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 一 節 研 究 緣 起 與 目 的

一、緣起

本案係接續「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中程個案計畫 (101-105 年 度)」執行完成後,進行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相關研究之先期 規劃,據以研提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並配合本部整 體住宅政策目標 ,係基於憲法保障國民基本人權的精神,結合政府 與民間資源,在健全的住宅市場、合宜的居住品質、公平效率的住宅 補貼與社會住宅的規劃下,使不同所得水準、身心機能、性別、年齡、

家戶組成、族群文化之國民,擁有適居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

台灣快速的高齡化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依據楊菡茹(2014)指出 , 臺灣老化速度和日本並列全球第三名,僅次於南韓與新加坡,老化速 度指標數值臺灣為 24 年,意指一個國家達 65 歲以上人口之比率,從 7 個百分點爬升至 14 個百分點所花費的時間。以臺灣為例,臺灣在 1993 年間,有 7%的人口為年滿 65 歲以上之長者,而預估在 2017 年,

臺灣長者人口將成長至 14 個百分點,因此臺灣的倍化期間為 24 年。

但反觀美國經過 73 年,法國甚至花費 115 年才達成倍化比率的成長,

可知臺灣的老化速度極快。同時,台灣自民國 79 開始進入人口紅利 期1

因此,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後,挑戰將接踵而至,然而因為長者議

,預計約到民國 109 年會脫離並進入「人口負債期」。

1「人口紅利期」指,勞動力人口為扶養人口(包括十五歲以下與六十五歲 以上)兩倍以上階段。台灣自一九九○年開始進入,約到二○二○年才會 脫離並進入「人口負債期」。一般而言,處於人口紅利階段,意味著扶養 比偏低,而有利於經濟發展。薛承泰(2014)

2

題牽涉層面廣泛,非單一部會所能掌握,所以建立跨領域及跨平台的 合作機制實屬必要。再者,在地老化的世界趨勢,也促使臺灣應改變 現行政策方向,從輔助長者的照護角色,調整至強化長者自我照護能 力。因為老化不必然代表自我照護能力的喪失,而可以在熟悉社群網 絡中產生另一種生活模式的轉變。所以完整的政策,除了照護網外,

更應該強化長者自主照護能力,讓老化不再是衰敗的過程,而是一種 生命能量的累積。在這方面,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的老人照護政策均以

「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為最高指導原則,認為老人應在其熟 悉的生活環境中自然老化,以維護其生活品質的自主、自尊及隱私。

如前所述,我國高齡口持續飆升,依國家發展委員會推計,107 年預估 65 歲以上人口佔 14.6%,將達高齡社會標準。因應人口高齡 化問題愈加險峻,國民平均餘命延長,應關注以下幾個面向:

(一)考量高齡者大多為亞健康者,且身心不便者類型更為多元之趨 勢,伴隨年輕世代少子女化或無子女化趨勢,建置涵蓋健康、亞 健康及失能高齡者之友善空間,以及建置協助身心不便者自立生 活功能的支持性環境。

(二)為符合民眾在宅老化的期待,從過去個別建築物的思考化零為 整,改以宏觀的社區及城市為觀點,考量採取都市更新及整建維 護策略打造高齡者適居環境。

(三)涵蓋日常食衣住行育樂、就醫、照護至終老等所需空間,同時,

在環境設計方面,應從過去關切使用者「身體無障礙」層次提升 至「心靈(認知)無障礙」境界。

(四)各國環境政策皆關注身心不便者需求,對於空間設計之理念亦與 時俱進,我國建築無障礙相關法令制度宜檢視並更新,以符合國 際趨勢。

(五) 遵循 104 年 2 月 5 日行政院科技會報第 8 次會議決議,我國 105 年度科技政策重點將以科技資源投入新創事業,帶動台灣經濟之

3

升級轉型,並結合文創產業,推動經濟發展。

為此,本研究擬整合前述面向,並因應國際趨勢對於高齡社會居 住環境之創新思維,進行「高齡社會安全安心生活環境規劃之研究」

之先期規劃,以供研提 106-110 年度新興中長程科技計畫書參考。

二、研究重要性及迫切性

(一)本計畫在機關施政項目之定位,可發揮之加值或槓桿效果。

本計畫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8 項科技計畫之一,包括「重塑城鄉 風貌,確保國土永續發展」5 項計畫,以及「建構完整災防體系,確 保民眾生命安全」3 項計畫。配合本部「建構公民參與、安全無虞、

