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 與教學應用 A Study on Compoun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指導教授:鄧守信博士 研 究 生:具孝靜 撰 中華民國 九十八年十二月.

(2)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中文摘要 關鍵字: 詞素、複合詞、詞組、熟語、華語教學. 傳統的漢語語法研究 ,經常對雙音節詞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約 好」,史嘉琳(2006)等有些研究視為「複合動詞」;而《漢語情景會 話》(1991,第三十八課)等有些教材視為「動補詞組」。我們認為如此 不一致的看法對學習者的教學及學習上會產生阻力 。因此,我們從現代漢 語的「詞法」開始探討,區分「詞素」的屬性,進而界定「單純詞」、 「合成詞」和「複合詞」,其內部成分皆為詞(自由詞素)的界定為「複 合詞」。此外,藉由一些「成詞性」的探討,討論「複合詞」和「詞組」 的不同,「複合詞」和「熟語」的不同,並且探討「複合詞」的語義及結 構特性。. 我們以複合詞之研究內容為基礎,再進行第一語言(韓語)的探討, 並且藉由「韓語」和「漢語」的語言類型之比較及構詞方法的對比分析來 深入探討。此外,藉由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分析 ,而指出韓籍學習者對現 代漢語「複合詞」及「詞彙」的使用上所產生的一些「偏誤」現象,並且 討論其產生因素和母語的「負遷移」現象。我們接續上文的探討內容為基 礎,討論針對韓籍學習者的「教學應用」方案,而作為針對韓籍學習者的 教學手冊或教材編輯者的編寫參考 。 ii.

(3) A Study on Compoun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bstract Key Words: morpheme, compound words, phrase, idioms, teaching Chinese.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grammar studies,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o the disyllables. Take“ 約 好 ”as an example. Some studies, like Chung(2006), regard it as a compound verb. Some teaching materials edited by some scholars , like 《Chinese situational dialogues》(1991,Lesson thirty-eight), regard it is a verb-result phrase. Such different opinions will lead obstructions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ur opinion. As a result, we have to discuss about modern Chinese “morphology” and distinguish what is “morpheme” property. Furthermore, we may define what is “simplex”, “complex”. and “compound” witch. ingredients inside are all “free morpheme”, and defined as “compound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some “wordhood” studies, we can discuss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ound words” and “phr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ound words” and “idioms”. Also, we may analyze the meaning and structure character of “compound words”.. W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compound words and conduct the analysis of first language (Korean) in further. We discuss through the language type comparison of “Korean” and “Chinese” a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in depth. In addition, by the analysis of Korean learners Inter-language, we pointed out some “error” behavior of “compound words” and iii.

(4) “vocabularies” in Modern Chinese which the Korean learners easily make firstly. Second, we discuss about the factors why it be generat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mother tongu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we mentioned above, we discus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program for the Korean learner’s, and hope it will be reference for a teaching manual or the preparation materials editor for the Korean learners.. iv.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研究範圍及架構------------------------------------------------2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2.1 現代漢語「詞」與「複合詞」的研究------------------------------5 2.1.1 現代漢語「詞」的定義--------------------------------------5 2.1.2「複合」與「複合詞」的意義---------------------------------7 2.2 現代漢語「複合詞」與「合成詞」的研究-------------------------10 2.2.1「複合詞」的界定問題--------------------------------------10 2.2.2「複合詞」與「合成詞」的區分問題--------------------------11 2.3 現代漢語「複合詞」與「詞組」的研究---------------------------12 2.3.1「複合詞」與「詞組」區分問題的產生------------------------12 2.3.2「複合詞」與「詞組」的區分--------------------------------15 2.4 小結---------------------------------------------------------19 第三章. 現代漢語「複合詞」(compound words)之探討-----------------21. 3.1 現代漢語「詞」的探討-----------------------------------------22 3.1.1. 現代漢語的「詞素」--------------------------------------22. 3.1.2 現代漢語的「構詞」與「詞」-------------------------------27 3.1.3 現代漢語的「複合詞」與「詞組」---------------------------30 3.2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義及結構探討---------------------------33 3.2.1「複合詞」與語義變化--------------------------------------33 3.2.2「複合詞」與「熟語」(idioms)----------------------------35 3.2.3「複合詞」的結構------------------------------------------39 v.

(6) 3.3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類型探討---------------------------------41 3.3.1 「複合詞」的類型-----------------------------------------43 3.3.2 非右側中心語(non-right headed)的「複合詞」---------------45 3.4 小結---------------------------------------------------------47 第四章. 韓籍學習者的偏誤及其因素-----------------------------------49. 4.1 中介語理論---------------------------------------------------49 4.2 韓語的「構詞」-----------------------------------------------51 4.3 韓語的「複合詞」---------------------------------------------54 4.4 韓籍學習者的偏誤---------------------------------------------58 4.4.1 韓籍學習者的偏誤分析-------------------------------------58 4.5 小結---------------------------------------------------------67 第五章 教學應用(針對韓籍學習者)----------------------------------69 5.1 對外漢語教材的檢視-------------------------------------------70 5.1.1 教材對「詞素」的處理模式---------------------------------70 5.1.2 教材對「複合詞」與「詞組」的處理模式---------------------72 5.1.3 教材對「熟語」的處理模式---------------------------------75 5.1.4 針對教材編寫的建議---------------------------------------79 5.2. 針對韓籍學習者的教學內容------------------------------------81. 5.3 小結---------------------------------------------------------84 第六章. 結論-------------------------------------------------------87. 6.1 研究總結-----------------------------------------------------87 6.2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89. vi.

(7) 表 目 次 【表二-1】現代漢語「詞」的分類及「複合詞」--------------------------9 【表二-2】句法結構關係的類型---------------------------------------14 【表二-3】「詞」的內部結構關---------------------------------------15 【表三-1】Dai(1992)的鑑別「詞素」之方法--------------------------25 【表三-2】現代漢語「詞」的分類-------------------------------------27 【表三-3】複合詞之結構(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s)------------------41 【表三-4】現代漢語複合詞之類型-------------------------------------43 【表四-1】韓語的複合詞類型-----------------------------------------56 【表四-2】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一)---------------------------------59 【表四-3】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二)---------------------------------60 【表四-4】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三)---------------------------------61 【表四-5】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四)---------------------------------63 【表四-6】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五)---------------------------------65 【表四-7】韓語及物動詞的不及物化現象-------------------------------66 【表四-8】韓籍學習者詞彙使用上常見的偏誤---------------------------67 【表五-1】現代漢語動詞標誌-----------------------------------------74. vii.

(8) 圖 目 次. 【圖二-1】現代漢語詞法與句法----------------------------------------6 【圖三-1】複合詞(compound words)---------------------------------41 【圖三-2】英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42 【圖三-3】漢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44 【圖四-1】韓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57. viii.

(9)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現代漢語「複合詞」(compound words),是指由兩個或更多的「詞」來 結合的「詞」(趙元任,1968)。但各學者對「詞」的界定方法及標準的不 同,而所界定出來的「詞」(word)並不一樣,有的學者將「黏著詞素」也界 定為「詞」,這可能是受到古代漢語的影響,而將「字」和「字義」的研究作 為「詞」的研究之原因。但隨著漢語的語言結構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則認為現 代漢語的「詞」之研究,應當與古代漢語的研究不同,針對現代漢語進行科學 性的、有效率的研究。 對第二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現代漢語「詞」的界定更是一個重要的問 題,例如:學習者會將「黏著詞素」視為「詞」來使用而產生病句。因此,界 定「詞」的問題是很重要的,而透過「構詞」研究,正確界定「詞」並分類 「合成詞」、「複合詞」、「詞組」,故此在教學上提供一貫的標準。 我們認為在教學上,其一貫的標準具有很大的意義,即是上述的界定方法 及標準不同,而各教材之間的處理模式也不同,甚至一個教材內的處理模式也 不同,這對華語的教學上產生不少負面的影響。例如「幫忙」在《實用視聽華 語》1(1991)裡標誌為「VO」;而在《漢語情境會話》2(1991)裡卻標誌為 「V」,如此針對同一個成分,這種不一致的看法對華語教學上產生不少混 亂,尤其對教材的依賴度較為高的海外教學界無法提供教學的標準。. 1. 《實用視聽華語》,葉德明主編(1991)。台北:中正書局。. 2. 《漢語情境會話》,陳如主編(199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10) 如上述,「詞」的界定方法及標準的不同,也影響「複合詞」的界定,並 且在與「詞組」的區分上亦產生問題,更使「複合詞」成為一個較為混亂的地 帶。例如,有的學者將「複合詞」,不管其內部成員為「黏著詞素」或「自由 詞素」,就把表現為雙音節以上的皆視為「複合詞」;而有的學者將「複合 詞」視為是兩個以上的「詞」所構成的。如此,辨析「詞」、「複合詞」、 「詞組」的方法不具有科學性,這直接反映在華語教材上,使得教材對「詞」 的處理上產生不少問題。例如:「V 約好」(漢語情境會話,1991),含句法 成分的詞組,以詞來標誌並列入於「生詞表」上。我們認為如上述的問題對華 語教學上會引起混亂,並需要具有科學性、有效率的標準來區分「詞」、「複 合詞」和「詞組」,而提供教學標準。. 1.2 研究範圍及架構 我們認為,以上的問題應該從「詞素」(morpheme)的分析及界定開始著 手,而以下更詳細地羅列其研究的範圍及架構:. 1. 本研究並不在古代漢語或書面語的層面,而針對現代漢語及口語為研究 的基本層面,其詞素的界定,即是在「黏著詞素」和「自由詞素」的界 定上,其現代漢語的口語做為基本範疇。 2. 本研究從「構詞」的探討開始,討論現代漢語「詞」是如何構成,而有 何種「詞」。. 2.

