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班級經營的意涵

為系統地討論班級經營的意義與內涵,首先就一般班級經營的意涵加以說 明,其次探討幼稚園階段班級經營的範圍與意涵。

一、一般班級經營之意涵

(一)班級經營的定義

國內學者李園會(1993)指出班級經營為使兒童能在學校與班級中,

愉快的學習並擁有各種快樂的團體生活,而將人、事、物等各項要件加 以整頓,藉以協助教師推展各種活動的一種經營方法。而陳雅莉(1994)

認為班級經營可說是教師本著教育信念,採取適當而有效的策略,將班 級中的人、事、物加以妥善處理,達成教育目標的過程。然而吳清山(1991)

提到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遵循一定準則,適當而有效處理班級情境 中人、事、物各項業務,以營造良好的班級情境,以發揮教學效果、達 成教育目標的歷程。Emmer(1987)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一連串的行為 和活動,主要在培養學生班級活動的參與感與合作性,其範圍包括了安

排物理環境、建立和維持班級秩序、督導學生進步情形、處理學生偏差 行為、培養學生工作責任感及引導學生學習(引自吳清山,1991)。

綜合各學者對班級經營之定義可發現,班級經營所牽涉的層面相當 廣泛,不僅在維持良好的秩序,掌控教學的過程,進一步還要能使學生 有良好的表現,充分發揮學習之潛能,達到學習目標。研究者認為班級 經營為教師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組織、有系統、有效率、有創意的採 取行動與策略,妥善安排與經營教室中的人、事、物,以達成教育目標 的歷程。

(二)班級經營的內容

鄭玉疊、郭慶發(1994)指出班級經營的內容,是教師、學生與教 學環境三者於班級上、校內外交互作用所衍生出來的人、事、物問題。

葉興華(1995)認為可將班級經營的事務依其性質劃分為班級的行政、

教學、常規、環境及人際管理五個層面,其說明如下:

1. 班級的行政管理:

包括管理計畫的擬訂,教務、訓導、輔導、總務等處室行政措施的 配合等。

2. 班級的教學管理:

包括課前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量等。

3. 班級常規的管理:

包括常規的訂定、執行與偏差或不當行為的輔導等。

4. 班級的環境管理:

包括空間的安排、教室佈置、環境整潔的維持等。

5. 班級的人際管理:

包括師生關係、學生同儕關係、教師和家長的關係等。

班級經營的內容包含班級行政、課程與教學經營、班規的訂定與執 行、學生行為輔導、師生互動、親師溝通、班級環境的經營、時間與訊

息的管理等,皆為教師班級經營須顧及的層面。

二、幼稚園班級經營論述

(一)幼稚園班級經營的範圍

谷瑞勉(1997)指出幼稚園班級經營的實務範圍則擴及保育工作、

課程教學安排、親師溝通、環境設備規劃、幼兒行為輔導和教師自省溝 通和人際關係等部份。蔡淑桂(2003)認為幼稚園班級經營是一種經營 教學情境的科學與藝術,教師應傳承給學生良好行為模式和人格特質,

運用多元處事技巧,來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並激發學生個體之潛能發 展,以全面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魏淑君、張素玲(2003)指出 在幼稚園教學場域,教師的專業知識、學習情境佈置、學習活動設計、

一日流程安排、常規制訂等都會影響班級的經營運作。黃世鈺(2001)

指出教師在幼兒班級經營的專業能力,則包括:安排與維護健康的學習 環境、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與獨立性、熟稔學前教育的課程領域與 內容、善用啟發幼兒心智能力的教學方法與觀察紀錄。且幼稚園班級經 營實務工作,則包括幼兒餐點安排與指導用餐禮儀,幼兒教學課程的安 排,角落學習區的規劃,拓展幼兒人際互動與溝通,學習團體紀律與收 拾整理活動及親師經常性溝通。

綜上所言,幼稚園班級經營是有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讓教師 教學順利、提升幼兒學習意願並促使幼兒能有效學習,且教師須主動負 起保育與教育孩子的能力,並能規劃安全、豐富的教室環境,滿足不同 幼兒的需求。同時,鼓勵幼兒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與提供資源來提升班級 整體學習品質。

