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測量變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中央社(2018)指出,2018 年九合一選舉,全台灣選舉人人數為 1910 萬 2502 人,在信心水準為 95%正確、3%之誤差範圍內,所需樣本數 目至少為1,067 份。另根據楊孝濚(1995)針對立意抽樣的缺失,要較隨 機抽樣所推斷的樣本數增加三分之一,本研究所需樣本數應至少為1,423 份以上。然研究因人力與時間不足等因素,僅蒐集到415 份有效樣本,將 於後續的研究限制中再次闡述。

第二節 測量變項(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的研究變項包括「人口變項」、「社群媒體政治性資訊使用動機」、

「認知需求能力」、「新聞素養能力」、「政治資訊真偽辨識動機」、「政治資訊 真偽辨識能力」。針對上述各概念與變數之衡量,研究問卷設計之說明如下:

壹、 人口變項

本研究採用的人口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月收入、教育程度、居住地。

性別分為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年齡從20 歲開始,每 5 歲一間隔;月收入以 一萬元為間隔;教育程度分為國中以下、國中、高中職、專科、大學、碩士 以及博士。居住地為台灣各縣市。

貳、 社群媒體政治性資訊使用來源與動機

為了解閱聽人於社群媒體中,多從哪些管道獲取政治資訊,研究者將來 源分為「平台來源」與「訊息來源」。「平台來源」首先詢問閱聽人會使用哪 些社群媒體做為政治資訊的來源,並詢問閱聽人於社群媒體上,瀏覽哪些新 聞媒體的政治資訊。「訊息來源」綜合台灣人經常使用的Facebook、Line、

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歸納出朋友、新聞媒體、政治人物、政治議題社團/粉 絲專頁、藝人/名人等來源做為調查個項,研究者將上述訊息來源分別詢問

「立場相同」、「立場不同」的瀏覽頻率。以Likert 四點量表測量,1 為從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沒有,2 為很少,3 為經常,4 總是。

本研究恰逢2020 年總統大選,將參考王泰俐(2013)針對選戰中社群媒 體的使用動機研究所列出的「資訊需求」、「自我表達/社交需求」、「娛樂需 求」。本研究將使用動機分為三項:「政治資訊蒐集」、「人際互動」以及「娛 樂消遣」。

「政治資訊蒐集」的面向,包含了解候選人對議題的立場、判斷候選人 的差異為何、跟上每天的重要議題、了解我支持候選人的優點、判斷誰有可 能贏得選舉等五個題項。

「人際互動」面向,包含因為我想參與討論、因為我可以自由表達自 我、因為我樂於回答他人問題、因為我想要我的臉書朋友幫我作某些事情等 四個題項。

「娛樂消遣」面向,包含因為我可以根據我的需要搜尋資訊、因為我就 是喜歡使用它、因為它提供新穎有趣的方式作搜尋、因為它使我較不會感覺 孤單等四個題項。以Likert 四點量表測量,1 為「非常不同意」,2 為「不同 意」,3 為「同意」,4 為「非常同意」。

參、 素養程度高低

「素養程度」的面向,研究參考Jones-Jang 等人(2019)與 Inan 和 Temur(2012)提出的素養量表,結合媒體素養與新聞素養的題項,詢問閱聽 人「我會從多種管道瀏覽新聞」、「我會聯絡、接觸媒體組織,以表達我的想 法和回饋」、「我會提醒周圍的人要注意媒體的負面影響」、「媒體組織的擁有 者(老闆)會影響新聞內容」、「媒體組織會依據能吸引最多讀者的內容來選 擇新聞」、「讀者可以找到能反映個人政治立場的新聞來源」、「人們更願意關 注他們所相信的新聞」、「新聞使得事情變得比實際上更加戲劇化」、「關於衝 突的新聞更有可能被強調、凸顯」、「一個記者的首要義務是呈現真相」共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十題,以Likert 四點量表測量,1 為「非常不同意」,2 為「不同意」,3 為

