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義及結構探討

第三章 現代漢語「複合詞」(compound words)之探討

3.2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義及結構探討

本節根據上述現代漢語的構詞及詞的界定方法之探討,辨析出現代漢語的

「複合詞」,且對「複合詞」的語義、結構等方面進行考察,提出現代漢語

「複合詞」的類型及特性。

3.2.1「複合詞」與語義變化

歷年來諸位學者提出各種辨析「複合詞」和「詞組」的方法,其中不少學 者以語義方面來著手,如趙(1968)、Li&Thompson(1981)等曾經提出,是 否具有特殊意義來辨析此兩類,則具有特殊意義的組合視為「複合詞」,例 如:「大樹」可解釋為「大的樹」,而此語義是合成的;「大人」則不可解釋 為「大的人」,其具有特殊意義,即「成年人」。因此,我們將前者視為「詞 組」;而後者視為「複合詞」。

但我們可以發現,其是否存在特殊意義的標準有許多缺陷,例如其特殊意 義的定義及界限的模糊也是一個問題。所謂的特殊意義是藉由語義上的轉變、

消失或弱化而產生的(Li&Thompson,1981),但此語義轉變卻有程度上的問 題,則有些「複合詞」仍保留著部分的字面義而組合詞彙,例如:「大人」指 的也是「人」。如此,其[FF]組合的語義不能說是內部成分語義之總和,而在 語義上卻有了某種程度上的轉變,但此程度的確難以估量。因此,湯(1995)

也曾經指出:語義上的(非)合成性與否,似乎不是很明確且客觀的,如果說 其「詞」和「詞組」二者間有什麼差別,也只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34

陸志韋(1957)也曾經由「擴展法」來觀察「複合詞」的語義特徵,並說

「複合詞」的各成員在意義上結合的十分緊密,若將此組合擴展,而組合出來 的意義上就產生了變化。以下觀察其操作模式,若其擴展後的成分在意義上有 了改變,即是「複合詞」;若其語義仍未改變,即是「詞組」。例如:

(5)白菜 → 白的青菜

(6)牛肉 → 牛的後腿肉

上例(5)的「白菜」擴展為「白的青菜」後,其前後的語義所指涉的東西 並非相同;則例(6)的「牛肉」擴展為「牛的後腿肉」後,其前後所指涉的東 西,雖然前者所涵蓋的部分較大,但其語義所指涉的卻相同。由此得知,其

「複合詞」的內部結構在語義上結合的相當緊密;則「詞組」不然,擴展後也 沒有意義上的變化21,而其中可任意插入其他句法成分。

總之,「複合詞」的詞彙義常不等於其構成成分的語義之總和,且在「複 合詞」的結構中插入其他成分或更改內部成分,就會有語義變化的特徵。但我 們發現,在[FF]結構中插入其他句法成分後並無語義變化的也被歸納為「複合 詞」的情形。例如,Li&Thompson(1981)等將「算帳」歸納為「複合詞」,

但正如「算好帳」,其內部結構中卻可插入句法成分並無語義變化。

21 黃(1984)也認同此看法,而由以下方法來辨析出「詞組」,例如:

A.﹝喝茶﹞跟﹝喝水﹞ → 喝﹝茶跟水﹞

B.﹝買書﹞跟﹝買筆﹞ → 買﹝書跟筆﹞

以上例子都由並列刪除的方法來操作,而其形成後的結構,並未改變其原組合的語義,因此我 們可以由上述檢測來判定「詞組」,而與「複合詞」區分。

35

看「複合詞」的 語 義和其結構的關 係 ,若是「向心結 構 」,例如「暗 殺」,可由其結構裡的中心語「殺」來解釋其語義;若是「離心結構」,例如

「開關」,指的是「電源按鍵(switch)」,但它指的物體和其內部成分的語義 有所關聯。於此相反,如「算帳」、「吃醋」、「擔心」等,這類指的意思和 其內部成分似乎無關聯,顯然是與「複合詞」不同的語義特性。因此,我們將 這類視為「熟語」,而以下和「複合詞」分開來討論。

3.2.2「複合詞」與「熟語」(idioms)

以上討論「複合詞」所具有的特殊意義之定義及標準問題,其中可發現有 些學者的複合詞並包含「熟語」(idioms),因此在「複合詞」的分析上產生 了不少混亂。Li&Thompson(1981)在複合詞的語義探討中提出,有些複合詞 的語義和組成成分之語義毫無關係,這種顯示最高度的「成語性」,例如:

「狗熊」、「鬼臉」等等。但這類所顯示的一些特性和複合詞有所不同:從語 義上看,結構中找不出中心語,並且與原來組合的各成分無關,甚至與整個組 合所表達出的意義也無關。因此,我們將這類視為「熟語」,而以下更進一步 討論「熟語」是如何形成及和「複合詞」為何不同。

以下根據 Chafe(1968)所討論的「熟語特徵」(idiomaticity)為基礎,探 討 「 熟 語 」 如 何 形 成 而 具 有 何 種 特 性 。 他 聲 稱 的 「 熟 語 特 徵 」 不 包 含 在

「Chomskyan」所認定的語法中立的範圍內,因此他提出替代的模型為語義 學,而非語法學。他認為,語義成分產生語法結構,而這個結構就是演變成語 音結構的主體,並列出了不同於傳統語法學的四點「熟語特徵」。

36

一、「非組合性」(non-compositionality):

