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與課程綱要之內涵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探究國中音樂教科書中歌曲教材有關生命教育議題之內容特性與 生命教育議題相關之歌曲教學方案實施策略。在此,第二章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進行分析與探討,作為研究工具之基礎,以及研究設計與實施之依據,此外,在研究資料分 析後,作為研究結果的討論之用。本章共分為(1)生命教育的意涵與課程綱要之內涵分析、

以及(2)與生命教育議題相關的研究分析等兩節。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與課程綱要之內涵分析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不同,對生命的認知亦不同,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期望每個人能 夠珍惜生命,使其有良善個性並陶冶心性,進而展開生涯規劃,實現個人生命的意義與價 值。而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標,即為建構成熟而理想的人格(陳浙雲,2001;鄭石岩,2002)。 因此,本節首先探討國內外生命教育的意義與發展,再整理並分析國內生命教育課程綱要 的內涵,以茲瞭解生命教育於國高中課程推行之現況,同時作為選擇研究工具之依據。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與發展

(一)國內生命教育議題的推動

國內生命教育起源於 1997 年,提倡背景源自當時社會上發生了許多嚴重的暴力事件

(陳立言,2004;孫效智,2001)。對於暴力可分為兩個面向,一為傷害及不尊重他人的生 命;二是青少年的自戕與自我傷害。當時這兩方面殘害生命的暴力事件經常上演於社會版 新聞,而且暴力事件主角年齡層有逐漸下降、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暴力的校園、凶殺的現 場、犯罪的案件、潑硫酸或凌虐、連串的自殺事件,加上 921 地震、小林村土石流淹滅村 庄的悲劇,不論人為或大自然對生命的無常,進而所引發的省思,這些事件皆成為提倡國 內生命教育的重要背景原因。

為了防止校園暴力與青少年自殺防制,前台灣省教育廳於 1997 年底於中等學校展開生 命教育計畫的推動,以臺中市的私立天主教學校曉明女中為重要學校,並於曉明女中設立

「倫理教育推廣中心」(1998 年更名為「生命教育推廣中心」),沿用曉明女中使用二十 多年的倫理教育教材補充擴之,使其能更適合臺灣中等學校的需要。此時期生命教育的重

8

要理念為「認識、珍惜、欣賞與尊重生命」等四大理念(陳立言,2004)。

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畫實施後,於各縣市設置中心學校,在此項計畫推動執行期間,

受到各級學校的支持與重視,之後並於多所學校中陸續開設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與研習。

同年 9 月設立了「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為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時所需各種資源的平臺,

提供全國各級學校實施生命教育、輔導課程及倫理教育時的重要資源。

1999 年教育部公佈「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其中包括明確宣告對於終身學習的重 要理念與落實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展現出推行生命教育的重要。2000 年二月成立「生 命教育推動委員會」,同時設置「生命教育專案小組」, 2001 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將之訂 為「生命教育年」,同時間頒佈「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2001 至 2004 年),

期望能從小學至大學的十六年教育體系中,將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將之融入其中,

使自幼到大的教育體系能夠更完整化,以更完備的方式呈現整體之生命教育,並以啟發學 生生命智慧、深層內化為自身的覺省、將知情意行整合為生命教育之目標(教育部,2004)。

之後,鑑於校園暴力事件仍無法平息,為推廣生命教育概念,提升學生尊重生命、關 懷生命與珍惜生命,教育部於 2006 年頒布「推動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工程計畫」

(教育部,2014a),2007 年訂定「教育部推動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 畫」,作為 2007 至 2009 年推動生命教育之重點與主軸(教育部,2014b)。

為延續生命教育既有的成果與繼續推廣,教育部於 2010 至 2013 年訂定「教育部生命 教育中程計畫」,再次強調學校、家庭與社會的關聯,主要理念為「全人發展、全人關懷、

全人教育」,加以繼續整合社會與地方資源、以延續發展學校創新與特色等目標為方向 (教 育部,2014c)。

最近的生命教育計畫為教育部(2014d)生命教育推動方案,規劃自 2014 至 2017 年,

範圍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等層面,除了更加強與關懷特殊及弱勢族群,確實落實深耕計 畫,包括涵蓋學前到成人之終身學習發展,課程能夠全球化並與國際接軌交流,期待生命 教育能夠成為我國教育計畫之特色,以長遠發展為推動方針,進而讓臺灣在推動生命教育 的方式與成效,能夠與國際間各國分享。

