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理論基礎

本研究主要探討親子間性溝通對國小高年級子女性態度的影響,故運 用 家 庭 系 統 理 論 (Family System Theory) 與 社會 認 知 學 習理 論 ( Social Learning/Cognitive Theory)作為觀察切入視角,本節將針對應用於本研究 之理論概念分段說明。

壹、 理論概念應用

一、 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

家庭系統理論是一發展完善之理論,用以解釋兩性、婚姻、家庭與人 際關係等方面的議題,依循著系統觀點思維的家庭研究者認為問題的焦點 不在於個人之內,而是來自於互動關係之中。個體產生心理或行為適應困 擾時,其解決途徑須從整個家庭關係開始著手進行改變,而非單純解決個 體因素(黃宗堅,1999),故本研究從家庭視角切入,探討親子間性溝通的 模式與青少年性態度兩者之間的影響性。以下僅針對本研究所運用之家庭 系統理論之概念,說明如下:(Smith, Hamon, Ingoldsby & Miller, 2009; 馬 永年、梁婉華譯,2009)

(一) 系統( System)與整體性( Wholeness)

家庭系統理論的核心概念就是系統,一個系統可說是持續、重複的模 式以及包含系統中各個部分的互動總和(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

1999;Smith et al., 2009)。系統中每個成員之間會彼此相互影響,也就是說

「系統中一部份的改變會影響系統中其他所有的部分」(引自馬永年、梁婉 華譯,2009),因此當子女出現第二性徵後,其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的變 化必然引發父母親的關切,產生了親子間進行性溝通的需求;無論親子間

21

性溝通的頻率高低,都會對青少年的性態度產生正或負向的影響。況且,

一個人的觀念與價值需要長時間的建立與養成,家中父母對子女性態度的 影響必然是個反覆不斷的互動關係。

整體性乃是指一個系統的全體性,特別是在家庭系統中,整體的家庭 系統並不等同於所有家庭成員的總和而已,更包含了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互 動(Smith et al., 2009),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互 動,就沒有所謂的「系統」。因此,家中一旦有成員出現問題行為,就必 須檢視整個家庭系統,而非出問題的個人而已,也就是說,個人的問題意 味著整個家庭系統出了狀況。由此可見,青少年子女性態度的開放程度必 然也受到親子雙方溝通品質的好壞所影響,而家庭氣氛與雙方在性議題溝 通時的自在程度也必然包含在整個價值建立的歷程當中,影響著溝通成 效。

(二) 家庭規則( Family Rules)

家庭規則是一個反覆不斷的行為路徑,透過提供家庭成員彼此之間互 動的指引方針,以達到管理家庭功能(Smith et al., 2009)。而家庭規則可以 是公開明確的規範,也可以是不具體、隱晦或不能被討論的潛規則,一個 家能夠透過使用不同的資源來維持規則,以保持其動態平衡(周麗端等,

1999),所以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應該要學習什麼是被允許的、被期待的行為 與態度,什麼又是被家中所禁止、控制的或不可碰觸的禁忌界線。在親子 間進行性溝通時,父母除了傳遞性知識以外,平時身教的影響力也不容小 覷,家長透過自身的行為作為典範,並且加上日常生活的柔聲指導或嚴厲 的禁止來樹立家庭成員對性觀念、性價值或婚前性行為的看法與界線,以 作為約束子女行為的準繩。

(三) 回饋圈( Feedback Loop)

22

回饋指的是將系統的某些產出帶回系統中成為輸入的循環迴路,換句 話說,回饋是對家庭成員的回應,特別是當家庭成員的行為偏離既存的互 動模式時,其他成員會出現不同的反應來因應。系統的行為會影響他的環 境,同時環境也會反過來影響系統,所有的系統都有某種形式的回饋,因 此無論家中父母是否清楚明確地與家中子女進行性議題的溝通,對於青少 年子女在性態度形塑的階段或多或少都會造成程度不等的影響。家庭系統 就跟所有的系統一樣,都會透過回饋的過程來相互溝通,即所謂的回饋 圈。一旦家庭回饋圈建立之後,家庭系統將維持固定的行為模式。一般而 言,回饋系統可以分為正向回饋( positive feedback) 與負向回饋( negative feedback)。

(一) 正向回饋( positive feedback)

