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災害定義與種類

本節將針對災害定義、種類及臺灣易發生的災害等三部份說明如下:

一、災害定義

人類生活周遭潛藏著危險因子,一旦發生災害時常造成難以估計之損傷,研究者蒐 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後,並針對災害之定義依序說明如下:

(一)國內部份

綜觀國內相關研究顯示,國內對災害的定義大同小異。根據內政部消防署(2010b)

災害防救法第二條,災害係指因災難所造成之禍害。災害可界定為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及 生存條件之總稱(劉建華、洪志誠、許瑛玿,2006)。陳亮全等人(2008)表示當災源

(hazard)經過一段時間後,造成人、事、物的影響,而形成破壞性結果就是災害

(disaster)。其乃因大自然現象或人為等因素,造成環境的改變或變動,而導致生命的 傷亡、財產的損失、心靈的創傷與環境的破壞等現象;當災害發生後,常造成社會運作、

生活模式嚴重被破壞,其影響之層面是個人及社會無法應付,有時是很難事先預防的(王 財隱,2007;許民陽、顏志文,2010;張全亨,2009;辜智彥,2007;譚至皙,2002)。

葉欣誠(2011)表示,災害乃由地球環境(如颱風、地震)、人文環境(如人口分 佈、文化特性)及建成環境(如建築物、公共設施)等三個環境交互產生的結果。根據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指出,災害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及地方,對於不同人、事、

物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災害具有空間性、時間性、複雜性、複合性及搶救之急迫性等 特性。

(二)國外部份

Quarantelli (1985)提出災害之定義:災害是一種遠超過能力所及之危機情況(crisis situation)。另依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 (UN/ISDR, 2004)提出災害之定義,係指因突 發性悲慘的事件所導致社區或社會活動的瓦解,進而引發對人類、物質、經濟或環境的 損失,其影響超越社會或社區本身資源能力能夠妥善處理之程度。根據國際災害資料庫 (emergency management disaster database [EM-DAT], 2000)之定義,認為災害是一種情況 或事件,其影響程度超過當地政府所能處理之能力,而被迫使向其他國家或國際尋求外 來之協助。Eryilmaz (2007)指出,災害係指因連串事件影響人類生命損失、導致破壞性 或癱瘓性影響之異常情況。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1996)表示,

災害為一種自然的劇變、科技工業的事故或人為事件所造成,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死 亡及多人的受傷。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何謂災害之議題,其會隨著時間及文化的改變逐漸轉換,

發生原因由早期認為主要係超自然因素(acts of god),轉變為自然行為(acts of nature),

而後逐漸歸因人類行為所造成的(acts of men and women),現今發生之災害,主要包含:

緊急或無法預期的事件導致人、物、經濟或環境之損失、超過社區能力所能面對之能力 等特性 (Furedi, 2007; Kroll-Smith & Couch, 1991; Quarantelli,1985)。依 EM-DAT(2009) 對災害標準認定之程度,包含:至少造成 10 人以上死亡、至少影響 100 人以上、當地 政府宣布緊急狀態及當地政府向國際尋求援助等。另依據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the 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指出,災害所造成之經濟影響,通常包

含直接損失,如基礎建設破壞、作物及建物損失及間接損失如對當地經濟造成稅收減 少、失業及市場衰退等 (european commission humanitarian aid office [ECHO], 2008)。

綜合國內、外對災害的定義得知,災害是一種遠超過能力所及之危機情況,影響人 類生命、財產及生活環境的損失,使其身、心、靈飽受創傷及改變,所造成之傷害有時 為人類及政府當局所無法預期及承受的,面對突發之災害只能藉由預防來減少損失。研 究者將國內、外針對災害之定義整理如表2-1-1:

表2-1-1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災害的定義

專家學者 年代 災害定義

內政部消防署 2010b 因災難所造成之禍害。

王財隱 2007 因自然或人為等因素,造成環境的改變或變動,而 導致生命的傷亡、財產的損失與環境的破壞等現象。

許民陽與顏志文 2010 因自然事件或人為因素所引起,並對人類的生命或 經濟造成傷害或損失,且有時很難事先預防。

陳亮全等人 2008 當災源經過一段時間後,造成人、事、物的影響,

而形成破壞性結果就是災害。

張全亨 2009 災害係指因某種現象的產生,造成了社會運作的破 壞、人命財產損失及心理衝擊之現象。

劉建華、洪志誠 與許瑛玿

2007 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的各類事件之統稱。

譚至皙 2002 受到自然現象的侵襲,造成生命或財產的損失,遠 超過人類能夠應變的。

專家學者 年代 災害定義

EM-DAT 2000 災害是一種情況或事件,其影響程度超過當地政府 能力所能處理,而被迫使向其他國家或國際尋求外 來之協助。

Eryilmaz 2007 災害係指因連串事件影響人類生命損失或導致破壞 性或癱瘓性影響之異常情況。

FEMA 1996 一種自然的劇變、科技工業的事故或人為事件所造 成,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死亡及多人的受傷。

