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閱聽人與資訊真偽的辨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總統大選期間的「披薩門」事件。華盛頓一家披薩店遭傳是「希拉蕊與其 競選團隊所領導的虐童組織大本營」,數小時內該披薩店的社群網站湧入千 則辱罵與威脅訊息、更有一名男子持槍衝進店裡,企圖解放人質。該事件 不單單只是虛假資訊的擴散,更干擾了人們的認知、製造社會恐慌。

在諸多類型的訊息中,Vosoughi 等人(2018)發現在政治、商業、科學 科技、娛樂等類別中,以政治類的假新聞表現最顯著。假新聞儼然成為一 種政治手段,透過諷刺惡搞、題文不符、照片錯置、誤導言語、虛構內容 等形式出現,當中有全然虛構的訊息,也有半真半假、時間點錯置等不全 然造假的內容,導致對閱聽人而言,並不容易判斷其真偽。為人擔憂且已 成事實的是,民眾接收不實的資訊後,誤信訊息,進一步評論、分享、甚 至透過投票影響社會,對「民主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威脅。在政治場域 中,「假新聞」更有其重要意涵,Brummette 等人(2018)認為「假新聞」

一詞超越了邏輯與討論,在社群媒體中充斥不同政黨的相似環境,在當中 交流時,假新聞儼然是用以貶低、譴責反對黨的所有訊息,無論言論真實 與否。從上所述也發現,學者對假新聞的定義可廣至與閱聽人立場不符即 稱為假新聞,也能限縮於被操弄的造假訊息,定義莫衷一是,更遑論普羅 大眾對資訊真偽的判斷有多麼艱困。

面對大量的資訊,倘若被動地接受並相信送到面前的內容,小則影響 個人認知、大則影響民眾乃至國家的安危。 CNN 記者 Busari(2017)表 示:「在這個時代,我們分享資訊、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們就是出版者,所 以我們應該要承擔責任。」閱聽人的角色不言而喻。

第三節 閱聽人與資訊真偽的辨別

九合一選舉期間,許多新聞媒體紛紛以「假新聞」為題,描述台灣的 選舉戰況。日本讀賣新聞(2018 年 10 月 4 日;轉引自中央社,2018 年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月5 日)認為台灣媒體為爭取新聞點閱率而作出吸睛但不真實的內容。紐 約時報(2018 年 11 月 22 日)則報導北京利用台灣的言論自由,來散播虛 假訊息,例如未經證實的中國大規模軍事演習的畫面,以及台灣政府對滯 留日本的台灣旅客置之不理的虛假報導。而上述每一則帶有不實訊息的報 導,卻在讀者瀏覽後被廣為分享、讓更多人接收到不實資訊。

面對2020 年台灣總統大選,假新聞議題持續延燒。過去研究多重視新 聞媒體如何反映事實、真實,如何查證消息來源,然事實查核的議題不僅 限於新聞工作者如何佐證資訊,還得意識到當代社群媒體的發展,使得閱 聽人與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部分重疊。當閱聽人得以創作公開內容、分享或 被分享訊息之時,閱聽人對真實的理解與資訊真偽的判讀顯得格外重要。

Wineburg 等人(2016)研究發現,高達 93%的大學生無法分辨新聞、廣 告,並且判斷內容的真實性。學者王泰俐於自由時報(2018 年 12 月 11 日)投書指出,2018 年九合一選舉中,有半數選民在不知新聞真相的情況 下,投下了選舉票。

當似假亂真的資訊出現時,閱聽人卻難以擁有判斷真偽的能力。Pew Research Center(2016)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64%)表 示,對於捏造的新聞報導和事件事實感到混淆;23%表示曾經於一個月內 分享過假新聞。2016 年,史丹佛大學針對八千名初中生進行研究,發現有 高達82%的人無法辨別新聞真偽,認為廣告付費的置入性行銷也是新聞

(親子天下,2018 年 8 月 21 日)。Vosoughi 等人(2018)以 Twitter 為平台,

發現前1%的假新聞會擴散到 1,000 到 100,000 人之間,而真相的擴散卻不 及1,000 人;且假新聞的散播速度是真相的六倍之快,甚至在分享擴散方 面,假新聞比真新聞多70%的可能被分享轉推,對此 Vosoughi 等人(2018) 表示,散佈假新聞的快速與廣度,不能怪罪到機器人假帳號上,而是真實 使用者的推波助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為瞭解閱聽人對於資訊的理解,以及是否檢驗資訊的真偽,將 從以下兩個方向著手,分別為「社群媒體政治性資訊來源與使用動機」與

「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

壹、 社群媒體政治性資訊來源與使用動機

關於假新聞之所以氾濫,許多學者認為與科技的與時俱進有關。在平 台和工具易於使用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聲音可以從不同角度傳播訊息。

社群媒體的出現,即打破了傳統新聞的生產與傳遞(Tandoc and Vos, 2015),也意味著閱聽人得以主動產製、修改、傳播、分享內容。許多帶有 特定目的、釋放消息引導風向的言論,真假與否卻無從規範,訊息的真偽 也難以判定,Boczkowski(2016)即認為,假新聞的猖獗便是歸因於人們 利用網路,可以輕鬆地進行大規模溝通,並且難以看出媒體環境中藏匿的 偏見。

