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庫普蘭之墓》演奏詮釋

第一節 演奏法

〈前奏曲〉 e 小調,12/16 拍,活躍的(Vif)。

此曲音樂特色為持續流動的音型,有著清晰的線條、輕盈的織度,因五聲音階徵調 式的使用也呈現出清新的調式音樂曲風。第一主題所包含的連續十六分音符音型為貫穿 全曲的節奏動機,也是使音樂不斷前進的重要音型。

【譜例 5-1】〈前奏曲〉第 1 至第 2 小節。

在彈奏第一主題時,特別要注意這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為了呈現出此處所要表現 的輕巧感,需留意其觸鍵的方法。與德奧音樂其較為厚重的聲響不同,法式音樂的輕巧、

靈敏性在此展現無遺;相對地,觸鍵的力量及手部運動的部位也會有所分別。在此,應 以手指與關節為主要運動部位,以手指頭的力量輕巧地、但又不失其獨立性,類似「拍 打」的彈奏。此外,在第一小節中也切勿將「A-G-D-E-G-B」個音符音拆分成三個一組:

「A-G-D」、「E-G-B」,如此一來恐怕會把樂曲的流動性打斷;在此,筆者建議可以將此 音群視為是「A-G」、「D-E-G-B」,將重心提前拉回,使之保持其音型的連續性。第二小 節的裝飾音也不容忽視,拉威爾特別在樂譜上指示「這些小音符應在拍子上彈奏」

60

(“ Le petites notes doivent être frappes sur le temps”),與低音聲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對、

接續的音符時值被壓縮得更為細小,且需能保持能自然的彈奏。如此,在拍子的進行上 特別需要留意。

第二主題右手維持流動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但其中的組成音已與第一主題有所不同,

音符的方向性也有所改變;在此,必須在流動的線條中帶出第三與第四拍上的高音,如 此就必須確定其第 4 與第 5 指的指型。左手彈奏出兩條聲部,其半音下行的旋律線條需 特別強調彈奏、並將樂句拉長,以突顯出和聲在這裡有其轉變、稍具複雜性的效果。

【譜例 5-2】〈前奏曲〉第 14 至 17 小節。

在第三主題中,轉以左手彈奏流動的動機音型,右手聲部則帶出以裝飾音為出發的 旋律線。據裴勒穆特回憶道,拉威爾指示此線條可以想像成如雙簧管吹奏般的音色。49

49 Perlemuter, Vlado. Hélène Jourdan-Morhange. Ravel accoring to Ravel. (London: Kahh & Averill.

2005), 69 .

61

【譜例 5-3】〈前奏曲〉第 21 至 26 小節。

從第 26 小節開始,以強調上聲部裝飾奏的升 F 音、加以下聲部連續往下進行之和 弦琶音作出聲部間擴張的效果,樂句逐漸增強,將音樂推至全曲第一個高潮樂段處。

【譜例 5-4】〈前奏曲〉第 24 至 30 小節。

全曲基本上為三個主題以模進手法、或樂句結合等來作發展,作品中常有樂句重複 出現的情形。彈奏者可參照管弦樂版的音色變化,去增加音樂行進中音色的變化與模擬。

在管絃樂版本中,拉威爾在不同樂段中的主題群以樂器作變化呈現,如第一主題為木管 樂器吹奏、在第二主題中則以弦樂器奏出,兩者的音色即有所區分、變化,使音樂呈現 豐富的聲響效果。在鋼琴上,除了可以想像樂器的音色來作表現之外,也可使用不同的

62

觸鍵深淺微調來作變化。

這些連續跑動的十六音符給予樂曲不斷地前進感,而音樂的律動就如同一條彎曲線,

沿著固定節奏音型的高低變化而有所起伏。此外,在彈奏時也勿以小單位的樂句來切斷 大段落樂句的進行,雖然在樂句中音型、方向性會有所改變,但也需注意兩樂句銜接之 處是否能一氣呵成以保持音樂的流暢度。流動音型從頭至尾不斷地陳述、進行,至最後 尾句的低音 E 才有短暫的沉寂、接著是一長串如豎琴般的琶音,將樂曲從低音帶至高音 的震音和弦。在最後的五小節中,手的觸鍵、及力量的收放是需留意掌握的,如低聲部 中的 E 音,需使手的重心下放、讓音弦能充分地震動與伸張,達到飽滿的音響;至琶音 段落時則手臂重心上移,以靈敏的觸鍵彈奏出有如豎琴撥動琴弦的效果。最後的顫音和 弦是需要手指由大動作的擺動、逐漸縮小其手指運動幅度來控制其音量由強轉弱的變化、