熟語的意義是由語義成分在深層結構裡作用的結果,並不是結構中所有語 義的合併22。進一步比較熟語的語義及組成的個別詞彙,以下常用的熟語

「kick the bucket」為例,並不是「踢(kick)」和「水桶(bucket)」兩個意義 的組合,而是「死」的意思,類似「單一的詞彙項目」(single lexical item)。

二、「轉換缺陷」(transformational defectiveness):

大多數的熟語展現某些「轉換缺陷」 23,例如熟語「kick the bucket」就無 法變成被動的語態。例如「Sam kicked the bucket」是「Sam 死了」的意思;而

「The bucket was kicked by Sam」卻沒有這種熟語化的意義。同樣的,當這個熟 語 被 套 用 到 對 應 的 非 熟 語 深 層 結 構 上 , 而 產 生 如 「 (Sam’s) kicking of the bucket」這個句子,但是熟語並不會經過「名詞的轉換」(nomin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22 ...the meaning of an idiom, arrived at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semantic component on such a deep structure, is not some kind of amalgamation of the meanings of the parts of that structure.

(Chafe,1968:111)以上筆者譯

23 ...most if not all idioms exhibit certain transformation deficiencies.(Chafe,1968:111) 以上筆者譯

37

三、「不合語法性」(ungrammaticality):

有一些並非是根據句法形成的熟語,並不能由深層結構的基礎成分所產生 出來24,如此的例子有:「by and large」、「kingdom come」。這類在結構上似 乎是不完整的形態(ill-formed),而只是如「by and large」來自於船員的用 語;如「kingdom come」來自於文學的引用。

四、「頻率不對稱」(frequency asymmetry):

一個有完整結構的熟語會存在於有一個字面意義上對應的部分,但是後者 在文本上出現的頻率通常會比對應的熟語來的低很多25,也就是說,深層結構

「kick the bucket」會比較常用來意指「死」,而不是指「一個人的腳踢到了桶 子」。

Chafe(1968)認為,「熟語」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證據顯示,生成語法最 終並不能達到如此的豐富性,而生成語義學的概念:從語言如何被使用的觀點 來看是比較有道理的,因此他指出「熟語化」(idiomaticization)是一些特定的 語義學排列方式變成一種特殊的語義學分支的歷史過程。當如此的分支產生之

24 ...there are some idioms which are no syntactically well-formed, which could not be generated by a base component designed to produce well-formed deep structures.(Chafe,1968:111) 以上筆者譯

25 ...an idiom which is well-formed will have a literal counterpart, but the text frequency of the latter is usually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idiom. (Chafe,1968:112)以上筆者譯

38

後,原始的語義學排列還是存在於語言中,但是增加了一種“將混和意義縮減 成單一意義”的新語義學單位(Chafe,1968:120)26。如此一來,「kick the bucket」的語義學排列就縮減成了一個類似於「死」的意義的單一單位。但舊式

「單一的語義單元」(single semantic unit)。

之所以如此,如「算帳」的語義排列就縮減成了一個類似於「報仇」的 original semantic arrangement is typically still present in the language, but in addition a new semantic unit has been formed by shrinkage of the composite meaning into a new unitary meaning.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39 中心語」(syntactic head)和「詞彙中心語」(lexical head)不同30,則以下我 們所討論的範疇為詞彙的中心語。

趙(1968)、Packard(1990)等的研究,藉由 Bloomfield(1933)的「向 心結構」和「離心結構」來分析「複合詞」的內部結構,並且提出其結構的鑑

28 按照一個組合的句法功能來區分「向心結構」(endocentric structure)和「離心結構」

(exocentric structure)的概念來自 Bloomfield(1933)。

29 有關「head」這一說法,根據趙(1968)一書的呂叔湘譯本(1979),稱為「中心語」。

30 例如,詞組的中心語:[...X]XP 或[X...]XP 結構裡的中心語為[X](黃正德,1984);而複合 詞的中心語:[[...]X[...]Y]Z 結構裡中心語為[Y],並且[Z]是[Y]的一種(Allen,1978)。

40

(7)[[買]v[賣]v]N

(8)[[跳]v[水]n]N (9)[[大]a[人]n]N (10)[[門]n[票]n]N

趙(1968)將(7)、(8)視為「離心結構」;(9)、(10)視為「向心結 構」。其中(7)和(8)卻難以分辨出中心語,似乎有兩個中心語。雖然由中 心語和整體詞彙的功能是一樣(Packard,1990)的特性來看:

(8)[[跳]v[水]n]N

例(8)有可能是「向心結構」,但從語義來看,其中任何一個成分都無法代表 整體的語義,這一點與有中心語的(9)和(10)卻不同,這類就可以由內部結 構裡的中心語來猜出其整體詞彙的語義31。由此可見,所謂的「中心語」顯示 出:在結構上位於右側、整體詞彙和內部中心語的詞類是相同的外部特徵,且 中心語在語義上是決定「複合詞」語義的重要成分32,於是符合其二者條件的成 分才能稱之為「中心語」。

31 Allen(1978)曾經以「IS A Condition」(“是”條件)來判斷「中心語」之有無,例如:

複合詞[XY]Z 可以解釋為「Z 是 Y」。藉由以上的檢驗,可以判定出中心語,且這個方法可以 同時測試結構特性(Right-hand Head)和語義上的特徵。譬如:「schoolboy」是「boy」的一 種;「bedroom」是「room」的一種。

32 ...The notion “head” is crucial in characterizing the semantics of compounds… (Selkirk,1982:22)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