(11) 3. 本研究以上述「詞」的探討為基礎,並且將典型的「詞」分析為「單純 詞」、「合成詞」、「複合詞」。但以上的研究並不包含外來語及縮略 語。 4. 本研究針對含有[FF]結構的「複合詞」進行深入地研究,首先透過 「複合詞」的成詞性探討並界定「複合詞」,而與「詞組」加以區分。 5. 根 據 Chafe ( 1968 ) 「 熟 語 特 徵 」 ( idiomaticity ) 及 「 熟 語 化 」 (idiomaticization)現象的研究,重新界定現代漢語的「熟語」,而區分 [FF]結構的「熟語」和「複合詞」。 6. 本研究以 Selkirk(1982)的「複合詞」之研究為基礎,對現代漢語「複 合詞」的語義及結構上進行探討,提出現代漢語「複合詞」之內部結構 特徵及語義的表現方法,並且提出現代漢語[FF]結構「複合詞」的類 型。. 以上我們由【第三章】的「複合詞」之探討為基礎,在【第四章】則進行 針對韓籍學習者的研究,首先透過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語料」之分析,找出 韓籍學習者對「詞」的使用上產生何種問題,並假設其二者語言的類型及構詞 的不同,對漢語的學習上產生一些「負遷移」現象。因此,我們針對其二種語 言的構詞,以進行「對比分析」。並且提出韓籍學習者的「中介語」所顯示的 有系統性之「偏誤」現象,而分析出其原因及和母語干擾的關聯性。我們在 【第五章】藉由以上「理論語法」的探討及「對比分析」、「偏誤分析」的研 究成果之基礎上,檢視臺灣及中國現有的華語教材,並探討其「詞」、「複合 詞」和「詞組」是否正確標誌或解釋,而提出針對韓籍學者的教材編寫及教學 時所要參考的項目。最後,在【第六章】提出本文的研究結論及後續研究的建 議。 3.

(12) 4.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文在對現代漢語「複合詞」(compound words)的探討之前,藉由文獻 的探討,認識什麼是「複合」、什麼是「複合詞」。並討論傳統的研究對現代 漢語「複合詞」的定義及界定方法,且提出本文對「複合詞」的看法及研究方 向。. 2.1 現代漢語「詞」與「複合詞」的研究 2.1.1 現代漢語「詞」的定義 我 們 首 先 觀 察 諸 位 學 者 對 現 代 漢 語 「 詞 」 ( word ) 的 看 法 , 陸 志 韋 (1957)說,語言中能自由運用的最小單位,獨立運用的詞素等於「詞」,當 在語言片段中不能自由運用的時候,並與其他詞素結合成「詞」。趙元任 (1968)說,「詞」也就是語言學的「詞」,叫做「句法詞」,比如「現在」 是個「詞」;而所謂「字」最相近的語言學單位是「詞素」,詞素通常定義是 語言中最小且有意義的單位。朱得熙(1982)說,「詞」是最小能獨立活動且 有意義的語言單位,其中「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簡稱 F)就能夠單獨成 句,而不能單獨成句的詞素叫做「黏著詞素」(bound morpheme/簡稱 B)。 我們以上述諸位學者對「詞」的看法為基礎,接著討論「詞」在句法中所 表現的方法。如上敘述,「詞」是能獨立成為句中具有意義的最小單位,在黃 (1984)的「X-bar」句法理論中,「詞」是表示最小的句法單位的「X0」, 而且 Packard(2001)也將「詞」視為「句法詞」,而不需要與特定的語法單位 結合,就能直接進入於句中的成分。 5.

(14) 之所以如此,我們在這裡由句法層面來分析「詞」,首先見以下例句:. (1)問:你要買什麼? 答:a.我要買雜誌。 b.買雜誌。 c.雜誌。. 在例句(1a)中的「我」、「要」、「買」皆為由一個詞素構成的「單純 詞」,而不需要與其他語法單位結合,就能進入於句中,亦表示句中具有意義 的最小單位。其次,見例(1a)中的「雜誌」,其內部結構為[BB],而 「雜」和「誌」各自都無法表達「雜誌」一詞意思,亦無法自由進出句子,因 此必須要黏在一起才有辦法在此句中使用,而且正如例(1c),能單獨成句。. 【圖二-1】現代漢語詞法與句法 詞組/句子 句法. 詞. 詞. 詞 …. FF. FB BB BF …. 詞法 F. 詞素庫. 6.

(15) 如以上圖所示,現代漢語的「詞」,先透過詞法構詞的階段,而成為一個完整 的「詞」,不管是「單純詞」、「合成詞」或「複合詞」,這樣到其句法的階 段,作為能自由進出句子的最少句法單位,且能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劉等 (1983)也將「詞」定義為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形式,且「詞」能獨立回答問 題。但正如例(1b),「詞組」(phrase)也能獨立回答問題,因此我們將 「詞」定義為能獨立運用的“最小”句法單位。 由此,我們以句法層面的探討來定義「詞」,但現代漢語的研究對「詞」 的分類上常常出現不一致的看法,這是詞法層面的問題,而以下先討論諸位學 者為何分類、界定現代漢語的「詞」:「單純詞」、「合成詞」和「複合 詞」。. 2.1.2 「複合」與「複合詞」的意義 我們討論諸位學者為何分類現代漢語的「詞」之前,先認識一下什麼是 「複合」、什麼是「複合詞」。 所謂的「複合」(compounding)與「複合詞」(compound words)不同, 「複合」是指一種構詞法 3 ;而「複合詞」指的是在句法中最小單位之「詞」 (word)。根據 Selkirk(1982)等,英語中的「複合詞」是由兩個或多個自由 詞素(詞)構成的,如:「blackboard」、「flowerpot」、「honeybee」等。. 3. 根據 Bauer(1983)一書,「附加」(affixation)和「複合」(compounding)為組織一個 「詞」的構詞法,其中「附加法」可再分析為以下兩類:一類為衍生法(derivational),在詞 幹上加上詞綴,改變詞性或意義而構成詞的方法,例如,英語的詞幹「hunt」加「-er」形成 「hunter」;則另一類為屈折法(inflectional),例如,附加「-ed」、「-ing」而形成以下 「touched」、「touching」等的詞彙。此外,英語的複合詞是由「複合法」(compounding) 來形成,例如「blackboard」、「rainbow」等,結合自由的詞根而形成一個詞彙的方法。. 7.

(16) 如此,英語的複合詞強調詞的形態,而如「flowerpot」一詞,就可以變成 兩個獨立的詞,即「flower」和「pot」。這與一般現代漢語「由兩個或兩個以 上的詞根合成的詞」之複合詞定義(現代漢語辭典,2002)有所不同,因為其 詞根有可能是黏著的,也有可能是自由的成分,則英語的複合詞是將「詞」作 為基礎成分而形成的。 傳統的「複合詞」研究提出,現代漢語的「複合詞」為「詞根」的結合而 形成的,如:「飛機」、「客房」、「公車」、「鐵路」等,且其「詞根」是 來自於「黏著詞素」和「自由詞素」。因此,給現代漢語「複合詞」、「派生 詞」或「合成詞」的定義與英語等和其他語言有所不同,且各學者間的看法也 相異。請見以下表:. 8.

(17) 【表二-1】現代漢語「詞」的分類及「複合詞」 複合詞:由兩個或更多的詞結合成一個詞,但不要求複合詞的成 分都是詞,例如:火車、飛機、房客、校友… 趙(1968) 派生詞:少數出現在複合詞裡的黏著形式已經失去它們做為詞根 的意義,取得詞綴的身分,形成派生詞,例如:兒子、石頭… 單純詞:只包含一個詞素,但是這個詞素可能是單音節(如: 人、書…)或雙音節以上(如:玻璃、葡萄…) 湯(1995). 合成詞:由詞根和詞綴合成,例如:兒子、石頭… 複合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幹合成,如:地震、搖動、電車 單純詞:只有一個詞素構成的詞,如:書、筆、走…. 邵等 (2001). 重疊詞:詞根重疊而成的詞,如:爸爸、形形色色… 派生詞:由詞根和詞綴組合而成的詞,如:老虎、椅子… 複合詞:由詞根和詞根組合而成的詞,如:思想、幫助…. 如上述表,對「單純詞」的看法較為一致;對「詞根」和「詞綴」的結合,有 些稱之為「派生詞」,而有些卻稱之為「合成詞」;至於「複合詞」,諸位學 者認為「詞根」的複合而形成的詞就是「複合詞」,因此在界定「複合詞」 時,其「詞根」的屬性(黏著或自由)並非是考慮的對象。. 9.

