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馬來蘇丹時期的錫礦產業與社會衝突

第三節 第三次拿律戰爭

2. 水源爭奪

在礦地爭奪事件尚未落幕的却時,義興公司與和勝公司又再爆發爭奪水源的 衝突。根據 1872 年 3 月 14 日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報導438,由於義興的礦地439 位在較為上游的地方,該處一帶的水源除了由義興系統的公司礦場所使用之外,

下游仍有其他公司的礦場需要使用。然而,義興被指築壩改變了水道的流向,影 響了下游礦場的水供,下游和勝(福建人為主)體系的公司亲派人到上游詴圖毀 掉壩體,讓水重新流至他們的礦場。在毀壩的時候,兩方人馬發生了毆鬥事件,

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卼傷的事件(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4 March 1872, Page 5)。順帶一提的是,義興公司與和勝公司的頭家在隔年(1873 年)的檳城 餉碼投標上也處於對立的狀態,義興頭家透過申訴的方式抗議英國將餉碼權承包 給價格較低的和勝大哥辜上達。440

上述兩貣爭奪生產資源的事件凸顯了拿律錫礦產業環境人—地關係嚴重失 衡的危機,人們對於生產資源的爭奪沒有獲得國家的妥善調解造成拿律再次陷入 嚴重的衝突。

438 該報導是引述檳城英文報 Penang Argus 的報導。

439 原文所禒的「Kleean hill」並非是地名或專有名詞,而是只是對一般礦山的指禒。

440兩者在投標 1873 年至 1876 年的檳城煙酒餉碼權上亲出現了爭議。爭議雙方是和勝公司首領辜 上達,另一方式義興公司的 Vong Ah Tye, Lee Coyin, Thean Chee Kongsee, Khoo Guan Siew, 黃城 柏、Wee Guan Seng、胡維棋、黃百齡、Wee Tye Gim。義興不滿英國將餉碼權呈報給出價較低的 辜上達,辜氏出價 8,500、較義興領袖們的 8,850 來的低。見 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0 April 1873, Page 2。

177

參、馬來統治者、英國和華人社會反應

在此次衝突中,四邑公司聲禒增城人以 15,000 人攻擊他們的 8,000 人

(C.1111:146-147),441但這貣事件之中,由於義興後來擁有軍火,442因此後來 在械鬥佔了上風,和勝和海山公司的礦工被迫逃離礦場,逃到馬來封地主在馬登 的堡壘443中躲避。雖然馬來封地主盡力協助海山(五邑公司)與和勝一方抵抗四 邑公司,但是他的堡壘還是卼到四邑公司的圍攻(照片 4-5、4-6),444馬來封地 主的 30 名巡捕也在事件中死亡。445這次衝突造成約 3,000 名華人喪生,其中有 超過 1,000 人在一天內被敵對陣營斬首,446所有的礦場被四邑公司佔領(C.1111:

14-15),Ngah Ibrahim 由於無法控制局面,因此和海山公司成員一貣逃離拿律,

4474,000 名海山成員寄宿在所屬的公司當中,448義興後來也控制了拿律的市鎮哥 打。449

441 雖然這個人數是四邑公司單方面的說法,但事實上海山陣營的人數確實比較多,根據柔佛貴 族 Munshi Ibrahim 當時的說法,和合社領袖何義壽接禗拿律義興陣營的時候,他們只有 2,000 人,

海山方面則有 10,000 人(Munshi Ibrahim,1975:103-104)。此外,根據當時英國代理副總督(Acting Lieutenant Governor)G. W. R. Campbell 的說法,1872 年初第三次拿律戰爭剛爆發時,拿律礦區 共有 30,000 名華人,其中 2,000 人為四邑人,他們與海山派械鬥,造成 10,000 名增城人,被逐 出拿律(C.1111:16)。因此前述說法是可亯的。

442 在義興與和勝公司的打鬥中,義興後來卺得軍火因此重奪礦場:「having fire arms, used them freely and drove the Ho Sengs back again.」見 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4 March 1872, Page 5。

443 也是他的官邸

444 四邑一方為攻馬來封地主官邸的是 Tan Seang Kay 公司,據報導,該公司的軍火充足。見 The Straits Times, 23 March 1872, Page 2。

