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漫畫語言教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漫畫語言教學

在現代社會,看漫畫已成為許多人士的樂趣,漫畫迷喜歡跟蹤他們所崇拜 的作家,並跟朋友討論最新的漫畫。漫畫文化非常多元,各國漫畫的呈現方 式、繪畫風格、寫作風格、故事因素等等同時取決於作者的風格和當地讀者的 文化及習慣。不僅如此,隨著全球化,漫畫市場越來越國際,一部漫畫可能在 國際平台夙負盛名,擁有許多國外粉絲。最好的例子、最國際化的漫畫,莫過 於由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創作的「ONE PIECE」(中文譯名:海賊王、航海 王)一部,其銷售量2019年突破4.6億本,其中包含日本境外7千萬本銷售(總 數15%) (Harding, 2019) 。日本漫畫的國外銷售量越來越大 (Baculi, 2019) ,而 由於日本社會老年化,日本漫畫權利人士將國外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看 漫畫為多數人士的愛好,而華語學習者不例外。

過去,看漫畫被視為一種娛樂,一種課外才進行的休閒活動。Wertham 1954年發布的「誘惑純真的心靈」警惕漫畫為孩童的認知發展和品德教養帶來 幾度負面的影響,會導致青少年犯罪。該書受當時美國社會的重視,變成暢銷 書,並讓美國家長十分驚動地反對漫畫,推動美國政府建構漫畫審查機關,導 致美國政府向漫畫行業發起查詢,調查漫畫對少年的不良影響,最後美國建立 了「漫畫準則管理局」,作為漫畫出版業對美國漫畫內容自我管制的手段。自那 時起,美國觀眾對漫畫的看法變低,20世紀後半相關文獻報告父母比較不支持 漫畫的學術使用 (Bischell, 2018)。

不過近期,這個現象似乎逐漸地在轉變,Bischell (2018) 分析近代美國家長 如何看待在教學上使用漫畫,透過問卷發現美國家長對漫畫有好的意見,以 1

(最劣)到 5(最佳)分為標準,他們的平均意見為3.82。不僅如此,在問卷自 由註釋表格,好評論超過不好評論的三倍,而根據 Bischell,這些評論能夠反映 家長理解漫畫的好處:家長認為漫畫一方面能夠讓孩子理解特定文學概念,另

一方面能夠幫助不情願或不擅長閱讀的學生進行閱讀。家長對在教學使用漫畫 的頻率也保持好感,以1(決不把漫畫用於教學)到5(常常把漫畫用於教學)

分為標準,平均意見為3.48。Bischell 結論說,家長對漫畫保持好感,建議教師 安心將其用於教學。

透過相關文獻的回顧,將會分析閱讀和漫畫閱讀在語言習得具體可以扮演 甚麼樣的角色,並提供幾個國內外的實例,包括多種語言的「漫畫教學」。

一、自由自主閱讀的力量

根據Krashen (1982) 的「輸入假說」,語言習得發生於學習者理解訊息的時 候,也就是當我們聽懂別人在跟我們說甚麼,或者看懂所閱讀的文章,我們的 語言能力就提高。這個假說同時可以套用於聽說和讀寫能力:學習者的閱讀理 解力、寫作風格、拼字或識字能力、詞彙量以及語法處理能力都是閱讀的結 果。根據Goodman (1976) :「我們通過閱讀來學習閱讀」 ("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看越多,懂越多。

為了進一步分析閱讀對語言習得有何效果,Krashen (2004a) 撰寫「閱讀的 力量 – 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 (The power of reading – Insights from research) 。 該書的中心概念為「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簡稱 FVR),也就 是因樂趣而閱讀(非被迫性);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後的問題。

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也不必勉強把它讀完。他認為FVR 是語言教育中非常重要 的因素,卻在母語、文學或二語/外語等教學課程經常被忽略。他假說 FVR 為最 好激發語言發展的方式,若是少了FVR,則很難獲得高階的語文能力。

(一)自由自主閱讀相關研究

許多研究以證實學生對FVR 的好感,如 Ivey & Broaddus (2001) 分析23所小 學1,765名六年級學生的研究。他們訪問學生最喜歡語文課中的哪種活動。自由 閱讀 (63%) 和老師朗讀 (62%) 顯然是冠軍,被評為「很有意思」,同時學生大多 數將傳統語言教學評為「無意見」或「無聊」。另外,學生認為在學習方面,閱 讀的重點在於閱讀本身(從閱讀本身收益)或探討引起閱讀興趣的個人理由

(為甚麼學生要看這本書?),而不在於閱讀的交流方面(跟同學討論閱讀內

容)或閱讀相關活動(如問卷)。當學生被訪問甚麼因素讓他們對校內閱讀有動 機,他們回答重點在於閱讀資料的品質與多樣,而非教室環境和與其他人的交 流。不只是孩童對自由閱讀表示好感,McQuillan (1994) 訪問美國一所大學通俗 文學課的49名外國學生對課程的看法,問閱讀或文法二選一,學生會比較喜歡 哪一個?80%的學生說比較希望看通俗文學作品,並參加相關。Dupuy (1997) 也訪問49名中級法語為外語的大學生在語言習得和練習方面比較喜歡閱讀或文 法教學,並說明原因。學生壓倒性認為閱讀比較愉快而對語言習得比較有幫 助。他們認為文法教學比較枯燥,並只有微型而短暫的效益。