(18) 2.2 現代漢語「複合詞」與「合成詞」的研究. 2.2.1「複合詞」的界定問題 在英語中的「複合詞」之界定方法,其基礎為構詞成員的「詞」與否,即 其內部成分皆為「自由詞素」的條件下,還可以由其它判斷是否「複合詞」的 標準來檢驗:. 一、重音標準:兩個成分的複合詞的重音一般在前,而短語的重音在後。 二、語義標準:複合詞的意義經常不是字面意義的相加。 例如「hotline」(熱線)表示「暢通無阻的專線意思」。 三、內部形式標準:複合詞在功能上具有單詞性,即是其內部不能任意更改, 且語法上是一個最小的句法單位。例如「hotline」不能改為 「*hottestline」。.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界定比英語複雜的多,一為「複合詞」與「派生 詞」或「合成詞」的劃界問題,二為「複合詞」與「詞組」的劃界問題。「複 合詞」與「派生詞」或「合成詞」的主要區別在於構詞成分,我們看上述的 【表二-1】,傳統的研究由其內部成分是否為「詞根」來區分「複合詞」,此 方法和英語不同,且其「詞根」的屬性是較不重要的。. 10.

(19) 傳統的研究對「詞」的分類中,鑑別「詞綴」為重要的問題,因為包含 「詞綴」的可以界定為「派生詞」或「合成詞」。在現代漢語中的「詞綴」是 意義虛化的結果,這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其「虛化」就有程度上的問題,虛 化到什麼程度才能認為是一個「詞綴」呢?因此,其標準難以掌握,而其「詞 綴」的界定上有許多不一致的看法4。因此,將「詞綴」作為鑑別標準而分類的 「派生詞」或「合成詞」也各自不同。總之,傳統上在鑑別「詞」的類型方法 有許多問題,且如英語等,和其他語言的鑑別標準也不一樣。因此,以下為了 重新界定、分類現代漢語詞:單純詞、合成詞、複合詞,將討論如何分類 「詞」的問題。. 2.2.2「複合詞」與「合成詞」的區分問題 語言學者 5 將「詞」分為以下三類:「單純詞」(simplex)、「合成詞」 (complex)和「複合詞」(compound)。現代漢語「單純詞」的定義已有一定 的共識,但除了這「單純詞」之外,「合成詞」和「複合詞」的定義較為不一 致。至於「合成詞」這一說法,邵等(2001)有些學者又稱之為「派生詞」, 則將之定義為「詞根」和「詞綴」的結合。至於「複合詞」這一說法,正如湯 (1995)、 邵等(2001)等的研究,常被認同為「詞根」的結合,則其「詞 根」的自由或黏著的屬性並不需要劃分與界定。. 4. 趙(1968)的「詞綴」為:一、前綴:單-、多-、不-、反-、阿-、老-、第-、初-…; 二、中綴:-不-、-得-…;三、後綴:-了 1、-的、-子、-頭、-者、-人、-師、-化…。 則朱(1982)的「詞綴」為:一、前綴:初-、第-、-老…;二、後綴:-子、-兒、-頭、們、-了、-著、-過、-得…。 5 參見 Bauer, Laurie(1983)、Spencer, Andrew(1991)等。. 11.

(20) 但我們從英語“compound”的意涵來看:屬於某種詞類的兩個「詞」來構 成 的 6 ( Selkirk , 1982:13 ) , 「 複 合 詞 」 是 以 自 由 ( free ) 的單 位 所 組 成 的 「詞」,而戴浩一也說「只有[FF]才算複合詞」(Tai,1992:76)。所謂「合 成詞」指“complex”,其詞彙內部結構含有「黏著詞素」的可視為「合成 詞」。 如此,我們從傳統的現代漢語「複合詞」範疇中,其內部結構為以自由成 分來組成的和其內部中含有黏著成分的,就需要分開來界定,前者為「複合 詞」;後者為「合成詞」。這時,其二者界定的關鍵問題為其內部「詞素」的 屬性,而其「黏著詞素」之有無為以上二者的鑑別標準。 之所以如此,我們將由[F]來構成的詞視為「複合詞」,並且將其[B]成分 的有無作為鑑別「複合詞」與「合成詞」的標準。這時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區分 「詞素」的屬性。. 2.3 現代漢語「複合詞」與「詞組」的研究. 2.3.1「複合詞」與「詞組」區分問題的產生 上文已提過,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界定上需要考慮「複合詞」與「合成 詞」的劃界問題,並且需要考慮「複合詞」與「詞組」的劃界問題。在現代漢 語裡,劃界「複合詞」與「詞組」是不容易的問題,以下看諸位學者所討論的 「複合詞」與「詞組」的辨析問題。. 6. Compounds in English are a type of word structure made up two constituents, each belong to one of the categories Noun, Adjective, Verb, or Preposition.(Selkirk, 1982:13). 12.

(21) 所謂的「詞組」是由「詞」與「詞」構成的組合,因此包含「黏著詞素」 的組合就不能構成「詞組」,且「詞組」是能分離使用的組合。齊(2000)的 「詞組」研究也提出:. 一、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不可能是「詞組」。 二、不能獨立成詞的「黏著詞素」,不能組合成「詞組」,只能組合成 「詞」。. 並且劉月華等(1996)的研究亦指出,「詞」與「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規 律而構成句法結構。其結構中的「詞」與「詞」之間並存在著一定的結構關 係。請見如下句法結構關係的類型:. 13.

(22) 【表二-2】句法結構關係的類型(劉等,1996:4). 聯合關係. 偏正關係. 組合中的各個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而構成詞組。 例如:工人和人民、快樂而幸福... 組合中的前一項修飾後一項。 例如:妹妹的書、勇敢地鬥爭... 組合中的前一項表示動作行為或判斷等,後一項是動作行. 動賓關係. 為或判斷等所涉及的事物。 例如:學漢語、當老師... 組合中的前一項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後一項對前一. 補充關係. 項進行補充說明。 例如:走進去、看得見... 組合中的前一項表示陳述的對象,後一項是對前一項的陳. 主謂關係. 述。 例如:頭痛、學習好.... 「詞組」的內部結構,就如上述【表二-2】,是依一定的句法規則來構成 的。但在詞彙的內部結構中,也可發現如此的句法規則。趙(1968)在複合詞7 研究中提出,有些離心結構的複合詞,不符合正常的語法結構規律,例如: 「月亮」、「功夫」。除了這種似乎不能分析的複合詞(趙,1968/1979: 184)之外,一般的複合詞結構可分析為如下:. 7. 趙(1968)的複合詞包含本文的合成詞和複合詞。. 14.

(23) 【表二-3】「詞」的內部結構關係(趙,1968/1979:185-205). S-P → N:地震、冬至、天亮... 主謂關係. S-P → V:聲張、地震、法指... S-P → A:性急、年輕、肉麻... N N → N:燈火、車馬.... 並列關係. V V → V:依靠、失敗... A A → A:貴重、新鮮、奇怪... V-O → N:董事、通車、領事.... 動賓關係. V-O → V:懷疑、出版、提議... V-O → A:失望、缺德、有限.... 動補關係. V-R → N:耳朵、月球... V-R → V:克服、說明、改善.... 如此,當我們分析「詞」與「詞」構成的「詞組」和「複合詞」時,因為如以 上二者結構的共通性,而產生難以辨析「詞組」和「複合詞」的問題。. 2.3.2「複合詞」與「詞組」的區分 如此,「複合詞」與「詞組」二者卻難以區問題。因此,以下我們由[FF] 形式的「詞組」來探討,該兩類為何不同。 首先,我們看「動賓結構」(verb-object)的詞組,例如:「買. F. 菜 F」、. 「喝 F 茶 F」等,這類組合所做出來的意義是合成的,而擴展後卻無意義變化, 15.

(24) 例如「買的是菜」、「喝的是茶」。 並且「詞組」和「複合詞」不同,而「詞組」卻受句法的約束,例如: 「吃 F 麵 F」、「吃 F 飯 F」等,其〔V-N〕組合中的〔N〕為賓語,即是動賓詞 組。. (2)a.我把麵都吃了。 b.我把飯都吃了。. 上述例句中的「麵」、「飯」都是真正的賓語。因為「把」字句中的動詞為 ﹝+patient﹞的特性,則「把」字後的名詞為受事賓語。且「詞組」的結構成 分之間卻能拆開加入量詞修飾語,反之則為複合詞成分。例如「寫信」:「她寫 了三封信。」 湯等(2000)、史(2006)等有些學者將「動補結構」(verb-result)的 [FF]組合視為「複合動詞」,例如「看見」、「約好」、「吃飽」等。但這類 的內部兩個成分皆為自由、結合面寬、可以擴展、意義是綜合的,而能視為 「詞組」。從結構特徵來看,其「動補結構」中能插入「得」或「不」:. (3)a.張三打跑了那隻狗。 b.張三打狗打得那隻狗跑了。 c.*張三打狗打得張三跑了。. 16.