(二)幼稚園班級經營相關因素之內涵

本研究蒐集相關幼稚園班級經營的文獻,發現班級經營大致涵蓋教 學能力、親師溝通、教室管理、師生互動四等層面。因此研究者從教學 能力、親師溝通、教室管理、師生互動等班級經營因素說明如下:

1.教學能力

張翠娥(2001)闡述幼教師在教學時應必備的能力包括:能瞭解教 學目標、設計合適課程,充分的課程準備、選擇適用的教材,彈性 調整教學內容、隨時由幼兒身上發現新的學習活動,能靈活利用講 解、圖片、實物、身體示範等教學方式,鼓勵幼兒作新的嘗試與表 現。黃世鈺(2001)亦指出幼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體認學前教育 目標與輔導幼兒的基本事項、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六大學習領域與範 圍、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啟發幼兒心理、認知、語言與創造力等心 智能力。綜合而言,幼稚園教師教學能力包括教學方式、教學內容、

課程安排和教材選擇等。

2.教室管理

幼稚園教室管理包括教室情境佈置、角落安排與規劃、教室內 外安全維護以及生活常規管理等。張翠娥(2001)認為幼教師規劃 教室管理時,需依據單元主題佈置教學情境,引導幼兒達成學習目 標,且教室環境安排需考慮肢體障礙、學習障礙、過動兒等特殊幼 兒的需要。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00)指出教室環境會影響幼兒的行為 表現,特別是教室的物質空間因素如開放或封閉、學習角落的使用 等,會引導幼兒表現出合作專注或注意力不集中、攻擊等行為。由 於,一般室內環境設計或角落規劃時,會注意到室內活動空間密度、

適度的隔間或畫定角落界線,也會注意教室動線流暢性,以及角落 隱密度、教材教具易取用性和物理環境的柔軟度。因此,教室角落 規劃與安排,對幼兒秩序維持及互動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力。

3.師生互動

張翠娥(2001)指出在幼稚園師生互動中,幼教師應建立與幼兒平 等的關係,做他們最好的朋友。平日能觀察紀錄幼兒行為與問題,

能聽、問、注意和反應幼兒個別的興趣、感覺和能力,以愛心、耐 心來關懷幼兒的生活行為細節,處處以身作則,而不只是口頭指正。

處理幼兒行為時,要耐心去瞭解幼兒的困難,協助他解決問題或行 為困擾。如此,幼教師才能與幼兒保持良好關係,幼兒與教師的互 動才會更緊密。在與幼兒互動時,教師要用正面的、鼓勵性的語句 來引導幼兒表現好的行為,運用適當的技巧,來提示問題,引導幼 兒思考、解決問題。幼教師要能幫助幼兒與友伴和睦相處,鼓勵與 同伴的合作,發展他們之間互動的技巧,幫助幼兒主動、積極地參 與學習活動,鼓勵幼兒自主學習,探討及培養追根究底的學習精神。

4.親師溝通

谷瑞勉(1999)提出班級內幼兒雖是教師主要照顧對象,但幼 兒家長在班級經營中有其重要地位和影響力,教師與家長關係的建 立、互動也很重要。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家長主動連繫,溝通彼此 意見,共同為孩子建立教導的原則,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教師照 顧,使家長確實瞭解幼兒情況,並與家長共同討論,提供適當處理 幼兒問題的方法。

蔡春美等(2000)指出幼稚園的社會資源人士最大的來源是家長,

藉由家長人力資源的利用,促進家長與園、所的合作關係、節省人 力金錢,幫助家長瞭解兒童行為的特質、改善親子關係,教師得家 長人力之幫助,在教室可給予幼兒較多的注意與指導,以符合幼兒 個別的需要,增進班級師生關係。

綜上所述,教師教學能力、教室管理、師生互動、親師溝通在 幼稚園班級經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影響整體班級的運作。因此,

本研究以教學能力、教室管理、師生互動、親師溝通為班級經營範 疇,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對幼稚園教師班級經營的影響。

第三節 與班級經營相關之性別角色刻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