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Copied!
1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2)
(3)

PG10405-0098

104301070000G0068

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研究主持人:靳燕玲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自 行 研 究 報 告

中華民國 104 年 12 月

(4)
(5)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A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a Safe,

Reassuring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Aged Society

BY

CHIN YENG LING

(6)
(7)

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 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0

第三節 用語定義說明 ... 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 18

第二章 國內高齡環境需求與國外政策趨勢評析 ... 21

第一節 我國現況需求與擬解決問題之釐清 ... 21

第二節 日本高齡政策趨勢探討 ... 39

第三節 小結 ... 81

第三章 中長程計畫之規劃 ... 85

第一節 高齡者安全安心環境之願景 ... 85

第二節 中長程計畫目標 ... 87

第三節 達成目標之限制與對策(SWOT) ... 92

第四節 目標實現時間規劃 ... 99

第四章 執行策略及方法 ... 103

第一節 主要工作項目 ... 103

第二節 預期效益及主要績效指標(KPI) ... 112

第五章 計畫其他說明 ... 121

第一節 前期或相關計畫之過去成果、績效及決算情

(8)

II

形 ... 121

第二節 有關機關配合事項及其他相關聯但無合作之

計畫 ... 130

第三節 就涉及公共政策事項,是否適時納入民眾參

與機制之說明 ... 132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7

附錄一、期初簡報會議紀錄及回應表 ... 141

附錄二、期中簡報會議紀錄及回應表 ... 145

附錄三、期末簡報會議紀錄及回應表 ... 153

參考書目 ... 161

(9)

III

表次

表 1-2-1 國內高齡政策及環境設計相關文獻‧‧‧‧‧10

表 2-1-1 台灣失智人口推估‧‧‧‧‧‧‧‧‧‧‧‧31

表 2-2-1 高齡者顏色的辨識度‧‧‧‧‧‧‧‧‧‧‧45

表 2-2-2 日本高齡者居住設施類型‧‧‧‧‧‧‧‧‧77

表 2-2-3 日本供高齡者入住之設施‧‧‧‧‧‧‧‧‧80

表 3-3-1 SWOT 矩陣分析表‧‧‧‧‧‧‧‧‧‧‧‧98

表 3-4-1 目標實現時間規劃‧‧‧‧‧‧‧‧‧‧‧‧100

表 4-1-1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與執行策略一覽表‧104

表 4-2-1 主要績效指標表 (B002)‧‧‧‧‧‧‧‧‧115

表 4-2-2 計畫主要績效指標表(B003)(依第 1 年度)‧‧116

表 4-2-3 計畫主要績效評估方法(依第1 年度)‧‧‧‧‧‧‧118

表 5-5-1 前期計畫各年度研究成果‧‧‧‧‧‧‧‧‧‧‧‧127

表 5-1-2

前期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年度決算 情形

‧‧‧‧‧‧‧‧‧‧‧‧‧‧‧‧‧‧‧‧‧‧‧‧‧‧128

(10)

IV

圖次

圖 1-1-1 本計畫與施政項目、個別計畫橫縱向連結及群組

關聯圖‧‧‧‧‧‧‧‧‧‧‧‧‧‧‧‧‧‧‧‧‧5

圖 1-4-1 研究流程圖‧‧‧‧‧‧‧‧‧‧‧‧‧‧‧19

圖 2-1-1 我國高齡化時程-中推計‧‧‧‧‧‧‧‧‧21

圖 2-1-2 WHO 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22

圖 2-1-3 問題成因分析圖‧‧‧‧‧‧‧‧‧‧‧‧‧23

圖 2-1-4 高齡者生活空間範疇‧‧‧‧‧‧‧‧‧‧‧25

圖 2-2-1 日本靜岡地區總括性照護體系‧‧‧‧‧‧‧42

圖 2-2-2 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需求理論應用於老

人生活品質向度‧‧‧‧‧‧‧‧‧‧‧‧‧‧‧‧‧48

圖 2-2-3 日本高齡者安心居住環境架構‧‧‧‧‧‧‧50

圖 2-2-4 日本長岡 Ko-bu-shi-en 社區無障礙生活圈架

構‧‧‧‧‧‧‧‧‧‧‧‧‧‧‧‧‧‧‧‧‧‧‧53

圖 2-2-5 財源不足有必要進行公共設施的統整與廢除(鶴

島市現況)‧‧‧‧‧‧‧‧‧‧‧‧‧‧‧‧‧‧‧59

圖 2-2-6 身障者福利設施的媒合與民營化機制‧‧‧‧63

圖 2-2-7 日本秦野市對於公共設施的四項基本方針‧‧63

圖 2-2-8 山梨縣身延町空屋銀行調查空屋及租賃住宅‧65

圖 2-2-9「市中心代步工具」輕軌電車‧‧‧‧‧‧‧67

圖 2-2-10 富山市推動「迷你便捷城市」三個理由‧‧68

圖 2-2-11 無法自行開車的交通弱勢者約占三成‧‧‧68

圖 2-2-12 合併市區面積擴大六倍‧‧‧‧‧‧‧‧‧68

圖 2-2-13 市中心街道地區高級住宅建設遽增‧‧‧‧69

圖 2-2-14 入住市中心街道地區的輔助金/補助金‧‧‧70

(11)

V

圖 2-2-15 共管式公寓中高齡者入住數‧‧‧‧‧‧‧70

圖 2-2-16 2008 年入住市區者高於遷出市區者‧‧‧‧71

圖 2-2-17 地域生活據點稱為「丸子」‧‧‧‧‧‧‧72

圖 2-2-18 不用開車,以徒步和公共交通方式到達目的

地‧‧‧‧‧‧‧‧‧‧‧‧‧‧‧‧‧‧‧‧‧‧‧72

圖 2-2-19 在郊外或市中心購屋比較‧‧‧‧‧‧‧‧74

圖 3-2-1 研究架構規劃‧‧‧‧‧‧‧‧‧‧‧‧‧‧88

圖 3-2-2 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中程計畫目標樹

圖‧‧‧‧‧‧‧‧‧‧‧‧‧‧‧‧‧‧‧‧‧‧‧91

圖 4-1-1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重要技術關

聯圖‧‧‧‧‧‧‧‧‧‧‧‧‧‧‧‧‧‧‧‧‧‧111

(12)
(13)

VII

摘 要

關鍵詞: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 一 、 研 究 緣 起 與 目 的 本案係接續「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度)」執行完成後,進行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相關研究之 先期規劃,據以研提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 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計,107 年預估 65 歲以上人口佔 14.6%, 將達高齡社會標準。因應人口高齡化問題愈加險峻,國民平均餘命 延長,應關注以下幾個面向:首先,考量多數的高齡者為亞健康者, 且身心不便者類型更為多元,加以年輕世代少子女化或無子女化趨 勢,應建置 涵蓋健康、亞健康及失能高齡者之友善空間,並推動協 助身心不便者自立生活的支持性環境。其次,為達成高齡者活躍老 化、健康老化之願景,從過去個別建築物的思考化零為整,改以宏 觀的社區及城市為觀點,考量以都市更新及整建維護策略打造高齡 者適居環境。再者,環境設計應涵蓋日常食衣住行育樂、就醫、照 護至終老等需求,並從過去關切使用者「身體無障礙」層次提升至 「心靈(認知)無障礙」境界。最後,各國環境政策理念已與時俱進, 我國建築無障礙相關法令制度宜檢視並更新,以符合國際趨勢。 為此,本研究擬整合前述面向,並因應國際趨勢對於高齡社會 居住環境之創新思維,進行「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 究」之先期規劃,包括國內高齡環境需求與國外政策趨勢評析,我 國現況需求與擬解決問題之釐清、日本高齡政策趨勢探討,並研提 中長程計畫,高齡者安全安心環境之願景、計畫分項目標、達成目 標之限制與對策(SWOT)、目標實現時間規劃,及執行策略及方法、 主要工作項目、預期效益及主要績效指標(KPI)等,以供研提