(25) (4)a.張三吃膩了牛肉。 b.*張三吃牛肉吃得牛肉膩了。 c.張三吃牛肉吃得張三膩了。 (李,2008:97) 以上例句(3)、(4)中的「打跑」、「吃膩」,其中「打」和「吃」為及物 動詞;則「跑」和「膩」為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根據例(3),「打跑」的 補語成分所呈現的結果發生在「賓語」上;則根據例(4),「吃膩」的補語成 分所呈現的結果卻發生在「主語」上。如此,我們可觀察到其補語的語義指向 不同的事實,這亦表明此類「動補結構」中,動詞和補語成分的關係並不緊 密,而是個〔V-R〕詞組。 如上述,這類結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在於該補語的語義指向不同,而以下 由「把字句」來看也顯示出如此的特性,例如:. (5)a.張三打跑了那隻狗。→ 張三把那隻狗打跑了。 b.張三打破了花瓶。→. 張三把花瓶打破了。. (6)a.張三吃膩了牛肉。→ *張三把牛肉吃膩了。 b.張三聽煩了她的藉口。→ *張三把她的藉口聽煩了。. 17.

(26) 從結構來看,「把字句」有賓語前置的現象,從語義來看,「把」字可帶兩個 論元,一為施事者,二為受事者或客體,其中受事者或客體受到動詞的影響, 陳立元(2005)也將「把字句」的語義內含解釋為:「A對B做了什麼,使B 受到影響或變化」。根據以上「把字句」的特性,例(5)的〔V-R〕結構, 其中補語側重的是受事者或客體的結果描述,因而可以形成「把字句」;則例 (6)的〔V-R〕結構,其中補語側重的是主語的描述,因而不宜使用「把字 句」。 以上我們觀察〔V-R〕詞組內部補語的語義指向分歧,這一點正好說明 〔V-R〕結構的內部關係並不緊密,且此類語義為二者合成的。之所以如此, 「詞組」在語義及結構上卻顯示出與「複合詞」不同的特性,請看以下例子所 表示的內容:. (7)打消. →. *打得消. (8)跳遠. →. 跳得遠. (7)「打消」不能改為「*打得消」,這樣根本找不回原本“取消”之 意;當(8)「跳遠」改為「跳得遠」時,也無法找回其原來“一種田賽運動項 目”之詞彙義;而當我們將「看見」改為「看得見」時,只是表示能「看見」 的意思,卻無語義變化。. 18.

(27) 2.4 小結 根據歷年來現代漢語「複合詞」的研究,將「複合詞」的構詞視為「詞 根」的合成,而其構詞成分中含有「詞綴」的卻視為「派生詞」或「合成詞」 的看法。在以上的觀點,「詞綴」在詞的分類上作為關鍵問題,但在其「詞 綴」的意義虛化程度上卻難以掌握標準,而諸位學者所歸類出來的結果皆不相 同。 但是我們在上文的論述中,回歸考察“compound”原來的意涵,並定義為 由「自由詞素(詞)」所構成的才是「複合詞」,而討論有關「自由詞素」與 「黏著詞素」之鑑別問題、「合成詞」與「複合詞」的鑑別問題及「詞」與 「詞組」的鑑別問題。 我們在文獻中看到許多鑑別方法及標準,但我們認為, 對於詞的分類、詞素屬性的鑑別上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則需要「語音」、 「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檢驗的過程,認 為這樣才可以提高其劃分及界定的可信度。因此,我們在接續的研究上參考此 看法,對現代漢語的「詞」與「複合詞」進行深度研討,建立辨析「複合詞」 的一些方法及標準。並且討論在「複合詞」的分析上,產生一些變數的「詞 組」或「熟語」等問題,正確界定這兩類,並將「複合詞」分開來,因而提高 「複合詞」的語義及結構探討的正確性,且作為教學應用研究的理論基礎 。. 19.

(28) 20.

(29) 第三章. 現代漢語「複合詞」 (compound word)的探討. 以語言類型的觀點來看,漢語的形態被分為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 而漢語在類型學上常常被歸類為單音節語言8。但隨著漢語的雙音節化9,而產生 了除單音節詞之外,還有雙音節及多音節共存的情形,而現代漢語的音節及書 寫形式使得「詞」(word)和「詞組」(phrase)的界限更難以釐清。如此,現 代漢語「詞」的界定不清,且「詞法」與「句法」的界定不清,使得在現代漢 語「詞」的分析上產生了不少問題,也導致教學上的困難。 我們認為對於現代漢語雙音節「詞」的分析上,首先需要探討的是現代漢 語「詞」的形成過程及方法,這樣才可以建立「複合詞」的分析標準。例如: 對「打破」這一類的分析,有的視為「複合動詞」,有的視為「動補結構」; 對「說明」這一類的分析,有的視為「合成詞」,有的視為「複合詞」,這是 因為其「詞」的界定標準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看法。 以下為了探討什麼是「複合詞」、為何判定「複合詞」、漢語有何種「複 合詞」,從現代漢語「詞」的形成開始,探討現代漢語「詞」的特性,從 「詞」的基礎上研究論述所謂「複合詞」。. 8. 如 Comrie, B(1981)等。. 9. 參見董秀芳(2007)。. 21.

(30) 3.1 現代漢語「詞」的探討 本文首先對現代漢語「詞」(word)的形成要素開始進行探討,敘述現代漢 語「複合詞」的定義及特徵。本節參考構詞學(morphology)的研究方法10,探 討現代漢語「詞」的形成及界定方法。. 3.1.1. 現代漢語的「詞素」. 從詞彙組織的形態來看,現代漢語的「構詞」(word formation)方法11由以 下兩種不同成分為基礎,一是「黏著詞素」(bound morpheme);二是「自由 詞素」(free morpheme)。前者為不能單獨組織詞彙,必須黏著於其他成分而 構成詞的成分;後者為能夠單獨組織詞,且組織一個詞的成員時,有助於某種 意義的成分。構詞的基礎成分的「詞素」對構詞方法的研究及詞的界定上會扮 演重要角色,但因為各學者對這些構詞成分的看法不同,而在該「詞」的界定 上產生不同的看法。譬如,有些教材將不能單獨成為詞的「黏著詞素」劃分為 「詞」,正如以下例子:. (1)覺:N. sleep. (實用視聽華語Ⅰ). (2)色12:N. color. (漢語情景會話). 10. 構詞學(morphology)研究「詞」,我們如 Bauer(1983)等的構詞(word formation)研 究,從漢語的詞彙形成要素(word-building elements)開始探討漢語如何構詞。 11 12. 參見 Li&Thompson(1981)。 表示性慾、情慾時,可以在句法中獨用。. 22.

(31) 如上述例子(1)、(2),我們將構詞層次上的黏著成分指派為「詞」,就會 引起其生成後的詞彙,在句法層次上無法扮演該功能的情形:. (3)*我很想覺。 (4)*這是我喜歡的色。. 由上述的例子來看,其二者「詞素」的區分與「詞」的界定問題會直接影響詞 彙的教學及學習。那麼,為何常常會產生如此的問題呢﹖ 在理論上,可以依能否獨立出現或活動的標準來區分「自由詞素」與「黏 著詞素」。但是,傳統的漢語語言學研究,對「字」(character)的概念相當清 楚;而對「詞」(word)的界定及定義的標準卻十分模糊,所以產生了「詞 素」劃分問題。因為,不少人認為只要懂得字形、字音、字義,就可以將漢語 使用得正確、解釋得清楚,而常常將「字」視為「詞」。實際上,漢語中的 「 字 」 只 是 書 寫 的 基 本 單 位 , 只 能 夠 代 表 「 音 」 ( sound ) 和 「 義 」 (meaning);而真正表示語義的基本單位則是「詞」,且有時其字義和詞彙義 就不同。所以,將「詞」視為「字」的看法中,「詞素」的重要性並不高。但 我們認為「詞」不是「字」,而「詞」才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而且我 們要了解詞彙義時,不能只看字面意義或各詞素的含義,得考慮一個詞整體的 詞彙意義。因此,接下來更詳細地討論「詞素」之特性及其詞素屬性的區分方 法。 事實上,在漢語裡,「自由詞素」和「黏著詞素」的界限有時候並不明 顯,無法針對每一個詞素做出明確的區分。呂(1979)也指出,有些詞素在白 話或口語裡不單用而屬於「黏著詞素」,例如:「雲彩」、「時候」,反之, 在文言或書面裡卻單獨使用而屬於「自由詞素」;有些詞素在口語裡不單用而 23.

