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用語定義說明

1. 高齡者(老人):依據我國老人福利法第2條,係指年滿65歲以上 之人2

2. 高齡社會: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即 稱高齡者,我國「老年福利法」第1章第2條亦明確定義老人為年滿 65歲以上之人。WHO為區分社會人口老化進程,將65歲以上人口占 總人口比率7%以上稱「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比率達 14%以上稱「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而比率達20%以上則稱

「超高齡化社會(Super Aged Society)」。另將65至74歲之老人 稱「前期高齡者(young-old)」,75至84歲老人稱「後期高齡者

(old-old)」,85歲以上老人則稱「超高齡者(older-old)」,

以區分老人時期之3階段。

;此外美國社會保障局裁定達65歲者,有權享受社會老人救 濟利益;世界衛生組織以年滿65歲為人的老化的開始,並定義年齡 滿65歲人口,佔總人口7%以上者,為老人社會。前述以年齡為指 標,除在行政制度上考量的意義外,在老化過程中並沒有一致性。

本研究係採年滿65歲以上者為高齡者之定義。

3. 生活環境:生活環境(Living Environment)所包含的範圍相當 廣泛,在社會科學領域對人類周遭事務皆稱為生活環境,依據世界 衛生組織之定義,生活環境是指「身體安全之庇護實體結構以及其 周 圍 環 境 」 , 故 生 活 環 境 應 包 括 實 質 環 境 ( Physical Environment ) , 以 及 經 濟 、 社 會 、 文 化 等 人 文 環 境 ( Human Environment)。若以空間尺度來看,人類生活環境由內而外,由

2 我國原住民以 55 歲為法定之老人。

15

小而大可歸納為住宅環境、鄰里與社區環境、都市環境、區域與國 土環境等4種層次;而生活環境之內涵,則包含居住、交通、社會、

文教、醫療與休閒等環境。

4. 建築環境:針對建築物之屬性及品質水準做描述,係指運用空間 規劃及設計手法及設施設備,使建築物空間足以支持高齡失智者可 自立生活起居。

5. 建築物:依據建築法第四條,建築物為定著於土地上或地面下具 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供個人或公眾使用之構造物或雜項工作物。

另依據建築法第五條所稱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為供公眾工作、營 業、居住、遊覽、娛樂及其他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依據建築法 第六條所稱公有建築物,為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自治團體及 具有紀念性之建築物。

6. 在地老化 (Aging in Place):是世界各國對老化的新趨勢,未來 的社區照護模式與趨勢。在地老化(aging-in-place)的概念1960 年代始於丹麥、瑞典等國,指的是用在地的資源照顧老人,讓老人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自然老化。由於「在地老化」理念對長期照護範 疇及發展趨勢造成以下改變:(1)逐漸從「機構式照護」修正調整 成住家並加強「居家、社區式照護」。(2)和社區既有語言、思維、

飲食、文化、生活型態、素材等相結合,發展多元化的「在地服務」。

(3)重視社區既有資源的連結,建構社區照顧支援網路。(4)科技化 住宅、遠距醫療、老人公寓或照顧住宅興起。

7. 輕度知能減退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3

3資料來源:卓良珍(2014)。

:一種持續性的 記憶受損,跟相同教育程度與年齡相仿的人比較有記憶力的減退現 象,但語言及注意力尚未受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10%盛行 率。Mayo Clinic之 Petersen等人所設計的MCI診斷標準被廣泛運

16

用。長期的追蹤研究顯示, MCI病患每年約有10%至15%轉變成失智 症,遠超過正常對照組的1%到2%,因此MCI可視為退化成失智症的 過渡期、或是其危險因素。MCI介於正常老年人及失智者之間的一 種重要臨床癥候,患有此症的老年人被家人及親友們注意到其記憶 力、注意力、語言及精神運動功能會有輕度障礙,其一般之日常生 活活動功能良好,但很複雜之功能卻減損,而尚未達到失智症之診 斷標準。MCI患者每年約有10~15 %會轉變成阿茲海默氏症,而正常 對照組每年只有1~2 % 演變成阿茲海默氏症。

8. 失智症4(Dementia

9. 行動不便者:係指個人之生理或心理條件下,無法在依據一般人

):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 狀的名詞。當醫師診斷病患罹患失智症時,這表示病患可能出現了 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 及出現異常的行為等症狀。 通常我們會發現病患先出現的症狀是 --病患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有困難去處理日常生活作 息、及過去熟悉的工作。對病患本身可能會出現的有個性改變、行 為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 或是對於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常見 的是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另外還有路易氏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及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阿茲海默氏症是 一種大腦漸進式退化(neurodegeneration)的疾病,它侵襲大腦 中對於思考、記憶及語言的 部份。這種疾病的發生是漸進式的,

