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浮島老師的教學適應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浮島老師的教學適應歷程

壹、 初秋午後與浮島老師的第一次會面

第一次與浮島老師碰面是在秋日午後的語文精進課程說明會 上。會議場地是由教育處商請參與計畫之一的學校協助辦理,可能 正因上學期的承辦學校正是縣內國文輔導團的研習中心,因此收到 師大教評中心的語文精進課程實驗計畫的公文時,便主動將「語 文」和「國文」聯結,順理成章得促成彼此的合作關係,而這樣的

「聯結」也為往後「國文老師」適應新課程帶來某種刻板印象與影 響。

印象裡三面環山、東迎太平洋的城鎮,總帶著一抹抱素懷樸的 色彩。第一次辦理語文精進課程說明會是由團隊中的課程輔導老師 與我合作辦理的。我們手裡共同提著一大箱沉甸甸、熱騰騰趕印出 來的教材,一面探尋著開會場地,一面努力欣賞這一棟棟如「典雅 小品」般的建築。校園裡處處是古樸簡單的構成元素,細語泙泙的 小水池、淡淡的木頭香氣,帶出一種獨特的「純粹與和諧」。

當時心裡很是羨慕「這整個城鎮」的老師都能在如此雅致的建 築空間裡鎮日教學。然而,當時並無覺察到此縣市版圖是偏狹長的 等腰三角,頂點離底線甚遠,又因多山導致交通、人口、資源分配 有一定程度的城鄉差距。這樣的認知是直到 1 年後到浮島老師任教 的學校一探時,才能同理她在執行語文精進課程時遇到的窘境。

依著旋轉樓梯前行,提早到達的我們恰巧碰見前來引導的老 師,參與計畫的老師也陸續到達,大家入座後正隨意聊著、翻著手 上新出版的語文精進教材。夏末初秋的午後仍是襖熱,帶著太陽眼 鏡信步前來的浮島老師點頭示意後便走進會議室。穿著套裝的她熟 練的簽到、拿講義,順勢環顧空間候,挑了個ㄇ字型左後方的靠窗 位置坐定。此時的驕陽正恣意的將陽光大片大片撒入會議室裡,講 臺、窗欄、桌面、手上……都鍍上一層薄薄的金黃,甚是炙熱耀

眼。 一種特殊的水域地形:「浮島(Floating Islands),它是一種漂浮在水面 上的島嶼,會隨著水流或風向在水域中四處飄移,分為『自然形成3』和『人工 造島4』的類型。」(引自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因為「浮島」地形與陸地隔

3 浮島(Floating Islands)顧名思義是指漂浮在水面上的島嶼,同時也會隨著水流或風向 在水域中四處飄移。天然浮島的形成原因,是由具有發達的地下走莖或匍匐根莖的挺水性水

4人工浮島(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是人工方式構築而成的浮島,最早的人工浮島是 出自愛鳥者的傑作。1970 年美國的克勞福特(Gurney I. Crawford)為了讓加拿大雁有棲

絕,陸上的掠食型動物不易入侵,因此成為眾多蟲、魚、鳥類的庇 護所。然而「自然浮島」的形成需要長時間和特殊的自然條件配合 下才能漸進而成,實屬可遇不可求的珍貴地形。然而 1970 年有位愛 鳥人士親手打造出第一座「人工浮島」,讓一群落單的加拿大雁鳥有 個暫時的棲息地……。

這讓人我聯想到個案二老師就像浮島一樣,提供這些學海浮 沉、落單脫隊的孤鳥們一個新「棲息」地。所以我用「浮島」來代 表個案二老師,這群補救班學生暫時棲息在浮島上的「落單候鳥」,

然而這個補救教學班的教學環境就稱為「補救浮島」。不論這樣的

「補救浮島」是否人工刻意為之,惟有真心盼望這群落單的候鳥經 過「補救浮島」上的停泊歇息後,能重新整裝,再次順風起飛,重 返天際翱翔……。

息和繁殖的場所,利用木頭、木箱、樹枝、葉子和草桿等材料建造了第一座的人工浮島。

經過幾十年來演變,人工浮島逐漸被應用在各種水域相關的工程設施中,其主要之功能與 應用領域可以歸納如下:生態-提供鳥類及魚類等生物棲地;淨水-吸收水中氮、磷等元 素,淨化水質;生產-可以生產農作物及水產養殖功能;景觀-具有水域環境景觀綠美化功

二、 浮島老師的學習背景與工作經歷

浮島老師提及求學時就對國文科情有獨鍾,她認為國文科對她 而言不像其他學科僅侷限於考試念書而已。當讀課文篇章時,文學 之美的翅膀,總能帶著她的思緒飛向心馳神往的美麗境地,也能跨 越古今與作者有著相同頻率的悸動。這樣的感覺是她熱愛國文學科 的原動力,也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感覺。

因此大學聯考後,她毫不猶豫的選填台灣師大國文系為其第一 志願。當她於「師大國文系 80 級畢業後,就到學校教國文……」(A-1-3-Fi1-4),迄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國中國文教學的經驗。

正如之前所提及浮島老師總是帶給人一種恆常雋永的安心感,

喜歡安定的她「在民國 85 年嫁來這裡後,就一直在同一個學校服務……」

(A-1-4-Fi1-4),同時也配合學校人事的安排,於「民國 85 年開始兼任學 校行政工作…」(A-1-3-Fi1-4)「一開始並沒想過會去當行政,……但有時就 因緣際會,接手後就一直做下去了……」。(A-1-4-Fi1-6)。從上述可見,浮 島老師是期待安穩、扎根與原地枝繁葉茂的。但當面對變動時,又 可以隨遇而安,適應良好。

