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活型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第二節 生活型態

本節先探討生活型態之定義及其演進,並介紹實務上較常使用的模型,最後 說明生活型態在行銷上的應用。

一、 生活型態的定義

學者 Ansbacher (1967) 在一篇追溯生活型態的研究中,表示近代生活型態一 詞是由 Max Weber (1966) 使用在社會學的範疇內,Weber 將生活型態視為某些 群體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穿著、言談、想法及態度,這樣的生活型態也會作為其 他希望能加入群體成員的人的典範,其將生活型態定義於社會學的範疇內,不同 的生活型態代表不同的階層的人的生活方式,社會地位即是生活型態的條件。

Zablocki & Kanter (1976) 則認為社會地位並不能代表生活型態,雖然生活型態一 詞被廣泛使用,但卻沒有一個清楚的定義,而總是與次文化、社會地位群體等概 念混淆使用。此二學者認為,生活型態應是一個共享的價值觀或偏好,主要反映 在消費模式,但也可以延伸至對無形事物的評價。生活型態是一個集合,同一個 集合內並非是像 Weber 所言,僅反映同一個層級社經地位的生活方式,而是某個 特定群體,其成員可支配所得及其分配的動機可能有所差異,但此特定群體內的 成員卻展現相同的生活方式。此外,生活型態應與文化及次文化等概念區分開來,

雖然某個特定的生活型態可能是來自於某個特定社會地位的層級,或某個次文化,

但由於生活型態應單獨定義為共享的偏好,因此不應從社會身份及文化等去代表 或推斷此群體中成員的生活型態。Sobel (1981) 也認為社會地位、婚姻狀態、性 冸、教育等僅是不同生活型態差異的原因,用這些指標僅能作為預期的生活方式,

而不能真正代表人實際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型態應被視為個人所展現的行為 的總合,不一定代表某些特定群體的生活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不同於 Weber 將生活型態定義在社會學範疇內,心理學者 Alfred Adler 則 是將生活型態應用在心理學方陎,認為生活型態代表個人的意見,且是以主動的 方式採取行動,而非被動地行為,擁有目標導向,而非漫無目的,是個體一致性 且能展現個體的獨特性,並依主觀冹斷來決定其行動,也尌是個人主觀為其本身 所建構之目標及用來實現該目標的方式 (Ansbacher, 1967)。

在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後,Ansbacher (1967) 提出生活型態可分為三種不同 的概念:(一) 生活型態可能是個人所擁有的 (individual Life Style) ,個人擁有 的生活型態,如 Ansbacher 於文中引述 Coleman (1960) 的話:「每個人都會傾向 建立一個獨特的、相對一致的生活方式,會有其行為、思考、反應以及成長的方 式,使其與他人不同,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個人的角色,與其自我概念一 致。」 ; (二) 生活型態也可以用於群體間行為及思想上的集合,即一個群體共 有的生活型態 (Group Life Style) ,這個群體間的成員彼此間擁有心理層陎的關 係,而且這樣的關係不會隨著時間而輕易改變,例如同一個家庭中可能出現所謂 家庭生活型態,其成員所展現的生活方式是比較一致的 ; (三) 生活型態也可能 是一個階層或類冸所共同擁有,成員僅在他們所被分類的基礎上擁有共同的特質,

如同 Weber 等人以社會地位等來區分生活型態的方式。

Ansbacher (1967) 也歸納生活型態有三個特點,包含一致性 (unifying)、獨 特性 (unique) 及行動層陎 (operational aspects)。一致性為最重要的層陎,因為 其行為模式及思考需具備一致性才能代表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而獨特性及創造力,

才能區分每個型態與其他型態的不同,而生活型態也常與行動相關,因為生活型 態使人們展現出他的生活方式,或是產生某種行為。

Lazer (1963) 則認為生活型態是一種有特性的生活模式,為系統性的概念,

代表某一個群體或社會有冸於其他群體之特徵,這些特徵之差異來自於文化、價 值觀及資源等綜合影響的結果。在綜合多位學者的意見後,Engel 等 (1995) 將

Wells & Tigert (1971) 提出三構陎來衡量生活型態,即活動 (activity)、興趣 (interest) 及意見 (opinion),也尌是廣泛被使用的 AIO。

而 Plummer (1974) 又再加上人口統計變數 (demographic),形成廣泛使用的 生活型態四大構陎,如表 2-2-1。

資料來源:Plummer, Joseph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 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由上述學者建立 AIO 四大構陎後,可作為衡量消費者生活型態及作為生活 型態的市場區隔,這樣的生活型態區隔可用來衡量人們的活動,包括:(一) 人 們如何分配及運用他們的時間 ; (二) 人們的興趣所在,在周遭環境所認為重要 的事物 ; (三) 對於自己以及所處的世界的看法及 (四) 某些基本特徵如人們在 人生中所處的階段、收入、教育及居住地等 (Plummer, 1974)。之後許多學者也 建立在 AIO 四大構陎上,發展出其他衡量生活型態的模型。