同時病患的病情也是慢慢的變壞。

4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 http://www.cfad.org.tw/attantion.php

17

需求設計之建築環境中活動自如,在使用空間時受到限制者5

10. 暫時性障礙者:係指因為疾病、傷害、從事日常活動,或導因於 不同生理階段之變化,或臨時性的事故或在某種情境下,致使個人 生理活動受到某種程度之限制,產生行動上的障礙。例如孕婦、抱 小孩者、持重物之購物者、病患、骨折患者、心智未成熟之幼童、

心智退化之老年人等皆屬之

。其 中,永久性行動不便者包括視覺障礙者、聽覺障礙者、肢體障礙者

(含上肢障礙者、使用輪椅之下肢障礙者、使用輪椅外之輔具的下 肢障礙者、心智障礙者)。

6

5本定義參考田蒙潔、劉王賓(2004)「無障礙環境設計與施工」第壹冊用語 定義。

6同用語定義 9。

18

第 四 節 研 究 方 法 及 流 程

一、研究架構與方法

(一)現況分析

回顧前期「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101-105 年)」研究成果,彙整符合民眾需求並可持續深入探討之研究方向。

(二)文獻回顧:

1.參考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會議、行政院科技會 報決議等方向,及本部有關都市與社區、建築環境相關法令措施,

及其他部會對應高齡化社會與空間環境相關之政策,歸納如何從建 築及都市環境面向加以強化之課題方向。

2.蒐集近期各國高齡社會生活環境相關法令政策,針對以建築環境層 面支持在宅老化及提升照護效益之措施,瞭解其創新思維及可供借 鏡之處。

(三)焦點團體及專家訪談:

彙總前述內容,邀請長期關注於高齡者生活、通用設計、照護等 與建築與都市研究領域相關之學者專家、社福團體、產業界、政府相 關單位,提出建議,並採焦點團體及專家訪談法,經由期中簡報及期 末簡報會議,邀集社福團體、產業界、學術研究、政府部門等相關團 體共同研商,廣泛蒐集相關建議,藉以檢視研究建議之可行性,進行 修正以形成共識,期能提升技術與實務上之應用價值。

二、研究步驟及流程

19

(二)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概述如下:

步驟 1:評析本組「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度)」執行成果。

步驟 2:進行國外相關政策及法令趨勢探討

步驟 3:國內科技發展方向與建築環境相關政策之回顧與評析 步驟 4:邀集產政學研各界研商

步驟 5:研提本組 106 年-110 年中長程科技計畫建議架構及分年研究 課題規劃草案

步驟 6: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三)研究流程

綜上所述,本研究流程如圖1-4-1所示:

圖1-4-1、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研擬

20

三、預期成果

本研究預期成果包括:

1.完成「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先期研究計畫實施方針,

做為中長程計畫與相關年度計畫之藍圖。

2.提供本所研提「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106-110 年 度)」中長程科技計畫書草案之參考。

21

第二章 國內高齡環境需求與國外政策趨勢研析 第 一 節 我 國 現 況 需 求 與 擬 解 決 問 題 之 釐 清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 至150 年)指出,我國 自民國82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以來;依 據中推計結果,於107年此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aged)社會,

至114年此比率將再超過20%,我國將邁入超高齡(super-aged)社會 。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 圖 2-1-1、我國高齡化時程-中推計

值得注意是,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台灣歷時約 24年,與日本相當,但與法國歷時長達115年、美國73年、英國47年 相較,我國在時程上快了一倍以上。因此,包括高齡人口照顧及安養 需求等,已成為政府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檢視老人福利政策之國際發展,健康與福祉已被聯合國認定為有 關老人之兩大主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更於2002年提出「活力老化」

核心價值,認為欲使老化成為正面經驗,必須讓健康、參與及安全達 到最適化狀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這也是目前國際組織擬訂老人

22

健康政策的主要參考架構。為了達成活力老化目標,不僅需透過衛生 體系、醫療體系與社福體系,建築空間環境更不應缺席於此推動行列 中。在這方面,WHO於2007年發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係指一個 兼容、無礙,能促進活躍老化的生活環境。在營造高齡友善城市的8 大面向中,包括:住宅、通訊與資訊、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 共空間、工作與志願服務、社會參與、社區及健康服務、敬老與社會 融入。其中,住宅、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三個面向,

是支持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透過八大面向-敬老、親 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改善生活環境的軟硬體

是支持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透過八大面向-敬老、親 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改善生活環境的軟硬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