又以社群媒體易於傳播的特性,使得假新聞製造的成本很低(Trend Micro, 2017),閱聽人卻越來越仰賴社群媒體作為吸收新聞資訊的管道。

Newman(2016)調查 26 個國家,有 44%受訪者會使用 Facebook 瀏覽、討 論、分享新聞。Pew Research Center(2018)調查指出美國有 20%的成年 人表示自己常上社群媒體瀏覽新聞,相比之下,只有16%透過報紙獲取新 聞資訊。創市際市場研究(2018)針對台灣閱聽人的新聞瀏覽做出調查,

有87.6%的閱聽人透過網路來瀏覽新聞,而透過「Facebook 新聞粉絲頁/

別人分享貼文」來獲取新聞內容佔了52%。可以見得透過社群媒體來瀏覽 新聞、獲取資訊的比例儼然逐年上升。

然而社群媒體除了平台上的不同,研究者認為於社群媒體上獲取訊息 的「管道」更為重要,以Facebook 為例,在動態牆上我們能看到來自朋 友、追蹤的公眾人物、有按讚的粉絲專頁的訊息。Himelboim 等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6)檢視線上的政治參與時,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者經常與跟自己意 識形態相同的使用者互動交流,並表現出相似的語氣和價值觀。研究者認 為,在社群媒體中的政治使用,極有可能圍繞在閱聽人相似的意見小圈圈 中,阻礙了開放與不同意見的溝通,製造出同溫層,同時使得假新聞一 詞,從事實層面,轉化為意識層面。呈上述所言,研究者假定閱聽人的政 治意識形態與資訊來源,將影響對資訊的判讀。研究將調查閱聽人的政黨 傾向與資訊來源為社群媒體中的哪些管道,藉此分析來源對於閱聽人判斷 訊息真偽的影響。

過去關於政治參與的研究認為,以蒐集資訊為主要動機而上網的網 友,更有機會藉由網路獲得政治相關資訊(Kwak et al, 2001),且政治參與 度與政治知識也相較其他動機的網友高(Norris and Jones, 1998)。研究者 認為,針對政治類新聞,不同的資訊接收動機,可能影響閱聽人是否進一 步查核,故將閱聽人使用社群媒體接收政治新聞的動機,納入影響因素。

貳、 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能力

當閱聽人面對新的訊息,什麼是真實和可信的判斷,多半取決於這些 新訊息與先前信念的一致性,而不是個人如何理解。Manfra 和 Holmes

(2018)指出,年輕人在網路上接收越來越多的信息,卻缺乏判斷、批判 矛盾資訊的能力。且更令人擔憂的是,受過更高教育和擁有更高政治知識 水平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確認偏誤。王泰俐於自由時報(2018 年 12 月 11 日)投書也指出,當假新聞澄清之後,學歷在研究所以上的選民,無法 接受比例仍高達三成三。而要避免閱聽人面對資訊時的直覺判斷,需要

「解讀」的能力,則與傳播學一直以來探究的「媒體識讀」相關。一個具 備媒體識讀能力的閱聽人能批判思考自己所接收的各類媒體內容,包括來 自報章雜誌、電視、廣播、電影、廣告、電玩、網路及新興傳播科技(徐 美苓,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媒體素養能力」,又稱為「媒體識讀」或是「媒介素養」,即是指個 體對於大眾傳播媒體的解讀與使用的能力,包括如何取得、分析、評估與 使用的能力(朱則剛,2005)。實證研究中,媒體素養的培養與評估也多著 重於閱聽人是否能辨識媒體訊息所傳達的動機與目的,以減少被訊息訴求 說服的機會(Hobbs, 1998)。身處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散 播的消息,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故意操縱民意的。親子天下

(2018)指出,人民應培養檢視媒體中傳播的消息是否帶有偏見或可信度 高低的能力。媒體素養能力,將深刻影響民主社會中的公民素養。故本研 究將細究新聞媒體素養,檢視當代閱聽人識讀資訊的能力,以瞭解素養高 低與辯識不實資訊能力之間的關聯。

近年對於假新聞的研究,文獻多著重於社群媒體上的政治行為影響

(Chen and Chan, 2017; Jost et al., 2018)、新聞工作者的資訊辨偽(Graves, 2016)、事實查核組織的有效性(Pavleska, 2018),台灣對於假新聞的研究 也多著墨於假新聞的樣貌(羅世宏,2018;林照真,2018)、查核機構的機 制與效果(胡元輝,2018)等,形塑了假新聞的類型、新聞組織、查核機 構乃至社群平台防範假新聞的方式與責任。然而面對假新聞,閱聽人在資 訊傳播與事實查核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卻未曾在當今的社會與科技脈絡 下,探討社群媒體、閱聽人對資訊的認知與資訊辨偽之間的關聯性。故研 究者希望藉由以下五點研究目的,從實證面為假新聞的理論研究帶來不同 角度的討論。

一、瞭解閱聽人於社群媒體上政治性資訊使用來源與平台為何。

二、檢視閱聽人的人口特質和政治資訊真偽辨識行為的關聯。

三、檢視閱聽人的社群媒體使用動機和政治資訊真偽辨識行為的關聯。

四、檢視閱聽人的素養和政治資訊真偽辨識行為的關聯。

四、檢視閱聽人的素養和政治資訊真偽辨識行為的關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