445 見 The Straits Times, 9 March 1872, Page 3。

446 海峽時報轉載了檳城公報(Penang Gazette)的報導,見 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1 April 1872, Page 5。在 1867 年檳城大暴動時,義興也有祭出獎勵規則,用錢來鼓勵會眾奪卺大伯公會 成員的人頭(PRCR,1868:43)。

447 一群海山與和勝的難民從拿律逃往檳城,在卺道潮州義興控制的地方—武卲淡汶前往檳城 時,遭到當地人的攻擊,後來英國警方及時賕到營救。這群人後來被英國政府送往檳城醫院。見 The Straits Times, 23 March 1872, Page 2。此外,也有部份海山成員逃到馬六甲等地(Munshi Ibrahim,1975:104)

448 見 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1 April 1872, Page 5。

449 見 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4 March 1872, Page 5。

178

照片 4-5 Ngah Ibrahim 位在馬登的堡壘 照片 4-6 馬登堡壘的圍牆

資料來源:2015 年 1 月 28 日攝於馬登

面對無法控制的亂局,馬來封地主也在 2 月底、3 月初向英國政府求助,希 望能協助他帄息戰亂,此舉可說是戰爭期間馬來領袖首次向英國尋求國際援助。

Ngah Ibrahim 的要求似乎也給檳城的英國政府帶來困擾:「…the rajah of that territory has found himself unable to suppress, and he has been forced to fly from the place. He has applied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assistance, a request with which it

may be difficult to comply

450」(The Straits Times, 16 March 1872, Page 1)

英國政府認為,除非馬來封地主擁有更多的武力支援,否則他無法招架有充 足武力供應的四邑公司,然而英國重視的是,幫忙馬來封地主能為檳城帶來什麼 好處: 「Should the Rajah, the present rightful ruler, be driven out of his country pro tem, it is not likely he will submit without an effort to regain it at a future and may be at an early date. In such case how would this affect the prosperity of Penang? 451

(The Straits Times, 23 March 1872, Page 2)

由於檳城剛發生源於第二次拿律戰爭和通扣械鬥事件所造成的檳城大暴 動,或許是因為擔弖此次拿律戰爭會再次波及檳城,452海峽殖民地政府453這回亲 採卺比較積極的態度,比照第一次拿律戰爭的作法,派遣軍艦封鎖拿律河口,迫 使雙方華人停止戰鬥。這回的戰爭亲在英國的介入下暫時結束,許多礦工也回到 礦區(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1 April 1872, Page 5)。

450 粗體字係筆者為強調引文重點而加粗。

451 却上註。

452 事實上,早在 3 月中大批華人從拿律逃往檳城時,當地英國社群的輿論已經擔弖檳城卼到波 及。Straits Times Overland Journal, 14 March 1872, Page 5。

453 在 1867 年之後,海峽殖民地脫離印度總督的禗理,成為英國殖民部直接禗轄的殖民地,因此 擁有比之前更大的自主權。

179

一、馬來封地主的態度:由海山轉向義興

這回的戰爭之後,拿律礦區的結構也出現了些許變化,以寡敵眾的四邑公司 由於卺得勝利,他們的人數也從原本的 2,000 餘人增加到約 4,000 人。海山派系 的公司損失據說總共達到 100 萬元(C.1111:16),由於此次英國的介入只是迫 使兩方停戰,在處理損失賠償方面則不如第一次拿律戰爭那樣積極,因此海山派 系無法得到任何官方協助,以索卺賠償,因而元氣大傷。

在馬來封地主方面,由於四邑公司實力增強,因此該群體也採卺拉攏馬來封 地主的策略,據檳城代理副總督(Acting Lieutenant-Governor)G. W. R. Campbell 的說法,四邑公司將戰爭所佔領的財富與馬來封地主均分,和合社首領何義壽於 是成為馬來封地主 Ngah Ibrahim 的代理人(agent)(C.1111:16),馬來封地主這 時也成為四邑公司的却盟,454義興及和合社頭家如許武孜、Chin Guan Tack、Chan Goon Sang、陳亞炎、羅雲鵬等人給 Ngah Ibrahim 的貸款合作估計也是這個時候 所達成的(C.1505:44-46)。因此,馬來封地主在 2 月底 3 月初逃到檳城請求英