(14)

VIII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參考。 二 、 研 究 方 法 與 過 程 (一)回顧前期「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101-105 年)」研究成果,釐清我國現況需求與擬解決問題,提出符合 民眾需求並可持續深入探討之研究方向。 (二)參考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會議、行政院科 技會報決議等方向,及本部有關都市與社區、建築環境相關法 令措施,及其他部會對應高齡化社會與空間環境相關之政策, 歸納如何從建築及都市環境面向加以強化之課題方向。 (三)蒐集日本高齡社會生活環境相關法令政策,針對以建築環境層 面支持在宅老化及提升照護效益之措施,瞭解其創新思維及可 供借鏡之處。 (四)彙總前述內容,經由期中簡報及期末簡報會議,邀集社福團 體、產業界、學術研究、政府部門等相關團體共同研商,廣泛 蒐集相關建議,藉以檢視研究建議之可行性,進行修正以形成 共識,期能提升技術與實務上之應用價值。 (五)日本高齡政策趨勢探討,研提中長程計畫包括高齡者安全安心 環境之願景及計畫分項目標等,以及執行策略及方法等。 (六)研提研究結論與建議。 三 、 重 要 發 現 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本計畫擬對高齡社會中的建築福祉環境提出強化廣度、深度之 發展,在空間向度方面,以「社區身心無障礙生活圈」思維, 關切高齡者食、衣、住、行、育、樂需求,統整規劃地域性的 個別建築單元空間、建築物、騎樓、人行道與都市公共設施等,

(15)

IX 去除空間行動障礙,提昇高齡友善品質。 (二)在時間向度方面,以「因應高齡者生命歷程之」理念,跳脫過 去僅偏重處於肢體障礙高齡者之需求,全面顧及多數之亞健康 高齡者,並探討特殊身障如聽障及視障者,以及認知障礙者之 行為模式,延伸以個人行動及居家生活等輔具,強化補足居家 環境場所空間與使用者介面的聯繫,將醫 療與照護服務及科技 與硬體環境配合,以更全面、更細緻的研究及推動高齡安全安 心生活環境。 (三)本研究擬融合「在地老化」及「健康老化」之概念下,以生活 圈環境架構理念提出高齡社會都市及社區生活願景,以「整備 居住環境」為切入面向,以「安全」及「安心」為計畫主軸, 鼓勵老人退而不休、自立自強、貢獻社會,達到「有為老化」 境界,並以建構「安全、安心、友善、有為」之高齡生活新圖 像為目標願景,包含四大構面如下: 一、健康安全─符合多元需求,增進健康預防。 二、幸福安心─支持照顧服務,鼓勵自主樂活。 三、友善無礙─食衣住行育樂,消弭環境障礙。 四、活力有為─敬老親老氛圍,促進世代融合。 (四)初步研提研究目標如下: 1.建構地域性安全安心環境:以安全、安心為目標,依人口數量、 公共設施密度、交通距離或時間等,設定不同地域之空間範 圍,因應亞健康階段的高齡者健康預防,及不同生命歷程所需 之環境,並打造支持身心不便者健康照顧之空間品質。 2.推動建置身心無礙環境:促進身心障礙高齡者活力的環境設 計,包括肢體、視覺、聽覺障礙、器官障礙、認知的障礙、精

(16)

X 神障害、認知障礙等需求,建置適於特殊身體障礙者及心理認 知障礙者之使用模式之環境空間。 3.友善環境政策法令整合與技術應用:落實對高齡者友善環境氛 圍,因應先進國家身心無障礙環境法令趨勢與時俱進,整合我 國跨領域、跨單位之政策與法令,並探討以空間輔具建置增進 高齡者使用便利,讓醫 療與照護服務政策及科技應用得以發揮 更大之整體效益。 四 、 主 要 建 議 事 項 立即可行建議 建議一 規劃研提本所「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之科技發展 中程個案計畫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我國即將進入高齡社會,面臨人口快速老化、家庭與生活 型態改變、社會價值等變遷,必須以更前瞻整體的政策規劃, 以滿足高齡者需求,打造讓長者享有健康快樂有尊嚴的老年生 活。 並依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 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 狀態」。因此,本研究融合「在地老化」及「健康老化」之概 念下,以建構「安全、安心之生活環境」為總目標下,採三大 目標:1.建構地域性安全安心環境(含分項目標(1)高齡者生命 階段環境規劃設計,及分項目標(2)高齡照顧環境規劃及設 計)、2.推動建置身心無礙環境(含分項目標(3)高齡身障者環

(17)

XI 境空間規劃,及分項目標(4)高齡失智者生活環境空間規劃), 3.友善環境政策法令整合與技術應用(含分項目標(5)先進國 家身心無障礙環境法令趨勢,及分項目標(6)高齡者生活空間 與輔具應用),執行策略及方法及主要工作項目等,彙整研提 本所「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 立即可行建議 建議二 辦理第 31 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高齡社會高齡者居住 環境評價與改善」研討會議,建立國際化之跨領域、跨機關之 知識交流平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本部營建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民健康 署、相關產業公會及協會、老人福利機構 本計畫研究內容涉及跨單位(機關)及部門業務,須與長期 照顧服務、醫療保健、照顧科技、輔具科技等不同專業領域協 調整合,藉由建築環境向度的通盤思考,可提升高齡社會照顧 效能,亦能增進民眾有感。 為瞭解高齡社會高齡者居住環境相關議題之國際前瞻觀 點,借鏡日本處理高齡社會課題,在法令制度、環境技術及行 政執行層面之整體策略思維及做法。本組辦理第 31 屆中日工 程技術研討會「高齡社會高齡者居住環境評價與改善」研討會 議,邀請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森一彥 教授,依建築研究相關 領域之範圍提供日本經驗與諮詢,並邀請國內產政學研各界包 括建築領域學者,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民健康署,本

(18)

XII 部營建署、建築師公會、室內設計裝修全聯會、老人福利機構 協會、失智症照顧協會、長照發展協會、住宅學會、物業管理 學會、老人學會、建築學會、永慶慈善基金會、雙連安養中心 等參與研討。促進國際化之跨領域、跨機關之知識交流平台, 期能彰顯建築環境向度對提升高齡社會照顧效益之重要性,爭 取跨領域相關單位之支持與共同參與。

(19)

XIII

ABSTRACT

Keywords: aged society; safe; reassuring; liv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Taiwan has become an aged society in 1993. Currently, with more than 2,860,000 people aged 65 and above (about 12.2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aiwan is expected to enter an aged society in 2018 and a hyper-aged society in 2025. As Taiwan moves toward an aged society and, gradually, a hyper-aged society, how to provide the elderly with a friendly, supportive, respectful and accessible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meets their special needs to prevent and alleviate aging problems is a crucial question that seeks an answer.

This study reflects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aged society in Japan with a practical approach and aims to explore and learn from its support system in buildings and age care. We use Taiwanese policy related to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from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as a reference, considering initiatives from other sectors related to these issues, and attempt to conclude solutions through buildings and the city planning.

This study offers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policy research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based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aspect. We adopted the concept of “the life course of an elderly person” to break free from past emphasis on physical disability to cover health, sub-health and disabled seniors. This research also takes other physical disabilities such as listening disability, visual disability and disabled seni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es possible policy directions to encompass

(20)

XIV

prevention, medical treatment and age care. In addition, the underlying premise of this study is to arrange and prepare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safe and assuring plan, encouraging elderly a life-long interactions with the society after retirement to better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We aim to construct a safe, assuring, friendly and productive elderly community that include the four following dimensions:

1. Healthy and safe – meeting a variety of needs and enhancing health prevention.

2. Happy and reassuring – supporting care services and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and LOHAS.

3. Friendly and barrier-free –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eliminating environmental barriers. 4. Energetic and promising –an atmosphere respectful of and

friendly to the elderly, facilitating inter-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The mid-term goals are as follows:

1.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safe and reassuring environments (including the two sub-objectives – 1.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life stages of the elderly and 2.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care of the elderly): Set limits to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the density of public facilities,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or time, and others to providesafety and reassurance and build quality space to support health care of disabled persons with better prevention for elderly in sub-health stage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21)

XV

the two sub-objectives – 3. space planning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hysically-disabled elderly persons and 4. space planning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lderly persons with dementia): Design and construct an environment to promote an energetic elderly disabled commun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ose with physical, visual, hearing, organ, cognitive and mental disabilities and establish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ose with physical and cognitive disability.