(32) 屬於「黏著詞素」,例如:「虎」、「語」、「言」,反之,在成語或熟語裡 卻可以單用而屬於「自由詞素」。如此,在進行漢語詞素的劃分之前,需要考 慮語料的來源:「口語」、「書面語」、「熟語」等等,不以語料的來源而 定,卻無法正確建立其劃分的標準。並且,如趙(1968)指出,也需要考慮其 詞素所有的語義。例如,「告白」這一詞,其中「告」作訴訟的意思時,可以 獨用;但作告訴的意思時,就要連用。同樣,其中「白」指顏色時,可以獨 用;則作表白的意思時,就要連用。因此,多義字的不同義者要視為不同詞 素。 有關詞素的劃分及鑑別,已有許多學者試圖建立一些鑑別標準,從「語 音」、「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等觀點來區別其二者。譬如 從「語音」來看,北京話裡讀輕聲的「們」、「了、過、著」、「子、頭、 兒」等皆屬於「黏著詞素」,而讀輕聲的屬於黏著的(邵等,2001)。但我們 認為並不是所有的「黏著詞素」皆讀輕聲,讀輕聲的並不一定是黏著詞素。且 從「重音」等音韻特徵來鑑別其二者,例如趙(1968),但是重音在一般漢語 裡不具有辨義作用,而且有關重音節出現的規律也共同適用於「複合詞」與 「詞組」(湯,1995),更何況對「詞素」的鑑別上,並不能做為鑑別的必要 條件。. Dai(1992)也認為,因為現代漢語裡許多黏著詞幹在古代漢語裡是自由詞 幹,使用現代漢語的人對某一詞幹的自由或黏著,常常無法做出共同一致的判 斷。因此,他提出如何辨別現代漢語的句法上的詞與詞法上的詞,並假設:如 果本來以詞組為對象的句法規律適用於某個句子成分,那麼這個句子成分就不 可能是形成詞法上的「詞」的成分,即「黏著詞素」。例如:. 24.

(33) 【表三-1】Dai(1992:10-11)的鑑別「詞素」之方法 一、句法上的獨立性. 句子成分可以單獨出現,那麼這句子成分不可能是. (syntactic independency). 黏著的。如:“你喜不喜歡汽車?”“不。”. 二、移位. 句子成分可以移位或移動,那個成分不可能是黏著. (movement). 的。如:“我打了他。”→“我把他打了。”. 三、代名化. 句子成分可以用稱代詞或疑問詞取代,那麼這個成. (pronominalization). 分不可能是黏著的。如:“你吃麵/什麼?”. 四、句法結構裡的定位. 句子成分可出現於句法結構的某個定位裡,那這個. (slot in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句法成分不是黏著的。如:他{學習/學/*習}英語。. 五、刪除. 句子成分可在下文裡刪除或不顯示出(missing),. (deletion). 那麼這個句子成分不可能是黏著的。如:“張三這 個人好喝酒,我這一點兒不喜歡(張三)。”. 六、修飾. 句子成分在詞組的層次受修飾,那麼這個句子成分. (modification). 不是黏著的。如:很紅的花 / *很紅花. 七、擴展. 句子成分在其前後都允許其他詞的存在,那麼這個. (expansion). 就不是黏著的。如:聽幾天/聽課幾天/聽好幾天. Dai(1992)認為,構詞所涉及的是詞法上的詞或低於詞層次的部分,就是詞彙 內部的結構;而句法所涉及的卻是句法上的詞或高於詞層次的部分,就是詞組 或句子等的內部結構。因此,如以上 【表三-1】 所提出的「移位」、「刪 25.

(34) 除」、「代換」、「插入」等方法,皆以句法層次的規律,則不能適用於詞法 上的詞。由此,構詞規律與造句規律在本質上不同,而在這個概念上,假設如 果本來以「詞組」為對象的句法規律適用在某一個句子成分,那麼這個句子成 分就不可能是詞法上的成分(黏著詞素)。 但在【表三-1】的鑑別方法之使用上,的確存在一些缺陷,譬如:以「句 法上的獨立性」來說,所謂的「詞」,即是「複合詞」或「合成詞」也可以在 句法上獨立出現,因此其方法只有對單音節自由詞素上有鑑別效用;以「移 位」來說,只能判斷這個句子成分不是黏著詞素,因為可以移位的還包括 「詞」與「詞組」;以「代名化」來說,因為由「代名」來取代的大多數對象 為「詞組」,如“我不喜歡{鄰居的小妹妹}/她。”,只有在單音節詞素可以 用「代名」來取代時(那麼這個詞素就是「自由詞素」),才有鑑別的作用。 如上述,該兩類「詞素」之區分對現代漢語「詞」的界定上具有很大的意 義,是由以上的觀察及辨析其屬性的方法。諸位學者所提出的方法,有時顯示 出缺陷,但藉由各方面的考察,可以提高其辨析的正確性。基本上,區分詞素 的屬性時,需要先設定其語料的來源:書面、口語等,再進行其他的判定動 作。因此,以下的研究參考范曉(1998)之看法,當我們要判斷其「詞素」能 13. 否獨立運用時,應該依據一般的場合,而不能依據特殊的場合 。之所以如此, 我們提出「詞素」在區分上需要考慮的部分:一則、以現代漢語口語的用法為 範疇,判斷是否能獨用;二則、以語義層面問題來看,多義字的不同義者要視 為不同詞素,從而補助此區分上的困擾。. 13. 這是因為有的詞素在書面上能夠獨用,但在口語中並不獨用,而我們判定詞素的屬性時, 以現代漢語口語的用法為基準,以避免古代和現代的用法之混淆,而有助於教學。對此看法, 馮胜利(2006)也指出,漢語書面語的語法是一套獨立的體系,可以說與口語的體系是不同 的。. 26.

(35) 3.1.2 現代漢語的「構詞」與「詞」 呂(1979)曾經提過「附加」(affixation)為在西方語言的構詞中常見的 方法。因為,所謂「屈折性語言」(inflectional language)和「綜合性語言」 (synthetic language),都有豐富的「形態變化」(morphological change),所 以經常以詞綴和詞根附加成詞,且其詞綴和詞根的界限也十分清楚;而在缺少 形態變化的「分析性語言」(analytic language)或「孤立性語言」 (isolating language)中,「複合」(compounding)卻是常見的構詞法,且其 構詞成分的「詞」(自由的)或「非詞」(黏著的)的屬性作為結合後的詞為 「合成詞」還是「複合詞」的判定標準。因此,在現代漢語中,「詞素」的屬 性,不但對「單純詞」的界定,而且對以上二者詞的劃分上具有很大的意義。 如上述,現代漢語的構詞中,其「詞素」所具有的意義很大,由於構詞成 分的屬性和搭配模式不同,所形成出來的「詞」也不同。請見以下表:. 【表三-2】現代漢語「詞」的分類. 詞彙庫(lexicon) 詞. 單純詞. 合成詞. 複合詞. (word). (simplex). (complex). (compound). 詞素庫(morphemes). 27.

(36) 語言學者14通常將「詞」分為以下三類:「單純詞」、「合成詞」和「複合 詞」。如【第二章】的探討,現代漢語「單純詞」的定義已有共識:例如 「人、電、布」等,自由詞素能在句法中單獨使用時可視為「單純詞」,但對 「合成詞」和「複合詞」的定義較不一致。至於「合成詞」這一說法,有些稱 之為「派生詞」,並定義為詞根和詞綴的結合;而「複合詞」被認為是詞根的 結合,因此通常不大重視其詞根的屬性。但我們認為在「合成詞」和「複合 詞」的界定上,最關鍵的問題為其內部成分的屬性,並認為其內部成分皆為詞 (自由詞素)的時候才可以界定為「複合詞」15。. 一、「合成詞」(complex)的界定 趙(1968)曾經討論過,詞法上的自由形式(F)和黏著形式(B)16的結合 模式:﹝BF﹞、﹝FB﹞、﹝BB﹞、﹝FF﹞等。其中對﹝BB﹞類加以說明:這 一類詞素都是黏著詞素,但可再分成兩種,一種為和「詞綴」接合形成的「派 生詞」,例如:「椅子」、「石頭」、「老虎」等,則其他皆為「複合詞」。 如此,傳統的研究認為「合成詞」和「複合詞」的區分標準為內部成分中「詞 綴」的有無,因此不少學者的研究關鍵為「詞綴」。 所謂「詞綴」和「黏著詞素」又不同,例如:「桌子」、「老鼠」、「石 頭」中的詞綴「-子」、「老-」、「-頭」,皆未具有意義17。如此,其二者的不 同點就是該詞彙意義的有無;則其二者的共同點為不能單獨成詞,只有附加於 其他成分才能成詞,因此其搭配能力很強。但判定「詞綴」時總是有詞彙義虛. 14. 參見 Bauer, Laurie(1983)、Spencer, Andrew(1991)等。 根據 Selkirk(1982)等。詳細內容請見第二章。 16 趙元任(1968)的自由形式(F),如:梨,差不多所有自由詞素都能和別的詞素結合,且 有時候可以自由使用;而黏著形式(B),如:鳳梨、梨園,時常和另一詞素一起說,並且中 間是無停頓的。 15. 17. 此類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或虛化的(朴,1999)。. 28.