讓聲響慢慢消逝。

【譜例 5-5】〈前奏曲〉第 91 至 95 小節。

〈賦格〉e 小調,4/4 拍,有節制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拉威爾在此曲中所使用的素材非常精簡,將「主題」、「對句」中所具有的動機以樂 句重疊、動機結合、與音型反向呈現等手法作發展及編排樂曲。開頭主題樂句的特色為

63

二度下行與分解和弦下行構成的音型。特別要注意此處的重音標示切勿以過於強烈的力 道使重音太過唐突,而是應順著音型的走向,手指力道稍稍地給予「放、收」動作,為 細膩的表現、而非過於戲劇化的陳述。另外,節奏韻律也是此曲的一項特色,像是主題 樂句彈奏時務要遵循譜面上記譜由後半拍進來;特別是主題樂句第一次呈現時,心裡需 留意拍子的算法、避免樂句呈現「正拍」進來的錯覺。樂句中,二度下行的「嘆息」音 型與分解和弦下行音型之間的「休止符」使用也使其銜接的音型更具有個性,就像是某 人在表達一句話時、其悲傷的情緒打斷了語句,又像是欲言又止般陷入自身的追憶裡。

對主題中具有「三連音」節奏,此種音型的使用也使樂句多一分流動感,在彈奏中則需 保持其音型平順性,也避免過於快或慢的彈奏、使之自然地呈現。

【譜例 5-6】〈賦格〉第 1 至第 4 小節。

作品中有許多樂句重疊部分,如何使各聲部能清晰地陳述、並保有樂句各自獨立性 則需多加注意。像是主題與對主題同時由一隻手彈奏之處(如第 15 到 16 小節),兩者 音型產生出「三對二」的交錯節奏(cross rhythm),而在彈出此節奏型的同時,也需留意 樂句線條、勿切斷其音樂的進行。在演奏此類型的樂句時,筆者建議除了要熟悉各自的 樂句特性之外,手指也需有良好的獨立性,手掌應以最少的移動來彈奏、以免因過大的 動作使手部重心不一,而使樂句難以平順地呈現。

64

【譜例 5-7】〈賦格〉第 13 至第 16 小節。

此外,以同一動機音型在三聲部間交織的樂段也是極大的挑戰。如在第 54 小節至

57 小節樂句,對句在每聲部間密集地緊接;在此,每一聲部所出來的點都需非常清楚地 呈現,聲部間的平衡也需視進來的樂句而有所微調,務要把握住線條的完整性。

【譜例 5-8】〈賦格〉第 54 至第 57 小節。

在樂曲的音樂表情變化與編排上也需花費其心思。觀察其主題呈現之時,音樂表情 大都標示為「弱」(piano)、較平靜,而在插入句時,其表情的變化如漸強、漸弱的標示 較多,音樂起伏也較大。此曲基本上為具沉思性、安靜的氣質,但段落中仍有具張力的 樂段能使音樂富有表情。如在發展部的後段,主題與對主題之音型是不斷地重疊、且緊 接地發展;而音樂也從原本的沉靜,經過聲部更加密集地往上緊接,逐漸推至在音域上 及張力的最高點(第 34 小節)。音量倏忽地漸弱,織度也由前段密集的聲部交疊精簡為 較輕薄的織體,如此將使後續接進的新段落有如瞬間獲得釋放、音樂回到原本恬靜的主