從上述可知,國內生命教育的意義,從早期的倫理教育,延伸至自我傷害防制,到以

9

全人教育之論點提出生命教育的內涵。國內在生命教育的推動,從最初中等學校教育開始,

延伸為小學至大學十六年的學校教育,拓展到涵蓋學校、家庭、社會,並與世界接軌,教 導每個人一定要珍惜生命,開展人生的生涯規劃,實現自我之生活,進而豐富人生,發現 生命的美好及意義。

除了教育部在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課程方面,希望同學能藉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進而藉由此課程的推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瞭解生命的意義為何,建立良好和諧的 人際關係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再能從中開展出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以及內化為屬於自己的 生命智慧。近年來,許多致力於推展生命教育為重要主旨的民間社會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成 立,使蓬勃發展的生命教育理念讓更多人知曉,也希望能因此由學校逐步走進社會大眾的 生活中。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福智文教基金會、慈濟全球相關 機構與關懷生命協會、泰山文教基金會等機構,皆用心為家長及學校的校長、主任或教師 舉辦有關生命教育相關課程之研習活動。南方文教基金、財團法人生命教育基金會、財團 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與宗教博物館,以上各團體辦理各種相關研習外,也設計了許 多適合孩子參與的體驗活動。

高雄縣圓照寺於 2002 年起辦理生命教育研習,研習對象為國內中小學教師(圓照寺全 球生命教育網,2007),2003 年邀請當時擔任臺南大學黃政傑校長、學者黃壬來與李宜堅 教授等,共同討論有關教材之編寫、課程之研發、能力指標之設計,及各個階段與教學相 關之事宜(盧春秀,2011)。2005 年至 2008 年,與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展開合作,參與 如何將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位教材的研發工作,分別依照四個生命 教育核心理念主題:生命源起、維護、發揚與完成,發展出兩百多件以生命教育為主之主 題,融入於中小學領域之教學設計,再受教育部委託,共同建構生命教育學習網,將相關 生命教育主題進行整合,完成生命教育有關教學設計、數位資料部分之建置(圓照寺全球 生命教育網,2007)。

2004 年在孫效智、陳立言等人的召集邀請下,結合了對生命教育領域有相同理念之專 家學者及相關領域之專業人員,一起為生命教育領域之研究、推展與學術方面共同努力,

發起成立臺灣生命教育學會(陳立言,2004)。臺灣生命教育學會與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共

10

同辦理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學分班,以落實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實施與師資方面的需求與完善。

表 1 國內民間團體機構的創立時間與生命教育理念分析彙整

民間團體機構 創立時間 生命教育理念

慈濟相關機構 1966 年 尊重生命

高雄縣圓照寺 1988 年 關懷生命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基金會 1989 年 成就圓滿和諧的世界

泰山文教基金會 1990 年 正念、感恩、樂觀、看見真善美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1991 年 尊重與包容

南方文教基金 1991 年 肯定自我、幫助他人

關懷生命協會 1992 年 眾生平等

福智文教基金會 1997 年 心靈淨化、塑造完美人格 財團法人生命教育基金會 2000 年 珍惜生命

靈鷲山佛教教團 2001 年 心靈淨化、生態環保 臺灣生命教育學會 2004 年 認同自我、關懷生命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國內多個推動發展生命教育為首要主旨的基金會及公益團體,所辦理之學 習活動皆以生命教育研習為主,研習對象主要為學校教師,其次為學生及家長,學生團體 以夏令營為常見舉辦方式。課程方面各團體所採用對於生命教育的理念亦有所不同,各有 其特色與範疇,主要涵蓋了瞭解自我及人與自己、他人、環境與生命相關方面等議題,進 而肯定自己、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付出關懷,將社會導引至善的方向發展,建立全人發 展的環境。

從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之核心方針,與民間團體成立相關機構的宗旨來看,可以發現 生命教育關注的內涵會隨著時代的轉變或是社會事件的影響,而有所不同。進一步分析相 關的專家學者對生命教育的詮釋。以下就四位專家學者提出的主要看法進行比較。

11

黃德祥(2000)對生命教育之詮釋分為五個主要的脈絡,分別是(1)宗教取向的生命 教育,提供使人心安定的力量與個人心靈之寄託。(2)生理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強調心 理及生理的健康,拒絕任何對心靈造成污染的來源。(3)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視學生 的全人教育以及生涯輔導與規劃。(4)生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著重在生活習慣的培養、

黃德祥(2000)對生命教育之詮釋分為五個主要的脈絡,分別是(1)宗教取向的生命 教育,提供使人心安定的力量與個人心靈之寄託。(2)生理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強調心 理及生理的健康,拒絕任何對心靈造成污染的來源。(3)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視學生 的全人教育以及生涯輔導與規劃。(4)生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著重在生活習慣的培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