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漢字特性與學習困難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皆將華語教學列為重要教育方針,台灣的非華語為母語之 外籍學生也不斷增加,可見學習華語做為第二語言已成勢不可當之趨勢。然而漢字 構形複雜,容易讓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備感挫折,為因應此現象,國內華語教學 相關系所相繼成立,研究 CSL 學習者學習特性,並規劃符合其特質的華語教學方 式,若能理解非華語為母語學習者的漢字學習困難再提供適當教學方式,將有助提 升學習成效。因此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漢字特色與學習困難;第二節介紹漢 字學習與教學方法;第三節比較三階段漢字本位教學模式與本研究之記憶策略。

第一節 漢字特性與學習困難

壹、漢字特性

漢字歷史淵源已久,幾經更迭,從早期紀錄典章制度、農事生活的殷商甲骨文 和金文演變到字形結構穩定的篆文、隸書,接著為了方便書寫又轉化為筆畫方正整 齊的楷書、行書(林訓毅,2011)。但無論怎麼變化,其基本的「以形表意」特性 並未改變,只是將原本描摹物體輪廓的符號轉化為清晰分明的線條文字(李雪娥,

2012),而每個漢字整字都由筆畫、部件所組成,傳達形音義的概念,因此學習者 掌握漢字構形即可獲得具體的意義概念。以下將分項說明漢字的形音義特性與筆 畫、部件等字形結構。

一、漢字具有形音義的特性

在字形部分,中國人在造字之初,為了講求字形整齊和撰寫方便,便自然而然 地將文字書寫範圍限制在固定的方形空間之內(阮進立,2010)。蔡信發(2006)

說明漢字是一種每一字獨立成形,並以方塊形狀呈現的文字系統,且占有一定大小 的文字空間。每個漢字皆可在固定的方塊結構內書寫完成,與英文、拉丁語系等水 平排列拼音文字不同(Yeh, Li, Takeuchi, Sun, & Liu, 2003)。因此漢字是一種由筆

8

畫與部件所構成的二維平面文字,學習者的語言和空間能力將會影響學習漢字的 學習成效(曾志朗、洪蘭,1978),意即學習者的空間能力愈好就愈能辨識漢字字 形之差異。

在字音部分,各種文字體系中必然包含紀錄口語表達的聲音形式和口語內容 的意義形式,只是比例孰輕孰重之差別。而漢字具有一字一音節的特性(劉精盛,

2005),且漢字六書造字法則中的形聲字可表音,是因為文字最原始的功能便是紀 錄口語、傳遞文化。東漢許慎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說明形聲字由表音的聲符與表意的形符所構成(胡永崇,2002),形聲字在漢字系 統中雖然占有八成的比例(林書彥,2004),但隨著朝代變遷、生活習慣改變、語 音發展變化等因素,其表音功能已不復精確。

在 字 義 部 分 , 漢 字 不像 拼 音 文 字 具 有 形 素與 音 素 的 對 應 規 則 (grapheme-phoneme correspondence rule),而是強調形義結合,透過形體表義的表意文字

(ideogram)系統(陳奕全與葉素玲,2009;劉精盛,2005)。彭澤潤與蔣文華(2004)

認為從文字的語音與紀錄功能來看,可將世界上的文字分成詞文字、語素文字、音 節文字、音素文字等四類,其中詞文字和語素文字具有意義,可統稱為「表意」文 字,漢字即為此代表;而音節文字和音素文字指傳達聲音概念,可歸類為「表音」

文字,例如英、法語等拉丁字母。

表意文字係指一個詞只用一個文字符號表示,傳達精確的意義概念,但與文字 的發音關聯度較低。相較之下,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等類別能精確表達 字形和字意的類別,因此文字學便將漢字歸類為表意文字,具有表達形音義、一字 單一音節、一字獨立成詞、一字多音、同音異義等特性(劉精盛,2005;Wang, M., Perfetti, C., & Liu, Y., 2005)。

二、漢字的筆劃結構

西方拼音文字使用字母(alphabet)為構成單字(word)的基本單位,其每個 字母幾乎都可一筆畫完成,字母與字母之間也不需要交疊,把數個字母擺在一起即

9

可成為一個單字。漢字的書寫方式則全然不同,每個漢字皆由不同筆劃並列、接鄰、

交疊而成。Chen、Allport 與 Marshell(1996)說明漢字之組字階層由小至大分別為 筆畫(stroke)、部件(radical)、整字(character)。李子瑄與曹逢甫(2009)也認為 構成漢字的最小單位是筆劃,筆劃正確才能呈現完整漢字,多一筆或少一劃都會變 成錯別字,干擾認字歷程,特別是對不熟悉漢字六書造字法則的 CSL 學習者而言,

筆劃和部件位置更是辨認中文字的重要線索(秦婉甄,2014)。

曾榮汾(1998)所修訂的《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載明「國字筆劃名稱表」, 詳訂 28 種漢字筆劃。漢字或書法教學習慣透過「永字八法」將筆劃簡化成 8 個類 別,書寫「永」字時,筆劃依序為「側、勒、努、趯、策、掠、啄、磔」,此 8 法 分別對應「點、橫、直、鈎、仰橫、長撇、短撇、捺」等 8 種筆劃。但此教學法對 於 CSL 學習者來說過於困難,秦婉甄(2014)證明透過創意部件精緻化學習策略 能有效幫助 CSL 學習者掌握筆劃與部件位置。