3.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olicy and laws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 two sub-objectives – 5. the trend in laws on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for the disabl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6. living spa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ssistive devices for elderly persons): Integrate policies and laws including the timely updated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law across different fields and departments to enable an elderly-friendly atmosphere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ways to bring convenience to the elderly through assistive device and therefore to have a bigger impact on our society with medical and care policy and technology. To sum up, we have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easible Suggestions Suggestion 1

Proposing the medium-term plan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the ABRI’s “Safe, Reassuring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Aged Society”

(22)

XVI

Organizer: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aiwan is becoming an aged society. Taiwan has faced numerous problems include aging, change of lifestyle and social values. There is a need to examine the past policy and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healthy and happy retirement life with dignity for our senior citizen. This study aim to construct a “safe and reassuring elderly life” through above-mentioned mid-term plans and to organize and present the “Medium-term Plan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a Safe, Reassuring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Aged Society”.

Immediately Feasible Suggestions Suggestion 2

Hosting the 31st Sino-Japanese Mod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on“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Senior Citizens in Aged Societies”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across field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Organizer: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Co-organizer: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OI, Social and Family Affairs Administration, MOHW,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OHW, associations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senior citizens’ welfare institutions

(23)

XVII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elderly persons in aged societies and to learn from Japan’s overall strategic thinking and practices in regard to the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the 31stSino-Japanese Mod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was held on December 2, 2015. On the topic of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Senior Citizens in Aged Societies”, Professor Mori Kazuhiko of the Osaka City University, Japan was invited to share its experience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industrial, governmental,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ctors in Taiwan were also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across field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in increasing the benefits of care in an aged society was highlighted.

(24)
(25)

1

第一章 緒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緣 起 與 目 的 一、緣起 本案係接續「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 度)」執行完成後,進行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相關研究之先期 規劃,據以研提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並配合本部整 體住宅政策目標 ,係基於憲法保障國民基本人權的精神,結合政府 與民間資源,在健全的住宅市場、合宜的居住品質、公平效率的住宅 補貼與社會住宅的規劃下,使不同所得水準、身心機能、性別、年齡、 家戶組成、族群文化之國民,擁有適居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 台灣快速的高齡化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依據楊菡茹(2014)指出 , 臺灣老化速度和日本並列全球第三名,僅次於南韓與新加坡,老化速 度指標數值臺灣為 24 年,意指一個國家達 65 歲以上人口之比率,從 7 個百分點爬升至 14 個百分點所花費的時間。以臺灣為例,臺灣在 1993 年間,有 7%的人口為年滿 65 歲以上之長者,而預估在 2017 年, 臺灣長者人口將成長至 14 個百分點,因此臺灣的倍化期間為 24 年。 但反觀美國經過 73 年,法國甚至花費 115 年才達成倍化比率的成長, 可知臺灣的老化速度極快。同時,台灣自民國 79 開始進入人口紅利 期1 因此,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後,挑戰將接踵而至,然而因為長者議 ,預計約到民國 109 年會脫離並進入「人口負債期」。 1「人口紅利期」指,勞動力人口為扶養人口(包括十五歲以下與六十五歲 以上)兩倍以上階段。台灣自一九九○年開始進入,約到二○二○年才會 脫離並進入「人口負債期」。一般而言,處於人口紅利階段,意味著扶養 比偏低,而有利於經濟發展。薛承泰(2014)

(26)

2 題牽涉層面廣泛,非單一部會所能掌握,所以建立跨領域及跨平台的 合作機制實屬必要。再者,在地老化的世界趨勢,也促使臺灣應改變 現行政策方向,從輔助長者的照護角色,調整至強化長者自我照護能 力。因為老化不必然代表自我照護能力的喪失,而可以在熟悉社群網 絡中產生另一種生活模式的轉變。所以完整的政策,除了照護網外, 更應該強化長者自主照護能力,讓老化不再是衰敗的過程,而是一種 生命能量的累積。在這方面,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的老人照護政策均以 「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為最高指導原則,認為老人應在其熟 悉的生活環境中自然老化,以維護其生活品質的自主、自尊及隱私。 如前所述,我國高齡口持續飆升,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計,107 年預估 65 歲以上人口佔 14.6%,將達高齡社會標準。因應人口高齡 化問題愈加險峻,國民平均餘命延長,應關注以下幾個面向: (一)考量高齡者大多為亞健康者,且身心不便者類型更為多元之趨 勢,伴隨年輕世代少子女化或無子女化趨勢,建置涵蓋健康、亞 健康及失能高齡者之友善空間,以及建置協助身心不便者自立生 活功能的支持性環境。 (二)為符合民眾在宅老化的期待,從過去個別建築物的思考化零為 整,改以宏觀的社區及城市為觀點,考量採取都市更新及整建維 護策略打造高齡者適居環境。 (三)涵蓋日常食衣住行育樂、就醫、照護至終老等所需空間,同時, 在環境設計方面,應從過去關切使用者「身體無障礙」層次提升 至「心靈(認知)無障礙」境界。 (四)各國環境政策皆關注身心不便者需求,對於空間設計之理念亦與 時俱進,我國建築無障礙相關法令制度宜檢視並更新,以符合國 際趨勢。 (五) 遵循 104 年 2 月 5 日行政院科技會報第 8 次會議決議,我國 105 年度科技政策重點將以科技資源投入新創事業,帶動台灣經濟之

(27)

3 升級轉型,並結合文創產業,推動經濟發展。 為此,本研究擬整合前述面向,並因應國際趨勢對於高齡社會居 住環境之創新思維,進行「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之先期規劃,以供研提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參考。 二、研究重要性及迫切性 (一)本計畫在機關施政項目之定位,可發揮之加值或槓桿效果。 本計畫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8 項科技計畫之一,包括「重塑城鄉 風貌,確保國土永續發展」5 項計畫,以及「建構完整災防體系,確 保民眾生命安全」3 項計畫。配合本部「建構公民參與、安全無虞、 福利照顧、服務便捷與永續發展的優質生活環境」之科技發展願景, 本計畫之施政項目歸屬以及個別計畫和群組關聯如圖 1-1-1 所示。 在施政項目上,歸屬於「重塑城鄉風貌,確保國土永續發展」; 群組比重為環境科技 50%,科技服務 30%,科技政策 20%。與本所「智 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推廣計畫」中推動透過遠端的資訊平台提供健康照 護、居家安全服務,而本計畫的重點則是在建構安全、安心的空間環 境,2 項計畫是建築軟硬體的相輔相成。 本計畫與行政院 102 年 7 月 12 日核定之「人口政策白皮書─少 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相關,其中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引發之衝擊 與需求,為各國社會政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政府及民間關 注的焦點。以「強化家庭與社區照顧及健康體系」、「保障老年經濟 安全與促進人力資源再運用」、「提供高齡者友善之交通運輸與住宅 環境」、「推動高齡者社會參與及休閒活動」、「完善高齡教育系統」 等五項對策,建構有利於高齡者健康、安全及終身學習之友善環境, 進而落實維持高齡者活力、尊嚴與自主之政策目標。 其次,本計畫並與衛生福利部「高齡社會白皮書」(草案),以社 區為核心,發展在地安老服務體系,從健康、亞健康到失能長輩,能

(28)

