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籍幼兒教師於原住民地區之教學因應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漢籍幼兒教師於原住民地區之教學因應

本研究中的四位個案訪談文稿顯示其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信念,是因教學 環境所需而形成。研究者發現四位個案均是任教於原住民文化地區受到某些事 件而引發出對異文化之注意,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幼兒文化差異,進而引發出教 學策略,並在教學省思與調適之間,覺察多元文化教育等相關議題,接續分析 四位個案教師所面對的不同事件及其反思,多元文化課程呈現不同文化價值領 域與整合。

我國自九十年度起逐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中,基本能力之一指標指出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所強調的是: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理解與 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深切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 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於文化所涵蓋的層面極廣,包括科學、語文、藝術

、宗教、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端賴教師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與情境佈 置,於探究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愛鄉、愛土情懷及養成尊重文化之同理心(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檢索日期 08.3.27)。茲就幼稚園課程標準實 施的統整性教學與九年一貫基本能力指標,統整多元文化教育領域理念。

黃政傑(1995)指出:學校實行多元文化教育必須重視不同種族、階級、

性別、語言、身心障礙人士及文化不利族群的學生享有相等學習機會及權益,

本節經由資料分析的結果,提出四位受訪教師在幼稚園教學主題活動中的多元 文化教學因應分為:一、珍視與傳承當地文化;二、性別尊重與平等教育;三

、因材施教與重視人權;四、宗教自由與同等接納,臚列如下:

一、珍視與傳承當地文化

四位受訪教師在教學場域認為首重當地族群的瞭解並鼓勵幼兒說母語,對 於當地文化傳說故事皆納入主題教學課程。A 教師與 D 教師利用學校編籍當地 文化的傳說故事本來當輔助教材。A 教師認為教師要有尊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

,認為母語得以延續及傳承當地文化。四位教師皆配合當地活動實施於教學,

並請社區家長、地方耆老來園說故事及教導母語。教室佈置,陳列地方傳統文

物,設計在地多元文化教育課程;除此之外,亦會介紹世界各種族及國家,並 讓幼兒學習尊重及接納多元種族。

A 教師在教室佈置中陳列各國國旗的圖飾,以提供幼兒做比較,讓幼兒設 計自己族裡的傳統旗幟,並在幼兒席地而坐處的教室地板上,貼母語標示的圖 示。A 與 D 教師展示當地族群傳統服裝,運用美勞角材料,讓幼兒自行設計創 作原住民服裝。

在任教的場域裡,四位受訪教師以幼兒說母語為正增強的方式,不限制只 能說國語的方式,教師並積極的推動說母語、佈置多元文化的教學環境及設計 延伸活動。

二、性別尊重與平等教育

對原住民地區之文化教學因應中,性別議題的衝突以 A 教師較為顯著,在 求學、任教過程經過自我調適才漸漸適應,在幼教場域中,對於大眾千篇一律 的疑問,也漸漸釋懷,A 教師以自己的實際例子來破除幼兒性別的刻板印象,

例如:男主外、女主內、職業的刻板印象…等。在訪談中提及:自己認同同性 戀的觀感,同性戀是屬於正常感情,但不會言及或與幼兒談論。在幼稚園角落 學習中,對於性別採開放的態度,幼兒知道自己的性別,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即可,B、C 教師認為性別刻板印象來自成人,盡量給予幼兒自己做做看的機會