畢竟現今學校人事紛雜,流動率很高,能在同校服務近 20 個年 頭,同時長年投入教學與行政工作的老師已是益發罕見了。推想浮 島老師在工作適應是有著極好的狀態。

參、 接觸補救教學的契機與經驗 一、 接觸補救教學的契機

浮島老師提到:「以前老師普遍都習慣上第八節課,現在好像普遍不太喜 歡留下來上第八節的課,可能就是太累,所以要找願意上第八節老師不好找!」

(R-5-1-M3m1-135)。所以當她在教學組長的任內,遍尋不著有意願的 補救老師的時候,她便決定自己接下補救教學的授課工作:「其實這 是教務處的業務,就算沒有直接教學,也要幫忙處理補救班的行政工作。」(R-5-1-Fi1-7)。

隨著浮島老師任教的學校一直以來都固定有經費開課後班,所以 她也帶過一連串不同型態的補救教學方案,例如:「全班都要留下的課 後第八節輔導課、潛能開發班、教育優先區計畫,還有現在的攜手計畫……」

(A-1-2-Fi1-5)。而每每開國文補救班時,若缺少人力,她便是常備的 生力軍之一。也因此對於補救教學和行政業務都有相當豐富的經 驗,遇到困難時,也總是能夠持平的由行政和教學的不同視角切 入,與眾人分享多方不同的難處與掙扎。

浮島老師雖然歷經眾多補救方案,但提起當前仍常讓她傷腦筋的 是補救教學的師生媒合問題:「雖然有經費開課,但要去找到有意願上課 的學生也難,要找到有意願教課的老師也難」(R-5-1-Fi1-7)。

然而這樣的問題是能先藉行政來居中協調「讓師生彼此媒合,才開 得成班……」(R-5-1-Fi1-7)。因為近年來補救教學型態已有大轉變,

……過去學校第八節課後輔導是全班留下,繼續教的內容也是全班的進度和 範圍,所以比較沒爭議。學生一定要來,老師一定要教,不收費的情況下,家 長也鮮少有意見。」(R-5-2-Fi1-409)

所以,過去教務處排課很單純,「假設一星期有經費能開五天課,以 教育優先區計畫的課業輔導來講,那就是五天剛剛好分給五科,國、英、數、

自然、社會各科平均分配。」(R-5-3-M3m1-134)。但現在的補救教學的開 課安排反而是「採各需要補救的科目領域教師提出能配合開課的天數後,教 務處再來依能支援開課的老師時間來開始排課……」(R-5-1-Fi1-7),並非以 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開課。

這些種種人力資源上的匱乏,也是浮島老師自己長期投入課後補 救教學的原因,她常笑著說至少可以確保國文科有穩定的師資可順 利開課

二、 加入方案前的補救教學的經驗

浮島老師為了打破以往自己在補救教學中面臨的僵局,鼓勵學 生主動將課後時間安排來補救有困難的學科,認為或許可以從改變

「補救教學的內容」開始。因此她立即應允參加語文精進課程的試 用計畫「…覺得現在時代不同了,以前那套教學方式,我覺得也是要開始改 變的時候了。所以當時聽到師大提供一套新的語文補救教材,我就想說好啊!反 正有新的東西去學一學也好……。」(E-1-1-Fi1-31)。

十多年積累的寒暑更迭,日子擺盪在上下課的鐘聲之間,早已 自然流暢的演繹著一堂又一堂教學生活……。雖然浮島老師已具備 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她仍敏感嗅出當前教育改革從底翻上來的巨浪 正迎面襲來。

浮島老師聊起過去這麼多年來的補救教學經驗是「…這些學生的 基礎能力如果要補救,就可能要往下挖到很深的。坦白講,我們很難掌握每個 學生需要補救的情況,像一些孩子可能連詞語怎麼念或字要怎麼寫,這些最基 本的對他們來說都還是個大問題。這些國中的孩子之間能力落差很大,說真的 在原班也很難停下腳步去等待落後的同學,畢竟老師也有課程進度的壓力。」

(R-6-3-M2m4-126)。 浮島老師對於普通班和補救班當中需要協助的孩 子有種莫名的無力感,因為對多數待補救的學生基礎能力不足、能 力起點不一、個別的差異性大,這些狀況在普通班課程進行時,是 無法因為少數人而停留的困境,然而即便是到了補救教學的現場,

也仍是補救老師教學時的難題。

加入語文精進課程之前,各科補救教學的教材大都是由授課老 師自行將「原班教材簡化」後編寫而成。因為大部分的老師認為需 要補救教學的對象,大都是因為原班課程太難,學不起來、跟不上 的居多:「班上比較後段的學生才會來上補救,對他們而言原本的課程太難 了,才會學不起來。所以我們將課本內容簡化一些之後,學生會比較能聽

加入語文精進課程之前,各科補救教學的教材大都是由授課老 師自行將「原班教材簡化」後編寫而成。因為大部分的老師認為需 要補救教學的對象,大都是因為原班課程太難,學不起來、跟不上 的居多:「班上比較後段的學生才會來上補救,對他們而言原本的課程太難 了,才會學不起來。所以我們將課本內容簡化一些之後,學生會比較能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