4 夠安心在社區接受照顧。整合資訊整合、公私協力、全民參與建置高 齡社會照顧架構為基礎下,達成食衣住行無障礙環境,其中,友善環 境之行動策略與建築空間相關,以普及支持網絡、消弭歧視障礙作為 行動理念,整合社區(部落)資源,增進家庭及社會支持功能;推動食 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友善應對機制,鼓勵跨界整合、產業群聚促進銀 髮產業發展,創建樂活環境;鼓勵長者持續參與及貢獻社會,提升長 者自我價值。在服務網絡真便利、食衣住行無障礙、歧視障礙盡破除 三大目標下,與建築空間環境相關之措施摘述如下,包括: 1.設置社區服務資源中心:建構整合資源網絡樞紐,提供民眾在地便 利、安全生活,研議透過強化社區基層組織,設置整合式社區資源 (支援)中心,完善建構高齡者在地老化社區資源網絡。 2.支持家庭多元需求,確保人身安全:結合整合式社區(部落)服務資 源中心,提升服務者對高齡者受虐的敏感度,落實保護通報機制。 以社區再生網絡概念,發展興建二代宅,研議提供獨老、雙老安心 居住服務;並完善建置高齡者監護機制,規劃多元家庭支持方案; 又為因應氣候及環境變遷,強化防災避難認知,保障社區(部落) 高齡者人身安全。 3.運用通用設計理念,促進生活無障礙:為考量身障者及高齡者公平 使用設施、設備或享有權利,設計公共建設高齡影響評估機制,全 面檢視修正建築、空間設計、住宅相關法規、準則及標準作業規範; 盤點高齡友善場所,推動友善高齡之空間及大眾交通設施環境,包 含軟體與硬體設備皆應無障礙,營造無障礙及高齡友善之生活環 境。 4.全面檢視法規,破除年齡歧視與障礙:為避免相關法規造成年齡歧 視與障礙,各單位應全面檢視相關法令規定,修正對高齡者歧視的 規定及習慣,去除加諸在高齡者身上有形和無形的障礙,破除既有 的歧視和偏見,對所有高齡者有更多的正向認識和接納。

(29)

5

綜上所述,本計畫正可與前述其他業務及法令推動執行單位,相 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益。

(30)

6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二)執行與不執行本計畫對國家安全、社會經濟及自然環境之影響說 明 由於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65 歲以上人口快速增加,醫療照護 成本提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2 年提出「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框架政策,強調: ▪ 社會參與管道的建立; ▪ 身心健康環境的形成; ▪ 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 本計畫依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構想,擬以建築環境規劃設計來改善 生活環境,達成生活品質提升: ▪ 人人行動便利自在; ▪ 行動不便者具備自我照護的能力,擁有自尊; ▪ 高齡者在宅或在社區安養,擁有與家人親友相處的溫馨樂趣。 其次,減少生活環境不良造成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高齡者與行 動不便者走出住所,在便利安全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達成 身心健康,可降低社會醫療照護成本並減少社會福利機構的負擔。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摘要, 此指南包含了對高齡人口的統計分析與現狀探討等,並提出八大面向 綜合性的議題,範圍涵蓋了城市架構、環境、服務與政策,其核心目 的係為提供城市足夠的指導架構,以幫助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的 問題,並進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能變得更加友善。並針 對「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 Checklist」內容提出具體檢核 表,其中與都市及社區、建築環境相關之硬體層面包括無障礙與安全 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社區及健康服務等,可視為建置高齡 服務等軟體層面之基礎,對於達成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

(31)

7 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之目標,有其重要性。 因此,本計畫之執行攸關社會經濟及人民的健康安全福祉。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計畫係依據預擬之「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 -(106-110)」中程計畫目標樹圖,為思考基礎,一般而言,國際先進 國家對於高齡政策多採醫療、社福及環境三面向多管齊下之理念,本 計畫釐清目前亟需且以環境改善可提升照護效益的項目,檢視與建築 相關政策、法令與制度之關聯;並參考衛生福利部高齡社會白皮書(草 案)內容,研擬如何以建築環境規劃手法提升高齡者生活環境品質, 依據科技部「105 年度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概算編製暨審議作業手冊」 之新興中程個案計畫書(M001)格式規定,預擬研究內容概述如下: (一)通盤檢視前期「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度)」計畫之執行成效,目前環境需求分析與未來環境預測, 篩選可持續探討課題,並擴充貼近民眾需求之研究方向。 (二)暫以建構「安全、安心之生活環境」為總目標下,採三大目標: 1.建構地域性安全安心環境(含分項目標(1)高齡者生命階段環 境規劃設計,及分項目標(2)高齡照顧環境規劃及設計)、2.推動 建置身心無礙環境(含分項目標(3)高齡身障者環境空間規劃,及 分項目標(4)高齡失智者生活環境空間規劃),3.友善環境政策法 令整合與技術應用(含分項目標(5)先進國家身心無障礙環境法 令趨勢,及分項目標(6)高齡者生活空間與輔具應用)為研究架 構。 (三)撰擬總體計畫目標(執行策略、方法及達成目標之限制、執行時 可能遭遇之困難、期程)預期效益、前期計畫成果、方法及達成 目標之限制、執行時可能遭遇之困難、期程)預期效益、主要績 效指標(KPI)及目標值、是否適時納入民眾參與機制,及性別

(32)

8 影響評估等作業。並研提分年執行策略,及各年度課題規劃及辦 理期程。 四、相關政策與本研究之關聯 本計畫之政策依據如下: (一)EYGUID-97081301000000:一、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營造安心健 康環境,縮短國民健康差距,促進健康之公平性,讓全民活得更 長壽、更快樂。 (二)NSTP-20090301020201:1.結合資通訊科技優勢,建置與推廣在 地民生服務、健康照護與智慧住居、智慧能源系統,以滿足國民 安全、健康、節能及舒適便利的優質生活環境,並因應高齡少子 女化社會的來臨及能源短缺問題。 (三)NSTP-20090301010100:(一)促進通用化設計發展:整合通用化 設計產業,研析使用者特性、建置國人之人因工學資料庫,及研 訂相關技術規範,並藉由社區實驗平台的實質運作,從實作經驗 中凝聚知識和技術,做為推廣全人關懷建築環境的基礎。 (四)SRB-20030108000001:(1)通盤檢討護理人員法、老人福利法、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等相關法規,整併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及 養護機構為一類機構。 (五)SRB-20030107000000:七、推廣照顧管理制度與多元化社區長期 照護網絡,建立兼具福利與產業機制之多元長期照護服務。 (六)STWB-95120603000000:三、因應人口結構變遷與高齡化社會, 發展相關科技與應用 (七)STWB-99120602010000:1.建構良好醫療照護與生活輔助系統, 並擴及弱勢族群,提升生活尊嚴,發揮人性關懷精神。 (八)STWB-99120602000000:(二)因應社會變遷,發展人性關懷相關 科技與新興服務業。

(33)

9 (九)STWB-99120603000000:(三)營造智慧生活環境,形成優質而幸 福的社會氛圍。 (十)6KEIT-99010402000000:(二)推動長期照護體系。 (十一)6KEIT-99010402010600:(6)日間照顧:協調相關機關,解決 各縣市政府所面臨問題:推動各縣市運用閒置國中、小學用地推 展日間照顧中心。 (十二)6KEIT-99010402010800:(8)長期照顧機構服務:於長照保險 開辦前,補助現已營運之機構修繕及充實設施設備,以提升機構 服務品質。

(34)