,讓每位幼兒都能實際體驗;D 教師在小娟不喜歡穿裙子事件中,與幼兒討論 男、女生雙方須學會互相尊重,認為教室環境角落須不定期或配合教學單元做

更換,以提供幼兒選擇的機會,並經由鼓勵或提醒等方式,讓幼兒嘗試不同的 角落。四位教師在性別議題中在針對保護自己部分,皆納入主題教學。

在兩性教育方面,四位受訪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學校資源-保健室、圖片

、繪本教學,設計規畫主題「認識自己」引導出男、女不同性徵、保護自己等 單元,D 教師在「性別平等」單元,利用繪本-朱家故事來做教學的引導;B、

D 教師認為兩性須要互相幫助,任何事都可以學、可以做的概念。

性別平等與相互尊重是受訪教師的共同信念,D 教師舉出:為求幼兒性別 分化的刻板印象在學習區,她認為必須隨單元設計更換角落佈置,避免幼兒在 選擇角落學習時,產生固著性。Ramsey 指出:利用獎賞方式僅能誘導幼兒與不 同性別的幼兒做活動,但教師應利用道具與活動來鼓勵他們發展共同的主題,

並發展友誼的環境(朱瑛、蔡其蓁譯,2005)。

三、因材施教與重視人權

A 教師為避免特殊幼兒因身體障礙而跟不上學習速度,引發學習低落,於 角落活動時間依幼兒能力採個別化教學,他認為應鼓勵特殊幼兒的家長,儘早 讓特殊幼兒走出來。B 教師尊重特殊幼兒,提供正確輔育與協助,重視其基本 受教權,與搭班教師共同擬出個別角落時間,輔助特殊幼兒;C 教師希望幼兒 能學習等待給特殊幼兒他們自己完成的時間,並規劃活動讓幼兒用腳畫圖及矇 眼等實際體驗,讓幼兒深刻體會不便之處;D 教師積極的幫特殊幼兒申請輔具

,並經由每個人都是幫助別人的小天使的故事,帶領如何幫助特殊幼兒的正確

觀念,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視障(用布條矇眼行走)所帶來的不便。

四位教師對於特殊幼兒在該班皆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來應對,認為家中有特 殊幼兒不僅是單方家庭的責任,須教師的主動關懷特殊幼兒,提供特殊幼兒及 家庭的協助,給予適當的幫助及諮詢,讓特殊幼兒能融入群體。

B、D 教師在教學上教導如何輔助特殊幼兒,及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協助,

讓特殊幼兒亦能學會自理能力,養成獨立的習慣,認為無時無刻的照顧與幫忙 反而會造成反效果,須要給特殊幼兒自己練習的機會,讓特殊幼兒親自嘗試並 學習自理能力。

綜合上述受訪者所言:對身心障礙幼兒提供適切的教學環境給予自主的學 習空間,並允許充分的時間從事個別化的教學。藉由體驗活動,延伸生命教育 的主題教學。

四、宗教自由與同等接納

四位受訪幼兒教師皆提到:宗教,於教學中所呈現的比例較低並較不會去 涉及。宗教屬於個人的自由意識,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僅就戶外教學參觀為 例,受訪教師均採尊重個人宗教態度,一致認為宗教來自家庭,教師須予以尊 重且無須撼動幼兒的宗教觀。宗教議題方面,僅就節日的慶祝如:耶誕節、台 東元宵節的炸寒單、族裡的各項祭典…等活動。

在受訪者宗教議題教學經驗中,幼兒互動並無產生衝突現象,教師也尊重 家長選擇性的參與並為幼兒安排其他學習角或在廟宇參觀時,另請教師協助照

顧。

第三節 本章小結

透過教學場域不同,來自於與幼兒及家長之間的互動、及對當地文化的體 認、教師思索著置身於異文化中要如何提供一個公平的學習環境,如何轉化自 我文化的衝突來帶領當地幼兒,並藉由親身體驗、公平對待與接受這是教師自 我成長的歷程,也是幼兒成長的一部分。

從上述歸納分析發現:在性別尊重與平等教育、因材施教與重視人權、宗 教自由與同等接納等的項目中並無教師任教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於原住民 地區服務的受訪教師,明顯感受到部落與城鄉的生活型態不同,從幼兒的膚色 與對話中檢視到文化差異,讓教師意識到當地文化的傳統祭典與傳承的議題,

進行教學時會經由教學省思與調適而引發出適當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上融入種 族文化的課程,進而珍視與傳承當地文化。

第六章 結論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