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簡介

在文檔中 綠色建築設計服務策略 (頁 83-91)

第四章 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產業簡介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產業分析 產業分析 產業分析 產業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產業簡介 產業簡介 產業簡介 產業簡介

壹、產業背景

西元 1969 年,義裔美籍建築師 Paolo Solerio 首次將生態與建築兩個獨立的概念結 合,提出「生態建築」;1970 年的石油危機,人們意識到耗用自然資源最多的建築物 必須朝向永續發展;1980 年,隨著節能建築體系逐漸完整,建築物內部之環境的問題 逐漸突顯,以健康為中心的建築環境研究成為了各個國家建築研究的新趨勢。到了 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並簽屬「里約環境發 展宣言」、「21 世紀議程(Agenda 21)」、「生物多樣性公約」、「森林原則」、「氣候變化公 約框架」等,期望不鼓勵破壞自然生態區和不合乎經濟效益的成長,與會者並在會中 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綠建築」的概念,綠建築也由此逐漸的成為一個兼顧環境與舒 適健康的研究體系,並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踐與推廣,成為了今日世界建築發展的重 要方向。

世界上第一個綠建築的評估體系,為由西元 1990 年英國政府所成立的

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建築研究所公布的 BREEAM(BR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西元 1996 年美國由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美國綠建築協會制定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西元 1998 年由加拿大自然資源 部發起 GBTool(Green Building Tool);西元 1999 年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表

EEWH(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的綠建 築評估系統,為全球第四個制定綠建築評估系統的國家;西元 2002 年日本在日本國土 交通省支持下由產、官、學合作制定,可持續建設協會編著 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建築物綜合環境性能評估系統;

西元 2003 年中國因應西元 2008 年奧運,在國家科技部主導下由綠色奧運建築研究課 題組參考日本 CASBEE 制定了 GOBAS(Green Olympic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並 於西元 2006 年,中國建設部頒布了以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及保護環境為目標的綠 建築評估標準。

在這些綠建築評估體系指導下,目前許多歐美國家已在綠建築設計、建築節能與 再生能源利用、綠建材、室內環境控制技術的改善、資源回收再利用等各項研究方面 取得大量的成果,並在此基礎下,發展了較完整並適合當地特徵的綠建築整合技術。

這些國家根據各地區的特徵,結合了自然通風、自然採光、太陽能、地熱、綠建材、

智慧型控制系統等新技術,建造了許多示範性的綠建築,加速了綠建築的理念和技術 與產品的發展和普及。

73 貳、產業定義

自 1985 年陸續招開的營建類相關國際會議中,均呼應環境生態方面的議題,唯因 觀念、技術以及地域等之差異,而有不同的名詞定義,諸如「綠建築」(green building) 、

「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 、「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以及「健康建築」

(healthy building)等,其所提出定義與涵義如下:

一、 綠建築:「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 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綠建築最明顯的影 響,就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也就是永續 經營的特點」(參照自 1992 年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以及 1998 年於 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之 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1998 國際會議)。

二、 生態建築:「社群活動與環境相調和,達到平衡狀態,包含了健康、節約、

生態循環以及場所微環境四大項目,強調運用低科技自然手法為主 的營建方式」(參照自 1999 年於中國北京舉行之 UIA 世界建築師 大會)。

三、 永續建築:「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建材、建築物、都市區域的尺 度大小並考慮其中的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為達 到永續建築環境必須反映出不同區域性的狀態和重點以及建構不同 的模型去執行(如全球性和區域性等的模型)」(參照自 2000 年於荷 蘭瑪斯垂克舉行之 Sustainable Buildings 2000 國際會議)。

四、 健康建築:「一種體驗建築室內環境的方式,不僅包含物理量測量值,例 如溫濕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光、空氣品質等,尚須包含主觀 性心理因子,如佈局、環境色、照明、空間、使用材料等;另外加 上如工作滿意度、人際關係等要項,且一棟健康建築必須包含以上 所有」(參照自 2000 年於芬蘭赫爾辛基舉行之 Healthy Buildings 2000 國際會議)。

而近年來建築發展中有兩大系統,一個系統是以高科技(high-technology)來解決建 築與地球環境問題,重視以技術來輔助產品與環境的改善。在國際會議中,綠建築與 永續建築的課題便是屬於此類。另一個系統是以較自然的低技術(low-technology)發展,

重視自然循環體系,主張自然或古代的人們順應自然的居住概念,以解決環境問題。

生態建築與環境共生建築的出發點便是屬於此類。

不管是由哪一種觀點切入,如能結合高科技與低科技,讓地球上所有生物永續發 展為前提,所發展出的建築相關產業、技術、與設計概念等,才是真正的綠建築。

依照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出,本研究將綠建築定義為「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且 製造最少廢棄物之建築物」,並在文中皆以「綠建築」做為統稱。