10 第 二 節 文 獻 回 顧 本節參考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會議、行政院 科技會報決議等方向,及本部有關都市與社區、建築環境相關法令措 施,及其他部會對應高齡化社會與空間環境相關之政策,歸納如何從 建築及都市環境面向加以強化之課題方向。蒐集近期各國高齡社會生 活環境相關法令政策,針對以建築環境層面支持在宅老化及提升照護 效益之措施,瞭解其創新思維及可供借鏡之處。並蒐集國內外現有研 究報告及相關統計資料,探討與本研究之關聯及應加以補足之處,釐 清本研究之目的與重要性,以及應探討之內容與範圍。如表1-2-1所 示,高齡者友善環境相關研究不論在高齡者行為、醫療照護、社會福 利、建築空間等領域,都是極受到廣泛關切的課題,尤其環境空間設 計是整合社會醫療及福祉資源的基礎,更為重要。 表1-2-1、國內高齡政策及環境設計相關文獻 名稱 作者 年份 目的 可供參考重點 高 齡 社 會 白皮書(草 案) 衛生福利部 2015 白皮書針 對未來高 齡社會的 問題與挑 戰,提出 高齡者全 照顧的政 策藍圖與 行 動 策 略。 希望由政府引導民間力量共同參 與,達成四項目標,包括延長老人 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數;落實「為 老人找依靠」的施政主軸;也減輕 家庭中年輕世代的照顧壓力;並促 成銀髮產業發展的環境與商機。在 硬體設計方面,除了考慮高齡友 善,也應著重通用設計標準。將來 許多政策設計,亦須考量對高齡者 進行友善度衝擊評估。因應高齡社 會來臨,規劃研擬高齡社會白皮 書,以建立健康、幸福、活力、友 善的高齡社會為願景,除了要增加 長者健康年數、提升長照服務量 能、永續發展長照制度及促成活力 老化,並藉由公私協力建構多元高 齡服務,也分別鼓勵青年及企業, 投入高齡照顧服務和產業創新,發 展高齡產品與產業,甚至更強化機 構、社區及居家等多方面的照顧服

(35)

11 務措施,滿足不同世代、領域和階 層的需求,以擘劃完整全人的高齡 政策藍圖。 長 期 照 護 的 新 趨 勢 日本的「小 團 體 單 位 照護」 莊秀美 2004 以單位照 護為例說 明近年來 日本長期 照護的最 新發展趨 勢,探討 內容包括 「單位照 護」的意 義、發展 過程、特 性、實施 狀況等。 老人福利服務社區化提供模式已成 為各國老人福利的發展趨勢,社區 照顧興起的背景主要來自對收容式 機構的非正常化及非人道對待等缺 失之詬病。其實,透過人性化的空 間設計及活動安排、職員質量的配 置調整及個人隱私之重視及改良等 營運,機構照顧也可以提供符合老 人需求的服務。再者,如果進一步 能夠連結整合收容性機構與社區照 顧兩大體系,讓機構成為社區照顧 服務提供的據點,成就機構社會化/ 社區化的理念,則機構照顧與社區 照顧化整為一,將使福利服務的輸 送更具人性化。 行 政 院 國 軍 退 除 役 官 兵 輔 導 委 員 會 考 察 香 港 安 養 機 構 報 告 朱嘉義 2001 考察香港 安養機構 以 為 參 考,病房 治療功能 之設計著 眼在配合 醫護及職 能訓練作 法,使患 者能逐漸 適應現時 生活,重 返社會或 家庭。 包括隱蔽門、感觀牆、滋味軒、現 實定向資訊板、懷舊里、活動室、 視聽間、綠茵角、花園蔬果區、小 型鳥園。失智房舍門禁、房門設計 採活頁式、門把以平桿下壓式取代 圓頭旋轉式、房門門板中間為透明 壓克力以方便服務人員可由門外直 接觀看患者起居生活、餐桌以3字 型設計,使用者具安全感、室內均 以塑膠內襯海棉包覆牆壁,並置有 特置沙發及音響設備,紗窗以半開 方式並具遮陽功能,以免刺激患者 情緒。及治療室、感官治療室等。 如 何 營 造 失 智 症老 人 生 活 環 境 陳政雄 2009 失智症照 顧環境之 要件及設 計概念 創造小尺度的生活單元,取代大尺 度的機構照顧;少一點限制,多一 點交流,創造更多接觸與共享的空 間;允許在共用空間或臥室裡,擺 設自己的傢俱與物品,像家的感 覺。失智老人的生活場所不是收容 的地方;優質失智症照顧環境就像 住在自己家裡,不會是輸送帶方式 的集體照顧。既有的設施,必須制 定軟體、硬體的轉型計畫。 96 年 度 赴 日 考 察 失 智 症 老 人 照 顧 及 老 人 住 宅 推 展 情 形 計 畫 陳素春等 2007 透過此參 訪行程, 學習日本 於單元式 照顧、團 體家屋、 老人住宅 之理念及 作法,以 提供未來 一、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簡介(背 景、2006年改正後的介護保險、申 請步驟、介護狀態的區分、介護保 險的服務內容),二、失智症老人團 體家屋(group home)(日本團體家 屋的發展與理念、失智症老人團體 家屋之設立基準、失智症老人團體 家屋之照護服務,三、單元式照顧 (unit care),四、老人住宅,五、 介護療養型醫療設施和介護老人保

(36)

12 台灣推動 之參考。 健設施(介護療養型醫療設施之概 要、介護老人保健設施之概要) 日 本 長 期 照 顧 機 構 參訪報告 黃美娜 2006 參訪日本 的長期照 護機構及 老人相關 福 利 設 施,汲取 其社區照 顧模式之 經驗。 日本非常強調照顧模式應先自助, 而後家庭照顧,再社區照顧,最後 才是公助(社會照顧),social care 是最後的選擇。強調小規模式的在 地化家庭照顧,讓長者有尊嚴及受 重視是最好的規劃;目前日本已不 允許再增加大型之機構式照顧。而 針對失智症照護,應該要去了解長 者的世界,去適應他們,不能照我 們想的方式去勉強填塞東西給他 們。因此,對失智症患者的照顧, 有家的感覺是最重要的考量點,照 護空間及照顧模式著重家庭溫馨感 的營造,房舍外觀如同一般民家, 採單人房設計規劃,工作人員與失 智長者共同生活為目標。 環 境 設 計 的 介 入 措 施 與 情 境 治療 黃耀榮 2009 如何讓失 智老人照 護環境成 為支持性 的環境 探討如何讓環境空間具備職能治療 的目標與機制,內容包括支持性的 環境與情境治療、環境設計應營造 住民之認同感、環境設計對住民遊 走行為之因應、環境設計可提供住 民適度之感官刺激、環境設計應避 免造成住民產生幻覺行為。 世 界 衛 生 組織「WHO 高 齡 友 善 城 市 指 南」摘要 衛生福利部國 民健康署 2015 此指南包 含了對高 齡人口的 統計分析 與現狀探 討等,並 提出八大 面向綜合 性的議題 探討範圍涵蓋了城市架構、環境、 服務與政策,其核心目的係為提供 城市足夠的指導架構,以幫助城市 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的問題,並進 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 能變得更加友善。 世 界 衛 生 組織「WHO 高 齡 友 善 城 市 指 南 八 大 面 向 Checklist 」 衛生福利部國 民健康署 2015 針對高齡 友善城市 指南八大 面向內容 提出具體 檢核表 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 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 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 訊、社區及健康服務 Wandering Coltharp,Rich ie,& Kaas 1996 探討失智 症患者之 遊走行為 並提出照 顧方式之 建議 處 理 遊 走 的 原 則 (Coltharp, Richie, & Kaas, 1996)

1.轉移注意力並提供規則的運動。 2.使個人對遊走產生厭惡並對個案 的良好表現給予正向再加強。 3.同儕彼此鼓勵。 4.藉由建立自我信心的活動增加個 案的自尊。

(37)