(37) 化程度之問題,因此朴(1999)等學者指出,構詞層次的「黏著詞素」中已喪 失、未具有詞彙意義的才是「詞綴」,則在現代漢語裡真正的詞綴只有「阿」、「老-」、「-子」、「-頭」、「-巴」等而已。 總之而言,歷年來諸位學者將兩個以上的「詞根」來結合產生的詞彙一律 視為「複合詞」。但我們認為,當詞彙內部結構中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時, 就要分類為「合成詞」,並且和內部成分皆為自由詞素的「複合詞」分開。. 二、複合詞(compound)的界定 諸位學者對複合詞提出各種看法,其中見 Sproat&Shih(1996)對自由詞彙 (free word)的複合方式。他們說現代漢語的所有「詞根」皆可以構成「複合 詞」:[詞根+詞根]、[詞根+詞]、[詞+詞]。其中提出「詞根複合詞」(root compound)的看法,若其詞根來自於「完整的詞彙」(full word),例如: 「魚肚」中的「肚」是來自於一個完整的詞「肚子」,而能夠形成詞根複合 詞。但我們認為,他們所說的詞根複合詞也是一種「合成詞」,因為其「肚 子」中的「肚」本身是不可獨立成詞的黏著詞素。如此,我們上述的「合成 詞」就包含他們:一、合成詞,例如:「桌子」、「老鼠」、「石頭」等; 二、複根詞,例如:「喜歡」、「電腦」、「乾淨」等;三、根複詞,例如: 「蟻王」、「細胞」、「木棍」等。則我們所說的「複合詞」就是以詞為基礎 的複合(word-based compound),而只有「自由詞素(詞)」能充當複合詞的 內部成分。 由此可見,建立「合成詞」和「複合詞」的概念在漢語詞的研究中是相當 重要的,因為「合成詞」中之「黏著詞素」的特色,是必須附加於其他成分才 能稱為詞,而其結合必定是「詞」;而「複合詞」則是以「詞」為基礎的複 合,其「詞」和「詞」的結合就相似於「詞組」的結合模式,因此對「複合 詞」的界定上,需要考慮「詞組」的可能性。 29.

(38) 3.1.3 現代漢語的「複合詞」與「詞組」 對於「複合詞」的辨析,卻難免有「詞組」的區分問題。其原因在於內部 結構18的相似性之外,亦沒有顯著的外部特徵19可以區分此兩類。因此,我們也 如 Duanmu(1998)在 「Wordhood in Chinese」一文裡,由語義、結構、語音 和音節數等來探討其「詞」所具有的能力及性質一樣,需要進行各種「成詞 性」(wordhood)的考察。 趙也(1968)曾經討論「詞」和「詞組」的鑑別問題,其中提出一些檢驗 「複合詞」的標準,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看輕重音:複合詞的重音在最後一個音節上。 ●. 如「博士」(趙,1968:182)。 二、成分自由與否:有黏著詞素的是複合詞,無黏著詞素的可能是詞組。 如「讀書」。 三、意義是綜合的還是詞彙的:意義是詞彙的為複合詞,否則便為詞組。 如「大門」:並非指門的大小,是複合詞。. 18. 「複合詞」的內部結構為:﹝F+F﹞W;則「詞組」的內部結構為:﹝W+W﹞P,由 於其「複合詞」的內部成員﹝F﹞的“單獨成詞”特性,而其內部結構卻無法作為該兩類區分 的證據。 19. 以「關心」和「來信」為例,分析其兩類在句中的功能,如“謝謝你的關心”、“謝謝你 的來信”,卻辨認不出其差異。而且以「買賣」和「賣菜」為例,如上文已提出,在句法中一 樣單獨回答問題,若問“你做什麼?”,皆可回答“買賣”或“賣菜”。. 30.

(39) 趙(1968)以「語音」、「結構成分」和「語義」來辨析「複合詞」。但這些 標準也有許多例外的例子,比如:以「複合詞」的重音標準來看,漢語的重音 ●. ●. 可以在前,如「注意」;在句中也有重音,如「我沒懂」(趙,1968:23), 因此湯(1996)也說重音在一般漢語裡都不具有辨義作用,而且有關重音節出 現的規律也共同適用於「複合詞」與「詞組」。 王力(1985)亦提出鑑別「雙音詞」的兩種方法,即是「插入法」和「意 義法」,這兩種方法似乎被廣為接受,但也有一些缺陷。. 一、「插入法」: 他指出在一個組合之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的是「詞」,反之,插入其 他成分之後還能有所解說的是「詞組」。但這個假設就無法處理許多「離 合詞」(Separable Word)20現象(可以插入其它成分而分離)的缺陷。 二、「意義法」: 以一個結構中插入其他成分後,具有語義變化的是「詞」,以此來界 定詞。對一個詞彙的語義特徵加以討論,即是每個「詞」都會擁有一個詞 彙義, 去除或替換其中一個成分或插入其他成分的話,必定會改變其原來 的語義。例如「馬路」中的「路」由同義詞「道」來替換:即「馬道」, 結果其詞彙義全變,就不是原來的「詞」。. 20. 根據易(2007)的解釋,由詞法層面來看,就含有[B]形式的「合成詞」;由句法層面來 看,就能分離為[動詞性成分]和[名詞性成分]的「詞」。. 31.

(40) 湯(1995)也提出幾種鑑別標準: 一、凡是可以移位的句子成分都是詞組,包括名詞詞組、介詞組與子句 等。 二、凡是可以用疑問詞「誰」(指人名詞組)、「什麼」(非指人名詞組 或子句)、「怎麼樣」(狀態動詞或形容詞組)、「做什麼」(動作 動詞組)等取代的句子成分都是詞組。 三、含有修飾語標誌「的」的句子成分都屬於形容詞組、名詞組、關係子 句等詞組,例如:「(很)快樂的(人)」。 四、含有副詞或狀態標誌「地」的句子成分都屬於廣義的副詞組,例如: 「快快樂樂地」。. 如上述,「詞組」具有「詞組」本身以及其內部詞的代換、移動、受刪除、受 修飾與擴展的能力,這遠超過「詞」本身以及其內部詞素的代換、移動、受刪 除、受修飾與擴展的能力;則許多「詞」被代換、移動、刪除後,就不是原本 的詞。 由此可見,在現代漢語裡,釐清「複合詞」與「詞組」是不容易的,並且 其二者的辨析及「複合詞」的界定上,並不存在絕對的標準,但透過上述的探 討得知,其二者卻顯示不同的語義及結構特徵,而以下加以探討「複合詞」。. 32.

(41) 3. 2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語義及結構探討 本節根據上述現代漢語的構詞及詞的界定方法之探討,辨析出現代漢語的 「複合詞」,且對「複合詞」的語義、結構等方面進行考察,提出現代漢語 「複合詞」的類型及特性。. 3.2.1「複合詞」與語義變化 歷年來諸位學者提出各種辨析「複合詞」和「詞組」的方法,其中不少學 者以語義方面來著手,如趙(1968)、Li&Thompson(1981)等曾經提出,是 否具有特殊意義來辨析此兩類,則具有特殊意義的組合視為「複合詞」,例 如:「大樹」可解釋為「大的樹」,而此語義是合成的;「大人」則不可解釋 為「大的人」,其具有特殊意義,即「成年人」。因此,我們將前者視為「詞 組」;而後者視為「複合詞」。 但我們可以發現,其是否存在特殊意義的標準有許多缺陷,例如其特殊意 義的定義及界限的模糊也是一個問題。所謂的特殊意義是藉由語義上的轉變、 消失或弱化而產生的(Li&Thompson,1981),但此語義轉變卻有程度上的問 題,則有些「複合詞」仍保留著部分的字面義而組合詞彙,例如:「大人」指 的也是「人」。如此,其[FF]組合的語義不能說是內部成分語義之總和,而在 語義上卻有了某種程度上的轉變,但此程度的確難以估量。因此,湯(1995) 也曾經指出:語義上的(非)合成性與否,似乎不是很明確且客觀的,如果說 其「詞」和「詞組」二者間有什麼差別,也只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33.

