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熬夜類型的年齡 – 時期 – 世代獨立效果

在文檔中 臺灣民眾睡眠之變遷 (頁 84-89)

第四章 分析結果 56

4.2 睡眠的年齡 – 時期 – 世代獨立效果

4.2.2 熬夜類型的年齡 – 時期 – 世代獨立效果

就年齡、 時期及世代對熬夜類型的獨立效果而論,本研究先探究年齡對熬夜類型 的獨立影響效果,其分析結果由表4.2.2可得,人類的生理年齡與熬夜類型之間有關 係,年齡對臺灣民眾熬夜類型有獨立影響效果,當民眾年紀越年長時,較傾向非典型 的熬夜類型。

其次,根據表4.2.2所示,時期與熬夜類型之間具關連性,時期對於熬夜類型具有

獨立的影響效果。 依據熬夜類型之時期獨立效果的總體變化走向,生活於2005年以 前社會的民眾, 一般較偏向無熬夜或非典型熬夜的類型, 但其中在2001年的社會, 民眾有出現重度熬夜的情況。 而至2005年以後的社會,人們普遍開始出現熬夜的現 象,不僅是輕度熬夜,甚至出現重度熬夜的情形,不過,其中仍有民眾是偏向沒有熬

4.2.2: 熬夜類型的年齡時期世代獨立效果 2000年 −0.024 0.081 −0.218 0.099 −0.177 0.149 2001年 0.279∗∗ 0.094 −0.308∗∗ 0.113 0.123 0.174

2002年 −0.017 0.091 −0.119 0.108 −0.276 0.173

2005年 −0.210∗∗ 0.078 0.012 0.095 0.132 0.137

2007年 0.032 0.091 0.203 0.107 0.187 0.163

2009年 0.036 0.094 0.192 0.109 0.162 0.166

2010年 0.069 0.096 0.267 0.111 0.191 0.169

2011年 0.072 0.098 0.220 0.112 0.060 0.170

2014年 −0.148 0.094 0.008 0.110 0.024 0.167

2015年 −0.075 0.093 0.069 0.110 0.126 0.165

世代效果

1924以前 −0.437 0.184 −0.610∗∗ 0.217 −0.161 0.257 1925–1929 −0.240 0.167 −0.555∗∗ 0.196 −0.192 0.249 1930–1934 0.156 0.157 −0.281 0.181 −0.141 0.241 1935–1939 −0.010 0.147 −0.308 0.166 −0.240 0.230 1940–1944 0.320 0.142 0.063 0.158 −0.029 0.218 1945–1949 0.327 0.139 0.364 0.151 0.254 0.198 1950–1954 0.311 0.132 0.522∗∗∗ 0.142 0.186 0.177 1955–1959 0.511∗∗∗0.137 0.676∗∗∗ 0.146 0.322 0.167 1960–1964 0.295 0.139 0.402∗∗ 0.147 0.190 0.158 1965–1969 0.365 0.155 0.526∗∗ 0.162 0.210 0.167 1970–1974 −0.034 0.161 0.076 0.167 −0.157 0.168 1975–1979 −0.272 0.171 −0.083 0.178 −0.176 0.170 1980–1984 −0.502∗∗ 0.185 −0.297 0.191 −0.169 0.177 1985–1989 −0.443 0.216 0.019 0.219 0.105 0.198 1990–1994 −0.394 0.239 −0.246 0.242 −0.097 0.216

1995–1996 0.048 0.292 −0.266 0.293 0.094 0.245

∗∗∗p < .001,∗∗p < .01,p < .05

夜的睡眠生活。 整體來說,生活於愈晚時期的民眾,傾向熬夜的現象較多。

另外,在熬夜類型的世代獨立效果方面,由表4.2.2可知,出生世代與熬夜類型之 間有關係, 且世代對熬夜類型有獨立影響效果。 根據熬夜類型之世代獨立效果的總 體變化趨勢, 1940年以前出生的年長世代, 較偏向沒有熬夜或非典型的熬夜類型, 1940年以後至1970年之間出生的居中世代, 較偏向無熬夜、 輕度或重度熬夜的類 型, 開始出現熬夜的作息時間, 而至197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世代, 大多開始傾向重 度熬夜或非典型熬夜的睡眠作息。