74 參、產業區隔

相關綠建築設計、改善項目技術,依據建築環境涵蓋範圍進行分項,包括:基地、

建築軀殼、建築室內、建築設備及鼓勵民眾落實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

因此相關應用技術內容則依據台灣內政部所制定之綠建築評估九大指標及「生態環保、

節約能源、廢棄物減量、舒適健康」四大面向進行分類與區隔。

一、 生態環保

(一) 生物多樣性

利用建築物基地內戶外空地之自然土層及建築物屋頂、外牆、陽台…等人 工地盤覆土層來種植各種植物,用以淨化空氣、調節氣候、增加基地涵養 水的能力。

1. 生態綠網:運用綠地、水路等多種自然環境來串起這些零碎的棲地環境,

建構一個整體的生態網絡系統,以幫助生物遷徙、繁殖,並增加生物交 流的機會,避免物種的多樣性遭受威脅。

2. 小生物棲地:泛指所有由微生物至高層級動物構成的生活基盤環境,意 義在於創造多樣性生物環境,增進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 性生態系環境

3. 植物多樣性:提高綠地多樣化,使綠地都有成為良好生物棲地的潛力,

擁有豐富且多樣物種的綠地,才能長期維持生態的健全、平衡。

4. 多層次綠化:在大空間區域應盡量種植喬木,其次再種植棕櫚樹,然後 應在零散綠地空間種滿灌木。在喬木及棕櫚樹下方的綠地應盡量密植灌 林,以符合多層次綠化功能。

5. 人工地盤綠化:於築物屋頂及人工地盤上廣植植物,以淨化空氣、調節 氣候、美化景觀。人工地盤綠化需考慮許多先天條件因素及限制條件,

如覆土深度、荷重、防水、防根及防風等。

6. 原生植物:為使綠化後的植物能儘速融入相鄰地區天然林的生態體系,

達成環境保護目的,建議應使用原生植物進行綠美化,塑造綠帶生態走 廊。

(二) 綠化量指標:綠化率=植栽面

建築面

(三) 基地保水指標

1. 貯集滲透中庭/空地:在暴雨來時可作為雨水儲留之空間,將滿溢之雨水 排至排水道,雨停後緩後緩緩滲入至地底下,可減緩都市的尖峰逕流量,

75

降低短時間內過多的雨水逕流量對於都市排水設施的負荷。

2. 透水鋪面:採用透水鋪面長期而言則可能具有藉地表水滲透,達到涵養 地下水之正面效益。戶外鋪面裝修材,其特性為可讓雨水穿透鋪面,滲 透進入土壤中。

3. 滲透井及滲透管:滲透井及滲透管:平行式的『滲透管』、『滲透溝』及 鑽掘垂直式的『滲透井』,以人為輔助的方式補注地下水製造有利於水循 環系統構築的保水基盤。

4. 人工地盤雨水貯集設施:在人工地盤或屋頂上設置雨水貯留設施,增加 基地內貯留雨水容量,並將雨水暫時截留於種種窪凹的空間上,再讓其 慢慢滲透循環的作法。

二、 節約能源(日常節能指標)

(一) 外殼節能

1. 屋頂隔熱改善:增加屋頂的隔熱性能(降低 U 值),減少熱量經由屋頂進 入室內(包括屋頂增設隔熱材、增加牆體厚度、覆土、斜屋頂加強山牆百 葉通風效果)。熱濕地區緯度較低,屋頂接受極大日射熱,屋頂節能要考 慮增加屋頂的遮陽能力及增加屋頂的隔熱能力。

2. 複層玻璃:複層玻璃是由兩塊以上之平板玻璃彼此以內含乾燥劑之膠條 相隔,並以內外膠接合塗佈密封,玻璃之間充滿乾燥空氣而成。

(二) 通風節能

1. 合理室內通風路徑:配合熱浮力通風原理,於氣流場分佈區域設置通風 窗,使氣流依壓差原理產生對流,達到通風換氣之目的。

(三) 空調節能

即於空調系統的選用上,或是空調設備材料的使用,選擇高效率的組件。

1. VAV (VARIABLE AIR VOLUME)可變風量空調系統:運用可改變室內出 風口送風量之相關設備,用以達成節能的空調系統。

2. VWV (VARIABLE WATER VOLUME)可變水量空調系統:所謂變流量

(VWV)系統則以一定的水溫供應空調機以提高熱源機器的效率,而以 幫浦台數控制或變頻器來改變送水量,順便達成節約幫浦用電的功效。

簡言之,以一定溫度來送水,視室內熱負荷變動來改變送水量大小的空 調方式與定風量相比,可減低輸送之動力,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3. VRV (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可變冷煤空調系統:可變冷

76

媒系統(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VRV)為視室內熱負荷變動來調整 冷媒量大小的空調方式,其輸送幫浦的控制方式可採用一般的幫浦台數 控制或可變速控制系統,以提高設備效率,減低能源的消耗。

4. 空調機具運轉台控制:利用冰水機、冰水泵等機具的運轉台數控制,讓 每一台機具以接近滿載運轉來提高機械運轉效率。

5. 外遮陽改善:而在亞熱帶氣候下,尤其炎熱的台灣,要使日常節能功效

5. 外遮陽改善:而在亞熱帶氣候下,尤其炎熱的台灣,要使日常節能功效

在文檔中 綠色建築設計服務策略 (頁 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