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018 年 9 月 4 日,燕子颱風肆虐日本,關西機場的聯外橋樑因而關 閉,數千旅客受困。台灣網路論壇PTT 實業坊出現網友爆料「中國派車進 入關西機場救援,只要台灣人承認自己為中國人,即可上車」的新聞,引 起台灣民眾批評台灣駐日外館毫無作為。

然而事情的起源要追溯自中國《觀察者網》報導:「中方和日方協調 後,日方同意用專車把人送到機場外圍,再由中方派出的15 輛巴士把這些 中國遊客載走送到市區。」受到中國與台灣網友轉傳發酵後,演變為「中 國駐大阪領事館派15 輛大巴進入關西機場,把受困的中國遊客載走」的錯 誤陳述,並從微博轉發到PTT 實業坊,引起後續台灣媒體轉傳報導,多家 媒體引述中國網站訊息指出:「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派15 輛巴士,前往關 西機場營救受困中國旅客」(自由時報,2018 年 9 月 6 日;上報,2018 年 9 月 6 日),將錯誤的內容層層渲染。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8 年 9 月 15 日)發布聯繫日本事實查核推廣 協會FIJ 以及日本關西機場的官方說明。與事實相符的點在於,中國駐大 阪領事館確實向關西機場提出想要派巴士接送中國旅客一事。然而,關西 機場發言人表示,機場並沒有開放外國派車進入,而是由日方安排交通,

將滯留的各國旅客撤離關西機場。所謂「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派巴士前往 關西機場,營救750 名受困中國旅客……」等報導,為錯誤訊息。

事發一個月後,日本各大報推出關西機場淹水一事的檢討專題,其中讀 賣新聞(2018 年 10 月 4 日;轉引自中央社,2018 年 10 月 6 日)以《假新 聞動搖台灣》為題,大幅版面關注台灣假新聞頻傳的狀態,列舉出近期台 灣發生的三大假新聞:一是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二是傳播香蕉豐收導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價格暴跌,蕉農大量丟棄香蕉,政府禁止報導棄蕉,結果真相卻是2007 年 的照片;三是蔡總統搭裝甲車查勘水災之際,下令士兵可隨時射擊,被指 把災民當敵人。結果真相是救災的士兵或車輛都沒武裝,因災區水患還未 退去,所以蔡總統搭乘距地面較高的裝甲車勘災。讀賣新聞也指出,源自 中國的假新聞批判台灣蔡政府,並有意圖影響2018 年 11 月的中華民國地 方公職人員選舉(以下簡稱九合一選舉)。

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專題報導節目「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於 2019 年 3 月 4 日,以假新聞(フェイクニュース)為標題,闡述整起關西 機場事件的謠言散佈、媒體查證失效、民眾無法辨別真偽等現象。日本多 家媒體關切台灣的假新聞現象,於此同時,研究者不禁好奇假新聞為何出 現,其目的與影響為何。

一則從網路發布的新聞內容,透過轉傳、重製、分享後,不僅廣為流 傳,就連主流媒體都紛紛引用報導。然而當媒體疏於查證,甚至在產製新 聞的過程中刪減原文、題文不符,有機會造成訊息的失真,形成假新聞。

關西事件讓我們看到媒體與讀者迅速且大量地分享錯誤資訊,當澄清資訊 釋出時,網路仍散佈著渲染過的不實內容。Holan(2016)認為,「線上假 新聞是虛構的東西,被巧妙地操縱,看起來像可靠的新聞報導,很容易傳 播給願意相信虛構故事並傳播的大量觀眾」。Vosoughi 等人(2018)研究也指 出,假新聞平均觸及的人數比真新聞多了 35%、多了 70%的可能性被分 享,以及假新聞的散播速度是真相的六倍之快。不僅說明了假新聞擴散的 廣與深,更發現廣佈的情形來自閱聽人分享的推波助瀾。

而閱聽人是否真的難以辨別內容的真實性,因而成為假新聞無形散播 的推手?在談論假新聞之時,往往站在人們容易受到欺騙的角度出發,也 認為該現象會引起民主功能失調(Chadwick et al, 2018)。Dutton 和

Fernandez(2019)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當代閱聽人多透過線上、線下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種來源接收訊息;關注某議題的讀者,對於該議題的內容敏感度高,也會 主動搜索,故假新聞的負面影響,似乎沒有大家所想得嚴重。

2019 年的台灣假新聞依舊在媒體上顯著可見,如中天電視台在「大政 治大爆卦」節目中指出:「麻豆農友陳大哥,抱怨八二三水災導致收成不 佳,丟了兩百萬斤文旦到曾文溪,且受到水災影響的文旦補助都沒下 來。」即受到農糧署說明並無此事,並去文要求中天電視做出更正,此事 也受到NCC 開罰 100 萬元。另外,三立新聞台於 108 年 3 月 29 日午間新 聞播出〈網路輿情分析花280 萬 市民疑:養網軍〉新聞,以及 TVBS 新聞 台於108 年 5 月 6 日「十點不一樣」節目播出〈毀韓放大招 羅智強爆暗黑 兵團作戰模式〉、〈網路公司收錢分身留言 攻擊特定人物〉等新聞內容,受 到NCC 認為,「明知已有明確標案日期,卻仍張冠李戴刻意引導視聽輿論 帶風向」,查證不足,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NCC 決議分別核處新台幣 20 萬元。種種不只意味著假新聞曾出,也表示在新聞製播時,內容容易被 片斷取材、煽情、誇大,以致偏頗且帶動輿論。