「同意」,4 為「非常同意」。

肆、 政治資訊真偽辨識動機

為驗證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聯,研究者將閱聽人的政治資訊辨偽動機分 為「內容查證動機」、「資訊來源查證動機」。「內容查證動機」以Tandoc 等人

(2018)、Facebook(2018)及 Lamb(2018)提出的個人查核方式為基,詢 問閱聽人瀏覽到「標題的聳動程度」、「內容的聳動程度」、「內容的立場」以 及「題文不符」等情形是否會產生想要查核真實性的動機,以Likert 四點量 表測量,1 為「從來沒有」,2 為「很少」,3 為「偶爾」,4 為「經常」。

「資訊來源查證動機」以上述的資訊來源為基礎,詢問閱聽人瀏覽立場 相同與立場相異的朋友、新聞媒體、政治人物、政治議題社團/粉絲專頁、藝 人/名人等發布的政治資訊時,是否產生想要查核真實性的動機,以 Likert 四 點量表測量,1 為「從來沒有」,2 為「很少」,3 為「偶爾」,4 為「經常」。

伍、 政治資訊真偽辨識行為

為理解閱聽人是否具有查核行為與能力,本研究參考Tandoc 等人

(2018)、Facebook(2018)及 Lamb(2018)提出的個人查核方式。研究者 進一步分為「內容檢驗」、「消息來源檢驗」、「主動外部檢驗」以及「被動外 部檢驗」四項,研究主要探討閱聽人是否具備主動查核行為,故除去被動外 部檢驗之題項。本量表均以Likert 四點量表測量,1 為「從來沒有」,2 為

「很少」,3 為「偶爾」,4 為「經常」。

內容檢驗詢問受訪者是否檢視「標題的聳動程度」、「內容的聳動程 度」、「內容的立場」以及「題文不符」的情形,研究者為了解更實際的行 動面,針對上述四點再詢問受訪者是否會因為上述四項原因查證,共計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題。消息來源檢驗訊問受訪者是否會確認「文章來自哪個網站或媒體」、

「文章出自哪位作者」、「網域名稱」、「文中相片的正確性」以及「文中影 片的正確性」。等5 題。

主動外部檢驗,是檢視受訪者是否與他人或其他組織核實資訊,問題 包括「請問您是否會查詢其他相關報導」、「請問您是否會查詢查核機構的 相關資訊」、「請問您是否會查詢意見領袖的說法」、「請問您是否會與家人 討論資訊的真實性」、「請問您是否會與朋友討論資訊的真實性」、「請問您 是否會與專業人士討論資訊的真實性」、以及「請問您是否會主動回報不實 資訊」等7 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統計方法

本研究回收問卷後,剔除IP 重複填答、填答時間低於五分鐘以及反向問 題填答錯誤的問卷後,將有效問卷資料整理編碼(coding),輸入電腦建檔,

採用統計套裝軟體IBM SPSS Statistics 22.0 版,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以及迴歸分析等,藉此量化資料瞭解不 同變項程度的閱聽人,其資訊辨偽行為的程度與影響不實資訊的重要因素。

(一)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透過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等描述性統計,瞭解問卷調查中的 人口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點;並回應研究問題,瞭 解受訪者單日瀏覽政治新聞時間與使用的社群媒體平台、受訪者的政治資訊 來源、受訪者於社群媒體瀏覽政治資訊的動機、受訪者的查證動機、受訪者 的查證行為程度等五題。

(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政黨傾向」、「傾向泛藍或泛綠」

以及「人口特質」的受訪者,在「政治資訊辨偽行為」的問題中,是否存在 差異。若F 值達顯著水準,則進一步以雪費法(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

(三)迴歸分析

欲比較不同「社群媒體政治資訊使用動機」、「素養程度」以及「政治資 訊查證動機」的受訪者,在「政治資訊辨偽行為」的問題中,是否存在相關 性。「社群媒體政治資訊使用動機」與「政治資訊查證動機」具有三個以上的 自變項,研究透過多元迴歸分析進行比較;「素養程度」具有兩個自變項,則 採簡單迴歸分析進行比較。透過迴歸分析,若顯著性p 值小於 0,001,拒絕虛 無假設,則表示該自變項與依變項具有相關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樣本人口資料

