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漢字學習與教學方法

壹、漢字學習策略

語言依其結構與功能可分成三項要素:(1)形式要素:包含音韻(phonology)、 構詞 (morphology)、語法(syntax);(2)內容要素:包含語意(semantics);(3)使用 要素:包含語用(pragmatics)。因此學習者必須發展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策略才能掌 握精隨,運用自如(林寶貴、錡寶香,2000)。

語言學習策略係指由學習者主動採取特定的語言認知方法,建構自我語言發 展系統以促進記憶、理解、運用陌生語言之成效(Rubin, 1981; O'Malley & Chamot, 1990; Oxford, 1990)。其策略大抵可分成直接性和間接性兩類。以下將說明 Oxford

(1990)提出的語言學習策略運用於漢字的學習方式。

一、直接性係指跟所欲學習之標的語言有關的策略,可再分成下列三種:

(一)記憶策略(memory strategies)

Peter Skehan(1998)提到語言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慣用系統,意即精熟語言必 須仰賴良好的記憶能力,並且需要經常使用才能掌握運用規則,最好的方式便是透 過背誦來學習語言。除此之外,教師也能幫助學習者主動運用自身多元智能記憶語 言,例如將漢字畫成圖像、透過手勢記憶部件位置、用歌詞編記憶口訣等。學習者 能隨時儲存和提取語言訊息,語言訊息透過感覺器官收錄於感覺記憶,經過分類組 合之後進入短期記憶,接著把訊息去蕪存菁就能儲存在長期記憶之中。

(二)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激發學習者主動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掌握標的語言,例如分析與歸納重點、畫記 關鍵詞、書寫漢字等,透過反覆背誦和練習,學習者能分辨漢字在不同情境的使用 方式,因漢字字形結構固定,但有破音字和一字多義的特性(劉精盛,2005),必 須下苦功紮實複習才能運用自如。

16

(三)補償策略(compensation strategies)

彌補學習者語言能力不足之處,克服對標的語言的理解阻礙。當看到陌生漢字 不知其意,學習者可從相關部件推敲概意,例如「材」字可從部件「木」得知字義 與木有關,進階 CSL 學習者甚至能從對話脈絡或篇章上下文猜測新字彙的意義。

此策略對能力低的 CSL 學習者相當重要,可減輕其學習漢字的焦慮(吳旖妮,2014)。 二、間接性則是指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態度的策略,但和所欲學習之標的語言無關,

也可分成下列三種:

(一)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學習者分析並評鑑語言學習過程的優劣處,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步調,此策略 可分成注意、計畫與評價三階段。例如 CSL 學習者看到漢字教材時能提醒自己專 心閱讀、仔細觀察,接著訂定學習目標與計畫,要求自己確實執行,最後再藉由測 驗結果檢核學習成效。

(二)情意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

引導學習者建立適當的語言學習情緒與態度,激發學習動力。此策略包含多種 方式,例如了解自我、覺察情緒、自我激勵等。CSL 學習者在面對漢字時必須預備 好學習狀態,清楚自己為何而學,出於自我的學習動機才能維持高度學習熱忱,遇 到困難也會調節緊張擔憂的情緒(黃彥超,2010)。

(三)社交策略(social strategies)

鼓勵學習者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加強語言學習的運用能力。此策略除了由學習 者自行採用,教學者也可建立正向的互動學習環境,例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會話 咖啡館、跨領域讀書會、異國文化交流派對等,讓 CSL 學習者勇於用中文以及漢 字表達自我,提昇學習語言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且正向的人際互動經驗也能提升學 習者自我評價,發展創意語言學習策略(Paul & Ann, 2004)。

17

貳、漢字記憶策略

由上述可知精熟外語必須透過多種學習策略並下苦功練習方能達成,而對 CSL 學習者來說,學習漢字最重要的直接性策略為記憶策略,缺乏良好的記憶策 略輔助會使學習過程事倍功半,充滿挫折。以下將說明四種與本研究相關,且對 CSL 學習者有效的漢字記憶策略。

一、圖像式記憶策略(keyword mnemonic by using both visual and verbal cues)

Cohen(1987)提出關鍵字圖文記憶術,強調視覺和口語同步學習的重要性,

透過連結圖像、聲音、語句三元素,可促進第二語言學習者將訊息編碼並儲存至長 期記憶。Kuo 與 Hooper(2004)說明漢字為二維平面方塊式文字,部分漢字可結 合圖片幫助學習者從字形推測字義。Wang(1998)也結合圖像與聯想記憶法來強 化 CSL 學習者的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連繫程度。

二、關鍵字法(keyword learning)

第二語言學習者也可透過發音相近的母語詞彙做為關鍵字,作為第二語言的 橋樑。Atkinson(1975)以英語為母語學習者做實驗,探討關鍵字記憶法對學習俄 文的效果,實驗分成前、後兩部分,首先為「發音橋梁」,將第二語言標的字詞的 發音連結至學習者母語之音近字詞,此母語字彙便是關鍵字;接著是「圖像聯想字 義橋梁」,將關鍵字的圖像加以闡釋以連結第二語言字詞的字義。結果證明關鍵字 法學習效果遠高於一般複誦法,受試者能以關鍵字連結母語和第二語言詞彙的發 音與字義,且對初學外語者的成效最好。因此 CSL 學習者看到新漢字時可嘗試透 過母語音近字詞記憶,例如「飽」與英文的「bowl(碗的意思)」發音相似,可造 句「Eating with a bowl makes me full up.(用碗吃飯可以吃很飽)」,加強字音與字義 的記憶效果。

