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幼兒教師-看見幼兒文化的不一樣

第四章 研究對象的多元文化的相關經驗

第三 節 C幼兒教師-看見幼兒文化的不一樣

第三節 C 幼兒教師-看見幼兒文化的不一樣

壹、關於 C 教師

C 教師是研究者於民國 95 年在研習場域遇到的年輕教師。台南縣籍,第一 年到台東縣擔任國幼班教師並兼任園長一職。因為是代理教師身份,每年都必 須考國幼班而應聘,隨著考試分發至不同學校,隔年不一定會在同一所學校服 務。C 教師在接觸各地區的原住民幼兒後,至今邁入第四年,逐漸實行多元文 化教育理念於當地教學,將地方的傳統文化適時的加入課程活動。

與異文化的相遇

C 教師在台南市實習一年和台南縣私立幼稚園工作一年後,投考台東縣國 幼班代理教師,並於大武鄉任教。

C 教師之前任教的經驗中並未教過原住民幼兒,到大武鄉任教,全數是排 灣族的幼兒。

「在西部教學時還不曾遇到原住民幼兒及外配子女,應該是都市及私 立幼稚園有關吧!…收費較貴,是家庭經濟因素考量…。」(C 訪 a-1-1)

她思考到的是在都市私立幼稚園,可能因為收費高,"也許"原住民經濟 不佳,所以不會就讀,顯示她對原住民普遍經濟條件不佳的刻板印象。

C 老師在台東任教的第一年,參加過多元文化方面議題的研習,任課教授 希望任職於原住民地區的老師,能有多元文化教育觀,能尊重在地化知識並轉 化為教學內容,將台東地方的特色彰顯出來,發展一個具有原住民主題的教學 活動。但由於一方面是文化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是,第一年身兼教學和行政較 無暇自編課程,所以延宕欲編寫在地化教材的想法,至第二年與搭班老師取得 共識後,藉由觀察並瞭解當地文化、歷史與傳統文物代表的意義,共同設計在 地化教材與教學相關活動,並且和學校老師、社區家長保持密切聯繫,請他們 提供相關資訊,並利用下班時間到社區探訪,加深對排灣族文化的認識。

與大自然為伍的原住民幼兒

C 教師從原住民幼兒的觀點予以鼓勵之,進而強化他們的能力。

「強化幼兒的能力吧!就開始建立原住民幼兒種族的認同。幼兒在自 我文化的認同建立之後,相對的對自己較有自信,例如:伊將喜歡曬 太陽,因為他說,原住民就是要黑黑的,才像原住民的勇士!」(C 訪 a-2-5)

鼓勵他們建立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信。看到幼兒的學習特質,因勢利導是 相當重要的。C教師認為與都市的幼兒上課互動相比,原住民的幼兒上課時常 因太過於興奮或充滿好奇,有時會忘記舉手發言造成教室鬧哄哄。在經過幾年 與原住民幼兒的相處之後,C老師會和孩子說明清楚規準,該規矩時規矩、瘋 得時候可以很瘋:

「剛來的時候,或許我實習完就來教吧!就覺得原住民小孩很野、很 皮,精力旺盛,今年已經邁入第4年,常規和規矩就會跟他們約定清 楚,可以跟孩子玩得很瘋,該嚴格的時候,就有要求,跟他們講不能 為自己找藉口,於是找到自己可以折衷的方式。」(C訪b-6-3)

C教師從初始對原住民幼兒「很野」的意象,漸漸發展透過規範的方式,

在尊重幼兒的學習風格中,同時融入規準,在折衷之中,取得師生互動之間的 平衡點,因此覺得在幼兒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有趣,喜歡教學並能從其中獲得 快樂。

貳、C教師的多元文化理念與實踐

邊做邊學

C 教師以一位漢籍教師在原住民地區教學的經驗指出,在進行原住民主題 活動教學時,一定要先廣泛蒐集相關資料,並與在地耆老或幼兒家長確認資料

的正確性,自己本身要做好功課,是一種從做中學的教學準備。

「像我們學校就有許多原住民的文物,社區方面造景也都有濃厚原住 民風味,利用這些現成的材料就可以設計一些可以了。最後,既然我 們面對的是幼兒,除了讓他們看、聽、說之外,當然如果能讓親身體 驗會更好,例如:演戲、繪畫、做作品…等,會讓孩子印象更深刻、

更有感覺。」(C 訪 a-2-4)

例如 C 教師認為在美勞角的角落活動中,教室佈置就呈現原住民地方特色 的好時機。

「我把孩子們帶來的十字繡圖案的布及原住民服飾掛起來或是陶甕放 在教室裡,營造原住民氣氛的教室,孩子們在美勞區就會出現相關的 藝術創作。」(C 訪 b-2-9)

這樣的教學準備,讓她從幼兒及家長方面獲得豐富的文化資源,也提升了 她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專業知能。

「剛開始不是很懂琉璃珠,就上網找資料呀!不過有些小孩都覺得圖 案很熟悉,就顯得相當有興趣,從資料中找有關琉璃珠的傳說故事,

講給他們聽,有些他們還沒聽過呢!」(C 訪 b-2-8)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思想上,C 教師認為尊重地區文化,也讓幼兒明瞭自己 族群的傳說故事及圖騰的意義,培養幼兒對本身文化的認同是重要之務。C 教 師的文化課程,因結合了在地人力資源,族語自然的在課程中被使用,她認為 這是強化幼兒族語能力的一種途徑,自己也從幼兒那學到了排灣族族語。

