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態旅遊規劃原則

第五章 杉原海岸生態景觀保育規劃原則探討

第二節 生態旅遊規劃原則

一、當地原住民的權益

原住民廣泛而言為居住於該地區的最早住民,其生活方式、文化建立均與 當地的天然資源脫離不開關係,原有的傳統領域使原住民無須對入侵者產生恐 慌,迫使改變生活方式與既有的生活技能。阿美族是熱愛海洋的南島語族,接 受上天恩賜享受著浩瀚無垠的海洋資源,隨著漢人與開發商的進入改變了未來 的一生、改變了土地使用的方式,進行生態景觀保育之同時,應以回歸原住民 的在地權益,組成非政府組織(NGO)或以家戶為單位給於適當的股權,發 展生態保育兼具旅遊的事業,讓權益最大的受益者回復到原住民及可能的利益 關係人身上。

二、建築及景觀設計準則的訂定

景觀是人類知覺的第一映像,準則的建立是實施管理的首要,不當的準則 非但無法帶來優美的視覺景觀,也無法建立地方特色引發當地居民共鳴,交通

部東部海岸管理處(以下簡稱東管處)針對其所轄範圍建築訂有辦法,其規定 卻是花東海岸一體適用。以台東為例沿海地區就有平埔族、中部阿美族、南部 阿美族、漢族等,除漢族外同是南島語族確有著不同的文化與建築思維,對於 天然氣候的對應方式表現在建築與景觀上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身為東部海岸 觀光主管機關,東管處可以各族群不同的傳統建築及景觀訂定不同的部落風 格,公路景觀上除標線標誌等安全考慮需全國統一外亦可融入部落風格,營造 特殊部落景觀,建立生態旅遊的基本環境。

三、海洋生態社區的設立

由於杉原部落土地多為國有土地,政府擁有絕對的開發主導權,現有社區 建築凌亂,建設內容除鐵皮構造屬綠建材外,其他並未見具體的生態思維,透 過專家學者調查找出既有生態廊道,社區公共設施建築以生態工程的手法、部 落慣用建築語彙及永續可回收再利用建材為架構,依據建築及景觀設計準則為 藍本,建立動植物生態友善環境,人類與生物同一生態系,滿足綠建築中的九 大指標,成立全台第一座海洋生態社區,為生態旅遊及永續建築社區樹立典 範,提供示範性的功能,逐步推展至花東海岸社區及全台灣各海洋社區,進而 達成台灣島是生態社區的目標,生態保育的目標也一併達成。

四、遊客安全的確保

旅遊型態已由走馬看花轉變為深度與定點方式,旅遊地點由於停留時間增 加安全的顧慮,海洋生態景觀的探索又是具高度挑戰與危險性的活動,形成規 劃時應以天候與海象條件為首要考慮,不抱人定勝天的心理降低活動危險性,

導覽人員隨時注意掌握遊客狀況,避免不必要狀況的發生,當意外事件發生時 備有完善的救護與後勤支援,減低遊客生命財產損失,確保遊客安全。

五、生態景觀環境的解說

環境解說是生態旅遊非常重要的部份,透過生態解說可知生態景觀環境之 所以然,生態系消長的相互關係,如何進行觀察和體驗對生態景觀的影響是較 輕微的,它也是環境教育的一環,正確的環境解說可以增強保育的概念,生態 景觀的衝擊是可被降低,人類面臨全球氣候大變遷及天然資源超限利用而日益 耗絕的同時,生態旅遊的環境解說確實扮演重要的腳色,因而對於解說人員的

訓練和教育是一項長期與不可間斷的任務。

六、生態景觀環境的監督

杉原灣北礁區域在部落熱心人士的努力下已劃定為海洋保護區,雖有原住 民傳統領域的爭議,生態景觀環境終究獲得保育,生態旅遊的經營者由部落權 益關係人組成是符合生態旅遊的精神,地緣關係使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自 然界產生密不可分割的關係,社區居民與經營者也是生態系統的一環,當人類 超限利用生態景觀資源便使生態系平衡遭受挑戰,以體驗活動為例,麵包餵 魚、浮潛前塗抹防曬油、浮潛對珊瑚礁的破壞都將對海域有著負面影響,訂定 活動限制便是社區居民與經營者重要責任。

七、部落文化人文景觀的傳承

杉原部落因經濟產業未能自足,生產人口外流嚴重,傳統謀生技能無法滿 足生活所需,原有的漁撈技術、海菜採集、竹編、月桃編、竹筏製作、建築工 藝、口傳歷史、歌謠舞蹈等漸漸失傳,尤其非常重要的尊重自然生態觀及導致 文化開始產生斷層,危及部落文化傳承,透過發展生態旅遊將固有技能文化因 素加入,部落人口回流傳統技藝和文化才得傳承。

八、生態景觀資源保育的責任

自然和環境保育是崇高理想,多數人贊同自然和環境保育,但對於其範 圍可說是非常模糊,高明瑞(1997)對其下了四個定義一、自然與環境是人類 生活基本條件,是人類生活和休閒的範圍,固應加以保護、撫育和重建。

二、植物、動物、風景和特殊自然景觀,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和鄉土特有的目 的,應加以保護。三、農地、林地、住宅區、工業區、交通用地和遊樂區都應 該被撫育或保護。四、自然生產力應保存,特別要避免外來的破壞,如果沒有 重大原因(或充分理由),對改變他的結構、外觀和特性應減少,已有之破壞 宜清除或重新恢復,使其生態系統儘可能重建。由此自然資源與環境區分開 始產生衝突,主張保育生物為主的團體通常不注意景觀需求,對於觀光為主 的訪客相當反對;研究和教育為主對特殊景觀的看法與觀賞為目的的團體也 有衝突。此種模糊而認同,明確而衝突的自然保育特徵,唯有透過人文的價 值思辨,方能使問題獲得根本解決。杉原地區目前的生態環境與景觀條件大

致與前述四大定義可謂不謀而合,如能透過社區與公部門協調的方式,改變 模糊而認同,明確而衝突的特徵,而能模糊而認同,明確而堅持必能為社區 帶來保育成果,達成公共財、無可取代的生態資源、保有健康的生態功能三大 保護區的價值。

九、傳統產業的創新

杉原部落自日據時代即因日商杉原商社進駐而得名,引入甘蔗、鳳梨等農 作,後又有香茅、蝸牛工廠、撈魚苗等產業引入,但因需求改變導致傳統產業 沒落,連帶原住民既有的傳統技藝也日益失傳,生態旅遊是體驗經濟的一部 分,體驗經濟的體驗收益往往是民生經濟的數倍,發展生態旅遊可掌握部落傳 統地方特色,加入現代美學精神包裝,體驗蔗糖製作、香茅油製作、鳳梨香皂 製作、月桃編織、搗麻糬、魚飼料製作、伐竹筏體驗、珊瑚礁生態體驗等,創 造部落產業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