(42) 陸志韋(1957)也曾經由「擴展法」來觀察「複合詞」的語義特徵,並說 「複合詞」的各成員在意義上結合的十分緊密,若將此組合擴展,而組合出來 的意義上就產生了變化。以下觀察其操作模式,若其擴展後的成分在意義上有 了改變,即是「複合詞」;若其語義仍未改變,即是「詞組」。例如:. (5)白菜 → 白的青菜 (6)牛肉 → 牛的後腿肉. 上例(5)的「白菜」擴展為「白的青菜」後,其前後的語義所指涉的東西 並非相同;則例(6)的「牛肉」擴展為「牛的後腿肉」後,其前後所指涉的東 西,雖然前者所涵蓋的部分較大,但其語義所指涉的卻相同。由此得知,其 「複合詞」的內部結構在語義上結合的相當緊密;則「詞組」不然,擴展後也 21. 沒有意義上的變化 ,而其中可任意插入其他句法成分。 總之,「複合詞」的詞彙義常不等於其構成成分的語義之總和,且在「複 合詞」的結構中插入其他成分或更改內部成分,就會有語義變化的特徵。但我 們發現,在[FF]結構中插入其他句法成分後並無語義變化的也被歸納為「複合 詞」的情形。例如,Li&Thompson(1981)等將「算帳」歸納為「複合詞」, 但正如「算好帳」,其內部結構中卻可插入句法成分並無語義變化。. 21. 黃(1984)也認同此看法,而由以下方法來辨析出「詞組」,例如: A.﹝喝茶﹞跟﹝喝水﹞ → 喝﹝茶跟水﹞ B.﹝買書﹞跟﹝買筆﹞ → 買﹝書跟筆﹞ 以上例子都由並列刪除的方法來操作,而其形成後的結構,並未改變其原組合的語義,因此我 們可以由上述檢測來判定「詞組」,而與「複合詞」區分。. 34.

(43) 看「複合詞」的 語 義和其結構的關 係 ,若是「向心結 構 」,例如「暗 殺」,可由其結構裡的中心語「殺」來解釋其語義;若是「離心結構」,例如 「開關」,指的是「電源按鍵(switch)」,但它指的物體和其內部成分的語義 有所關聯。於此相反,如「算帳」、「吃醋」、「擔心」等,這類指的意思和 其內部成分似乎無關聯,顯然是與「複合詞」不同的語義特性。因此,我們將 這類視為「熟語」,而以下和「複合詞」分開來討論。. 3.2.2「複合詞」與「熟語」(idioms) 以上討論「複合詞」所具有的特殊意義之定義及標準問題,其中可發現有 些學者的複合詞並包含「熟語」(idioms),因此在「複合詞」的分析上產生 了不少混亂。Li&Thompson(1981)在複合詞的語義探討中提出,有些複合詞 的語義和組成成分之語義毫無關係,這種顯示最高度的「成語性」,例如: 「狗熊」、「鬼臉」等等。但這類所顯示的一些特性和複合詞有所不同:從語 義上看,結構中找不出中心語,並且與原來組合的各成分無關,甚至與整個組 合所表達出的意義也無關。因此,我們將這類視為「熟語」,而以下更進一步 討論「熟語」是如何形成及和「複合詞」為何不同。 以下根據 Chafe(1968)所討論的「熟語特徵」(idiomaticity)為基礎,探 討「熟語」如何形成而具有何種特性。他聲稱的「熟語特徵」不包含在 「Chomskyan」所認定的語法中立的範圍內,因此他提出替代的模型為語義 學,而非語法學。他認為,語義成分產生語法結構,而這個結構就是演變成語 音結構的主體,並列出了不同於傳統語法學的四點「熟語特徵」。. 35.

(44) 一、「非組合性」(non-compositionality): 熟語的意義是由語義成分在深層結構裡作用的結果,並不是結構中所有語 義的合併22。進一步比較熟語的語義及組成的個別詞彙,以下常用的熟語 「kick the bucket」為例,並不是「踢(kick)」和「水桶(bucket)」兩個意義 的組合,而是「死」的意思,類似「單一的詞彙項目」(single lexical item)。. 二、「轉換缺陷」(transformational defectiveness): 大多數的熟語展現某些「轉換缺陷」 23,例如熟語「kick the bucket」就無 法變成被動的語態。例如「Sam kicked the bucket」是「Sam 死了」的意思;而 「The bucket was kicked by Sam」卻沒有這種熟語化的意義。同樣的,當這個熟 語 被 套 用 到 對 應 的 非 熟 語 深 層 結 構 上 , 而 產 生 如 「 (Sam’s) kicking of the bucket」這個句子,但是熟語並不會經過「名詞的轉換」(nomin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22. ...the meaning of an idiom, arrived at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semantic component on such a. deep structure, is not some kind of amalgamation of the meanings of the parts of that structure. (Chafe,1968:111)以上筆者譯 23. ...most if not all idioms exhibit certain transformation deficiencies.(Chafe,1968:111). 以上筆者譯. 36.

(45) 三、「不合語法性」(ungrammaticality): 有一些並非是根據句法形成的熟語,並不能由深層結構的基礎成分所產生 出來24,如此的例子有:「by and large」、「kingdom come」。這類在結構上似 乎是不完整的形態(ill-formed),而只是如「by and large」來自於船員的用 語;如「kingdom come」來自於文學的引用。. 四、「頻率不對稱」(frequency asymmetry): 一個有完整結構的熟語會存在於有一個字面意義上對應的部分,但是後者 在文本上出現的頻率通常會比對應的熟語來的低很多 25 ,也就是說,深層結構 「kick the bucket」會比較常用來意指「死」,而不是指「一個人的腳踢到了桶 子」。. Chafe(1968)認為,「熟語」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證據顯示,生成語法最 終並不能達到如此的豐富性,而生成語義學的概念:從語言如何被使用的觀點 來看是比較有道理的,因此他指出「熟語化」(idiomaticization)是一些特定的 語義學排列方式變成一種特殊的語義學分支的歷史過程。當如此的分支產生之. 24. ...there are some idioms which are no syntactically well-formed, which could not be generated by a base component designed to produce well-formed deep structures.(Chafe,1968:111) 以上筆者譯 25. ...an idiom which is well-formed will have a literal counterpart, but the text frequency of the latter is usually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idiom. (Chafe,1968:112)以上筆者譯. 37.

(46) 後,原始的語義學排列還是存在於語言中,但是增加了一種“將混和意義縮減 成單一意義”的新語義學單位(Chafe,1968:120) 26 。如此一來,「kick the bucket」的語義學排列就縮減成了一個類似於「死」的意義的單一單位。但舊式 的「文本」(literal)排列並沒有因此而消失,而是隨著新的單位或熟語被保留 在語言當中。 以上我們討論 Chafe(1968)所提出的「熟語特徵」(idiomaticity)及「熟 語化」(idiomaticization)現象,從此得知「熟語」和「複合詞」不同,並顯示 出其固有的「熟語特徵」。但在現代漢語裡,[FF]結構的熟語常常被歸納為 「複合詞」。雖然「熟語」在句法上可以作為「詞」來使用(邵等,2001: 141),但不能由「詞」來分析。因為,熟語化將「單元的排列」變成了一個 「單一的語義單元」(single semantic unit)。 之所以如此,如「算帳」的語義排列就縮減成了一個類似於「報仇」的 「單一的語義單元」。但其舊式的「文本」(literal)排列「計算帳目」也沒有 因而消失,只是如「頻率不對稱」特徵:這種文本排列出現的頻率會比對應的 熟語來的低很多。除此之外,如「吹牛」等的熟語,並非是根據句法形成的熟 語,這並不能由深層結構的基礎成分所產生出的。如此,這類在結構上似乎是 不完整的形態,且顯示出熟語的「無語法化」特徵,則其「吹牛」是來自於典 故27的。. 26. I suggest that idiomaticizat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by which certain specific semantic arrangements enter into a special kind of semantic ‘split’. After such a split has taken place the original semantic arrangement is typically still present in the language, but in addition a new semantic unit has been formed by shrinkage of the composite meaning into a new unitary meaning. (Chafe,1968:120)以上筆者譯 27. 在交通不太發達的時候,相傳在黃河上游一帶,水急浪惡,難以行舟,為此當地的人們常 用牛、羊皮製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幾個形狀像袋子的牛皮口袋連結而成,使用時用嘴將皮筏吹 起來,於是那時就有了「吹牛皮」一語。不用足夠的力氣,光談空話,皮筏是吹不起來的。人 們常對光說著空話的人說:你有本事就到河邊吹牛皮看。其後,人們就把那些既無知,又無工 作能力,愛說空話大話,誇大其詞的叫做「吹牛皮」或「吹牛」。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38.

