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2 產品屬性理論

2.2.1 產品的分類

在討論產品行銷策略前,必須先瞭解過去傳統的行銷領域對於產品的分類方 式,然後進一步考量網際網路應用特性,並決定選擇行銷策略。Copeland(1923) 根據消費者在購買一項新產品時所需耗費的心力、品牌間的比較、以及品牌偏好 的程度,將消費品分為便利品、選購品和特殊品三大類,此一理論成為後續研究 者在產品分類領域的一個理論基礎,有許多學者根據此分類來研究不同類型產品 的行銷行為。

Nelson(1970)利用產品屬性來對產品加以分類,根據其分類的構面可分為搜 尋屬性(Search Quality)與經驗屬性(Experience Quality),搜尋屬性產品係指 消費者於購買前,透過資訊搜尋處理,進而對產品品質作出適當判斷之產品,例 如衣服、珠寶、家具等;而經驗屬性產品,係指消費者在使用過該類產品後,才 能對產品品質作出適當判斷之產品,例如餐廳、旅遊服務等;Mayer, Mason, and Gee(1971)則利用店址的方便程度、產品的適合性、所購得價值、銷售努力及服務、

商店等級、購後的滿足等屬性,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分為:便利商店便利品、便 利商店選購品、便利商店特殊品、選購商店選購品、特殊商店特殊品,而選購品 可在便利商店和選購店銷售,特殊品也可在便利店和特殊店銷售,當然在不同通 路中所銷售的選購品和特殊品會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感覺。另 Bucklin(1976)將選購

品分為高度和低度兩類,並將 Copeland 三種消費品彙整為四類:便利品、特殊品、

低度選購品和高度選購品,其分類考量在於品牌相似性及消費者選擇行為之不確 定性。

另一個與低度選購品類似分類,則是 Holbrook and Howard (1977)利用產品 特性、消費者特性及消費者反應進行分類,其在原來 Copeland 的三種分類外,加 了第四種類型:「偏好品」,他們認為偏好品是一種涉及低度選購努力(shopping effort) 、低度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的產品,但有高度的品牌偏好。Enis and Roering(1980)以 Holbrook and Howard 之分類方法,將消費品分為便利品、

偏好品、選購品、特殊品,但他們認為產品是利益的結合,行銷者的策略是利用 4P 的組合來配合消費者的需求利益。Murphy and Enis(1986)依據消費者投入心力 (effort)及風險(risk),另細分成便利品、偏好品、選購品及特殊品等四類產品,

以利制訂行銷策略。蔡玉萍(民 92)引述 Kotler(1997)也指出行銷人員對於多樣的 產品有相當傳統的分類方式,包括依據耐久性、服務和使用目的。每一項產品屬 性都有其適當的行銷組合策略。

另經濟學對產品屬於選購品之部份亦有定義:消費者覺得值得花時間去比較 同業中不同產品在價格及功能上的差異。特性為:商品價值較高、單位利潤高、

同業的商店設在同一地區(例如服飾店、傢俱店、珠寶店等)、產品的擺設非常講 究。選購品可分為同質選購品及異質選購品。

1.同質選購品: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認為此類在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希望以 最低價格獲得。例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行銷者需要此類產品的最大暴露,

並促成將消費者對價格的比較。

2.異質選購品:消費者所重視的是品質及樣式,而價格並不是考慮的重點,例如 傢俱、服飾等。由於異質選購品沒有標準的樣式,故價格自然不同。行銷者所 重視的是高品味、高格調、獨特性。

而在價格方面,當產品越具有設計、功能、及品質或品牌上之特色時,其對 價格選擇的自主權會比較高,相反的,則幾無任何訂價策略可言。例如:LV、

Hermes、Channel、BENZ 等名牌皮件、服飾及轎車等,這些企業會以堅持產品品質 之領導優勢,作為訂價之首要目標,所以在此訂價下,便是採取高價位方式-市場 吸脂法(market-skimming),獲取最大的投資報酬。其適用情況為:

1. 消費者願意支付高的價格去購買此商品。

2. 高價能塑造高品質之形象。

3. 高價之基礎在於市場區隔化,且不致引起太多競爭對手加入。

4. 小規模生產商品。例如:某些限量生產的名牌手錶、名牌服飾、名牌手機。

5. 產品具有某獨特性質或專利保障。

2.2.2 依耐久性與實體性分類

1.耐久商品(durable goods):耐久品係指有形實體物品,其特性通常可使用多次,

需要較多的銷售服務,具有較高毛利及較強銷售保證,例如冰箱和衣服。

2.非耐久商品(non-durable goods):非耐久品亦係有形實體貨品,它通常僅能使 用一次或數次,例如啤酒、肥皂和鹽。非耐久品因消耗快,故買得較為頻繁,

