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理財行為的意義

當國內外正投注與理財教育、理財素養時,我們也需要了解,在這階段的 孩子對與金錢管理、儲蓄或消費有著怎樣的行為模式,會展現出怎樣的理財行 為,光是了解一個人的態度並不足夠,花旗基金會所做的「青少年價值觀及理 財行為」調查研究中發現,青少年自認對於金錢的態度不見得能在行為上執行 的比例極高,在此章節中就理財行為的意義、理財行為的相關理論進行下一步 說明。

壹、理財行為的內涵

理財行為的學者Hilgert、Hogarth 與 Beverly(2003)將理財行為界定於四 項金錢管理活動:流動現金的管理、信用管理、儲蓄與投資。金管會(2008)

對行為的定義則為我國國民是否在金融管理上採取有效或正確的決策及行為。

O'Neill 與 Xiao(2003)設計了一份理財體檢問卷(Financial Fitness Quiz)以研 究受訪者的理財行為,他們所定義的理財行為包括二十種管理金錢的行為,如 下表:

表2-2-1 理財體檢問卷(Financial Fitness Quiz)

項目 理財行為

項目1 我有一個銀行支票帳戶,用以支付帳單。

項目2 我有足夠的錢支付每月租金/抵押貸款和其他家庭開支。

項目3 我購物時會貨比三家。

項目4 我有保險以支付“大額”意想不到的開支,如醫院帳單或失能殘 疾。

項目5 我一直有組織地記帳,並可以方便地找到重要文件。

項目6 我有足夠的錢支付緊急情況下的花費,如汽車維修。

項目7 我會避免衝動購物和不把購物當成消遣娛樂行為。

項目8 每月所得淨值(take-home pay)支付信用卡費用、學生貸款和汽 車貸款不到20%。

項目9 我全額支付信用卡賬單以避免利息。

項目10 我為了長期理財目標而定期儲蓄,例如教育孩子、購房或退休。

項目11 我有一個為了退休而投資的個人帳戶(不包括僱員退休金)。 項目12 我知道我的聯邦邊際稅率等級。

項目13 我有錢投資,遍布多種投資類型(如股票、債券、共同基金)。 項目14 當我加薪時我會增加我的積蓄。

項目15 儲蓄和投資的稅後投資報酬率會大於通貨膨脹率。

項目16 我有一個開支/存錢的書面計畫(預算)。

項目17 我有至少3 個月的費用撥在容易取得的帳戶之中(例如貨幣市場 共同基金)。

項目18 我一年一次會計算我的資產淨值(資產減去債務)。

項目19 我已經寫好了的理財目標,其中包括日期和成本(例如2004 年 汽車$10,000 元)。

項目20 我寫好了遺囑。

註:取自O'Neill 與 Xiao(2003, p2)

貳、理財行為文獻回顧

Valentine 與 Khayum(2005)以及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多年來的研 究都指出如家庭收入、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每週打工的時間等經濟社會化

(economic socialization)才是影響學生理財素養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在統計 上與學生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相關。

徐淑敏認為理財行為是「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六大面向

(楊瑪利,2009)。金管會委員楊雅惠指出理財行為可以用三個英文字來表達,

「Spend(花費)」、「Save(儲蓄)」與「Share(分享)」。

理財行為是管理金錢的行為,管理上採取有效或正確的決策及行為,綜合 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理財行為的看法,理財行為在本研究的範圍限於理財 責任與決策、所得與職業、金錢管理與規劃、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

儲蓄與投資等六大項目的理財決策與表現。

據O'Neill 與 Xiao(2003)理財體檢問卷(Financial Fitness Quiz)恰當的 理財行為可以利用銀行帳戶、有儲蓄的習慣、持續性記帳、維持收支平衡、設 立理財目標與預算、聰明消費、購物時貨比三家、不衝動消費、關心各式各樣 的投資管道等等乃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的重要關鍵。

2013 年 5 月花旗基金會公布委托尼爾森(Nielsen)針對全台有 18 歲以下 子女的30 至 50 歲媽媽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發現親子理財教育的最大困難可從 全台47%媽媽的擔憂中看出,她們擔心小孩長大後經濟無法獨立、恐成「啃老 族」。這也代表這個世代的孩子趨向產生物質消費文化、物質主義,對物質有興 趣,而對其他社會目標皆不感興趣的文化系統,進而(Rassuli and Hollander,

1986)

花旗基金會與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2010)公佈「青少年價值觀及理財 行為」,發現校園宣導後理財觀念上的改變,了解現階段高中職學生在理財行為 與價值觀、網路交友、部落格行為與態度、休閒活動、與家人的互動等面向的 概況。依據其發表的最新統計,高中職只有四成表示對零用錢金額滿意,零用 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他們每個月的平均零用錢為1453 元,但希望擁有的平均 金額為2666 元,相差將近一倍。其中有 29%學生有打工賺錢。值得注意的是,

擁有零用錢越多的學生,希望的零用錢愈多。

高中、職學生零用錢的主要花費為飲料與零食(56%)、與朋友聚餐(41%)、服

飾與化妝、保養品(40%),以及文具用品(39%)。值得注意的是,只有 3%的 學生零用錢主要用於儲蓄,而且有3%的人會把零用錢借給同學,借貸行為已經 開始在校園出現。有77%的高中職學生關於理財的資訊主要來自父母,其次是 電視(56%)、網路(44%)、和老師(34%),這顯示父母在家中的言行對孩子 的影響遠大於其他媒介,學校教育也亟待加強金融理財相關知識。同時,師長 都應與青少年討論,以便了解他們在電視、網路學到的理財資訊是否正確。只 有26%的學生會規劃、並且執行零用錢的用途。49%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會 先想想零用錢該怎麼用,但是不會依此執行。另外,還有25%的學生不會規畫、

也不會執行零用錢的用途,

青少年的金錢觀與實際的理財行為並不一致,顯示知易行難並需要學習財 務管理的方法。尤其目前青少年對於理財的各種工具皆有所聞,明確地讓他們 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幫助他們確實養成相關習慣。調查中有31%的學生認為平 時應該能省則省、盡量把錢存起來。但是在實際的零用錢使用上,只有3%的學 生零用錢會用於儲蓄。另外,49%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會先想想零用錢該怎 麼用,但是不會依此執行。這都顯現他們的想法與行為間,有極大的差距,需 要學習理財與儲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