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綜合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世界多數已開發國家無不將外語教學列入重要施政方針之一,而華語更是在 語言教學經費中獨占鰲頭,從具指標性的經濟大國「美國」便可窺知一二。美國不 僅認為華語會影響其未來經濟發展,更宏觀地預測華語將會左右其政治地位與國 防安全,因此從幼稚園階段便開始挹注眾多資源於華語教學,期待這些國家新兵進 入就業市場後能及早掌握世界脈動,足見華語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但 CSL 學習 者若想學好華語勢必要面對艱難的漢字系統,其多如繁星的文字數量與複雜的字 形結構皆與其母語的拼音文字系統差異甚遠,故研究者希冀透過本研究建立適合

64

CSL 學習者學習特性的記憶策略與漢字教材,促進其漢字學習效率。本節將針對 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兩個層面說明研究限制並提供相關研究建議,作為後續研究 者與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壹、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受試者間變項進行實驗設計,各組理想受試者人數應至少為 30 人才 能提高實驗準確度,但礙於現實因素,不易找到完全零起點的 CSL 學習者參與研 究,本研究各組僅招到 12 位自願參與者接受實驗,導致部分研究結果之顯著性偏 低,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擴大招募範圍,與各大學的華語教學中心接洽,確認零起點 的外國學生抵台時間並提早進行招募,或拉長實驗進程,針對不同來台梯次的 CSL 學習者重複進行實驗以收集足夠樣本,甚至直接至非華語為母語的國家進行實驗,

以期篩選更多適合的 CSL 學習者參與實驗。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發展之部件意義化創意教材係由研究者先針對目標漢字設計意義化 的記憶故事再翻譯成英文,部分記憶故事未符合 CSL 學習者之生活經驗,可能影 響其學習成效,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於設計完實驗教材後進行前導研究,確認受試者 熟悉英文版本的實驗教材,或加入實驗教材評定量表收集專家建議以提升研究工 具之實用性。

三、研究假設

本研究針對漢字部件意義化創意記憶策略與高低部件數漢字訂定相關研究假 設,但漢字結構除了部件數量之外也牽涉到部件空間位置、筆畫數多寡,或象形、

會意、形聲等六書造字法則,建議後續研究者可納入更多實驗變項並針對不同難度 之漢字設計更完整的實驗,深入探討創意漢字記憶策略與漢字構形特性對 CSL 學 習者的漢字學習成效。

65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目標漢字的創意記憶故事內容雖盡量按照部件書寫順序編制英文記 憶口訣,但未考量受試者的空間辨識能力以及對漢字部件結構的理解程度,因此測 驗結果出現許多部件位置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等錯置現象,而漢字書寫需要以整字 作為判斷標準,故後續研究可針對部件意義化創意記憶口訣的編製方式與 CSL 學 習者的書寫錯誤類型深入分析,思考如何於創意意義化故事中加入記憶部件位置 之線索,以發展更適合 CSL 學習者的創意記憶策略。

貳、對實務工作的建議 一、開發教學材料

本研究證實部件意義化創意記憶策略對 CSL 學習者而言具有良好學習效果,

特別是針對漢字字義識記之成效,代表本記憶策略能有效連結漢字字形與字義,提 升記憶效果,惟本研究之實驗教材僅由少數人進行編制,力有未逮,建議漢字教學 者可組成教材開發團隊,依據此原則設計更多樣的漢字學習教材,並隨時更新以擴 增漢字學習材料字庫,促進 CSL 學習者之學習動機與成就表現。

二、推廣教學應用

本研究證實部件意義化創意記憶策略在沒有圖片輔助的情況下,仍比傳統的 部件序列背誦方式更能大幅提升 CSL 學習者的漢字識寫成效,代表此記憶策略符 合 CSL 學習者學習特性,建議華語教學者在進行實務教學時,若無法針對每個漢 字繪製圖案,則可多加運用本策略,不僅促進 CSL 學習者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

也能降低製作教材的時間與經費成本。

三、搭配教學媒體

本研究證實部件意義化創意教材能引起 CSL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惟學 習材料僅以投影片播映及紙本工作簿之方式呈現,教材更新速度較慢,也缺少互動 體驗的即時回饋,建議未來漢字教學者可架設漢字學習網站,將紙本漢字教材數位

