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檢閱

第二節、 社群媒體與政治資訊傳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社群媒體與政治資訊傳播

壹、 社群媒體與不實訊息

近年來的政治事件讓「Fake News」一詞浮上檯面。在談及當代的社群 網絡背景以前,不實訊息與政治之間的關聯一直都顯而易見,不論是第一 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的政治宣傳,亦或二戰期間,納粹和共產黨利用錯誤的 內容塑造公眾輿論(Carson, 2017)。

以新聞的形式產製的不實訊息在過去也不少見。1920 年,俄國刊登猶 太人陰謀論的偽造報導,數十家媒體將之報導;1938 年,偽裝成廣播新聞 的火星人入侵廣播劇,震撼當年的美國聽眾誤信為真(Cantril, 2005);

2003 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各國媒體充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 虛假文章、偽造的證據與信件、抹黑的文章與傳言。從報章雜誌、廣播、

到電視,不論傳遞平台為何,不實訊息都具有影響閱聽人思想的能力。

網路時代讓現代人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社會(Edmunds & Morris, 2000)。

自1986 年,個人每天接觸到的訊息等同於 55 份報紙的內容,而 2007 年則 變為每人175 份報紙 (Hilbert, 2012)。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中,資訊暴露的程 度大幅增加且資訊來源分化。獲取資訊的方式,從過去的報章雜誌,逐漸 轉移到網際網路(Kim, Yoo-Lee&Sin, 2011)。而近幾年,社群媒體更成為 現代人交流意見、資訊傳遞、無時無刻使用的網路工具。同一件事在不同 人的說明之下,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版本的故事,與此同時,擁有大量使用 者與互動的社群媒體,也助長了未經證實的訊息的傳遞。Boczkowski

(2016)即認為這種網路空間,導致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訊息流動,使大 量讀者觸及內容。

數位科技在過去十年改變人們閱讀新聞的習慣。從翻閱報紙改為透過 網路收看新聞;從關注報紙頭版,改為瀏覽新聞網站首頁。但當

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媒體崛起後,人們閱讀網路新聞的來源再度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變,不一定是新聞網站。如《紐約時報》近兩年網站首頁流量下降將近一 半,數據指出,2011 年《紐約時報》網站首頁月流量為 1.6 億次,但 2013 年月流量僅剩 8 千萬。然而整體流量並沒有減少,顯示愈來愈多的 讀者透過社群媒體,如Facebook、Twitter 等平台上分享的文章或連結閱讀 新聞。

Chun(2017)指出,網路上的不實內容多半企圖以網路病毒式的傳播 手法來增強其可信度,最常見的便是透過社群媒體,內容往往包含誤導性 的數據圖表或如同真實新聞格式的照片。學者研究了Facebook、微博、

YouTube 等社群媒體上的不實內容傳播現象(Bessi et al, 2015; Mocanu et al, 2015),認為線上社群會形成高同質性的社區,共同分享特定的主題內容,

不論訊息是否經過證實,當社群內的信念一致,就有可能創造病毒傳播效 果。Klein&Wueller(2017)也指出,截至目前,假新聞多是通過網路傳 播、故意製造誤導公眾,隱含故意且具有欺騙性和破壞性的訊息。

而社群內的信念相似,學者多提出容易強化「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Pariser, 2011)、「同溫層」(Homophily)(McPherson, Smith-Lovin,

& Cook, 2001)和「迴聲室」(Echo chamber)(Sunstein, 2001)等現象。日 復一日,人們容易只接觸符合自己立場的新聞,選擇性接收與相信訊息,

具有不同政治傾向的人,對於同一個議題可能會產出截然不同的想法,也 因此容易造成社會上不同政治立場的分化對立,卻難以消弭。Pew

Research Center(2016 年 10 月 25 日)指出,以政治議題為例,五成網路 使用這認為社群媒體上的討論充斥憤慨的情緒、53%認為缺乏尊重、49%

認為人們不夠文明,也顯示社群媒體並沒有促成多元開放的討論空間,淪 為情緒宣洩的平台。再加上媒體的政治立場極端,如美國Breitbart News 和 Fox News 支持極右派的報導,造成瀏覽這些媒體的選民受到偏頗的新聞,

不斷強化意識的偏見,且透過在社群媒體上與相同立場的讀者相互取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成封閉的團體(Benkler et al., 2018)。

而社群媒體中的政治資訊傳播尤其值得一探,Allcott and Gentzkow

(2017)指出,美國人在選舉期間特別依賴社群媒體來看新聞,Pew Research(2017)統計,55% 的 50 歲或以上的美國成年人依賴社群媒體 網站獲取新聞,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則有78% 表示社群媒體是看新聞的主要 管道,顯示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已經有超越半數的民眾都不再將報章雜誌 等傳統媒體作為新聞攝取的主要平台。Tandoc(2018)研究也指出社群媒 體的普及著實加劇了不實新聞的問題。

利用社群媒體攝取新聞內容的使用者數量增加,台灣的社群使用者資 料雖不盡完整,從各方研究調查仍能略知一二,包含創市際市場研究

(2018)針對台灣閱聽人的新聞瀏覽做出調查,有 87.6%的閱聽人透過網 路來瀏覽新聞,而透過「Facebook 新聞粉絲頁/別人分享的貼文」來得知 新聞內容即佔了52%。路透新聞研究所(2018)發表的《2018 數位新聞報 告-台灣篇》也指出約 56%台灣網友使用 Line 或 Facebook 獲得新聞資訊。