本研究採網路問卷,發送至Facebook 問卷社團《問卷互助社》、政論社團

《蔡英文總統後援會》、《韓國瑜總統後援會》、《柯文哲粉絲俱樂部》、PTT 問卷 版,回收問卷總計432 份,扣除 IP 重複填答、填答時間低於五分鐘以及反向問題 填答錯誤的問卷後,有效樣本共計415 份,其人口變項分別為性別、年齡、教育 程度以及居住地點,人口變項統計彙整如下表4-1-1 至表 4-1-4。

本研究總計415 位受訪者,其中男性樣本有 221 位(53.3%)、女性樣本有 194 位(46.7%);年齡方面,以 20 至 40 歲的受訪者最多,以每十歲為一年齡 層,20 至 29 歲有 170 人(46.7%),30 至 39 歲有 154 人(37.1%),40 至 49 歲有 59 人(14.2%),50 至 59 歲有 23 人(5.5%),60 至 69 歲有 7 人(1.7%),70 至 79 歲有 2 人(0.5%)。

教育程度方面,受訪者的學歷以大學(194 人,46.7%)最多,,其次為研究 所以上(169 人,40.7%),專科(25,6%),高中職(24 人,5.8%),國中畢業

(3 人,0.7%)。居住地點方面,前五分別為台北市(97 人,23.4%)、新北市(87 人,21%)、台中市(53 人,12.8%)、高雄市(34 人,8.2%)、桃園市(30 人,

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1: 受訪者性別統計表

性別 人數 百分比%)

男性 221 53.3

女性 194 46.7

總計 415 100

4-1-2: 受訪者年齡統計表

年齡 人數 百分比%)

20 至 29 歲 170 41.0

30 至 39 歲 154 37.1

40 至 49 歲 59 14.2

50 至 59 歲 23 5.5

60 至 69 歲 7 1.7

70 至 79 歲 2 0.5

總計 415 100

4-1-3: 受訪者教育程度統計表

教育程度 人數 百分比%)

國中 3 0.7

高中職 24 5.8

專科 25 6.0

大學 194 46.7

研究所以上 169 40.7

總計 415 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4: 受訪者居住地點統計表

居住地點 人數 百分比%)

基隆市 4 1.0

台北市 97 23.4

新北市 87 21.0

桃園市 30 7.2

新竹縣 10 2.4

新竹市 22 5.3

苗栗縣 12 2.9

台中市 53 12.8

彰化縣 17 4.1

雲林縣 6 1.4

嘉義縣 5 1.2

嘉義市 5 1.2

台南市 10 2.4

高雄市 34 8.2

屏東縣 1 0.2

台東縣 1 0.2

花蓮縣 2 0.5

宜蘭縣 6 1.7

連江縣 7 1.7

金門縣 2 0.5

其他 4 1.0

總計 415 1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結果

以下將按照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的順序依序提出統計結果,並予說明解釋。

RQ1: 閱聽人獲取政治資訊的時間與社群媒體平台為何?

壹、 閱聽人一天當中瀏覽政治資訊的時間

研究問題一探索閱聽人瀏覽政治資訊的時間與使用的社群媒體,本研究以詢 問受訪者「一天當中使用社群媒體來瀏覽政治資訊的時間」,請受訪者以幾小時幾 分鐘填答。受訪者在一天當中瀏覽政治新聞的時間平均為86.63 分鐘,然而標準差 達74.453,顯示每位受訪者的瀏覽時間相當分散。(見下表 4-2)

4-2: 受訪者單日瀏覽政治新聞時間統計表 單日瀏覽政治

新聞的時間

(分鐘)

最小值

(分鐘)

最大值

(分鐘)

標準差

86.63 3 24 74.453

貳、 閱聽人瀏覽政治資訊的社群媒體

貳、 閱聽人瀏覽政治資訊的社群媒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