13 5.對於病房單位經常給予定向感的 刺激。 6.使用簡單的標誌給予視覺指示。 7.經常注意個案給予滿足生理需 求。 8.小心使用藥物。 為 遊 走 個 案 安 排 環 境 的 建 議 (Coltharp, Richie, & Kaas, 1996) 1.使用看得到的障礙物。 2.使用電子監測設備。 3.視覺指示-如: 在牆上掛圖片。 4.使用熟悉的物品。 5.減少環境躁音。 6.用低頻﹑持續且有規律的躁音 (white noise)。 【図解】高 齢 者 ・ 障 害 者を 考 え た 建 築 設 計 ( 第 25-33頁) 楢崎雄之 2014 高齡者身 體特性 分析高齡者身體特性包括身體機能、感覺機能、生理機能、心理特 性、生活構造、視覺與色彩、聽覺、 嗅覺與呼吸等,並建議為了體驗與 障礙者相同感受,體驗高齡者的筋 力衰退與視力、聽力下降狀態,眼 部戴上風鏡、特殊眼鏡、腕肘裝上 輔具、耳朵塞耳塞、腳踝加上重量 (鞋型輔具)、身上穿重量背心等, 於身體上裝備各種道具,進行乘坐 電車、爬樓梯、打公共電話以及買 東西等日常生活動作。 日 本 國 會 高 齡 住 宅 報告書 日 本 眾 議 院 調 查 局 國 土 交通調查室 2014 讓高齡者 等感到安 心的居住 環境相關 設施等領 域 以「高齡者的居住安定確保相關法 律」(高齡者居住法)等所代表的「住 宅‧居住環境」領域、「高齡者‧ 障礙者等移動等的順暢化相關法 律」(無障礙法)等所代表的「安全」 領域、照護保險法所代表的「福利、 照護」領域,以及「社區經營、地 區經營」領域、「生活支援」領域 等為對象,將其與個別相關的深入 設施方針‧制度與其現況、新動向 等進行討論。 東 大 高 齡 社 會 教 科 書 日 本 東 京 大 學 高 齡 社 會 總 合 研 究 機 構 2014 解決課題 的方向, 長 期 照 護、老人 福祉的現 狀與改革 觀點,住 宅政策、 社區規劃 以老人學為基礎,以日本高齡社會 對策大綱等作為根基,探討今後的 長期照護與地區福祉的應有形態。 及無障礙(Barrier free)的社區 規劃、長“住”久安的社區、居住 環境規劃、使高齡者朝氣蓬勃的社 區 規 劃 、 以 社 區 生 活 空 間 (community living)為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38)

14 第 三 節 用 語 定 義 說 明 本研究之用語定義分別敘述如下: 1. 高齡者(老人):依據我國老人福利法第2條,係指年滿65歲以上 之人2 2. 高齡社會: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即 稱高齡者,我國「老年福利法」第1章第2條亦明確定義老人為年滿 65歲以上之人。WHO為區分社會人口老化進程,將65歲以上人口占 總人口比率7%以上稱「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比率達 14%以上稱「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而比率達20%以上則稱 「超高齡化社會(Super Aged Society)」。另將65至74歲之老人 稱「前期高齡者(young-old)」,75至84歲老人稱「後期高齡者 (old-old)」,85歲以上老人則稱「超高齡者(older-old)」, 以區分老人時期之3階段。 ;此外美國社會保障局裁定達65歲者,有權享受社會老人救 濟利益;世界衛生組織以年滿65歲為人的老化的開始,並定義年齡 滿65歲人口,佔總人口7%以上者,為老人社會。前述以年齡為指 標,除在行政制度上考量的意義外,在老化過程中並沒有一致性。 本研究係採年滿65歲以上者為高齡者之定義。 3. 生活環境:生活環境(Living Environment)所包含的範圍相當 廣泛,在社會科學領域對人類周遭事務皆稱為生活環境,依據世界 衛生組織之定義,生活環境是指「身體安全之庇護實體結構以及其 周 圍 環 境 」 , 故 生 活 環 境 應 包 括 實 質 環 境 ( Physical Environment ) , 以 及 經 濟 、 社 會 、 文 化 等 人 文 環 境 ( Human Environment)。若以空間尺度來看,人類生活環境由內而外,由 2 我國原住民以 55 歲為法定之老人。

(39)

15 小而大可歸納為住宅環境、鄰里與社區環境、都市環境、區域與國 土環境等4種層次;而生活環境之內涵,則包含居住、交通、社會、 文教、醫療與休閒等環境。 4. 建築環境:針對建築物之屬性及品質水準做描述,係指運用空間 規劃及設計手法及設施設備,使建築物空間足以支持高齡失智者可 自立生活起居。 5. 建築物:依據建築法第四條,建築物為定著於土地上或地面下具 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供個人或公眾使用之構造物或雜項工作物。 另依據建築法第五條所稱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為供公眾工作、營 業、居住、遊覽、娛樂及其他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依據建築法 第六條所稱公有建築物,為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自治團體及 具有紀念性之建築物。 6. 在地老化 (Aging in Place):是世界各國對老化的新趨勢,未來 的社區照護模式與趨勢。在地老化(aging-in-place)的概念1960 年代始於丹麥、瑞典等國,指的是用在地的資源照顧老人,讓老人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自然老化。由於「在地老化」理念對長期照護範 疇及發展趨勢造成以下改變:(1)逐漸從「機構式照護」修正調整 成住家並加強「居家、社區式照護」。(2)和社區既有語言、思維、 飲食、文化、生活型態、素材等相結合,發展多元化的「在地服務」。 (3)重視社區既有資源的連結,建構社區照顧支援網路。(4)科技化 住宅、遠距醫療、老人公寓或照顧住宅興起。

7. 輕度知能減退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3

3資料來源:卓良珍(2014)。

:一種持續性的 記憶受損,跟相同教育程度與年齡相仿的人比較有記憶力的減退現 象,但語言及注意力尚未受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10%盛行 率。Mayo Clinic之 Petersen等人所設計的MCI診斷標準被廣泛運

(40)

16 用。長期的追蹤研究顯示, MCI病患每年約有10%至15%轉變成失智 症,遠超過正常對照組的1%到2%,因此MCI可視為退化成失智症的 過渡期、或是其危險因素。MCI介於正常老年人及失智者之間的一 種重要臨床癥候,患有此症的老年人被家人及親友們注意到其記憶 力、注意力、語言及精神運動功能會有輕度障礙,其一般之日常生 活活動功能良好,但很複雜之功能卻減損,而尚未達到失智症之診 斷標準。MCI患者每年約有10~15 %會轉變成阿茲海默氏症,而正常 對照組每年只有1~2 % 演變成阿茲海默氏症。 8. 失智症4 (Dementia 9. 行動不便者:係指個人之生理或心理條件下,無法在依據一般人 ):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 狀的名詞。當醫師診斷病患罹患失智症時,這表示病患可能出現了 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 及出現異常的行為等症狀。 通常我們會發現病患先出現的症狀是 --病患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有困難去處理日常生活作 息、及過去熟悉的工作。對病患本身可能會出現的有個性改變、行 為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 或是對於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常見 的是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另外還有路易氏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及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阿茲海默氏症是 一種大腦漸進式退化(neurodegeneration)的疾病,它侵襲大腦 中對於思考、記憶及語言的 部份。這種疾病的發生是漸進式的, 同時病患的病情也是慢慢的變壞。 4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 http://www.cfad.org.tw/attantion.php

(41)

17 需求設計之建築環境中活動自如,在使用空間時受到限制者5 10. 暫時性障礙者:係指因為疾病、傷害、從事日常活動,或導因於 不同生理階段之變化,或臨時性的事故或在某種情境下,致使個人 生理活動受到某種程度之限制,產生行動上的障礙。例如孕婦、抱 小孩者、持重物之購物者、病患、骨折患者、心智未成熟之幼童、 心智退化之老年人等皆屬之 。其 中,永久性行動不便者包括視覺障礙者、聽覺障礙者、肢體障礙者 (含上肢障礙者、使用輪椅之下肢障礙者、使用輪椅外之輔具的下 肢障礙者、心智障礙者)。 6 5本定義參考田蒙潔、劉王賓(2004)「無障礙環境設計與施工」第壹冊用語 定義。 6 同用語定義 9。 。

(42)