綜合而言, 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1b,「年齡、 時期及世代對熬夜類型的 獨立效果為何?」 本研究以睡眠相關醫學及社會學等領域研究之論點, 試圖解釋熬 夜類型的年齡時期世代獨立效果, 並發展出研究假設1b,「熬夜類型具有年齡時 期世代的獨立效果」。 透過上述之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未考慮家庭及工作影響因素 的情況下, 臺灣民眾的熬夜類型具有年齡獨立效果, 且年齡愈年長愈傾向非典型熬 夜類型。 在時期及世代方面, 熬夜類型亦具有時期獨立效果與世代獨立效果。 因此, 在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設1b 之中, 熬夜類型具有年齡時期世代的獨立效果成 立。

4.2.3 睡眠長度的年齡 時期 世代獨立效果

首先,在睡眠長度的年齡獨立效果方面,可由表4.2.3得知, 年齡與睡眠長度之間 有關係,人類的生理年齡對睡眠長度有獨立影響效果,當人們的年齡愈年長,較傾向 偏少或是適量的睡眠長度。

4.2.3: 睡眠長度的年齡時期世代獨立效果

2000年 −0.116 0.065 −0.022 0.036

2001年 −0.189 0.075 0.001 0.041

2002年 0.006 0.069 −0.032 0.039

2005年 0.040 0.060 0.019 0.034

2007年 0.255∗∗∗ 0.066 −0.004 0.039

2009年 0.106 0.068 −0.024 0.039

2010年 0.128 0.070 0.014 0.040

2011年 −0.029 0.070 −0.028 0.039

2014年 0.035 0.074 −0.009 0.040

2015年 −0.056 0.075 0.091 0.040

世代效果

1924以前 −1.096∗∗∗ 0.211 −0.902∗∗∗ 0.156

1925–1929 −0.560∗∗ 0.190 −0.427∗∗ 0.145

1930–1934 −0.069 0.173 −0.212 0.137

1935–1939 0.089 0.161 −0.156 0.130

1940–1944 0.273 0.150 0.170 0.123

1945–1949 0.392∗∗ 0.140 0.195 0.117

1950–1954 0.474∗∗∗ 0.130 0.334∗∗ 0.109

1955–1959 0.482∗∗∗ 0.126 0.403∗∗∗ 0.106

1960–1964 0.332∗∗ 0.126 0.327∗∗ 0.106

1965–1969 0.331 0.131 0.334∗∗ 0.109

1970–1974 0.196 0.139 0.375∗∗ 0.114

1975–1979 0.181 0.147 0.194 0.118

1980–1984 −0.183 0.159 0.056 0.124

1985–1989 −0.325 0.174 −0.130 0.133

1990–1994 −0.334 0.197 −0.309 0.149

1995–1996 −0.185 0.269 −0.253 0.214

∗∗∗p < .001,∗∗p < .01,p < .05

此外,就睡眠長度的時期獨立效果而論,如表4.2.3所示,時期與睡眠長度之間有 關連性, 時期對睡眠長度具有獨立影響效果。 根據睡眠長度之時期獨立效果的整體 變化,生活於2002年以前社會的民眾,較傾向適量或偏多的睡眠長度, 但至2002年 以後的社會,民眾開始出現睡眠長度偏少的情況,不過,仍有民眾的睡眠長度是偏向 適量或偏多,尤其是生活於2014年以後社會的民眾,開始出現睡眠長度傾向適量或 偏多的睡眠生活。

再者,於睡眠長度的世代獨立效果方面,從表4.2.3可發現,出生世代與睡眠長度 之間有關係, 世代對於睡眠長度有獨立影響效果。 依據整體世代對睡眠長度之獨立 效果的變化走向, 1935年以前出生的年長世代, 較傾向偏多的睡眠長度,1935年 以後至1975年之間出生的世代,除了傾向適當的睡眠長度外,開始出現睡眠長度偏 少的現象,而至197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世代,睡眠長度則逐漸轉變為偏多的情形。

最後總結來說, 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1c,「年齡、 時期及世代對睡眠長 度的獨立效果為何? 」 本研究透過睡眠相關醫學與健康社會學相關文獻之論點, 試 圖解釋睡眠長度之年齡時期世代獨立效果,並推衍出研究假設1c,「睡眠長度具有 年齡時期世代的獨立效果」。 經過以上分析結果之解釋, 可發現年齡對於臺灣民 眾的睡眠長度具有獨立的影響效果,時期及世代對於睡眠長度亦具有獨立的影響效 果。 因此, 於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設1c 之中, 睡眠長度具有年齡時期世代的獨 立效果成立。

在文檔中 臺灣民眾睡眠之變遷 (頁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