「強化說母語的能力吧!在課程進行中會鼓勵小孩說母語,可以教老 師呀!大多數幼兒在教我說本地母語時,因為受到增強,更喜歡說母 語。」(C 訪 a-2-2)

這樣的策略實施,C 教師達成幼兒喜歡說母語的目的。也因為會和幼兒學 著說母語,拉近與幼兒間的距離。

「我們有做琉璃珠的家長,我請她過來介紹琉璃珠,那時,這位家長 還蠻熱心,也教我們母語,記得那一年的畢業典禮,她還送我們每人

一條琉璃珠,自己做的。我想,或許也是他們生活的環境吧!覺得熟 悉,就很興奮。」(C 訪 b-2-8)

在認識自己的居住環境-建築物(家鄉的石板屋),C 教師本欲實際帶著 幼兒探訪,但因村裡的石板屋大都已翻新,僅有部分社區營造使用的石板牆面

,她介紹社區石板牆後,在利用圖片、影片於課堂上介紹,幼兒仍有新的體驗 與欣賞:

例一:

「…再來要引導學會如何去欣賞,…透過討論的過程來學習,因為 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想法也會不同,例如排灣族的石板屋,透 過討論後,A 喜歡的是煙會從房子的牆壁及屋頂冒出來,B 喜歡的 是像鱗片的屋頂,C 喜歡的是屋簷下的雕刻…等,原來一棟從外觀 破舊矮小的石板屋原來不只是房子還是一件藝術品。」

例二:

「在『會呼吸的房子—石板屋』的教學活動,從影片介紹排灣族得 石板屋,孩子會覺得很興奮,因為在屋子燒的煙會從房子的屋頂、

牆壁及窗戶跑出去,看完之後孩子提出問題:『會不會被煙嗆到?』

、『為什麼不要做煙囪』、『為什麼要用石頭』、『地震會不會倒下來?

』 、『為什麼煙會從牆壁跑出去?』 、『門怎麼這麼小?』,我發現 小朋友的觀察力的真的很強,這時候就可以大家討論這些問題來尋 求解答,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了解排灣族的祖先以前就這麼厲害 了,一間石板屋都充滿了智慧及藝術,藉此強化孩子對族群的認同 意識,要孩子們以身為原住民為傲。」(C 訪 b-2-12)

C 教師希望藉著邊做邊學的當地教學活動安排,能讓當地幼兒認識自己的 文化及傳承(手工藝-琉璃珠)、說母語、認識自己的家鄉的石板屋…等多元文 化教育的基本實踐。但她認為這是不夠的,C 教師指出,讓幼兒明瞭多種族及 所代表傳承文物的多元文化觀,是她教學的責任。

「…我目前一直是在原住民社區的國幼班擔任老師,當然有這個責任 及義務,要使幼兒們認識自己的文化喜歡自己的文化,甚至面對不同 族群的人樂於介紹自己的文化。」(C 訪 a-2-2)

她希望幼兒能熟悉及重視自己的文化,並能與人分享當地文化,並進而能 欣賞他人的文化,讓幼兒擁有多元文化觀的教育情懷。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原住民文化除了會接觸到原住民的歌舞外,其 實更深入的內涵及知識卻是非常的缺乏的,有鑑於此,我希望現在的 幼兒能多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進能欣賞不同文化的內涵。」(C 訪 a-2-1)

C 教師認為,破除原住民文化與傳統歌舞劃上等號的刻板印象,是需要從 基層(幼兒教育)著手,唯有認同自己,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與瞭解。

學習保護自己

C 教師在性別教學主題單元設計:「認識自己的身體」、「男女大不同」及

「保護自己」等單元,希望藉由單元設計的活動,讓幼兒清楚兩性身體的構造

,從保護自己的單元活動中,能察覺及提防生活周遭的陌生人。

「…雖然是幼稚園階段,確實需要介紹性教育方面的常識,不能讓人 碰觸自己的身體,就算是親戚或認識的人都要提高警覺,覺得原住民 喜歡喝酒,教小孩要注意,還是會擔心。」(C 訪 b-3-3)

她認為在原住民地區,大多數的家庭都覺得當地治安良好,幼兒無拘無束 的生活態度,讓 C 教師非常不放心,社區有些喝酒鬧事的原住民,藉著保護自 己主題活動的進行,讓幼兒能學習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

「隔代教養的、離異後爸爸帶的,我們就問小孩誰幫你洗澡,她就說 爸爸呀!就洗很久…就不說話了,我們還是會覺得怪怪的,會鼓勵小 孩自己洗澡。」(C 訪 b-3-5)

C 教師認為課堂上,機會教育中的再叮嚀也是同等重要。會特別教導幼兒

在性別平等觀念方面, C 教師舉出如總統、太空人、醫師、科學家、護 士、保母…等職業,沒有男、女生的限制,不分性別皆可擔任,利用透過繪本 閱讀的方式,來說明不要因為性別的關係而輕忽或限制自己的能力。

「…我想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在這主題中我使用的繪本是『薩 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來認識男女的身體構造,讓幼兒認識自己與異 性的身體構造之不同,並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最主要我要傳

「…我想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在這主題中我使用的繪本是『薩 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來認識男女的身體構造,讓幼兒認識自己與異 性的身體構造之不同,並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最主要我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