18 第 四 節 研 究 方 法 及 流 程 一、研究架構與方法 (一)現況分析 回顧前期「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個案計畫(101-105 年)」研究成果,彙整符合民眾需求並可持續深入探討之研究方向。 (二)文獻回顧: 1.參考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會議、行政院科技會 報決議等方向,及本部有關都市與社區、建築環境相關法令措施, 及其他部會對應高齡化社會與空間環境相關之政策,歸納如何從建 築及都市環境面向加以強化之課題方向。 2.蒐集近期各國高齡社會生活環境相關法令政策,針對以建築環境層 面支持在宅老化及提升照護效益之措施,瞭解其創新思維及可供借 鏡之處。 (三)焦點團體及專家訪談: 彙總前述內容,邀請長期關注於高齡者生活、通用設計、照護等 與建築與都市研究領域相關之學者專家、社福團體、產業界、政府相 關單位,提出建議,並採焦點團體及專家訪談法,經由期中簡報及期 末簡報會議,邀集社福團體、產業界、學術研究、政府部門等相關團 體共同研商,廣泛蒐集相關建議,藉以檢視研究建議之可行性,進行 修正以形成共識,期能提升技術與實務上之應用價值。 二、研究步驟及流程

(43)

19 (二)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概述如下: 步驟 1:評析本組「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度)」執行成果。 步驟 2:進行國外相關政策及法令趨勢探討 步驟 3:國內科技發展方向與建築環境相關政策之回顧與評析 步驟 4:邀集產政學研各界研商 步驟 5:研提本組 106 年-110 年中長程科技計畫建議架構及分年研究 課題規劃草案 步驟 6: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三)研究流程 綜上所述,本研究流程如圖1-4-1所示: 圖1-4-1、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研擬

(44)

20 三、預期成果 本研究預期成果包括: 1.完成「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先期研究計畫實施方針, 做為中長程計畫與相關年度計畫之藍圖。 2.提供本所研提「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106-110 年 度)」中長程科技計畫書草案之參考。

(45)

21

第二章 國內高齡環境需求與國外政策趨勢研析

第 一 節 我 國 現 況 需 求 與 擬 解 決 問 題 之 釐 清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 至150 年)指出,我國 自民國82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以來;依 據中推計結果,於107年此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aged)社會, 至114年此比率將再超過20%,我國將邁入超高齡(super-aged)社會 。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 圖 2-1-1、我國高齡化時程-中推計 值得注意是,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台灣歷時約 24年,與日本相當,但與法國歷時長達115年、美國73年、英國47年 相較,我國在時程上快了一倍以上。因此,包括高齡人口照顧及安養 需求等,已成為政府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檢視老人福利政策之國際發展,健康與福祉已被聯合國認定為有 關老人之兩大主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更於2002年提出「活力老化」 核心價值,認為欲使老化成為正面經驗,必須讓健康、參與及安全達 到最適化狀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這也是目前國際組織擬訂老人

(46)

22 健康政策的主要參考架構。為了達成活力老化目標,不僅需透過衛生 體系、醫療體系與社福體系,建築空間環境更不應缺席於此推動行列 中。在這方面,WHO於2007年發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係指一個 兼容、無礙,能促進活躍老化的生活環境。在營造高齡友善城市的8 大面向中,包括:住宅、通訊與資訊、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 共空間、工作與志願服務、社會參與、社區及健康服務、敬老與社會 融入。其中,住宅、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三個面向, 是支持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透過八大面向-敬老、親 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改善生活環境的軟硬體 構面,創造有利於長輩活動的安全安心的環境,減少障礙,增進參與, 讓長輩在日常生活圈中經常能動、容易動、喜歡動,一直到老年還是 很獨立、活躍、健康的到處趴趴走,活到老、動到老,身體動、心也 動,進而保有「活躍不老」的老年生活。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 圖 2-1-2、WHO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 綜上所述,台灣邁向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的過程中,是否足以 提供一個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生活環境, 以預防及延緩老化並獲致最大身心健康的機會?本研究計畫擬以建

(47)

23 置「建置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為目標,釐清擬解決問題如圖 2-1-3所示,包括:整合社區及都市之友善環境尚待提昇、支持健康 照顧環境之空間品質不足、亟須建置符合特殊身障需求空間、亟須建 置符合心理認知障礙者需求空間、法令政策亟待更新與整合、生活空 間輔具應用亟須強化等,說明如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2-1-3、問題成因分析圖 (一)因應高齡者生命歷程之環境規劃尚待建置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不僅爲疾 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包括身 體(生理)、精神(心理)及社會(社交)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 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身體(生理)健康是指身體各器官和 系統都能夠正常運作。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 力、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對其社區作出貢獻; 而不僅是沒有精神障礙。社會(社交)健康是指人能夠與他人和諧共 支持照顧環境之 空間品質不足 亟須建置符合心理認 知障礙者需求空間 生活空間輔具應 用亟須強化 亟須建置符合特 殊身障需求空間 環境法令政策亟 待更新與整合 建置高齡者安 全安心生活環 境目標 因應高齡者生命歷程 之環境規劃尚待建置

(48)

24 處,並與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相融合。 根據此定義,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和患病者不足 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 織稱其爲「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爲「亞健康」狀態,若處理得 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何謂「亞健康」?係指人 們表現在身心情感方面的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 其體驗。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 健康的人僅占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處 於亞健康狀態。 事實上,依據民國98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2010),55歲以上的高齡者普遍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普通以上的佔 76.42%,比94年的調查結果多了1.5%,顯示在醫療衛生不斷進步且高 齡化社會來臨的狀態下,高齡者自覺非處於疾病狀態的高齡者比例越 來越高。同時,經 ADL1、IADL2 1ADL 評量主要是在日常生活起居活動中若在進食、移位、如廁、洗澡、 平地走動、穿脫鞋襪衣褲等六項中,視困難程度狀況計算我國 65 歲以 上老人失能項目數。上述 6 項中,若皆不需要協助 、沒有困難,則失能 項目數認列為「無」,若是有 1~2 項選擇需要協助,則認列為「輕度 失能」,若是有 3~4 項選擇需要協助,則認列為「中度失能」,若是 超過 5 項選擇需要協助,則認列為「重度失能」。 2工具性日常生活(IADL)量表的評估主要為 65 歲以上老人身體功能的進 階測量,測量項目包含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 衣服、使用電話的能力、服用藥物、處理財務的能力等 8 項指標,而其 中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 5 項中有 3 項 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輕度失能。 兩項量表評估我國65 歲以上老人日 常生活起居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 力,結果顯示目前全無失能狀況 者占87.16%,共計有2,114,667人,而經ADL量表評估有輕度失能狀況 者,占整體老人4.82%,約有116,844 人,說明約有九成多的高齡者 是擁有行動力的。

(49)

25 如圖2-1-4所示,高齡者生活空間範疇主要以家為中心,從生活 鄰里、社會鄰里逐漸向外拓展,活動範圍涵蓋食、衣、住、行、育、 樂各層面,形成其生活圈。然而隨著時間消逝,這些現階段仍可自立 生活的長者,將逐漸因身心退化度過獨立自主生活、輔助式照護、完 全照護、臨終安寧等階段,挪威1970 年提出「終生住宅」概念,係 指應能滿足居住者不同階段的生活能力與其居住需求,建構具有永續 性機能的住宅模式(跨世代住宅) ,居住者可隨著不同的生活階段「在 地老化」,不需要面臨居住環境的變遷或改造。相較於一般住宅「環 境及服務之提供固定,居住者不斷移動」之特徵,由於高齡者在生理 機能衰退後,逐漸陷入無法自我照護的狀況,而住宅也無因應的軟硬 體,必須視需要照護的程度而遷移至不同的照護機構中。終生住宅意 涵「居住者不動,環境及服務不斷增加提供」,住宅能隨身心條件階 段性的差異或退化提供良好對應設計考量,延長高齡者自立生活,受 照護時也能提供各項軟硬體照護服務,讓臨終照護時期也能在家中渡 過。 資料來源:趙子元(2013)彙整蔡淑瑩,2001;歐陽長虹,2010;高齡友 善城市指標建立與導入計畫報告書—100 年後續擴 充,2011 圖 2-1-4、高齡者生活空間範疇

(50)