因此適當策略是銷售地點多、成本加成低並運用大量廣告,以吸引大家試用並 建立偏好。

3.服務(service):服務係可供出售活動、利益或滿足感,例如理髮。服務非實體 產品,它具有不可分割、易變化且易變質等特性,因此需要品質管制、提供者 的信譽以及對消費者的適用性。此項服務即為本研究所探討之電子收費服務。

2.2.3 消費品依顧客之購買行為分類

1.便利品(convenient goods):顧客購買頻繁,不刻意比較,能立即作成購買決 策的物品,如香煙、報紙等。便利品可細分成主要、衝動以及緊急購買品。主 要購買品係指消費者定期購買的物品;衝動購買品係指未經事先計劃或尋求而 購買的物品,由於消費者不刻意去找,因此廠商盡可能的增加陳售的地方。緊 急購買品係指某種緊急出現而去購買的物品,如大雨後所需的雨傘,廠商為避 免失去銷售,也常將這些物品擺在許多銷售據點。

2.選購品(shopping goods):係指消費者在選購過程中,會刻意去比較適用性、

價格、品質和風格樣式者,例如傢俱、服飾、二手車和重要的家庭電器。選購 品也可區分同質與異質兩類貨品。同質品對顧客而言品質類似,其注意力將集 中於價格,故廠商應特別考量其價格;然而對購買衣服、傢俱或更異質的物品 而言,產品特色比價格重要得多。因此銷售異質品廠商應多擺設幾種不同貨品,

以迎合不同顧客品味,並僱用能為顧客提供訊息與建議之銷售人員。

3.特殊品(speciality goods):係指產品具有獨特性或高度的品牌知名度,而消 費者通常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或代價去取得者,例如賓士汽車。通常顧客購買 特殊品時不會再做比較;他們只是花時間到經銷商處將產品買回去,經銷商也 不需要設立便利的銷售據點,只須讓顧客知曉銷售地點即可。

4.冷門品(偏好品):指消費者通常不知道或是即使知道也不會去購買的東西。例

如煙霧檢查器、食物處理機等新產品,必須在大量廣告和人員推銷後才能脫離 冷門品的範圍;典型冷門品包括人壽保險、墓地、墓碑和百科全書等。

2.2.4 產品屬性的意義

一般認為商品是一組有形物理和化學屬性組成之可辨認物體,此種看法常忽 略訴求消費者動機及購買型態之產品屬性。產品屬性(Product attribute)則是產 品所有外顯、內含特徵性質之組合,能為消費者所察覺者。企業推出的產品有不 同的產品屬性,至於這些屬性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且為顧客所認同,尚待 進一步評估。對產品屬性依其表現方式不同,可分為四種,如圖2-7所示:

圖 2-7 四種產品屬性 資料來源:劉水深 (民73) 1.原生屬性(Essential attribute)

原生屬性所指的是消費者與經銷商買定商品後,經銷商依照商品內容,提供 商品或服務給消費者,在此當中,經銷商提供的商品服務為原生屬性。

2.形式屬性(Formal attribute)

形式屬性是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商品必須以一種實體的形式出現,可以看 見、觸摸、購買。消費者購買商品時,通常會仔細聆聽業務人員介紹商品的內容。

因此購買的商品便是形式屬性的一種。

3.知覺屬性(Perceived attribute)

衍 生 屬 性

知 覺 屬 性

形式 屬性

原 生

屬 性

形式屬性外圍是顧客知覺,包括顧客對商品態度和本身認知。例如,消費者 購買商品時,最主要購買動機是為了炫耀及代表身份象徵。因此,對於消費者而 言,商品可產生身分象徵的期待。

4.衍生屬性(Augmented attribute)

知覺屬性外圍存在衍生屬性,例如與商品有關之服務、活動、特性。消費者

Kollat &

Blackwell

Schiffman &

Kanuk 1991 消費者為了滿足需求,所表現出對於產品、服務、構想的 尋求、購買、使用、評價和處置等行為。

Engel , Miniard &

Blackwel

1993 消費者在取得、消費、與處置產品或服務時,所涉及的各 項活動,並且包括在這些行動前後,所發生的決策在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