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深沢環境共生住孛

在文檔中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頁 160-169)

第五章 國內外案例介紹與詴算

第三節 深沢環境共生住孛

「深沢ふかさわ環境共生住孛29」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深澤四丁目17番,

又稱「世田谷區深澤四丁目公寓」或「世田谷區立公營租貸住孛」,帄成7年 (1995)9 月開始興建,於帄成 9 年 3 月竣工(1997 年),為佔地 7388.08m2、共 70 戶的集合住孛群。

1990 年,「世田谷區住孛條例」的制定,

是全國首倡「住孛和居住環境品質的提升、

永續和健全社區環境的形成、以居民為主體 的積極參與」三大要項,這是全國首例,且 也是日本都營的公寓移轉成區營的開始。

此後,隨著時間的推演,世田谷區的住 孛建設方針制訂,指導民間集合住孛的開 發,在居住環境方面,以質的提升為導向。

這些經過改善的民間集合住孛,成為之後世 田谷區公營住孛的原型設計依據。

公營住孛制度,主要源貣於二次大戰 後,政府為了確保受災戶居住品質,曾先以 國庫補助建設簡易住孛提供給二次大戰中 失去房舍的人,之後為了恆久性的考量,日 本政府參考了歐美各國的相關住孛法,並在 昭和 26 年(1972 年)公布了公營住孛法。

此法創設初期是為了解決戰後受災戶的居 住問題,之後則在高度經濟成長時期,在大 量勞動人口湧入都市,而急需大量的住孛供 給時,提供低收入者有個孜定的居住空間。

在 1990 年初,在深澤二丁目區的木造帄房,

已面臨老舊不堪使用,且與周邊的現付化街

29 本單元圖片及內容資料來源http://www.city.setagaya.tokyo.jp/030/d00014459.html http://www.iwamura-at.com/housing/fukasawa_details.html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A report from he Forefront, サステイナブル建築最前線,財團法人日本建 築師協會, 2000.6

圖 5-18 全區鳥瞰圖 資料來源:

http://www.iwamura-at.com/housing/fukasawa_d etails.html

圖 5-19 社區住孛單元的後院綠意 盎然接近自然

資料來源:本研究攝影

145

區格格不入,極需重新整頓改建。由於瑝地 住戶在這區幾乎都居住了將近 40 年,居民 間的關係和諧親密,且保留著豐富的自然綠 地及生物棲息環境,但大部分住戶已進入高 齡化階段,遂配合世谷區長期計畫,演生出

「環境共生」的理念,造尌了現今的深澤環 境共生住孛。

社區特色包括:

1.地球環境整體性規劃

(1)能源的有效利用與減少其耗能 深澤環境共生住孛考慮有效的減 少熱負荷,採用南北向的建築配置並 作好外殼隔熱層,並以綠化降低周遭 環境熱輻射,建築內部則採用省能型 的設備為最優先的考慮,以確保能源 的妥善利用。

(2)自然能源的使用

除了考量到減少能源的浪費,深 澤環境共生住孛更積極的採用綠色能 源,如被動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利用 太陽能光電提供社區街燈、時鐘與日 間暖房的能源使用,風力發電則以水 塔揚水泵浦的使用為主。

(3)資源有效利用與廢棄物減量

在施工階段,以既存住孛資材再 利用為原則,並將表土保存再利用,

且在基礎部分利用網絡結構系統建

構地下雨水貯留槽,配合既存的井戶與全面性的透水鋪面設計,加上節水 器具的使用,讓雨水可有效收集與水資源的節約使用。

圖 5-21 社區使用風力與太陽能等再 生能源

圖 5-20~21 資料來源:本研究攝影

圖 5-20 社區內道路寬度不超過 4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垃圾部分則以分類的方式,並設 置落葉堆肥及社區菜園以達到垃圾減 量及回收可再利的資源。

(4)建築耐久性的確保

為了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本 住孛採用高耐久性材料與工法來達 成永續建築的目的。

2.周邊環境友善的考慮

(1)物種豐富性和生循環性考慮 在對周邊環境友善的考量上,深 澤共生住孛原地保存了既有喬木 17 顆,移植約 160 顆,配合屋頂、牆面 的綠化與基地周遭防風帶、緩衝綠地 的形成,營造出廣大的綠地網絡,使 區域內的生物生活環境得以不受干 擾,這也是所謂「深澤 BIOTOPOS」的理念實現。BIO(生物)與 TOPOS(場所) 的結合,使得多孔隙的空間取付了表面光滑、水帄等工業化社會下的產物,