至於表現方面,參加FVR 的學生在閱讀測驗的表現一致優於或相當於傳統 教學為主的閱讀教學。Pilgreen (2000) 闡述美國1960年開始的54項自由閱讀課 程。這些閱讀課程中,部分學校將時間撥給無限制的自由自主閱讀。Pilgreen 研 究這些課程對閱讀能力的影響,每一項研究都是比較自由閱讀課程學生和傳統 閱讀方案學生的閱讀測驗結果。傳統閱讀方案是指強調指定閱讀內容,並直接 針對文法、字彙與拼字進行說明的教學。以下表格為 Pilgreen 的結果:

表2-12: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校內自由閱讀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持續時間 FVR 表現更好 FVR 表現沒有差異 FVR 表現更差

少於七個月 8 14 3

七個月至一年 9 10 0

多於一年 8 2 0

表格來源:Pilgreen (2000)

54份比較中,有51份顯示,FVR 學生在閱讀測驗的表現相當於或優於傳統 教學。其次,研究顯示時間越長,自由閱讀越有正面效果。表現近步最大的學 校正是採用FVR 超過一年的學校。Pilgreen 說明,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挑選 想讀的書,採用FVR 的教師應該注意這點。根據 Pilgreen,校內施行 FVR 課程 最大的獲益在於改善對閱讀的態度。

Pilgreen (2000) 分析美國54項 FVR 教學計畫的研究中,描述三種不同的 FVR 課程:

(一) 維持靜默閱讀:教師與學生每天都自由閱讀一小段時間(5到50分 鐘),不加以問卷或閱讀筆記等後續功課,

(二) 自己選擇閱讀:自由閱讀是語文課的重要部分,教師以座談的方式 和學生討論讀書的內容,

(三) 廣泛閱讀:學生需要對自己所讀的書負起一點責任,如寫總結或日 記。

(二)自由自主閱讀學外語

自由自主閱讀的貢獻不僅限於母語習得,它一方面可以激發外語學習者的 動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能力方面受益。Elley (1991) 指出,廣泛閱讀對 學習第二語言的新加坡有深刻影響。他進行三個持續一到三年的研究,包含三 千位六到九歲參加廣泛閱讀課程的學生。該課程結合 FVR,以及閱讀經驗和語 言學習經驗分享(也就是向教室分享所讀的書的內容,並分享該書讓如何影響 學生的語言能力,如同Pilgreen 闡述的「自己選擇閱讀」)。結果顯示,不論在 閱讀理解、字彙、口語能力、文法、聽力與寫作能力,FVR 課程的學生都遠優 於傳統教學法的學生。

Mason & Krashen (1997) 也向日本大阪一所大學必修英文外語課的學生進行 實驗。研究對象特別之處是他們全部都有英文被當的經驗 (重修生) ,因此對英 文學習的動機低於一般學生。一整個學期中,實驗組的學生在課內和家中進行 廣泛閱讀,要讀50本簡易的讀本,並用日文寫下簡短的摘要以及寫日記,記錄 自己的感想、想法和進展(如同Pilgreen 的「廣泛閱讀」)。此實驗還有非為重 修生的對照組,上傳統以文法和翻譯為主的英文課。以下表格顯示,即使實驗 組學生在學期初始的閱讀測驗成績遠低於對照組,他們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在 學期末幾乎追上對照組:

表2-13:日本學生的廣泛閱讀成效

前測平均 後側平均 進展 廣泛閱讀組 22.55 31.40 8.90 傳統閱讀組 29.70 33.05 4.35

Krashen (2004a) 加以說明:「這個研究最重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是 廣泛閱讀組學生顯著的態度轉變!許多原本抗拒學英文的學生變成了急切渴望 閱讀的人。有些人在日記中寫到他們對自己的進步非常感到驚訝,日記也顯示 他們的確懂了那些故事」。此研究也發現,不論是一般大學生或社區大學的學 生,當持續超過一學年以上時,廣泛閱讀的效果都比傳統教學方式好。

(三)泛讀及其教學設計原則

以上Pilgreen (2000)所描述的不同閱讀教學法已被許多學者探討。Palmer (1964) 首次提出「泛讀」(extensive reading) 和「精讀」(intensive reading) 之不同 概念, 精讀指的是對較短較難的外語篇章進行完整且精細之閱讀(或翻譯),

而泛讀則指的是大量閱讀,目的是對所閱讀之篇章文義有總括性的理解而非著 重於單詞或單句 (Palmer, 1964) 。泛讀的概念與精讀相對,它是一種廣泛而大量 的閱讀,不要求學習者逐字地理解字詞或語法結構,主要以理解篇章的文義為 目標。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中,吳曉露(1991) 提出「泛讀的要求是理解文章或 故事的大意或作者的主要觀點,在這個前提下要求一定的閱讀速度,允許學生 做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和一定限度的『囫圇吞棗』,而不是按照嚴 格的、精密的解釋學程式逐字逐句地融會貫通」。Bamford & Day (1997) 也認為 泛讀課程設計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進行大量而多樣的閱讀,逐漸提高自己的 語言能力、閱讀速度及閱讀技巧,培養對閱讀的樂趣。教師應採取監督者的角 色,檢視成果及指導學生閱讀。二語教學泛讀課程的目標在於「讓學習者進行 二語閱讀,從此得到樂趣」(Bamford & Day, 1997)。他們列出成功泛讀課程以下 十個關鍵因素:

(一) 學生在課堂內外大量閱讀

(二) 閱讀材料豐富而多樣

(三) 閱讀材料的複合學生的程度

(四)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材料

(四)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材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