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睡眠長度

在文檔中 臺灣民眾睡眠之變遷 (頁 26-29)

第二章 文獻與研究假設 8

2.1.3 睡眠長度

睡眠長度為個體的睡眠量, 具體來說, 就是個體從晚間就寢到起床所經過的時 間。 一般而言, 人體最適當的睡眠量是介於78小時間的睡眠長度, 不僅較能幫 助身心的發展和修復, 對於人體所產生的危害亦是最低的 (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 Patel et al., 2004), 但當個體偏離了適當的睡眠長度, 不管是偏少還是偏多, 則容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關於這方面的探討, 過去就有不少相關研究指出睡眠 長度偏短或偏長, 對於健康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 可見睡眠長度對於人體健康的影 響力不容忽視, 而針對睡眠長度偏短或偏長對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內容, 以下分別 加以闡述之。

首先,睡眠長度偏短會導致睡眠不足,長期下來,容易逐漸累積而形成睡眠債,並 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且,較短的睡眠長度,尤其是少於67小時的睡眠長度,易使人 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 進而造成身體、 心理和生活方面有不適的情況發生 (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 舉例來說: 在生理上,睡眠長度短會影響人體的血糖控制,進 而促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Cappuccio et al., 2010; 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 Knutson et al., 2006),或是影響身體的代謝能力, 進而容易產生肥胖的 問題(陳妤瑄、 張世沛, 2012; 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 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 及死亡率的風險,或是引發其他不良健康狀態等症狀(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

Ferrie et al., 2007; Patel et al., 2004)。 此外,睡眠長度短亦容易引發心理上的問題, 2010; Krueger and Friedman, 2009),死亡率風險也會增加(Patel et al., 2004; Bu-razeri, 2003; Kripke et al., 2002);另外,在心理方面, Krueger and Friedman(2009) 的研究顯示多於78小時以上的睡眠長度, 與憂鬱或焦慮等心理問題之間的連結

變遷,故將睡眠 「不足7小時」 的個體歸類為 「偏少」 的睡眠長度,將睡眠 「78小 時之間(包含7小時和8小時)」的個體歸類為 「適量」 的睡眠長度,再將睡眠 「超過8 小時」 的個體歸類為 「偏多」 的睡眠長度,共分為三種類別進入正式模型之分析。

另一方面, 就寢時間與睡眠長度間的關係亦是本研究在探討國人睡眠長度變遷 上的另一個重點。 過往相關研究指出, 就寢時間對於人體睡眠週期的運作會產生影 響,進而容易影響睡眠長度,即就寢時間會影響睡眠生理時鐘的循環,當就寢時間偏 早,會使生理時鐘提前, 易傾向偏早的起床時間; 當就寢時間偏晚, 會使睡眠週期延 後,則容易傾向偏晚的起床時間。 因此,若個體無法遵循正常的睡眠週期,或是依循 偏早就寢-偏早起床和偏晚就寢-偏晚起床的生理時鐘時,其睡眠長度容易受到影響, 舉例而言: 當個體進行晚睡且早起的作息生活, 因其睡眠週期受到干擾, 其後需要 更長的睡眠時間才得以恢復原本的睡眠週期,以及修復如此作息所造成的疲勞問題 (Carskadon and Dement, 2011; Epstein and Mardon, 2007; Burgess and Eastman,

2004)。 故本研究在後續探討臺灣民眾睡眠長度之變遷分析中,會將就寢時間的影響

納入主要的探討,另外,由於熬夜類型是從就寢時間進一步分類而來,故本研究亦決 定探討熬夜類型對睡眠長度的影響。

在文檔中 臺灣民眾睡眠之變遷 (頁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