65

題。在發展部與以頻繁使用緊急手法樂段的銜接段落中,這裡不僅可作出音量上的對比,

也可在兩段中變化音色以區隔兩者不同的音樂性格。從第 33 小節開始,對句在三個聲 部間密集地往上相疊,每一樂句進來的開頭都必須是在保持樂句平順進行的狀況之下、

仍然能被清楚地聽見。到了第 34 小節中最後一次對主題樂句在高音「B-C-A-B」呈現,

其音域上的高度及漸弱的表情記號,將先前所堆疊的張力逐漸削弱,也如終止式般、將 樂句帶領至第 35 小節第一拍的 B 音、解決至 E 小調一級上。在此若能以指尖細膩地來 控制觸鍵,將再現的主題樂句呈現出輕透的音色,必能有令人屏息、美妙的效果。

【譜例 5-9】〈賦格〉第 30 到第 37 小節。

如何去詮釋這首拉威爾的賦格作品端看個人對此曲的解讀。就筆者而言,如果只是 將之視為一首表現對位手法的賦格作品,即使努力地處理每個聲部的銜接、或將譜面上 所記的每樣細節都做完善,其音樂仍容易陷入「無聊」之景況。別忘了此作品創作目的 除了向巴洛克音樂致敬,也向在戰場上逝世的友人們致意。這種緬懷之情並非戲劇化的

66

悲痛,拉威爾將來自內心深處的追思都寄情於音符當中,每一樂句都有作曲家不表於外 的情感涵意。彈奏時雖不至於將音樂處理得過於浪漫,但也切莫忽略其內在情感的表達 性。

〈佛拉納舞曲〉e 小調,6/8 拍,小快板(Allegretto)。

這首輪旋曲式的佛拉納舞曲以「A-B-A2-C-A3-D-Coda」等各具特色的段落組成,

彈奏上也會依各段落的特性而有所變化及表現。舞曲最重要的特點為「節奏」,節奏的 運用代表著樂曲本身的個性與風格,而在各段落中所呈現的節奏特性也是此曲令人值得 玩味的地方。樂曲開頭主題樂句的節奏組合為附點節奏加上第二拍的重音,此節奏型具 有佛拉納舞曲其活潑且不失高雅的特色,在這裡如果只遵循拍子的進行來彈奏將會使音 樂表現得較無個性。首先可將第一小節的節奏型分為三部分:a. 複點八分音符、b. 後 續十六分音符加八分音符、c. 第二拍的重音。如以舞蹈的動作來想像,第一拍為將身體 稍稍蹲下的預備動作(a),接著將身體帶向前並墊起腳尖(b),細小的跳躍步帶至下一重拍 上(c)。注意這裡第一拍最後的八分音符與第二拍重音間的銜接處需有如屏氣般短暫停頓 的空間,加以上行音型,製造出既期待又帶有一絲曖昧的味道,符合此舞曲另一層調情 的意味。彈法上,特別注意此處的八分音符避免加諸以過重的力道,而是輕拂過琴鍵但 清楚地彈奏;第二拍重音為落下的動作,以指腹「推」琴鍵,保持音的彈性及圓潤的聲

彈奏上也會依各段落的特性而有所變化及表現。舞曲最重要的特點為「節奏」,節奏的 運用代表著樂曲本身的個性與風格,而在各段落中所呈現的節奏特性也是此曲令人值得 玩味的地方。樂曲開頭主題樂句的節奏組合為附點節奏加上第二拍的重音,此節奏型具 有佛拉納舞曲其活潑且不失高雅的特色,在這裡如果只遵循拍子的進行來彈奏將會使音 樂表現得較無個性。首先可將第一小節的節奏型分為三部分:a. 複點八分音符、b. 後 續十六分音符加八分音符、c. 第二拍的重音。如以舞蹈的動作來想像,第一拍為將身體 稍稍蹲下的預備動作(a),接著將身體帶向前並墊起腳尖(b),細小的跳躍步帶至下一重拍 上(c)。注意這裡第一拍最後的八分音符與第二拍重音間的銜接處需有如屏氣般短暫停頓 的空間,加以上行音型,製造出既期待又帶有一絲曖昧的味道,符合此舞曲另一層調情 的意味。彈法上,特別注意此處的八分音符避免加諸以過重的力道,而是輕拂過琴鍵但 清楚地彈奏;第二拍重音為落下的動作,以指腹「推」琴鍵,保持音的彈性及圓潤的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