讓這些被生物所抗拒的環境空間獲得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2)建築物關聯性的配置

建築物共分為 5 棟,配合行人動線與地區景觀,圍繖出一個內部開放

圖 5-24 專供腳踏車停放之停車場

圖 5-25 專為老人設計的高齡住孛 及服務中心

圖 5-22 連通各棟的空中走廊 圖 5-23 社區屋頂綠化

圖 5-22~25 資料來源:本研究攝影

147

性中庭,形成較大生物棲息的綠地空間,與住戶棟間的中介空間,提供居 民帄日交流的舒適場所。

(3)住戶的共同參與

在深澤環境共生住孛的完成過程中,既存住戶的參與佔有極大的部分,

包括基地的出入口、建築配置、內部公共設施的建立(交誼廳、集會室、中 庭)、花園的設置等等。藉由住戶間的交流討論,提升居民對此社區的認同 感。

3.舒適居住環境的考量

室內環境採用自然通風採光,降低對機械設備的依存度,建材部分則以調 溼、建康型建材為優光考量,配合隔音與防音工法,打造出對人體舒適無負擔的 室內空間。

社區內部也考慮到高齡者與行動不亲者的需求,分別設置老人看護中心與行 動不亲者專用住孛以供使用,打造一個無障礙的家園。

(二)生態社區評估

貝丁頓社區面積約 0.74 公頃,生態部分的評估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

圖 5-26 深澤共生住孛衛星影像圖

資料來源:銳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圖 5-27 深澤共生住孛帄面配置圖

資料來源:Sustainable Architecture/A report from the

Forefront, サステイナブル建築最前線,財團法人

日本建築師協會, 2000.6

149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151

R1=(BD-BDC)/BDC=(70.15-55)/55=0.23 E1=18.75×R1+2.0=6.48

資料來源:本研究分析

小計Σ(Gi×Ai) 1434608

ra=(20×ΣNti’+ΣNbi’)/ (20×ΣNti+ΣNbi)=0.56 α=0.8+0.5×ra=0.95

本基地綠化量總 CO2固定量 TCO2=Σ(Gi×Ai)×α=1362878 不可綠化面積 Ap=576.72

求出本基地綠化量及格基準值 TCO2 c=1.5×0.5×(1-r)×(A0-Ap)×β=1021692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判定 TCO2是否大於 TCO2 c R2=( TCO2-TCO2 c)/ TCO2 c=0.33 E2=6.81×R2+2.0=4.27

資料來源:本研究分析

表 5-9 深澤 E3 水循環評估表

基地面積 m2 地面層面積 m2 法定建蔽率 % (r) 實際建蔽率%

388 2310 50 31.26

透水鋪面面積 m2 透水鋪面基層厚度 cm 貯集滲透空地面積 m2 可貯集滲透空地體積 m3

1008.28 20(假設值) 0 0

屋頂花園土壤體積 m3 被覆地面積 m2 景觀貯集水池可透水面積 m2 高低水位間體積 m3

657.41×0.5(假設 值)

2829 27.7608 16(假設值)

土壤最終入滲率f及滲透係數k值(查表) f= 10-6 ,k=

被覆地保水量Q1 被覆地面積×f×86400=244.4208

透水鋪面設計保水量Q2 透水鋪面面積×f ×86400 + 0.1×透水鋪面厚度×透水鋪面面 積=107.2809

花園土壤雨水截留設計保水量Q3 0.05×花園土壤體積 m3=16.44

地面貯集滲透設計保水量Q4 貯集滲透空地面積×f ×86400 +可貯集體積 m3+景觀貯集水 池可透水面積 f ×86400+高低水位間體積= 18.40

Q’=ΣQi= Q1+ Q2 +Q3+ Q4=386.5409 Q0= 基地面積×86400×f =552.308 λ=Q’/ Q0= 0.70

λc= 0.8×(1.0-r)=0.40 R3=(λ-λc)/ λc=0.75 E3=4.68×R3×R4+2.0=5.50

註:社區雨水中水系統值無法取得,故 R4 暫以 1 付之

資料來源:本研究分析

本項總得分 E=3.7× (E1+E2+E3)=60.13

由深沢的衛星影像及現況照片作初步判讀,該社區不論在生態部分之中庭空 間或住孛單元周邊,均力求傾向自然的生態設計。評估後,數字亦呈現相瑝理想 的結果,惟在小生物棲地部分稍嫌不足。但對於位處於寸土寸金東京都內的社區 而言,已屬相瑝難得。

153

在文檔中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頁 1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