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德懷術調查

第一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

本研究採用焦點團體訪談法取得多位專家教師對於提升學生對話品質的介 入策略及相關知識。焦點團體訪談法是一種由主持人引導著一群人共同討論特定 議題的研究方法(Brits & du Plessis, 2007)。當研究者試圖瞭解某個具有探索性 且很少被討論的現象或議題時,焦點團體訪談法便顯得特別有用(Stewart et al., 2007)。

壹、參與者

雖然成員人數在四至 12 人都還是合理的範圍,但一般來說焦點團體的成員 人數由六至 10 人組成(Krueger & Casey, 2000; Morgan, 1997)。若焦點團體成 員人數過少,則難以激發彼此的想法與對話。若成員人數過多,主持人則難以控 制整個焦點訪談,要確保每位成員皆有足夠發言機會的困難度亦隨著成員人數增 加而提高。

具有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的實際帶領經驗或研究經驗的專家教師,是本研究優 先邀請參與德懷術調查的參與者。研究者以手機及電子郵件詢問符合條件的專家

教師其參與研究之意願,研究者在取得參與者同意並確定名單後,進一步以電子 郵件寄發焦點訪談相關說明文件,包含焦點訪談進行流程、欲探討議題之相關背 景與資料等。徵詢多位符合資格的專家教師之參與意願後,本研究邀請到 14 位 專家教師參與德懷術調查,此 14 位專家教師皆至少有資訊教育或教學科技相關 領域之碩士學位,且具備合作學習教學與帶領經驗。徵求意願與時間後,其中的 八位專家教師表示有意願並受邀參與焦點團體訪談。

貳、訪談題綱與過程

焦點團體訪談通常從欲探討的議題著手,該議題亦是整個訪談進行中的核心 問題。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來擬定訪談題綱,訪談目的在於擷取專家教師對於提 升學生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發話品質的相關經驗或解決方案。訪談大綱 所包含的問題應避免過於廣泛,以確保焦點團體成員可以更深入討論並彼此激發 出更多想法。

本研究透過即時通訊軟體 Skype™進行線上焦點團體訪談,訪談進行中以錄 音軟體 Audacity®紀錄所有語音對話語訊息。由研究者擔任訪談主持人,居中引 導與協調參與者之發言並適度地以紙筆記錄重點,確保訪談內容圍繞在探討議題 之主軸上及所有焦點團體成員有足夠且均等的發言機會。每位參與者皆透過麥克 風提供個人意見與想法,必要時主持人會以不主導訪談及不直接評論成員提供之 意見為原則,更深入詢問以釐清發言者欲表達之意涵。

針對任務導向型學生的焦點團體訪談,根據研究目的將訪談內容分為七項訪 談題綱:

(1)如何改善「學生發話內容偏重於對合作成果的籠統意見或執行任務的時間 控制,而少任務相關知識的發話」問題?

(2)如何改善「學生發起知識上的提議,未得到組員回應亦未延續原話題」問 題?

(3)如何改善「學生發起的知識上的提議不夠明確且未延續原話題」問題?

(4)如何改善「小組成員認為構圖告一段落時,學生容易有較籠統的構圖相關 發話,但未明確指出需改進的部分」問題?

(5)如何改善「學生對於組員知識方面的提議的回應過於簡略」問題?

(6)如何改善「學生容易完全相信參考資料所提供的資訊」問題?

(7)除上述六項問題,任務導向型學生還有什麼現象或議題值得我們關注?有 何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或介入策略?

訪談過程分為「訪談說明」及「正式訪談」兩大部分,訪談說明主要在說明 並確認專家教師都理解本次焦點訪談之目的、欲探討之議題、各項訪談題綱相對 應的實際案例及相關文獻;正式訪談時則由主持人引導專家教師依序討論各項訪 談題綱,若專家教師當下沒有想法,可先暫停等有想法再發言。針對任務導向型 學生的焦點訪談,訪談前半小時至一小時,研究者再次以手機聯絡並提醒參與者 訪談事項與時間。訪談說明約進行 15 分鐘,正式訪談約進行 70 分鐘。

参、資料分析

本研究將訪談過程的錄音檔轉為逐字稿後,整理各位專家教師提出的想法與 意見,以電子郵件再次向發言人確認其發言內容的意涵是否正確。本研究組成三 人分析小組,包含指導教授、研究者與專任助理,採用「持續比較分析法(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分析逐字稿,分析過程中反覆對照專家教師原意與現階段 分析結果及所得概念、不斷精鍊現有概念與主題(theme)以確保所得的分析結 果能精確地呈現訪談所得資料。三位獨立分析人員分析逐字稿皆經歷四個階段,

此四階段乃依循 Taylor-Powell & Renner(2003)提出的分析流程:熟讀並瞭解資 料(get to know your data)、決定分析重點(focus the analysis)、標示關鍵字並整 理歸類(categorize information)、找出類別間的關聯與規則(identify patterns and

connections within and between categories)、詮釋資料(interpretation – bringing it all together)。第一階段,三位分析人員各自閱讀逐字稿全文並以各自的用字遣詞來 標示專家教師提出的重要詞彙、概念或句子。第二階段,三位分析人員一起討論 彼此標示的編碼(code),對於彼此有清楚關係的編碼,分析人員會予以整合為 一主題。第三階段,在現有主題的架構下,分析人員再次各自閱讀逐字稿並重新 編碼(recode)。同時,分析人員亦需判斷各主題與編碼屬於應關注的學生現象 或介入策略。第四階段,分析人員針對彼此不同的見解再三討論,最後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