26 在這方面,黃耀榮(2006)參考美國、芬蘭、瑞典等福利先進國家 之作法,建議我國應採生活園區連續性照護之高齡者居住安排的方 式,提供老人可以由健康的階段,居住到歷經輕度、中度、重度等不 同的失能階段而不需要離開生活園區之環境條件。其「生活園區」可 由不同生活階段之各類住宅共同建構,各類住宅空間針對單一生活階 段提供相關之環境機能,而公共空間則應考量各生活階段均可共同使 用之環境機能,廣泛運用戶外活動空間、庭園或室內公共設施,提供 公共使用機制以促進住民互動及對整體環境之認知,而建構整體環境 即為家的意象。例如北歐國家的社區發展手法,其對於住宅社區的開 發均透過都市計畫手段,規定在社區開發初期必須留設「社會福利設 施保留地」,當社區人口老化或需要提供照護失能者之「社區照護住 宅」時,則可興建團體家屋模式之老人住宅,或是興建日間托老中心、 日間照護中心或居家服務中心、居家護理所等社區支持性的服務中 心。 因此,從過去較偏重在已患疾病或身心不便的高齡者的思維應加 以擴大,宜因應高齡者不同生命歷程及身心狀態變化,提供能滿足高 齡者不同生命階段的生活能力與居住需求,邁向更加友善的規劃和設 計,實現讓居住者不需要面臨居住環境的變遷或改造的永續性在宅老 化模式。 (二)支持健康照顧環境之空間品質不足 就整體長期照顧架構來看,機構服務之擴展,終究必須落實到社 區,近年各國皆積極強調落實「在地老化」之社區式照護目標,機構 式照顧比例雖可能較少些,然不可或缺;尤其機構式照顧亦為社區式 照護之延伸或外展基礎,以及社區式照護之喘息服務平台,有其存在 與發展絕對之必然性,亦是日本推動以地域為範圍,將自宅、社區及

(51)

27 機構的照顧系統加以整合之總括性照護體系之形成背景因素。 在這方面,我國針對高齡者照顧問題日趨普遍,長期照顧機構之 照顧中心的設置需求日增,老人長期照顧機構(含失智照顧型)之興 建或設立補助是本部近年推展社會福利政策性之重要項目。事實上, 長者使用的空間需要特別規劃以配合照顧服務,尤其在建築環境規劃 設計的關注面向應兼顧安全、和安心兩方面,針對身心日漸退化,應 提供促進健康、安全、安心、提供適度感官刺激、因應特殊行為、強 化自我認知和增進學習的環境,以延緩老化。例如設計者如何以空間 組織、戶外活動及園藝空間、聲音、材質、光線變化及指標指引等強 化高齡者對環境之認知,以及透過色彩計畫、材料和表面、照明、定 向與尋路、聲音控制等手法,塑造符合高齡者需求之環境,極為重要。 然而,依據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相關規定,僅有面積大小、設 置項目等概要規定,未能反映空間規劃之特殊需求,亦無相關基準或 參考手冊,可供相關單位進行機構設立審核及評核作業之參據,或訂 定具體的規劃設計基準,作為鼓勵相關機構團體進行環境改善之配套 措施,進一步提升服務者及陪同家屬的照顧成效。 其次,為保障老人權益,促進老人福利機構業務發展與經營管理 理念,亦可從建立鼓勵機構進行環境改善之評鑑機制著手,依據老人 福利法第三十七條第二項、及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及獎勵辦法第五條第 二項,每3年針對經許可設立且已營運之全國性、省級公立、公設民 營及財團法人老人福利機構,實施老人福利機構評鑑作業3 3依據衛生福利部推展日間照顧中心設置相關原則,鑒於中央主管機關依相 關法規辦理各類型長照服務單位評鑑之標準不一,民眾無明確方向選擇合 適機構入住之參考依據,為確保服務單位之照護品質,整合現有機構式服 務單位評鑑制度,衛生福利部 103 年度辦理「長照機構(居家式、社區式) 評鑑指標規劃委託科技研究計畫」,針對居家式以及社區式長期照護服務 單位與內容(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居家服務及日間照顧等),規劃研 訂居家式及社區式相關服務評鑑指標。 。其中與

(52)

28 建築環境空間規劃有關之指標包括C1.環境設施、C2.安全維護等。然 而,前述指標僅能評定機構是否達基本之建築法規要求,某些機構對 於長者所需之心靈層次環境品質之提升,指標評分機制無法呈現其努 力成果,因此權責單位在環境設施及安全維護項下,亟須增擬品質向 度之相關指標,以鼓勵既有老人福利機構提昇服務品質,造福更多的 長者。 (三)亟須建置符合特殊身障需求空間 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條,身心障礙範圍包括神經系統 構造及精 神、心智功能,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涉及 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及其他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 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者。另依據現行《建 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104.1,行動不便者包括個人身體因先天 或後天受損、退化,如肢體障礙、視障、聽障等,導致在使用建築環 境時受到限制者。另因暫時性原因導致行動受限者,如孕婦及骨折病 患等,為「暫時性行動不便者」。然而該規範多著墨於肢體障礙如使 用輪椅者之空間設計規定,對於視覺障礙者及聽覺障礙者之空間使用 需求,僅為概略性之設計補充敘述,缺乏具體的設計規範及參考建議 原則,更遑論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自閉症等特殊障礙需求。 環境與建築是人的活動場所,當未 能切合特殊障別使用者對於環 境的認知時,則阻礙其熟悉或使用環境的機會,換言之,一個符合視 聽障使用者觀點的動線設計,亦必須藉由空問 組織、高差、材質、光 線變化及指標來協助或指引使用者的方向,順暢的到達目的地。因 此,空間標示系統是一種溝通用的媒介,用以傳達環境的視覺資訊, 資訊及導引系統不只是溝通傳達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服務項目,足 以促使人與環境的交流更加順暢,更可視為一種有效調節環境訊息的 管理工具,影響使用者對於空間體驗的感官認知。另一方面,隨著年

(53)

29 齡的增長,人們的視力及視覺逐漸產生不同程度的缺損,例如閱讀時 需要較多的照明,對反光無法忍受,對相似的顏色無法區辨,對於光 線突然的變化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或無法適應,視野逐漸變窄,對於 深度知覺的不敏感等,然而,一般空間標示系統較少考量老人視覺之 特殊性,導致高齡者生活行動之障礙重重。 綜上所述,高齡者因為老化導致視力及聽力的退化,從低視(聽) 能逐漸成為視聽障者的機會大增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失智症:公共衛生的優先議題」報告, 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的一部分,由發生率、盛行率的推估來看,失智 症人數將繼續成長,2010年估計全球有3,560萬的失智症患者,且每 20年雙倍成長,到2030年全球將有6,570萬的失智症患者,2050年將 高達1億1540萬人。估計每年增加770萬人,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 ,同時,隨著社會進步,視障者對 空間服務的需求正在改變中,如動線及空間標示導引系統、輔助儀 器、資訊科技應用等。然而,國內有關視障及聽障者空間認知與無障 礙環境改善相關資訊甚少,由於缺乏空間行為模式之計測資料,以致 無法落實於規劃設計規範,例如透過鈴聲、觸摸等感測設施引導,如 何有效提昇視障者在空間之認知與環境之無障礙,及如何建立視障者 無障礙資訊地圖、視障輔助設施等建置,例如透過閃光、振動等感測 設施,以有效提昇聽障者在空間之認知與環境之無障礙等,如何透過 友善的空間設施協助視覺及聽覺障礙的長者熟悉並使用環境,以促進 視障長者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是不宜忽略的重要課題 (四) 亟須建置符合心理認知障礙者需求空間 4以 香港 為 例 , 根 據 香 港 特區 政 府 從綜 合 住 戶 統計 調 查 搜集 所 得 的 資料 於 2009 年 1 月出版之第四十八號專題報告書(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刊載, 全香港約有 122,600 人(佔總人口之 1.8%)為視覺有困難人士,中度至輕度 視障人士約有十一萬,全失明的約有 11,400 人,其中六成為六十歲或以 上之長者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Holist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