(47) 3.2.3「複合詞」的結構 趙(1968)曾經在現代漢語複合詞的內部結構探討中論述「向心結構」和 「離心結構」28,例如:「煮開了一壺沏茶的水」中的「煮」為整個動詞性詞語 的中心,則「水」是賓語部分的中心,而這樣的結構皆為「向心結構」;「春 不老」為一種植物名稱,其中未有一個中心成分,而這樣的結構視為「離心結 構」。並且,趙(1968)又指出,因為大多數的造句結構,都擁有「中心語」 (head)29的「向心結構」,所以可用來區分「詞組」和「複合詞」。但因為有 的複合詞為「向心結構」,有的複合詞為「離心結構」,所以由以上的標準只 有在離心結構的「複合詞」和「詞組」的鑑別上有效用。並且,所謂的「句法 中心語」(syntactic head)和「詞彙中心語」(lexical head)不同30,則以下我 們所討論的範疇為詞彙的中心語。 趙(1968)、Packard(1990)等的研究,藉由 Bloomfield(1933)的「向 心結構」和「離心結構」來分析「複合詞」的內部結構,並且提出其結構的鑑 別標準為「中心語」的有無。在複合詞中有「中心語」的可視為「向心結 構」,且顯示其「中心語」的功能和整個詞彙的功能是一樣的特徵(Packard, 1990:22)。於此相反,「離心結構」卻沒有「中心語」,而且有時難以確定 其「中心語」的有無。例如:. 28. 按照一個組合的句法功能來區分「向心結構」(endocentric structure)和「離心結構」 (exocentric structure)的概念來自 Bloomfield(1933)。 29. 有關「head」這一說法,根據趙(1968)一書的呂叔湘譯本(1979),稱為「中心語」。. 30. 例如,詞組的中心語:[...X]XP 或[X...]XP 結構裡的中心語為[X](黃正德,1984);而複合 詞的中心語:[[...]X[...]Y]Z 結構裡中心語為[Y],並且[Z]是[Y]的一種(Allen,1978)。. 39.

(48) (7)[[買]v[賣]v]N (8)[[跳]v[水]n]N (9)[[大]a[人]n]N (10)[[門]n[票]n]N. 趙(1968)將(7)、(8)視為「離心結構」;(9)、(10)視為「向心結 構」。其中(7)和(8)卻難以分辨出中心語,似乎有兩個中心語。雖然由中 心語和整體詞彙的功能是一樣(Packard,1990)的特性來看:. (8)[[跳]v[水]n]N. 例(8)有可能是「向心結構」,但從語義來看,其中任何一個成分都無法代表 整體的語義,這一點與有中心語的(9)和(10)卻不同,這類就可以由內部結 構裡的中心語來猜出其整體詞彙的語義 31 。由此可見,所謂的「中心語」顯示 出:在結構上位於右側、整體詞彙和內部中心語的詞類是相同的外部特徵,且 中心語在語義上是決定「複合詞」語義的重要成分32,於是符合其二者條件的成 分才能稱之為「中心語」。. 31. Allen(1978)曾經以「IS A Condition」(“是”條件)來判斷「中心語」之有無,例如: 複合詞[XY]Z 可以解釋為「Z 是 Y」。藉由以上的檢驗,可以判定出中心語,且這個方法可以 同時測試結構特性(Right-hand Head)和語義上的特徵。譬如:「schoolboy」是「boy」的一 種;「bedroom」是「room」的一種。 32. ...The notion “head” is crucial in characterizing the semantics of compounds… (Selkirk,1982:22). 40.

(49) 3.3 現代漢語「複合詞」的類型探討 我們將所謂「複合詞」的基本結構視為如下:. 【圖三-1】複合詞(compound word) Word Word. Word. 在上述的基礎下,我們可以更詳細地觀察其內部結構,首先看英語的「複合 詞」所顯示出的結構特徵。請見如下表:. 【表三-3】複合詞之結構(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s)(Selkirk,1982:14). Nouns. Adjectives. Verbs. NN. AN. PN. VN. apron string. high school. underdog. swearword. living room. smallpox. uptown. scrubwoman. teacher training sharpshooter. onlooker. rattlesnake. NA. AA. PA. (V A). headstrong. white-hot. over-wide. None. heartbroken. highborn. overabundant. seafaring. easygoing. underprivileged. (N V). (A V). PA. (V V). None. None. outlive. None. overdo. 41.

(50) Selkirk(1982:16)並提出英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 請見以下圖示:. 【圖三-2】英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 N A N→. V. N. P N A→. A. A. P V→. PV. 英語的大部分複合詞遵守「右側中心語規則」(Right-hand Head Rule/簡稱 RHR) 33 ,即英語的複合(compounding)為:“〔X→Y X〕:where X stands for{Word; αNoun, βVerb,…}and Y stands for{Word; δNoun, γVerb,…}”(Selkirk, 1982:18)。但她說並不是所有的語言都遵守以上規則,那麼以下更詳細地觀 察現代漢語「複合詞」的類型及特性。. 33. Right-hand Head Rule: In morphology we define the head of a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 to be the Right-hand member of that word.(Selkirk,1982:20). 42.

(51) 3.3.1 「複合詞」的類型 首先,我們以黃宣範(1998:262)的「複合詞類型」(Possible types of Compounds)的架構為基礎,寫出現代漢語複合詞的類型。由於黃(1998: 262)所列出的例子並不區分我們的「合成詞」和「複合詞」,因此根據本文所 論述的複合詞標準:[FF]結構為主來列出例子34。. 【表三-4】現代漢語複合詞之類型. Nouns. Verbs. Adjectives. NN. 鐵路、門票. *(物色[BB]). *(矛盾[BB]). AN. 大人、黃油. ?. *(小心[熟語]). VN. 笑話、跳水. *(開刀[FB]). *(得意[FB]). NA. 口紅、蛋白. ?. 火熱、血紅. NV. 氣喘、夢想. 油炸、筆談. ?. AV. 短跑、長跑. 痛哭、暗殺. 好看、難聽. VA. ?. 提高、放大. 飛快、焦黃. AA. 長短、大小. ?. 黑暗、白胖. VV. 開關、買賣. 請求. *(保守[BB]). Note:?indicates gaps in word formation(黃,1998:262) *指缺乏[FF]構詞. 34. 其例子為從趙(1968)一書中挑選[FF]結構的複合詞。. 43.

(52) 如 Selkirk(1982)所述,並不是所有的語言都遵守「右側中心語規則」 (RHR),且各語言的「重寫規則」會不一樣。由上述【表三-4】來看,現代 漢語「複合詞」的構詞類型比英語複雜的多。但也可發現,現代漢語「向心結 構」的複合詞([FF]構詞),仍遵守「右側中心語規則」(RHR)。請見以下 現代漢語複合詞之「重寫規則」:. 【圖三-3】現代漢語複合詞的「重寫規則」(rewriting rules). N→. 重寫規則. 例子. N. 電燈…. A. N. V A→. N. 笑話…. A. V V→. N. 大人…. 雪白… 飛快…. V. A. 筆談… 暗殺…. 由上來看,現代漢語複合詞中複合名詞這一類的類型及數量最多,且是複合詞 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許多文獻中[FF]結構的「熟語」常被歸納為複合詞,如 「小心」、「算帳」、「丟臉」等,這類並不能由「重寫規則」來解釋,因為 其語義的來源和複合詞不同,即是將「單元的排列」變成了一個「單一的語義 單元」(single semantic unit)的「熟語化」(idiomaticization)所產生的結果, 則我們在上文中個別處理。. 44.

(53) 3.3.2 非右側中心語(non-right headed)的「複合詞」 所謂「向心結構」(endocentric structure)複合詞指,內部結構中有「中心 語」(head),並且其「中心語」位於結構的右側,而其中心語為決定「複合 詞」語義及屬性的重要成分。如上述【圖三-4】所示,大部分「向心結構」複 合詞遵守重寫規則,但也有部分例外的例子。 英 語 中 也 有 少 數 沒 有 中 心 語 ( non-headed ) 而 分 為 「 離 心 結 構 」 (exocentric structure)複合詞。例如:. (11)[[cut]v[throat]n]N (12)[[red]a[head]n]N. 由以上(11)、(12)的結構來看,似乎可以由【圖三-2】「重寫規則」來解 釋,但其中動詞成分和名詞成分都不是中心語,例如:(11)「cutthroat」不指 「throat」,而是“someone who cuts throats”的意思,即指「殺手」。如此,這 類「離心結構」由整體來解釋其意思,而沒有中心語。而且,看例子(12) 「redhead」結構中的「red」修飾「head」,但「head」並沒有中心語的功能, 而是“someone or something having a redhead”的意思,即指「紅頭啄木鳥」 (Selkirk,1982:26)。現代漢語複合詞中,例如:[[跳]v[水]n]N 從結構來 看,似乎符合「重寫規則」的標準,但從語義來看,卻無法找出中心成分,即 指「一種運動項目」,從而我們將此類分為「離心結構」的複合詞。. 4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ey words: theory of the nature of the mind, the Buddha nature, one who possesses a gotra, non-resultant activity which is neither positive nor negative and is able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TCM)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within TUTCM..  It is in TUTCM where

Additional Key Words and Phrases: Topic Hierarchy Generation, Text Segment,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Partitioning, Search-Result Snippet, Text Data

We first define regular expressions with memory (REM), which extend standard regular expressions with limited memory and show that they capture the class of data words defined by

a) Visitor arrivals is growing at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The number of visitors fluctuates from 2012 to 2018 and does not increase in compound growth rate in reality.

Buddhism from East-Han dynasty king-min ages passed into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China is change Chinese grammer and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a Chinese city”, in Thomas David DuBois and Jan Kiely (eds.), Fieldwork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search Guide, Routledg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