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使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17.0 版本、LISREL8.80 版本進行資料分析的工 作,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茲將資 料處理方法說明如下:

壹、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和標準差來了解國中生及其父母知覺的教養方式(監 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和國中生的偏差行為(逃家、蹺課、

故意破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偷東西、打傷別人、勒索別人、抽菸或喝酒、嚼檳榔)

之現況,以及親子知覺之教養方式的差異性。

貳、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

以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來了解國中生及其父母知覺的教養方式(監督教養、一 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分別的差異性。

參、結構方程模式

用結構方程模式,並透過 LISREL8.80 版本進行資料處理,藉以分析國中生及其 父母知覺的教養方式(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對國中生 偏差行為(逃家、蹺課、故意破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偷東西、打傷別人、勒索別人、

抽菸或喝酒、嚼檳榔)之影響關係,同時進一步了解父母所自覺的教養方式,除了直 接影響國中生偏差行為,是否還會透過子女知覺的教養方式對其偏差行為產生間接影 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呈現研究之結果,並與過去文獻做一討論,共分四節,第一節呈現親子雙方 知覺的教養方式和國中生的偏差行為之現況,第二節比較親子知覺教養方式之差異情 形,第三節則探討親子知覺教養方式與偏差行為之結構關係模式,第四節則做綜合討 論。

第一節 親子知覺教養方式、國中生偏差行為之現況

本節分析親子雙方知覺的教養方式和國中生的偏差行為之現況,並分為兩部分。

壹、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之現況分析

本研究之資料取自「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2000 年國三樣本第一波學生和 家長問卷,以國中生及其父親、母親為研究對象,討論親子所知覺的教養方式,包含 國中生知覺母親的教養方式、國中生知覺父親的教養方式、母親知覺的教養方式、父 親知覺的教養方式,而教養方式之內涵則包含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 導式教養等四大向度,每個向度各有 3 題,計分方式為五點量表形式,分別將此四個 向度包含的題目得分相加,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所知覺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 厲教養、引導式教養的程度愈高。

本研究分開處理家長問卷中父親填答部分以及母親填答部分,並分別與其子女對 應。表 4-1-1 呈現親子雙方所知覺教養方式之現況。

由表 4-1-1 可知,在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等教養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國中生的偏差行為之現況分析

本研究探討國中生之偏差行為,主要以外向性行為問題為主,包含逃家、蹺課、

故意破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偷東西、打傷別人、勒索別人、抽菸或喝酒、嚼檳榔等 八種偏差行為,資料使用「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2000 年國三樣本第一波學生 問卷,計分方式為五點 量表形式,各題題項包含「沒有」、「偶爾一二次」、「有時候」、

「常常」到「總是」等頻率,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愈常發生偏差行為。表 4-1-1 呈 現國中生偏差行為之現況。

由表 4-1-2 得知,整體而言,國中生此八種偏差行為(逃家、蹺課、故意破壞不 屬於自己的東西、偷東西、打傷別人、勒索別人、抽菸或喝酒、嚼檳榔)的發生情形 皆不高,即「沒有」發生偏差行為的比率在 76.8% ~ 97.1%之間;而「偶爾一二次」

發生偏差行為的比率則以蹺課(17.0%)、故意破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16.6%)、

打傷別人(10.7%)、抽菸或喝酒(9.7%)、偷東西(7.5%)等行為稍高,值得留意。

在平均數與標準差部分,此八種偏差行為的平均數在 1.04 ~ 1.32 之間,其中以蹺 課的平均數最高(1.32),故意破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1.27)、抽菸或喝酒(1.26)

的平均數則略高,而勒索別人的平均數為最低;標準差則在 .28 ~ .69 之間。總言之,

國中生發生偏差行為的情形不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親子知覺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之資料取自「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2000 年國三樣本第一波學生和 家長問卷,以國中生及其父親、母親為研究對象,討論親子所知覺的教養方式,包含 國中生知覺母親的教養方式、國中生知覺父親的教養方式、母親知覺的教養方式、父 親知覺的教養方式,而教養方式之內涵則包含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 導式教養等四大向度,每個向度各有 3 題,計分方式為五點 量表形式,分別將此四個 向度包含的題目得分相加,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所知覺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 厲教養、引導式教養的程度愈高。

本研究分開處理家長問卷中父親填答部分以及母親填答部分,並分別與其子女對 應。表 4-2-1 呈現親子雙方所知覺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研究者以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來了解親子雙方所知覺的教養方式是否具有顯著 差異。由表 4-2-1 的變異數分析結果得知,不論是母子或是父子,親子雙方在監督教 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等四大教養方式的評估上均達顯著差異,表 示子女與父母之知覺的確有差異。而過去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親子雙 方之知覺有顯著的差異性(周玉慧、吳齊殷,2001;陳富美,2007;Aquilino, 1999 ; Gaylord, Kitzmann, & Coleman, 2003)。

進一步事後比較發現,在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上的評 估,父母自評皆顯著地高於子女所評估。在此部分,過去相關研究的研究結果並不完 全一致(周玉慧、吳齊殷,2001;陳富美,2007 ; Gaylord, Kitzmann, & Coleman, 2003),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親子知覺之間有差異性,但差異的偏向並不一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教養方式與偏差行為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

本研究探討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 養)與偏差行為的關係,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相關研究,提出所假設之結構關係模式,