福利照顧、服務便捷與永續發展的優質生活環境」之科技發展願景,

本計畫之施政項目歸屬以及個別計畫和群組關聯如圖 1-1-1 所示。

在施政項目上,歸屬於「重塑城鄉風貌,確保國土永續發展」; 群組比重為環境科技 50%,科技服務 30%,科技政策 20%。與本所「智 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推廣計畫」中推動透過遠端的資訊平台提供健康照 護、居家安全服務,而本計畫的重點則是在建構安全、安心的空間環 境,2 項計畫是建築軟硬體的相輔相成。

本計畫與行政院 102 年 7 月 12 日核定之「人口政策白皮書─少 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相關,其中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引發之衝擊 與需求,為各國社會政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政府及民間關 注的焦點。以「強化家庭與社區照顧及健康體系」、「保障老年經濟 安全與促進人力資源再運用」、「提供高齡者友善之交通運輸與住宅 環境」、「推動高齡者社會參與及休閒活動」、「完善高齡教育系統」

等五項對策,建構有利於高齡者健康、安全及終身學習之友善環境,

進而落實維持高齡者活力、尊嚴與自主之政策目標。

其次,本計畫並與衛生福利部「高齡社會白皮書」(草案),以社 區為核心,發展在地安老服務體系,從健康、亞健康到失能長輩,能

4

夠安心在社區接受照顧。整合資訊整合、公私協力、全民參與建置高 齡社會照顧架構為基礎下,達成食衣住行無障礙環境,其中,友善環 境之行動策略與建築空間相關,以普及支持網絡、消弭歧視障礙作為 行動理念,整合社區(部落)資源,增進家庭及社會支持功能;推動食 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友善應對機制,鼓勵跨界整合、產業群聚促進銀 髮產業發展,創建樂活環境;鼓勵長者持續參與及貢獻社會,提升長 者自我價值。在服務網絡真便利、食衣住行無障礙、歧視障礙盡破除 三大目標下,與建築空間環境相關之措施摘述如下,包括:

1.設置社區服務資源中心:建構整合資源網絡樞紐,提供民眾在地便 利、安全生活,研議透過強化社區基層組織,設置整合式社區資源

(支援)中心,完善建構高齡者在地老化社區資源網絡。

2.支持家庭多元需求,確保人身安全:結合整合式社區(部落)服務資 源中心,提升服務者對高齡者受虐的敏感度,落實保護通報機制。

以社區再生網絡概念,發展興建二代宅,研議提供獨老、雙老安心 居住服務;並完善建置高齡者監護機制,規劃多元家庭支持方案;

又為因應氣候及環境變遷,強化防災避難認知,保障社區(部落) 高齡者人身安全。

3.運用通用設計理念,促進生活無障礙:為考量身障者及高齡者公平 使用設施、設備或享有權利,設計公共建設高齡影響評估機制,全 面檢視修正建築、空間設計、住宅相關法規、準則及標準作業規範;

盤點高齡友善場所,推動友善高齡之空間及大眾交通設施環境,包 含軟體與硬體設備皆應無障礙,營造無障礙及高齡友善之生活環 境。

4.全面檢視法規,破除年齡歧視與障礙:為避免相關法規造成年齡歧 視與障礙,各單位應全面檢視相關法令規定,修正對高齡者歧視的 規定及習慣,去除加諸在高齡者身上有形和無形的障礙,破除既有 的歧視和偏見,對所有高齡者有更多的正向認識和接納。

5

綜上所述,本計畫正可與前述其他業務及法令推動執行單位,相 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益。

圖 1-1-1、 本計畫與施政項目、個別計畫橫縱向連結及群組關聯圖

6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二)執行與不執行本計畫對國家安全、社會經濟及自然環境之影響說 明

由於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65 歲以上人口快速增加,醫療照護 成本提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2 年提出「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框架政策,強調:

▪ 社會參與管道的建立;

▪ 身心健康環境的形成;

▪ 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

本計畫依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構想,擬以建築環境規劃設計來改善 生活環境,達成生活品質提升:

▪ 人人行動便利自在;

▪ 行動不便者具備自我照護的能力,擁有自尊;

▪ 高齡者在宅或在社區安養,擁有與家人親友相處的溫馨樂趣。

其次,減少生活環境不良造成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高齡者與行 動不便者走出住所,在便利安全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達成 身心健康,可降低社會醫療照護成本並減少社會福利機構的負擔。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摘要,

此指南包含了對高齡人口的統計分析與現狀探討等,並提出八大面向 綜合性的議題,範圍涵蓋了城市架構、環境、服務與政策,其核心目 的係為提供城市足夠的指導架構,以幫助城市自身探究其人口老化的 問題,並進一步辨識出何處或如何使得該城市能變得更加友善。並針 對「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 Checklist」內容提出具體檢核 表,其中與都市及社區、建築環境相關之硬體層面包括無障礙與安全 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社區及健康服務等,可視為建置高齡 服務等軟體層面之基礎,對於達成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