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自古典、浪漫樂派以來,德奧音樂主導了歐洲的音樂潮流,舉凡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舒 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等代表的音樂家,此時不論是器樂創作、亦或是聲樂作 品皆有大鳴大放的發展。相較之下,法國從十八世紀末起歷經了國內數次的政權更迭,

而在這段戰亂時期,音樂的走向較為保守,並以發展歌劇作品為主。到了十九世紀末,

特別是受到「普法戰爭」的影響,法國音樂彷彿從沉睡中甦醒過來,諸如聖賞斯(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法朗克(César Frank, 1822- 1890)、及佛瑞(Gabriel Fauré, 1845-1924)等人成立「國家音樂協會」(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開始致力於復興 法國音樂;這些作曲家的創作也開始走向與德奧音樂不同的語法,展現其獨具的特色。

成長於如此背景的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將會如何沿續這些作曲前輩開創 的路途、進而將法國音樂帶向嶄新的二十世紀,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面向之一。

同屬「印象樂派」(Impressionism)1的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與拉威爾常 被人們拿來相提並論,尤其在當時受到評論家拉羅(Pierre Lalo, 1866-1943)的質疑,認為 拉威爾僅不過是德布西的仿效者而已。2但在聆賞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時,縱使兩人 在某些風格、語法有類似之處,仍可發現各自所具有的音樂特性是不盡相同的。這兩位

1 有關「印象樂派」的解釋,將於下一章的第二節「音樂變革」中再作補充說明。

2 Arbie Orenstein, Ravel:Man and Musicia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91), 32.

2

所處時代大致相同的作曲家,究竟有何相似、相異之處,拉威爾又是如何去發展他自身 的音樂語言、展現有別於德布西的風貌,亦是筆者欲了解的地方。

《庫普蘭之墓》( Le tombeau de Couperin, 1914-1917)為拉威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I, 1914-1918)之際所創作,也是他在此時期除了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 1914) 以外、唯一的鋼琴作品。此曲以巴洛克(Baroque)組曲為原型,包含〈前奏曲,“Prelude”〉、

〈賦格,“Fugue”〉、〈佛拉納舞曲,“Forlane”〉、〈黎高冬舞曲,“Rigaudon”〉、〈梅呂哀舞 曲,“Menuet”〉、以及〈觸技曲,“Toccata”〉等巴洛克時期所流行之曲式,其目的是為 了向法國光輝的傳統音樂致意。除了性質為仿古之作,拉威爾在每一首樂曲都題獻給那 些逝世於戰場的朋友們,具有另一層思念含義。在二十世紀初的時代,拉威爾使用何種 手法來重新闡述這些流行於十七、十八世紀的曲式、以怎樣的方式來賦予這些古老曲種 新的風貌?再者,在詮釋樂曲時,可以從何種角度來解讀作品,演奏時不論是樂曲速度、

演奏語法或音色等各種彈奏上的選擇、表現等,都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部分,以期對拉威 爾作曲家本身、及樂曲《庫普蘭之墓》都有更臻於詳盡的認識。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討論範疇為拉威爾和其身處時代間的關係、以及對《庫普蘭之墓》的作品 研究;故此,在蒐尋資料時,便以這兩大方面來著手進行。為了釐清拉威爾所處時代之 音樂景況,將先以介紹十九世紀後期法國音樂復興概況為始,也論及此時的音樂變革與 發展方向;而這裡的資料參考是以葛歐特(Donald Jay Grout, 1902-1987)、塔魯斯金

3

(Richard Taruskin, 1945-)等人的音樂史書著作為主。此外,筆者另也就有關拉威爾的專 書資料中,對音樂家生平及音樂特色能有所認識,一窺拉威爾的音樂世界。在此,筆者 將生平以「童年及學院生涯」、「黃金創作時期與一戰間景況」、「戰後新浪潮與晚年發展」

為題分為三個階段,來看拉威爾一生所經歷的事件及相關發展;在「風格與語彙」中也 將其音樂中所使用的風格元素、和聲語法等作介紹,更清楚地了解拉威爾所獨有的音樂 特色。在研究《庫普蘭之墓》時,先由作品背景、歷史意義著手,接續再針對每一樂曲 做曲式、素材運用、調性、和聲等方面的分析,以期觀察並歸納出作曲家所慣用的創作 手法。詮釋方面,則以筆者自身練習與上課之心得,輔以四位不同年代、各有特色的演 奏家之錄音資料為參考。以上不論是史料的研讀、或是樂曲的研究,皆成為筆者演奏這 首作品時重要的詮釋依據,幫助筆者能更貼近作曲家其音樂意圖的原貌。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