回到2020 年面對總統大選,台灣的政治環境甚至面對鄰居中國大陸的 長期影響,中央社(2020 年 1 月 6 日)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中國政府 持續操弄社群媒體影響台灣選民、激起台灣內部對立,例如「只要總統選 票投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就會自動被視為廢票」的訊息在社群媒體廣傳,

引發民眾至總統府前陳情抗議,最後證明是假訊息。當民眾未能提高警覺 面對假訊息,一旦被滲透便有可能打擊民眾對於民主制度的信任。

然而不只是台灣,除了廣為討論的美國總統大選與英國脫歐公投以 外,尚有其他國家面臨政治假訊息的傷害。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發言人分 享了一張「據傳」被毒販姦殺的女性遺照,受到杜特蒂的支持者擁護、支 持他血腥鎮壓毒販,而照片卻是來自巴西。印度2019 年選舉期間,社群媒 體WhatsApp 充斥帶有種族、宗教的仇恨言論,真假交錯的訊息廣布,《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爾街日報》更針對此研究,發現假訊息的散布,在一個256 人的群組中,

只要經過幾次的傳遞,就可以讓上億人收到這個錯誤訊息(關鍵評論網,

2019 年 4 月 21 日)。

研究者發現這幾年來各國的政治假訊息,動機不乏為了打擊立場相對 的政治人物、引導輿論,而傳播平台則以社群媒體為主。研究者認為閱聽 人在社群媒體上的瀏覽、討論與分享等行為,早已身在假訊息的傳播循環 當中,卻少有意識其重要性。閱聽人的訊息接收管道、對於假訊息的辨識 能力,都影響著政治訊息的傳佈,因此研究者欲透過本研究檢視,當閱聽 人接收資訊後,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對資訊真實性的判斷,又是否具有辨 別資訊真偽的實際行為。

第二節 政治假新聞與傳播

這波「假新聞」(又稱fake news)熱潮回溯自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 的結果出爐,川普的當選引起舉世譁然,眼見為憑(seeing is believing)的 時代過去了,現在已經是believing is seeing(相信什麼,便會看見什麼)。

人的信念,似乎比真相來得更為重要。

在2016 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美國一位部落客創立 Facebook 粉絲專 頁,編造內容不實且荒謬的極右派資訊,如「加州實施伊斯蘭律法」、「美 國前總統歐巴馬9 歲時參加過越南選秀節目」,更在每一則貼文中加註「認 同請分享」,不僅沒有被視為捏造性內容,瀏覽量還持續攀升,在一小時內 超過千人分享(風傳媒,2018 年 11 月 20 日)。《報導者》(2019 年 4 月 23 日)採訪馬其頓共和國的假新聞寫手,發現他們透過將事實與謊言混雜組 成「新聞」,在大選期間於網路上瘋傳。包括將希拉蕊2013 年的公開演 講,加油添醋加上「希拉蕊聲稱樂見像川普一樣的人參選總統」這類虛構 的語句,再透過Facebook 等社群廣傳分享。真偽不辨,抑或真偽難辨,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究者好奇,閱聽人究竟對政治訊息的真實性沒有心生懷疑,還是查核能力 不足以致轉傳了不實資訊,假新聞現象儼然值得被正視。

新聞網站BuzzFeed 分析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一周的假新聞現象 時,即發現假新聞故事得到了更多Facebook 使用者的分享,相反的,相對 可信的主流新聞機構卻不受讀者青睞(Silverman, 2016)。在真假摻雜的時 代,研究者看見選民的選擇不再與真實站在一塊。在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 之後,64%的成年人認為“假新聞”的故事正在引發對當前事件和問題的混 淆(Barthel, Mitchell and Holcomb, 2016),研究指出,瀏覽假新聞網站頻率 較高的閱聽人在選舉意向上多半傾向投給川普(IPS Working Papers,

2018)。Gunther 等人(2018)發現過去美國總統大選支持歐巴馬的選民,

於2016 大選時只有 77%投給相同陣營的希拉蕊,變節的選民行為,被證實 與不利於希拉蕊的假新聞存有強烈相關性。代表假新聞不只是誤導了讀者 的生活,更能動盪選舉民心。

近年來許多國家的總統大選同樣出現假新聞現象,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2018)針對瑞典選舉與推特分享訊息,研究指出,在競選期間推 特上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內容均為垃圾或虛假訊息,嚴重程度為歐洲之最。

身為南美洲最大的民主國家巴西也無法倖免,巴西民眾應用最廣泛的社交 軟體What’s APP,在選舉之際出現大量用照片來說故事、看圖說話的虛假 內容。中央社(2019 年 3 月 22 日)報導今年印尼總統大選,印尼資訊通 訊科技部秘書長羅薩里托(Rosarita Niken Widiastuti)受訪表示,近半年約 有800 則假新聞,其中約 200 則與政治相關,這些假新聞試圖影響民心、

引起國家分裂。印度更是連媒體都開誠布公地表達政治立場,從傳統媒體 到網路媒體,無一不透過移花接木的報導試圖煽動民眾情緒。

引起國家分裂。印度更是連媒體都開誠布公地表達政治立場,從傳統媒體 到網路媒體,無一不透過移花接木的報導試圖煽動民眾情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