正向回饋是一個開放的家庭系統,是使系統改變或受刺激而遠離系統 原來的狀態,藉此打破家庭系統中僵固的現象。正向回饋的家庭系統中具 有可變動的彈性,系統內可隨著不同的情況而改變,以適應新的狀態。例 如當家中父母察覺到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開始受到賀爾蒙影響而出現第 二性徵,正向回饋家庭中的父母會隨時因應孩子的需求,適時提供性知識 與性價值觀的建立。或是父母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認知孩子處在不斷學 習與成長的歷程中,因此從小便開始進行性教育工作。

(二) 負向回饋( negative feedback)

負向回饋則是一個封閉的家庭系統,是使系統固著、不易變化。負向 回饋的家庭企圖將偏離的人事物拉回原來的狀態,抑制目標的偏離。因 此,即使意識到孩子已進入青春期階段或是吾家有子/女初長成,此階段 中,青少年子女的生理與心理出現急遽的變化,這類型家庭的父母仍舊維 持著沉默不談論的狀態,甚至壓抑家中子女提及有關性的議題,刻意迴避

23

任何可能產生變異的情況出現,以消極冷處理的態度來面對生命向前邁進 下一個階段的可能性。

無論是正向回饋或是負向回饋,沒有絕對的好壞分別,必須視情況而 定。一般來說,成功的家庭在遇到新的情境轉變時,會嘗試學習使用新的 方式或採取新的策略來因應問題,但必須避免過度的轉變,否則容易因家 庭系統改變太頻繁而導致家中成員來不及反應,反而產生反效果。因此,

一個家庭系統若要存活下來,必須使正向回饋所產生的型態轉變,並與負 向回饋所產生靜止達到一個平衡 (周麗端等,1999) 。

二、 社會認知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Cognitive Theory)

Bandura 的社會認知學習理論,把行為、個體與環境看作相互影響且 關聯在一起的一個系統。在分析這三個決定因素的來源時,不能把某一個 因素放置在其他兩個因素之上,Bandura 認為他的這種觀點稱為交互決定 論 ( reciprocal determinism) (Crosbie-Burnett & Lewis, 1993; 施 良 方 , 1996),主張環境、行為與個人三者之間互為因果,兩兩之間都具有雙向 的互動和決定關係。而根據社會認知學習理論,個人內在因素、人類行為 與環境因素三者會交互作用,也就是說,在環境制約過程中,會改變個人 內在的認知系統,最後會導引個人做出調整與選擇,而個人行為又會對周 遭環境帶來影響,三者因素呈現環環相扣,彼此影響的互動作用(Bandura, 1986)。Crosbie-Burnett 和 Lewis(1993)則將 Bandura 的交互決定論延伸到家 庭研究範疇中,用以分析家庭系統中的互動模式,稱之為家庭互動「社會 -認知-行為」模式(Social-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SCB model),SCB 模 式嘗試呈現出位處相同社會與物理環境下的家庭成員,彼此的認知與行為 間的互動與交互影響的關聯。圖 2-4-1:家庭互動之「社會-認知-行為」模 型中每個三角形代表一位家庭成員,三角形中的各個角分別為個人內在因 素、行為與環境。一個人的內在因素包含有選擇性注意、知覺、記憶、自

24

我對話、意象、態度、信念與歸因等;而行為則是指任何可被他人觀察的 行動;圖中的圓則是社會與物理環境,指的是除了實體(住宅、食物等家庭 資源)或象徵性(空間意涵)等物理環境外,還特別強調家中經由家人互動所 形塑的社會環境。

2-4-1:家庭互動之「社會-認知-行為」模型 資料來源:引自林如萍(2008)

根據 SCB 模式,進一步說明親子之間在性態度之間的相互影響性,

可將親子間的溝通、子女的性態度以及婚前性行為視為社會認知學習理論 中環境、個人內在因素與行為等三方面來探討。也就是說,藉由父母開始 進行親子間性溝通,透過傳遞性知識、性價值與倫理等觀念,有形無形地 成為了形塑青少年子女性態度的基礎,進而影響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發生 機率與時間早晚。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旨在探討母親與子女間性溝通對子女性態度的

25

影響,有關理論概念與研究架構之關係,請參考圖 2-4-2:理論應用說明圖,

本圖表中三角分別為子女。根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企圖找出可做為未 來推廣親子教育與性教育工作時,宣導親子性溝通重要性的實證結果,然 而因法律規定低於 14 歲以下之性行為構成加重強制性交罪,本研究之對 象年紀低於 14 歲,未免於涉及此議題,有關理論應用時,將不進一部探 討青少年性態度對其性行為之影響。

圖 2-4-2 理論應用說明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