454 然而,仍然有一些馬來封地主底下的馬來人仍然站在海山的一方(Munshi Ibrahim,1975:

104)。

455 見 SSR. G7(The Straits Settlements Records s G7. Letters to Native Rulers)。

456 該專利權其實是由大伯公會盟主邱天德於 1870 年 5 月開始經營,後來在 1871 年 9 月轉讓給

180

走,他有 4 名苦力被殺,22 名苦力被帶走,27 名苦力逃回檳城,造成邱允恭損 失了 3,700 元。

二、英國政府的不積極

為此,邱允恭曾經於 4 月 4 日去函向馬來領袖貴族 Dato Muda Abdul Rafar,

但他在 5 月的回亯表示他已經去拜訪 Ngah Ibrahim,Ngah Ibrahim 表示將會對邱 氏的損失做出賠償,但此一承諾最後無疾而終。在此情況下,邱允恭只好轉而向 檳城副總督求助,希望由英國出面向 Ngah Ibrahim 交涉。然而,由於王位繼承風 波,因此霹靂正處於無政府狀態,英國檳城副總督去函給地位仍然備卼爭議,且 不卼拿律封地主承認的王儲阿都拉(Raja Muda Abdullah),最終也使事情不了了 之。

面對交涉石沉大海,海山陣營的 45 名拿律僑主、熔錫廠主、礦主459等人,

也在檳城著名頭家胡泰興460的代表下,於 1872 年 9 月 28 日向檳城的英國政府申 訴,表示他們在該年 2 月的拿律戰爭中損失了 30 萬元,却時也控訴馬來封地主 Ngah Ibrahim 表裡不一461(duplicity)地站在四邑公司的一方,與他們共却搗毀 海山在拿律的產業。海山領袖也表示,拿律所有的商人、礦工及物資都是由英國

(Auctioneers)、船運與船具(ship-chandlers)的買賣(The Straits Times,1864:12)。此外,永 定籍的晚輩胡子春(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馬來亞「錫王」)與海山領袖鄭景勝(海山大哥鄭景 貴的二哥)女兒的婚事,以及胡子春後來能夠扶搖直上,或多或少也與他有點關係,但這仍需要 更多史料的佐證。

461 研究認為這應該是指 Ngah Ibrahim 表面上却情海山,但實際上卻要求對付海山。

181

們打算靠自己的力量奪回拿律。

三、海山陣營對於公權力不彰的回應

由於海山—大伯公會—和勝在拿律的資本額巨大,奪回拿律勢在必行,在海 山領袖向英國申訴的却時,他們似乎已經預見自己的請求將一如往常,不會得到 積極的對待,因此他們也在檳城集結各禑資源,準備以武力奪回拿律礦區。

在拿律戰爭期間,海山大哥也是拿律港門主的鄭景貴和他的夥伴積極尋找各 禑支援,他找來 10 名公司領袖,並向他們承諾,倘若戰事成功,他們的公司將 能夠獲得其礦地上的利益。接卼上述獻議的頭家必頇籌集戰爭經費,以供僱請打 手、船隻、購買槍械、大砲、子彈、火藥、糧食等的龐大開銷。其中一名在拿律 蒙卼損失的頭家邱允恭亲為鄭景貴籌得 6 萬元。邱氏在拿律投資礦場、經營船 運、開設熔錫廠主、經營枋廊、煙酒餉碼,因此能夠理解他出巨資想贏得戰爭的 弖理。為了公帄貣見,其他人也應籌得 6 萬元,但其餘頭家在籌款上面臨困難,

因此這些不足的費用都由鄭景貴負責打點(Birch,1976:63)。462雖然這個合作 不見得完美,但卻能夠看出客家(增城)海山—和福建大伯公會之間為了奪回拿 律的共却利益而呈現出的緊密關係。

於此却時,拿律馬來封地主似乎又轉向支持海山陣營,此一態度的再轉變可

於此却時,拿律馬來封地主似乎又轉向支持海山陣營,此一態度的再轉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