路透新聞研究所(2018)指出,2017 年中國製造的不實新聞,透過深 受社群媒體影響的台灣媒體轉傳,助長了不實新聞的傳播。如2017 年就曾 出現中國軍方經營的社群媒體帳號釋放軍機繞台的影片,台灣媒體立刻大 篇幅轉載報導,卻沒有加以查證,後續分析才確認該內容為中國軍方刻意 散佈的不實訊息,藉以影響台灣輿論。

瑞典哥德堡大學(2018)的「數位社會」研究中,分析各國政府散播 與接收假資訊的頻率,台灣在「接收境外政府傳遞的假資訊」為世界第一 高。調查中也顯示台灣民眾在網路上有多元且頻繁的活動。使用/接收網路 媒體的普遍程度也是2018 年的全球第一名,而網路媒體所呈現的觀點相當 多元、並不侷限於政府立場、甚至各網路媒體對同一件事情會有相當不同 的詮釋與報導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雖然調查中並沒有分析社群使用與接收假資訊的關聯,但當社群媒體 超越電視、報紙,逐漸成為民眾瀏覽新聞的主要管道時,更需要關注新聞 內容的真偽。社群媒體宛若不實訊息的天堂,讓眾多背景不明的「假記 者」、資料不清不楚的「假媒體機構」,大肆散播偽裝成新聞的內容,以偏 頗的評論與資訊取代事實。

近年的選舉調查即顯示,Howard 等人(2018)針對 2016 美國總統大 選選前,密西根州選民Twitter 上的選舉訊息來源,25.9%的連結是來自於 專業新聞組織,而含有垃圾新聞連結的推文也佔了 25%,跟來自專業新聞 的比例幾乎相同。如果再加上俄羅斯產製的新聞內容、未經驗證過的訊 息,則高達46.5%都是不可信的宣傳性訊息。研究者認為尤其逢選舉之 際,選舉不實新聞的社群傳佈與社群使用者的政治立場和選舉意向有關 連,國內外均得以操作,形成資訊戰。

貳、 社群媒體上的政治新聞來源與使用動機

回憶 2016 年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的政治極化生態之下,政治 傾向會影響個人評估謠言的可信度(杜兆倫,2018)。而台灣長久處於國民 黨與民進黨兩黨政治意識強烈的狀態下,藍綠對立儼然是台灣目前最主要的 政治競爭型態。在政治競爭中經常可見,藍綠雙方往往相互反對對方的政策 意見或政治論述,而這樣的戰火可不只在政治人物間蔓延,同樣會影響選民 的立場與判斷。在選舉研究中,劉正山(2009)指出,選民會主動地選擇資 訊來源,包括選擇性接觸、選擇性認知、選擇性記憶等方式來處理生活中的 政治資訊。

這樣的選擇性接觸媒體,早在 1960 以來,美國政治學界認為民眾會「取 捨」資訊,以讓選擇的內容與自己的偏好一致,也間接成為當今美國社會政 治對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網路媒體與社群媒體興盛以前,劉正山(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指出,國民黨支持者最常看的電視新聞台主要是 TVBS 和中天;民進黨支持 者最常看的電視新聞台主要是三立與民視,且發現政黨支持者傾向選擇性接 觸政治資訊。回到網路資訊滿天飛的當今,閱聽人的政黨偏好會影響他所瀏 覽的資訊,杜兆倫(2018)發現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泛綠民眾比較不會相信 關於民進黨的負面政治謠言;然而泛藍民眾相對容易相信不利於民進黨的負 面政治謠言,且該研究也發現,社群媒體上的政治資訊傳播呈現迴聲室的情 況,政黨偏好影響著閱聽人偏好與意見一致的對象討論或分享政治議題。

「迴聲室」(echo chamber)理論提出,使用者在封閉的系統中重複交 流,加強既有的觀點、忽略不利的資訊,會無意識地犯下確認偏誤

(Sunstein, 2001);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則是透過社群媒體或網站的演 算法,根據使用者過去的瀏覽紀錄,主動預測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自動排 除立場相左的資訊,就如同無形中隔離在各自的泡泡中(Flaxman, 2016)。

Allcott 和 Gentzkow(2017)研究發現那些經常待在社群媒體中同溫層的人,

對於假新聞的接受度比較高。

在社群媒體的環境中,同質性高的人群聚時,會限制使用者的交流環境

(Housholder et al., 2014)。在台灣政黨意識分裂嚴重的情況下,極有可能限 縮了閱聽人的交流環境。過去研究多顯示政治態度,包括政黨傾向、政治效 能感等,與政治參與度有著正向關聯(Campbell et al, 1960; Muller, 1977; 王 嵩音,2017)。研究者認為閱聽人對政治的偏好,即影響著閱聽人對資訊的 選擇、感受與行動,故透過調查閱聽人在社群媒體中的政治資訊來源與其政 黨偏好,探索其資訊使用的差異。

承上述所云,網際網路成為越來越多閱聽人攝取新聞的主要來源,新聞 數位化也重塑了新聞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關係(Hermida, 2011; Robinson and Deshano, 2011),由於網路平台為非新聞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傳播平台,透過

承上述所云,網際網路成為越來越多閱聽人攝取新聞的主要來源,新聞 數位化也重塑了新聞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關係(Hermida, 2011; Robinson and Deshano, 2011),由於網路平台為非新聞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傳播平台,透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