Quarantelli 1985 災害是一種遠超過能力所及之危機情況。

UN/ISDR 2004 災害係指因突發性悲慘的事件所導致社區或社會活 動的瓦解,進而引發對人類、物質、經濟或環境的 損失,影響超越社會或社區本身資源能力能夠妥善 處理之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災害種類

依照災害發生的原因和表現型式,災害種類主要可分為天然災害 (natural disaster) 及其他災害;其中,天然災害常指因自然力量,如颶風及地震等;其他災害則指非自然 現象導致負面影響及為減輕影響程度需做的努力 (Combs, Quenemoen, Parrish, & Davis, 1999)。另 Moe and Pathranarakul (2006)依據聯合國國際防災策略部門於 2002 年的「與 風險共生(living with risk)」報告之內容,歸納提出兩種災害之主要來源,亦即天然災 害及科技工業災害(technological disaster)。

在天然災害部份,ECHO (2008)依據聯合國人道事務辦公室 (the 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天然災害之定義及災害發生原因,區分為水文氣象 災害(hydro-meterological disasters)、地球物理災害(geophysical disasters)及生物災害

(biological disasters)三種;其中,水文氣象災害係指大氣、水文或海洋等天然原因所 導致生命、傷害或財產損失、社會或經濟之瓦解或環境劣化之過程或現象,主要包含洪 水、波浪、颱風、地滑、崩塌、乾旱及相關災害等(如極端溫度與森林大火等);地球 物理災害係指地球天然原因所導致生命、傷害或財產損失、社會或經濟之瓦解或環境劣 化之過程或現象,主要包含地震、海嘯及火山爆發等;生物災害係指有機源或生物因子 傳導等天然原因所導致生命、傷害或財產損失、社會或經濟之瓦解或環境劣化之過程或 現象,主要包含微生物引發之疾病、毒物及生物活性物質等。

在科技工業災害部分,Moe and Pathranarakul (2006)依據 2002 年公佈的資料,歸納 科技災害發生之原因,區分為工業事故(industrial accidents)、運輸事故(transport accidents)及其他各種事故(miscellaneous accidents),其中,工業事故包含化學外溢、

工業基礎建設破壞、工業爆炸、工業火災、瓦斯外洩、毒物、輻射等;運輸事故係指經 由空中、鐵路、道路或水路為工具導致之事故;其他各種事故則指一般家庭等非工業性 結構物之倒塌、爆炸、火災等事故。

Shaluf and Ahmadun (2006)研究發生於馬來西亞的災害情況,將災害種類區分為天 然災害、人為災害(man-made disaster)及混合型災害(hybrid disaster)三種,其中,

天然災害為49%(發生原因主要來自豪雨);其次為人為災害,約佔災害總數 46%。

臺灣因其地理環境特殊,發生之災害總類較多,依其發生之災害原因,大致可分成 一般性災害(包含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與複合型災害(冷家宇,2011),依序說明如 下:

(一)一般性災害 1.天然災害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2011a)中指出,天然災害係指 因颱風、焚風、豪雨、乾旱、霪雨、冰雹、寒流或地震所造成之災害。教育部(2004b)

雷擊、旱災、流行病、蜂螫與蛇咬等災害。內政部消防署(2010b)則稱因風災、水災、

震災、旱災、寒害、土石流災害等為天然災害。

2.人為災害

根據教育部(2004b)所指之人為災害,因人為的疏忽而導致之災害,如:火災災 害、校園安全、戲水安全、燒燙傷的預防、瓦斯災害、電器災害、交通災害。在內政部 消防署(2010b)提到人為災害係因火災、爆炸、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

礦災、空難、海難、陸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災、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人為因素所造成的 災害。

(二)複合型災害

隨著全球氣候暖化造成變遷與異常,各種天然災害日趨嚴重,災害種類不再侷限於 單一型態,而衍生為急速複合型的模式(內政部消防署,2010a)。根據冷家宇(2011)

表示,複合型災害係指一般性災害發生時,衍生其他災害者,目前國內許多天然災害之 發生與呈現,多屬於複合型災害;根據葉欣誠(2011)表示所有的災害都是複合式災害。

複合型災害之特色主要包含:災害成因之複合性、災害衝擊層面之複合性;複合型災害 類別如:颱風伴隨發生水災、土石流、堰塞湖或道路橋梁之交通事故等災害;大量豪雨 伴隨發生淹水、土石流、堰塞湖或道路橋梁之交通事故等災害;地震伴隨發生海嘯、核 子事故或道路橋梁之交通事故等災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

由上所述,環境中處處充滿災害危機,而災害不論是天然、人為或複合型災害,常 造成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天然災害為大自然所造成,但卻可透過適當的防範,降低災害 的損失;反觀人為災害之發生原因,常因人類不當的習慣與輕忽的態度造成(教育部,

2004b)。為了避免災害的發生,政府及人民都應努力探究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預防的方 法,除了要有正確的防災意識外,平日應多充實與災害相關的知識,以瞭解不同災害的

2004b)。為了避免災害的發生,政府及人民都應努力探究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預防的方 法,除了要有正確的防災意識外,平日應多充實與災害相關的知識,以瞭解不同災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