三、漢字的部件結構

為了將字書寫於固定的方塊內,漢字在發展過程經歷許多省略與合併的步驟,

書寫時可發現許多漢字共用同一聲符或形符部件,這些經過省略的部件仍然帶有 原始文字的意義,類似英文字首(prefix)或字根(stem)的概念。秦麗花(2002)

分析經常出現於國小國語教科書的漢字屬性,發現教科書經常把相同部件的形聲 字編排於同一課文,接著再從 124 個常見聲符部件找出同組源形聲字,驗證形符 具有表意功能,如楓、榕、檜都是樹木,故以「木」為形符;江、河、海皆為水量,

因此以「水(氵)」為形符,該教材編輯方式可讓學習者熟悉表意部件。

王瓊珠(2005)認為部件的結構性質介於筆畫和部首之間,不可再分割,可視 為組成漢字的元件,因此將漢字分切成細小元件有助學習者記憶字形,例如:「休」

是由「亻」和「木」兩個部件組成,此二部件皆無法再細切;「贗」字可分成「厂」、

「亻」,「隹」、「貝」四個部件,此四部件恰可構成完整的漢字。Chen 等人(1996)

也指出部件係由筆劃組成,且其筆劃組合會重複出現在不同中文字中,例如「忙」

10

的左半部「忄」是由三種筆劃所構成,且會出現在「悔」、「惱」等不同字之中。傅 永和(1985)將漢字結構區分為十五種:垂直、水平、上中下、左中右、獨體字、

全包、上三包、下三包、左三包、左上包、左下包、右上包、右下包、對稱及特殊 結構等。葉素玲、李金鈴與陳一平(1997)則依據字形相似性將漢字的方塊結構簡 化為五類:水平字(如「休」)、垂直字(如「忠」)、P 型字(如「盾」)、L 型字(如

「過」),和包圍字(如「困」與「岡」)。

陳學志等人(2011)認為「部件」是漢字的基礎單位,可個別分開書寫,不須 與其他部件相連,且無法再細分,否則無法與其他部件組成有意義的漢字。且在方 塊結構內,漢字各部件會像拼圖一樣依循特定規則巧妙地安置在適當位置,意即非 獨體漢字可依據部件拆解原則拆解成數個部件元素(陳學志等人,2012),例如「愉」

可拆解成「心、人、一、月、刀」、「湖」可拆解成「水、十、口、月」。

陳學志等人(2011)更從 6097 個常用中文字找出 439 個基礎漢字部件,並歸 納四大類共 11 種方塊結構關係(如圖 2-1):

(一)單獨存在類:獨立存在,無法再細分成個別完整的部件。例如「中、金、木」

等。

(二)組合存在類:可再分為垂直組合與水平組合兩種。垂直組合如「吉、貴、旦」

等;水平組合如「林、好、跑」等。

(三)包圍存在類:可分成兩面、三面、四面包圍三種。

1. 兩面包圍又可分成左上包圍、右上包圍、左下包圍三類。左上包圍如「床、病、

雁」等;右上包圍如「司、虱」等;左下包圍如「過、建、超」等。

2. 三面包圍又可分成上方三面包圍、下方三面包圍、左方三面包圍三類。上方三 面包圍如「同、風」等;下方三面包圍如「函、凶」等;左方三面包圍如「區、

匠」等。

3. 四面包圍又稱封閉包圍如「回、困」等。

(四)夾擊存在類:以左右夾擊為主,如「夾、未、半」等。

11

江新(2006)說明部件數會影響漢字學習效果,對於 CSL 學習者而言,低部 件數漢字比高部件數漢字容易學習,因為部件數低代表字形複雜度也低,學習者容 易連結字形與字義。尤浩杰(2003)也提到部件數的學習成效影響頗大,3 個部件 以上的漢字其辨識與書寫錯誤率大於 2 個部件的漢字,顯示高部件數漢字需要特 別的學習策略才能記憶。

圖 2-1 漢字字形結構位置關係心智圖

資料來源:陳學志、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張國恩(2011)。中文部件組字與 形構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43,269-290。

貳、CSL 學習者之漢字學習困難

由於漢字複雜的構形特性使 CSL 學習者在辨識與認知漢字容易面臨阻礙,減 低其學習興趣並影響漢字學習成效。以下將分項說明 CSL 學習者的漢字認知歷程 與學習難處。

一、漢字的認知歷程

人類的記憶分成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又 稱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三階段(陳烜之,

2007)。首先由感覺器官捕捉外界的視、聽、嗅、觸、味等各種刺激進入感覺記憶;

12

在眾多的刺激元素之中,只有被個體選擇而注意到的訊息才能進入短期記憶。短期 記憶的容量有限,一次大約只能記住 5-9(7 加減 2)個數字、數量或單位,保存時 間短暫,提供個體短時間內的工作運用,例如記住電話號碼以供撥號;短期記憶的 新舊訊息經過分類、編碼、複誦等複雜的心智歷程之後,才會進入長期記憶區塊,

其容量巨大,可永久保存,又稱(permanent memory)(陳烜之,2007)。學習者必 須經過完整的記憶階段才能精熟漢字。鄭昭明(1981)將漢字的認知歷程分成如下 三個階段:

(一)區辨字形

學習漢字的第一步驟是先掌握字組之間的異同之處。此階段為感覺記憶模式,

學習者看到漢字時能從字形結構區辨差異性,但尚未了解字義。以「陳、陣」兩字

學習者看到漢字時能從字形結構區辨差異性,但尚未了解字義。以「陳、陣」兩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