隔島 入滲與其他

- - -

建築物雨水貯 留(含綠屋頂) 或建築物調整 樓層使用功能

各戶雨水儲留設施設置 庭 院 種 植 植 物 增 加 入滲

即逕流時間 建築物雨水貯留

税制與保險 - - -

獎勵 容積獎勵 - -

其他政策 公告淹水範圍,提高居民

防洪意識 政令宣導 地方居民宣導

相關照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40)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25

表 2-2 日本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2/2)

流域名稱 真嘉比川流域 荒川流域

專 用滯 洪池 或生態 景

觀湖 真嘉比遊水地上流池為生態景觀池 荒川蓄水池(彩湖)為生態滯洪池 多功能滯洪設施,如停

車場運動場、廣場

真嘉比遊水地中流、下流池平時作

為運動休閒場地 -

公共設施(公園綠地) - -

法定開放空間(如停車

場)加強滲透 - -

雨水花園、人行道、分

隔島入滲與其他 - -

建築物雨水貯留(含綠 屋頂)或建築物調整樓 層使用功能

- -

税制與保險 - -

獎勵 - -

其他政策 - -

相關照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41)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1/4)

州名/地名

說明 1.佛羅里達州

Alachua County

2.伊利諾州 Chicago

3.加州 Emeryville

城市開發現況 鄰近水源地的都市 高密度發展的城市 原為工業區,轉而發展高密 度住宅

生態滯洪池,如

生態景觀湖 濕地調節池 - -

多 功 能 滯 洪 設 施,如停車場運 動場、廣場

- - -

公共設施 (公園綠地)

徵收保留森林綠地取

代興建滯洪池 推動綠化社區與街道 -

法 定 開 放 空 間 ( 如 停 車 場 ) 加 強滲透

1.減少不透水面積 2.停車場透水舖面

街道、停車場、廣場設透 水舖面

1.降低不透水面積

2.停車場提高入滲(多層次 停車場)

雨水花園、人行 道、分隔島入滲 與其他

開發區與林地保持特 定距離

雨水花園

雨水截流系統 雨水花園

建 築 物 雨 水 貯 留 ( 含 綠 屋 頂 ) 或 建 築 物 調 整 樓層使用功能

- 廣設綠屋頂

(降低 50%雨水逕流)

1.要求建案採綠建築設計 2.雨水再利用

税制與保險 1.設立基金

2.徵稅 - -

獎勵 環境品質提升 提升綠基礎建設之商機 -

其他政策 - -

立 法 規 範 「 Stormwater Guidelines for green,Dense Redevelopment」

相關照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42)

第二章 文獻與案例研析

27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2/4)

州名/地名

說明 4.堪薩斯州

Lenexa

5.華盛頓州 Olympia

6.賓夕法尼亞州 Philadelphia 城市開發現況 快速開發的城市 為美國首府,為早期開發

的舊城市 為已開發城市

生態滯洪池,

如生態景觀湖

生態景觀滯洪池

Lake Lenexa 生態景觀池塘 - 多功能滯洪設

施,如停車場 運動場、廣場

- - -

公共設施(公園

綠地) - 1.公有公園綠地

2.水質處理濕地公園

1.增加公園綠地 2.強化雨水下水道系統 法定開放空間

( 如 停 車 場 ) 加 強滲透

限制不透水面積

1.規定滲透率達 91%

2.透水舖面之人行道、街 道、自行車道

3.雨水集流再利用之停車場

滲透溝、透水路面

雨水花園、人 行道、分隔島 入滲與其他

雨水花園

1.建設河道與重要區位附 近之雨水截流系統 2.雨水花園

綠街道計畫:包含密集的 雨 水 花 園 、 街 道 植 被 窪 地、滲透溝及透水路面等

建築物雨水貯 留 ( 含 綠 屋 頂 ) 或建築物調整 樓層使用功能

管 理 限 制 開 發 案 基 地

逕流與雨水再利用 - 綠屋頂計畫

税制與保險 1.徵稅加強基礎建設

2.建立長期資金計畫 -

徵收雨水費:80%依據不 透水面積比例,鼓勵民眾 減少不透水面積之設置

獎勵 - - 若開發者提升入滲率,則

稅收可減免,最高達 100%

其他政策

1.未開發土地限制開發 2.徵收土地供防災減災

1.徵收土地供防災減災 2.保護生態區

3.協助建商與居民改建建物

實施政策 1 年後,增加 2.5 平方公里的綠化面積,估計 可減少 1 英吋降雨量之逕 流,節省 1.7 億美元成本

相關照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43)

表 2-3 美國參考案例說明一覽表(3/4)

州名/地名

說明 7.奧勒岡州

Portland

8.加州 San Jose

9.加州 Santa Monica 城市開發現況 最 佳 雨 水 管 理 城 市 之

位於加州矽谷,是發展快 速的工業大城

人口密度極高的濱海小型 城市

生態滯洪池,

如生態景觀湖

Tanner Springs Park 公

園景觀滯洪池 - -

多功能滯洪設 施,如停車場 運動場、廣場

- - -

公共設施(公園 綠地)

廣設公園綠地、窪地儲

增加綠地 改造公園

法定開放空間 ( 如 停 車 場 ) 加 強滲透

1.透水路面 2.地表入滲率規定

透水舖面、路面及縮減車

停車場透水舖面、透水路 面及縮減車道

雨水花園、人 行道、分隔島 入滲

雨水花園、綠街道、綠

色自行車道 窪地植被 道路邊溝滲透窪地

建築物雨水貯 留(含綠屋頂) 或建築物調整 樓層使用功能

雨水收集系統 - 建築物雨水貯留設施

税制與保險 徵稅 - 徵雨水費

獎勵

獎勵金/優惠折扣/提供 建 物 容 積 獎 勵 給 綠 建

- 對建物雨水貯留設施提供 多項回扣獎勵

其他政策

設立規範:面積 500 平 方呎以上開發/重建案 須 提 升 至 觀 光 層 次 示 範區,供專業人員參考

對開發案進行規範,須提 出詳細雨水管理計畫(包 含降低逕流之量化)

公共教育與政策:

將減少洪災列為次於水質 改善之優先項目

相關照片

(資料來源:本計畫蒐集彙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this paper only deal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by referring to the `sutras` and

• 如果把 queue 換成

Credit to Theory of Computer Games, 2018 Fall.. Normal BFS

Credit to Theory of Computer Games,

Credit to Theory of Computer Games, 2018 Fall.. Normal BFS

紅色 : 當今在的 Heap 被使用為合併後的 Heap...

課堂補充 by qazwsxedcrfvtg14...

Numb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