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素養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環境素養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自 Roth 於 1968 年首度創用了環境素養一詞之後,許多研究者均對環 境素養提出了不同的定義與解釋,本節擬將這些相關研究加以綜合、整 理,以釐清環境素養的內涵。

(一) 環境素養的貣源

素養一詞,根據韋氏大辭典的定義,是指閱讀與書寫,因此「素養」

一詞原指閱讀與書寫能力。然而隨著文化演進,素養的意義也有所轉變,

包括受過良好教育或具有廣泛的知識,因此各學科領域均運用了「素養」

這個概念,如「藝術素養」、「電腦素養」等。環境素養一詞最先由 Roth 所創用 1968 年,Roth 寫了一篇文章,反應當時媒體對環境問題的評論。

當時的媒體認為環境汙染是由環境文盲(environmental illiterates)所造成,

Roth 為回應這個問題,遂提出:我們該如何辦別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這 是「環境素養」一詞首次出現。

(二) 環境素養的定義與發展

1970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曾以「環境素養」為題,在美國環境品質委 員會的報告中,提出環境素養的重要性,並指出環境素養的培養必頇依賴 教育過程的每個階段來加以發展。Rillo 則認為,環境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 有環境素養的公民,能主動合理使用環境,以發展人類生活品質,並了解 人類無法獨立生活。接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1978 年在蘇俄召開政府間 環境教育會議,認為有環境素養的人有下列特徵(楊冠政,1993):

1.對整體環境的覺知與敏感性 2.對環境問題了解並具有經驗 3.具有價值觀及關切環境的情感 4.具有辨認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 5.參與各階層解決環境問題的工作

24

其後,多位學者均對環境素養提出不同的定義,茲將各學者專家所提出之 環境素養定義整理如下表 2-2:

表 2-2 環境素養定義彙整表

提出學者/會議 定義內容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 (引自楊冠政,1993)

Volk 等

(轉引自吳家凌,2002,頁 11) Hungerford&Tomera

聯合國環境教育通訊

Marcinkowski

(轉引自吳家凌,2002,頁 12)

25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rtnership,EETAP,2005)

Marcinkowski&Rehring (轉引自何雅婷,2002,頁 12)

26

(三) 環境素養的發展階層

環境素養的普遍及受到認同,對環境教育課程與方案的目標與決定,

都 有 很 大 的 影 響 。 美 國 測 驗 學 會 (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經由德惠法(The Delphi Technique)制定環境素養的定義及 其發展階層。ASTM認為個人的環境素養是循序漸進的,尌如同一般人的 語文素養,也是由認字、辨字、造詞、造句而至作文,而環境素養的發展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名詞性環境素養、功能性環境素養及操作性環 境素養,以下分別簡要說明(轉引自吳家凌,2002):

(1) 名詞性環境素養

個人與他人交談時,能夠使用有關環境的名詞或術語,具此素養的 人,正發展出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性,並且能夠尊重自然系統、關切人類 對自然系統的影響,同時也具備自然系統如何運作及人類社會如何與它互 動之知識。

(2) 功能性環境素養

具功能性環境素養的人,對自然及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的互動,有廣 泛的知識與了解。他們具有分析、綜合及評估資訊的技能,並且能藉由證 據及個人價值觀來評估環境問題。

(3) 操作性環境素養

具操作性環境素養的人,能收集、綜合相關資訊,選擇替代方案,並 且能採取行動以維持或加強健康的環境。他們能夠持續的投入,並且對阻 止或挽救環境惡化具有責任感。

(四)環境素養相關研究

環境學者對環境素養之定義皆不盡相同,為更明瞭環境素養之內涵,

並作為編制問卷之依據,研究者歸納國內環境素養之相關研究,整理如下 表2-3

27

28

29

30 政,1993)。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係指個人所擁有的環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