66

化,讓 CSL 學習者於課後自行上線或下載學習,自己掌握學習進程與節奏,反覆 練習,更可加入互動體驗式功能,例如提供手寫輸入與發音校正練習以及線上測驗 系統,讓 CSL 學習者獲得即時回饋。

6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3)。通用規範漢字表。取自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28/201308/156547.ht ml

尤浩杰(2003)。筆劃數、部件數和拓撲結構類型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漢字掌 握的影響。世界漢語教學,2,72-81。

王初慶(1986)。中國文字結構析論。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王美娥,郭雨生,賴瓊琦(2007)。國小學童對形狀與色彩組合的情緒意象調查 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1),81-94。

王寧(1997)。漢字構形理據與現代漢字部件拆分。語文建設,3。

王瓊珠(2005)。高頻部首/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讀寫能力之影 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95-124。

王儷君(2013)。圖文聯想對以中文為第二語言者的漢字學習成效:以創造力為 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白樂桑(1996)。漢語教材中的文、語領土之爭:是合併,還是自主,抑或分 離。世界漢語教學,4,24-35。

江新(2006)。外國學生漢語字詞學習的影響因素-兼論漢語水平大綱字詞的選擇 與分級。語言教學與研究,2,14-22。

江新(2007)。「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漢字教學法的實驗結果。世界漢語教學,

2,91-97。

余佳娟(2007)。歐美外籍學生漢字字形相似判斷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世雄(1998)。論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華文世界,89,

68

46-54。

吳旖妮(2014)。CFL 華語文學習風格、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印 尼建國大學中文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

呂美娟(2000)。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探討。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207-235。

李子瑄、曹逢甫(2009)。漢語語言學。新北市:正中書局。

李玉琇,蔣文祁譯(2010)。認知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J.Sternberg)。台北 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08)

李雪娥(2012)。漢字的構形特性在學習障礙中文補救教學之運用──部件意義化 識字教學法。特教園丁,27(4),29-39。

李蕊(2005)。對外漢語教學入門。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阮進立(2010)。漢字與喃字形體結構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士堯、楊雅婷(2012)。意元集組教學策略對學生記憶廣度影響之研究。嘉大 教育研究學刊,28,59-72。

林季苗(2011)。漢語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8(2),65-79。

林書彥(2004)。形聲字發音規則探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高 雄市。

林訓毅(2011)。漢字的圖文結合應用於海報之研究創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麗娟(2011)。台灣國際學生學習華語數位資源之使用分析。圖書與資訊學 刊,3(3),1-22。

林寶貴、錡寶香(2000)。兒童口語理解測驗之編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19,105-125。

69

邱美雅(2013)。當華語文教學從冷盤變成熱炒-國內國立大學華語文系所專任 師資結構探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7),79-82。

柳燕梅、江新(2003)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回憶默寫法與重覆抄 寫法的比較。世界漢語教學,1,59-67。

洪文斌(2009)。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習得—字詞辨識策略研究與工具研發—子 計畫一:以閱讀研究為基礎的華文識字學習策略與系統研發。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7-2631-S-032-002),未出 版。

洪巧淳(2012)。針對初級華語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調查與教學設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教育,3,17-24。

胡永崇(2012)。從學習原理檢討幾個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補救教學法的成效。

南屏特殊教育,3,23-32。

徐通鏘(2005)。字本位和語言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展,6,1-11。

秦婉甄(2014)。漢字形似字之相似度評定暨創意精緻化策略對其區辨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秦麗花(2002)。從漢字的特性與學習談兒童識字能力發展的相關研究。屏師特 殊教育,3,1-8。

崔永華(1999)。基礎漢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世界漢語教學,1,206。

張世慧(2003)。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金蘭(2009)。「識寫分流」教學策略對外籍生漢字識寫能力之影響-以非漢字圈 零起點學生為主所做的調查。中原華語文學報,3,55-71。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統計處(2013)。大專外籍學位生及附設華語生人數(79~101 學年度)。臺 北:教育部。

70

盛致妤(2014)。漢字創意精緻化教材之發展評定及對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學習 者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奕全,葉素玲(2009)。漢字辨識理論模型中的部件表徵。應用心理研究,

43,177-205。

陳烜之(2007)。認知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湘淳、李玉琇(2005)。記憶策略訓練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教育心理學 報,37(1),41-59。doi:10.6251/BEP.20050813

陳學志、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張國恩(2011)。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 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43,66-86。

陳學志、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張國恩(2011)。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 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43,66-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