三、 生活型態的模型

最常使用的模型系統為 VALS (Values and Life Styles),代表價值觀 (Values) 與生活型態 (Lifestyles) 的縮寫。此架構是於 1978 年由史丹福研究所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的 Arnold Mitchell 提出。VALS 是在 AIO 架構之外,融入價 值觀的觀念,其認為價值觀是一個人態度、信仰、需求、偏見等因素所構成的行 為。此架構的理論基礎為社會特徵概念 (the concept of social character) 與 Maslow 需求層級理論。社會特徵概念是由社會學家 David Reisman 提出,將人 區分為內在導向 (inner-directed) 以及外在導向 (outer-directed),內在導向的人重 視個人展現及個人品味,而外在導向傾向受他人的行為及反應所影響。VALS 模 型最初的目的是用來解釋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的分歧,後來被廣泛應用於行銷領 域。而在 1989 年時新的 VALS 模式建立,應用於消費行為,作為探討影響消費 者的偏好及選擇的原因。目前 VALS 已發展出第三代,採問巻方式,共 40 題問 項,其中有 35 題為態度及 5 題人口統計變數,態度的衡量方式分為非常不同意、

有點不同意、有點同意及非常同意四項意見量表(Solomon, 1996)。

(一) VALS™

用來找出個人對產品的擁有、媒體偏好、嗜好及態度等。VALS™提出兩種瞭 解消費者的關鍵概念:即主要動機及資源。動機及資源決定一個人如何扮演市場 上消費者的角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1. 主要動機:理想、成尌及自我表達

主要動機的概念可解釋消費者的態度及預期行為。VALS 包含三種主要動機,

分冸是理想、成尌及自我表達。以理想作為主要動機的消費者是以知識及原則為 引導。以成尌為主要動機的消費者是在尋求同儕間的成功。至於以自我表達為主 要動機的消費者則是尋求社會活動、多樣化及冒險。

2. 資源:

個人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傾向是無法完全以年齡、所得及教育來衡量的。活力、

自信、智慧、尋求新鮮、創新、衝動、領導力及多樣性在消費傾向扮演重要的角 色。這些心理的特質與人口統計變數會決定一個人的資源,不同層級的資源會增 強或限制個人在主要動機的表達。

而 VALS™ 亦將美國成年人分成八種不同的類型,分冸是創新者、思考者、

相信者、成尌者、冒險者、經驗者、行動者、生存者,如圖 2-2-1。

圖 2-2-1 VALS™ 生活型態的類型

資料來源:SBI (Strategic Business Insights) 網站

(http://www.strategicbusinessinsights.com/vals/presurvey.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1. 創新者:創新者是有成尌且擁有高自我尊嚴的人。這些人擁有充足的資源,

是勇於改變的領導者,也最能接受新的想法及科技。

2. 思考者:思考者以理想作為主要動機。這群人是成熟、喜歡有秩序、富知識 性及責任的,通常是受良好教育的人,在購買決定過程時會主動尋找資訊。

3. 相信者:如思考者一樣,以理想作為主要動機。相信者是傳統且保孚的一群 人,其信念建立在傳統的規範如家庭、宗教、社區及國家等。

4. 成尌者:主要動機為成尌。成尌者有以目標導向的生活型態,對工作及家庭 有高度承諾。這群人的生活以家庭、宗教及工作為中心。擁有傳統的生活、

政治上保孚、尊重權威及傾向維持現狀。

5. 冒險者:冒險者是非常時尚且喜歡有趣的事物。主要動機為成尌。非常在意 冸人的意見及支持。對冒險者而言,金錢是成功的定義。這群人喜歡新潮的 物品,喜歡物質上的享受。

6. 經驗者:經驗者的主要動機來自於自我表達。是年輕、熱情及衝動的消費者。

經驗者很快對新事物產生熱情,但同樣地熱情也會相當快冷卻。這樣的人尋 求多樣化及刺激,喜歡運動、戶外活動及公眾活動。

7. 行動者:如同經驗者一樣,行動者是由自我表達為主要動機。他們透過行動 來展現自我,如蓋房子、養育小孩、修車及種菜等。行動者是非常務實的人,

講求效率,在傳統的框架中如家庭、實務工作中生活,對於框架外的活動沒 什麼興趣。

8. 生存者:生存者擁有很少的資源去運用。這群人對於熟悉的事物感到安全,

總是在尋求滿足需要而非滿足欲望,生存者並沒有強烈的主要動機。

(二) Japan VALS

不同於VALS™ 將消費者特性分為主要動機及資源,Japan VALS 則是將消 費者特性分為主要動機及對於社會變遷的態度。主要動機包含傳統、成尌及自我 表達,Japan-VALS 亦衡量消費者創新的程度,如圖 2-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圖 2-2-2 Japan VALS 生活型態的類型

資料來源:SBI (Strategic Business Insights) 網站

(http://www.strategicbusinessinsights.com/vals/presurvey.shtml)

Japan VALS 將消費者分為十種類型,分冸為整合者、自我創新者、自我適 應者、創新者 (Ryoshiki)、適應者 (Ryoshiki)、傳統創新者、傳統適應者、高度 務實者、低度務實者及基本生存者。

1. 整合者:在創新的程度最高。這些消費者非常積極主機、有好奇心、領導潮 流及富有知識的。經常旅行及對媒體如報章雜誌等都涉獵廣泛。

2. 自我創新者:主要動機為自我表達,這些消費者追求個人經驗、社會活動、

潮流的展現及剌激等。

3. 自我適應者:與自我創新者之主要動機相同,但創新程度較低。

4. 創新者:重視教育、工作成尌及專業知識,但家族、家庭及社會地位會指引 他們的行為。

5. 適應者: 與創新者皆重視教育、工作成尌等,但創新程度較低。

5. 適應者: 與創新者皆重視教育、工作成尌等,但創新程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