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產品特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21 -

圖 2- 1 計畫性行為理論架構

第六節 產品特性

一、 產品定義

Kotler (1997) 對產品所下的定義為「可在市場上引起注意、取得、使用或消 費,並滿足慾望或需要的任何東西」。Etzel, Walker, and Stanton (2004) 對產品 狹義的定義為一組可辨識的特色所組成的形式,且有可以被瞭解和區別的名稱的 商品;廣義的產品定義為一組實體特色的組合,包含價格、顏色、包裝、品質、

品牌、服務和商譽等。產品並不只侷限於實體的商品,也包括虛擬的商品,可作 為行銷對象的產品包括實體的商品、人員、服務、地點、組織結構、理念和創意 (Kotler, 1997; Etzelm et al., 2004) 。過去有許多學者曾依產品的特徵對產品的分 類作過許多研究,最基本的是將產品依其是否具有實體而區分為有形的商品和無 形的服務。本研究將產品定義為:可在市場上供應並滿足慾望或需求的任何形式 的東西,包含實體商品、虛擬商品及服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22 -

二、 產品分類相關理論

早在 1923 年,Copeland 就提出了消費品的分類,之後便有許多學者提出不 同的分類。Copeland (1923) 從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到店所需花費者距離與時間、

同一類產品比較所需投入的努力,以及品牌的強度,三項準則) 將消費品分為三 類:便利品 (convenience goods) 、選購品 (shopping goods) 、特殊品 (specialty goods) 。美國行銷協會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 (1948) 根據 Copeland 對消費者的分類,以消費者特有的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態度和習慣) 為 基礎,針對這三類產品定義為:

便利品:此類產品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立即取得性是其主要的購買考量因素,消 費者通常不會花精神去選購,即花費最小的努力取得此類產品。例如:

香菸、肥皂、藥品、報紙、雜誌和口香糖。

選購品:消費者從挑選到購買此類產品的過程中,通常會願意花時間、金錢蒐尋 產品資訊,比較產品的適合性、品質、價格和樣式。例如:冰箱、服裝、

鞋子和珠寶。

特殊品:此類產品受到一群具有某些明顯特質的消費者群體的愛戴,在消費者心 中已無可取代,他們樂意且致力於為取得此類產品付出心力。例如:特 定品牌的零售店、手錶、鞋子和汽車。

Holbrook and Howard (1977) 以產品特性 (該產品必須購買的程度和對產品 特定的瞭解程度) 、消費者特性 (自我涉入程度和個人自信的表現) 和消費者的 回應 (實際購買和精神投入的程度) 等三項準則作為產品分類基礎。在便利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23 -

選購品和特殊品之外,額外提出第四種產品類別-偏好品 (preference goods) , 指的是購買此類產品的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廣告媒體的宣傳,建立起品牌的形象,

促使消費者產生品牌偏好。

Kotler (1997) 認為依據產品特徵可將產品分為多種類別,這些特徵包含:耐 久性、用途等。依產品耐久性和有形性 (durability and tangibility) 可將產品分為 (1) 非耐久財 (nondurable goods) :一種有形產品,正常情況下消費的很快且經 常被購買,例如:啤酒、肥皂和食鹽; (2) 耐久財 (durable goods) :一種有形 產品,正常情況下可重覆使用多次,例如:電視、冰箱;與 (3) 服務 (services) : 是 具 有 無 形 性 (intangibility) 、 不 可 分 割 性 (inseparability) 、 異 質 性 (heterogeneity) 和易逝性 (perishability) 等四種特性,例如:理髮、產品維修。

而以 消費者 購買 不 同 產品 的 購物 習慣來 分 類,可 分成 便利品 (convenience goods) 、 選 購 品 (shopping goods) 、 特 殊 品 (specialty goods) 及 非 搜 尋 品 (unsought goods) 四類,其中非搜尋品指的是消費者不知道或尚無興趣之商品,

例如:靈骨塔。以轉售、生產其他產品或提供服務讓企業使用為目的之工業用品 特徵來分,可以分成材料與零件、資本項目及附屬用品與商業服務。

Nelson (1970) 將產品分成兩大類: (1) 搜尋性產品 (search goods) 指在購 買產品之前就可以經由事前的資訊收集而得知產品的屬性 (如顏色、格式、形狀、

價格、合身、感覺、硬度和嗅覺等) ,來評估品質。例如:相機、車子、椅子等。

(2) 經驗性產品 (experience goods) 指產品的屬性必須到消費者實際購買且使用 後,才能作評估品質。例如:旅遊、理髮、美食等。搜尋性產品可藉由廣告向消 費者告知產品的品質,而經驗性產品可找公正的第三者來佐證,例如擔保人、研 究室、消費者報告等。Darby and Karni (1973) 認為除了搜尋品與經驗品之外,

Holbrook and

Howard (1977)

Darby and Karni

(1973)

搜尋性產品、經驗性產品、信任性產品

Ratchford (1987) 思考面產品、感覺面產品 Norton and Norton

(1988)

搜尋性產品、耐久性經驗品、非耐久性經驗品

Smith and Park (1992)

搜尋性產品、經驗性產品

在早期的 Ainslie and Rossi (1998) 研究中,是以家庭的價格敏感度為基點,

使用了各種互不相關的產品項目 (如:番茄醬、花生醬、金槍魚、衛生紙等) , 衡 量 在 不 同 大 小 的 家 庭 中 價 格 敏 感 度 之 關 係 , 並 使 用 變 異 數 組 成 分 析 法 (variance-components method) 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對於不同的產品項 目,價格敏感度與家庭大小皆呈現正相關,人口越多的家庭對產品價格越敏感,

且價格敏感度也與人口統計特徵有顯著相關。

Huber, Holbrook, and Kahn (1986) 指出,當產品的品質和價格是屬於高價位 以上而非中低位時,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會相對較低。而近期的 Goldsmith, Flynn, and Kim (2010) 也指出消費者對於地位財 (status) 的產品 (即能夠顯示出消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26 -

者可以更加明確地做出商品取捨之判斷,因此搜尋行產品非常適合作為本研究所 探討的目標產品。此外,根據台灣的各大線上比價網站 (EZPrice 比價網、愛比 價、ePrice 等) 的熱門搜尋價格比較資料中,發現消費者在搜尋性產品中較有興 趣進行比價的商品又以 3C 產品類別佔大多數,且 3C 產品類別之商品特性 (價 格波動大、商家間價格競爭激烈、價格區間較為彈性) 有可能使消費者有較高的 比價需求,對於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相當合適。

然而若鎖定產品標的為搜尋性產品中之 3C 類別產品,可能會某些受訪者造 成困擾,因為受訪者並不一定對某一特定之產品種類很熟悉或感興趣,且設限購 買某一特定產品種類之情境的敘述對於受訪者而言可能太抽象。因此本研究決定 以受訪者近期的購買經驗來填答,而不將產品種類設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