並將母子與父子分開討論。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母親知覺的教養方式」和「父親知覺的教養方式」,中介變 項為「國中生知覺母親的教養方式」和「國中生知覺父親的教養方式」,依變項則為 國中生的偏差行為,期望了解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同時更 進一步探討父母所自覺的教養方式,除了直接影響子女的偏差行為,是否還會透過子 女所知覺的教養方式,對其偏差行為產生間接影響。

壹、國中生及其母親知覺的教養方式對偏差行為之預測情形

下面將教養方式的四個向度,即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養 分別進行討論,圖 4-3-1~圖 4-3-4 為研究者假設之母子知覺的教養方式與偏差行為結 構關係模式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估計結構方程模式,研究者首先依據各變項所包含之測量題目,計算出觀察變 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詳見表 4-3-1 至 4-3-4),並選用 LISREL8.80 版本所預設的最 大概似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簡稱 ML)作為估計結構關係模式參 數的方法。

表 4-3-1

「母子知覺的監督教養與偏差行為」之相關係數矩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X1 1

X2 .635 1

X3 .501 .439 1

Y1 .341 .342 .233 1

Y2 .292 .353 .246 .593 1

Y3 .268 .247 .267 .464 .395 1

Y25 -.180 -.136 -.104 -.174 -.170 -.102 1 Y26 -.161 -.175 -.120 -.175 -.192 -.169 .372 1 Y27 -.090 -.115 -.047 -.077 -.142 -.052 .251 .317 1 Y28 -.162 -.127 -.067 -.090 -.099 -.062 .238 .278 .399 1 Y29 -.114 -.115 -.033 -.115 -.144 -.090 .398 .362 .426 .397 1 Y30 -.148 -.111 -.041 -.103 -.096 -.064 .366 .236 .321 .472 .480 1 Y31 -.139 -.102 -.060 -.160 -.168 -.103 .412 .384 .375 .339 .439 .326 1 Y32 -.111 -.080 -.045 -.079 -.060 -.063 .396 .252 .345 .415 .320 .421 .479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3-4

「母子知覺的引導式教養與偏差行為」之相關係數矩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X10 1

X11 .622 1

X12 .553 .766 1

Y10 .180 .219 .240 1

Y11 .151 .205 .208 .738 1

Y12 .139 .175 .195 .566 .614 1

Y25 -.105 -.132 -.130 -.105 -.111 -.100 1 Y26 -.085 -.071 -.128 -.093 -.079 -.083 .374 1 Y27 -.074 -.079 -.122 -.108 -.079 -.056 .250 .318 1 Y28 -.061 -.111 -.118 -.103 -.083 -.072 .238 .277 .398 1 Y29 -.043 -.079 -.102 -.021 -.044 -.062 .394 .360 .420 .394 1 Y30 -.063 -.140 -.105 -.077 -.047 -.089 .357 .230 .318 .469 .472 1 Y31 -.097 -.101 -.112 -.091 -.056 -.093 .415 .378 .374 .345 .437 .330 1 Y32 -.036 -.057 -.070 -.099 -.065 -.086 .387 .246 .347 .421 .313 .409 .483 1

下面為 LISREL8.80 程式的估計結果。圖 4-3-5 至圖 4-3-8 分別為「母子知覺的監 督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一致性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嚴厲教養與 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引導式教養與偏差行為」結構關係模式。

由圖 4-3-5 至圖 4-3-8 可知,「母子知覺的監督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一 致性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嚴厲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引導式教養 與偏差行為」四個結構關係模式中的因素負荷量(λ值)皆在 .50 至 .95 的範圍內,

而所有誤差變異數皆為正值,且皆達顯著標準,同時估計標準誤(皆在 .02 ~ .05 之 間)也都很小,符合適配之標準(余民寧,2006)。

如 GFI、AGFI、RMSEA、NFI、NNFI 等,顯示「母子知覺的監督教養與偏差行為」、

「母子知覺的一致性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覺的嚴厲教養與偏差行為」、「母子知

資料來源:余民寧(2006),頁 133-1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探討親子知覺的教養方式(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嚴厲教養、引導式教 養)與偏差行為的關係,並用 LISREL8.80 版本所預設的最大概似估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簡稱 ML)作為估計結構關係模式參數的方法,藉以考驗直接 效果量、間接效果量、總效果量等是否達到顯著水準。

由圖 4-3-5 及表 4-3-6 可發現:

第一,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的直接影響效果為 -.15 達到顯著 (p<.05),同時亦透過子女所知覺母親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的間接影響效果 為 -.09 達到顯著(p<.05),因此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的總影響效果則 為 -.24 達到顯著(p<.05),顯示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不僅有直接的負 向影響,也會透過子女所知覺母親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產生間接的負向影 響。

第二,國中生知覺母親的監督教養對其偏差行為的直接影響效果則為 -.18 達到 顯著(p<.05),表示國中生知覺母親的監督教養對其偏差行為有直接的負向影響,意 即國中生知覺母親監督教養的程度愈高,其發生偏差行為的情形愈低。

第三,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所知覺母親監督教養的直接影響效果為 .52 達到顯著(p<.05),即母親知覺監督教養的程度愈高,子女知覺母親監督教養的程度 也會愈高。

綜合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的兩條影響路徑,在放入中介變項,即 子女所知覺的母親監督教養後,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的偏差行為仍具有負向的 直接影響效果( -.15),顯示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對子女偏差行為的影響效果,有部 分是透過子女所知覺的母親監督教養而來的。

整體而言,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除了直接影響子女的偏差行為,亦會透過子女

整體而言,母親知覺的監督教養,除了直接影響子女的偏差行為,亦會透過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