三、意元集組化記憶法(chunking)

訊息處理論中最重要的階段為短期記憶(又稱工作記憶),其記憶容量有限,

個體接受到視覺或聽覺刺激時(例如看到樂透號碼或聽到座號廣播),大約只能在

18

20 秒鐘之內記住 7±2 個意元(記憶單位之意),訊息經過有系統的編碼之後才能進 入長期記憶(張春興,1995;Atkinson & Shiffrin, 1971)。現代社會訊息量龐大,若 只能記住少數意元勢必無法適應環境,所幸短期記憶的儲存形式並非數量高低,而 是意元容量,數個小意元經過合理或創意精緻化策略編排之後能組合成大意元,擴 大記憶廣度(盛致妤,2014;蔡佩蓉,2014;Gobet & Clarkson, 2004)。林士堯與 楊雅婷(2012)經過實驗證明接受意元集組教學法的學生之記憶廣度有明顯進步,

也能提升學習動機。因此對 CSL 學習者進行漢字教學時,教學者可將教材以意元 集組化方式呈現,例如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即是以一固定部件為基底,搭配其他不同 部件形成字族進行教學(胡永崇,2002),本研究的部件意義化創意記憶策略即依 照意元集組化方式設計。

漢字除了獨體字之外,所有漢字都可拆解為部件組合,因此直接背誦部件名稱 也可掌握目標漢字的組成結構,例如「語」可拆解成「言、五、口」,背誦這三個 部件即可拼出目標字。依據陳學志等人(2011)的統計結果,漢字的平均組成部件 數大約是 3.38 個部件,且 58.9%的常用漢字是由 3 個以內的部件所構成,93%以 上的漢字則由 5 個以內的部件組成,即便是最多部件的「壞、囑、纔」等字也才 使用 9 個部件,短期記憶的容量足以背誦常用漢字。

四、回憶默寫法(recalling and writing)

傳統漢字教學方式經常運用反覆抄寫記憶策略,但此記憶策略並未教導學習 者分析漢字結構,胡永崇(2012)認為學習者若尚未習得目標漢字,反覆抄寫僅是 機械式練習,並非有意義之學習。縱使學生已習得該字,也應以分散練習方式增加 熟練度,而非短時間內大量重複練習,否則學生將僅作機械化抄寫而未運用心智學 習,甚至可能拆解文字後先將某部件寫一行,再將另一部件寫一行,反而不利學習 整字結構。

柳燕梅與江新(2003)針對反覆抄寫的缺點提出回憶默寫法,強調透過手、眼 同步學習能有效提升 CSL 學者記憶漢字部件組成的空間概念。此記憶策略共有四

19

步驟,每步驟可分成認知過程與練習過程兩部分。學習漢字時,CSL 學習者必須先 分析目標漢字的組成結構,掌握筆劃與部件的書寫方式、空間位置,並檢視自己是 否熟稔各部件,確認之後再依據腦中所形成的漢字圖像回想默寫,寫完再做比較與 修正,若有錯誤再重新分析與書寫,直到完整記住漢字字形,並能正確寫出標的漢 字,達到精熟標準為止。此法同時強調分析字形結構與反覆練習的重要性,其過程 如下圖所示:

圖 2-2 回憶默寫法過程

資料來源:柳燕梅、江新(2003)。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世界漢語 教學,1,61。

參、漢語與漢字教學原則

了解 CSL 學習者學習漢字的常用策略後,吾人進行對外漢語和漢字教學時必 須思考 CSL 學習者與本國學習者之差異,針對其特殊性提供適性教法以提升學習 成效。而早期對外漢語及漢字教學常以本國經驗為出發點,認為非漢字母語學習者 的學習歷程應與本國學生無異,因此教師教學往往淪為機械式的反覆抄寫與背誦 部件,忽視學習者成長背景與學習風格(吳旖妮,2014;柳燕梅、江新,2003),

或者為了迎合拼音文字的詞彙特性,進行詞本位教學,教導學習者將漢語以詞彙作 為記憶單位,分辨文章結構裡的句型、語法、詞意,同時學習識字(林季苗,2011), 造成學習者認知負荷過大,僅能習得基本口語對話技巧,而非學會漢字(蔡雅薰、

李麗美、吳安璿,2011)。

20

歷經長期發展與思辯,目前對外漢字教學正處於以華人或以非漢字母語學習 者為出發點的關鍵階段,有鑑於此,林季苗(2011)提出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學四大 原則,進而建立漢字教學的基礎知能,分項說明如下:

一、字本位原則

法國學者 Bellassen 於 1989 年出版的《漢語語言文字啟蒙》為第一本根據漢字 特殊性而出版的漢語教材,書中指出漢語教學應以「字本位」為主要原則,因為漢 字與拼音文字不同,並非以詞為單位,是故除了理解詞義之外,更要將詞語拆開解

法國學者 Bellassen 於 1989 年出版的《漢語語言文字啟蒙》為第一本根據漢字 特殊性而出版的漢語教材,書中指出漢語教學應以「字本位」為主要原則,因為漢 字與拼音文字不同,並非以詞為單位,是故除了理解詞義之外,更要將詞語拆開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