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口述傳統中神聖的宇宙與生命

第三節、 生命形式的神聖轉化

上一節文中探討了排灣族的宇宙分層,居於人界中的族人與他界中祖神、祖靈 間的交流被阻隔,唯有通過女巫進行巫術儀式才得以溝通。在口傳敘事中常有界與 界間阻隔被意外打破的情節,進而有越界之超常行為的出現。但在排灣族人的宇宙 觀與生命觀中,脫離人界需要通過死亡。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對於死亡的解釋,排灣 族中還流傳有關於死亡起源的口傳敘事,如下:

過去人皆長命,不會死亡。有天一個老嫗向家人說自己要去地下看看,若五 日未歸則永留那裡了。後來老嫗果真五日未歸,從此人們得知地下有樂土,

從此愿死者變多。60

又有口傳敘事專門解釋人之所以壽命有限的原因,由日據時期採集自牡丹社,

情節如下:

古有一翁長臥屋內,只能呼吸不能動彈,被家人厭棄而移至屋外,不久即死,

死後靈魂升天。從此以後,人的壽命變短,這是人類虐待老人的報應。61

兩則口傳敘事均可視為排灣族人對於死亡的解釋,初民無法理解死亡的發生,

亦無法接受人死後軀體的變質與精神的湮滅,於是要賦予死亡以原因和意義。排灣 人相信,死亡是上天對人類的一種懲罰,原因在於人類做錯了事情,如不孝敬老人

(或是其他錯事)。當然,第二則口傳敘事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即警示年輕人要尊 重長者,並暗示不這樣做則天理難容。當面對未知的死亡時人類自然會產生恐懼心 理,為了消除恐懼必須對死後的去所做出描述與解釋。第一則口傳敘事則是這樣一 種心理的反映,排灣人相信死後有樂土,在那裡生活並不比人間的生活差,甚至條 件優於人間,以至於令人流連忘反。那麼,死後究竟是去往天界或冥界、還是下界,

換言之,死後人的生命形式會發生何種轉變——變為善靈還是惡靈,是依據何種標 準進行判斷的呢?

與基督宗教之「末日審判」的說法不同,排灣人認為死後轉變為善靈還是惡靈,

與此人生前的德行毫無關係,而單純由他的死亡方式決定。所謂「善死」需死於自 己的家屋之中,甚至在他人的家中死亡也可被視為善死,由此足可見排灣族觀念中

「家」之概念的重要性。而除此之外死於意外的人,或是死在屋外的人都屬於「惡 死」,在較傳統的觀念中甚至死於醫院都被視為惡死,近些年觀念才有所轉變。而在 所有死亡方式中最兇惡的死法則是自殺或難產死亡。其他惡死尚可以由女巫做法,

以豬肉等供品來向取走此人靈魂的惡靈買回靈魂,再交還予太陽神(造物主)

60 詳見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頁 313。原文為日文,本文中乃筆者翻譯的中文 版本。本段口傳敘事採集自瑪家社。

61 同上,頁 314。原文為日文,本文中乃筆者翻譯的中文版本。

34

Naqemati,而自殺或難產死亡者的靈魂則是註定無法救贖的。62善死之靈內心平和,

根據造物主之意旨去往天界或冥界——大武山上,過著與人間並無二致的生活,守

35

36

陶壺的由來聯結在一起。據說百步蛇居住在 dalupaling(大鬼湖)中,而父親無意中 闖入後被蛇要求將女兒嫁給它,被迫出嫁的女兒被帶入湖中,只剩下斗笠浮於水面。

37

排灣族聖物陶壺的由來,也是族中嫁娶需以陶壺作為聘禮之風俗的來源。77

除此之外,還有排灣族少女主動與蛇相愛的口傳敘事:

大社村傳說,曾有名叫 Rangao 的少女每夜與蛇幽會,事情敗露後又羞又憤,

投入名為 Itoataatsupu 的深淵。78

牡丹路社傳說,一女與海蛇交往,海蛇常來拜訪,她亦時而去海中與海蛇幽 會。79

有的傳說中女孩甚至與蛇生下了愛情的結晶:

內文社傳說,曾有名叫 Sabariyaparariku 的少女生下很多小蛇藏於衣箱之 中,後被母親打開後無數小蛇游出來四散亂竄,少女因羞憤而投海溺死。80

或許頻繁出現的「人蛇之戀」故事與蛇所具有的生殖象徵有關,因為我們發現 幾乎所有的故事中都將蛇視為男性——作為男性的蛇去引誘排灣族的少女。在這些 故事中,蛇通常僅僅作為陽具的象徵,而未曾被人格化。進一步講,甚至連排灣族 對於百步蛇的圖騰崇拜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生殖崇拜,畢竟因為蛇類的形狀與攻擊 習性,長久以來被普遍視為陽具的代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類故事傳說中實 則隱含了排灣族人關於人與蛇間並沒有絕對不可打破之界限的心理。換言之,這是 排灣人觀念中,人與蛇在生命形式間可以互相轉化之心理的體現。

當然,排灣族中還流傳有人鹿之戀、人蛙之戀、人蜂之戀、人犬之戀等口傳敘 事,其中不乏情侶之間真摯感人的愛情故事,甚至有殉情而死的情節。這些看似荒 謬的情節其實恰恰反映了排灣族人與動物生命平等的觀念。在他們的生命觀中,人 類並非是凌駕於動物之上的存在,動物與人一般具有尊嚴,同樣是太陽神所創造的 生命,誰也不比誰更高貴。此外,排灣族的口傳敘事中還有大量人與動物之間發生 形變的傳說。採編於日據時代的《生蕃傳說集》中就記錄了數則人變為臭蟲的口傳 敘事:

男子因嫌棄自己年老色衰的妻子,而與年輕貌美的女孩另結夫婦,年老的妻 子便化為臭蟲咬死了二人。81

曾有兄弟二人,弟弟在河邊發現了一位美女,將她藏入田邊的小屋中,卻被

77 撒古流·巴瓦瓦隆,《祖靈的居所》,頁 36-39。

78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頁 729。原文為日文,本文中乃筆者翻譯的中文版 本。

79 同上。

80 同上。

81 同上。

38

哥哥搶走。弟弟因嫉妒變成臭蟲啃咬二人,哥哥氣憤地將它扔進火中,臭蟲 大喊一聲「哥哥搶了我的女人」後便死去了。82

除以上兩則外,還有數個人變臭蟲的不同版本之故事,但情節卻出人意料地一 致,即形變的原因均出於男女情愛上的妒忌。在排灣族的口傳敘事中,不僅臭蟲是 由妒火中燒之人變的,烏鴉也可以化作善心的老人83。遭受虐待的兒童可以化鳥飛走

84;老鼠則是由被毆打的妻子變化的85;至於熊與豹則是相愛相殺的兩兄弟變化而成

86,因此總是互相追逐永不罷休。除此之外,山羊也是由人變成,羊角正是不慎插入 頭頂的木鋤化就87;兩個因採摘果實而發生爭執的夥伴,樹上的變成了猴子,樹下的 變作了穿山甲88。似乎在排灣族人眼中,凡是有呼吸有生命的物種都可以是由人類變 化的,而人類也可以與動物產生各種各樣的互動。這種人與動物間界限不明、界限 可打破的思想,反映出的正是排灣族生命平等的觀念。

82 同上。

83 詳見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説集》,頁 281-285,為蒐集自排灣族德 文社的口傳敘事。

84 同上。

85 同上。

86 詳見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頁 460-461。

87 同上,頁 458。

88 同上,頁 437-4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