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我「話」此生-生命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由我「話」此生-生命史

第一節 由我「話」此生-生命史

生命的厚重感來自生命經驗的歷史;對於自身,我們只能在生命 經驗的歷史做「切近」的觀看,所謂「真實」,到頭來只能是「切近」

(余德慧,1998)。

一、生命史研究的意涵與重要性

我們任何時刻的感覺都被過去的經歷所滲透,我們的眼睛一直沾 滿過去的經歷,但是經歷的返回並不是原樣搬回來,而是以我現在的 情況重新被看到(余德慧,1998)。Fritz Schütze 認為,生命史是 一個有序的堆疊,是由大大小小依序組合的歷程結構所堆砌;隨著生 命流程前進,重要歷程改變,整體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引自羅珮珊,

2010)。

江文瑜(1996)提出「life history」有生命史或生活史兩種中文 譯名,生命史強調生命的持續性與延續性特質是相當偏重公領域社會

層面的,生活史則較重個體私領域生存面向(引自黃月純,2002);因 此黃月純(2002)採用「生命史」的譯名,是著眼於生命史具有生命全 程的持續性特質,也認為在檢視個體生命時,不僅應從私領域(inside) 層次,也需從公領域(outside)的觀點著眼。生命史關心的焦點是由 研究者選定,所關心的不是藝術的呈現,而是研究對象經驗的事實資 料以及對其生活世界的詮釋,不限於某一段或整體生命歷程、依研究 目的而定,生命史研究是縱貫式的,關心個人生命歷程中各段經驗之 關聯性,注重研究對象在個人經驗中,如何重新建構自我與詮釋生活 事件,強調個人觀點之呈現(王麗雲,2000;蔡錦美,2003)。如同 Egger(1994)指出,生命書寫的焦點始終是「生命歷程的重新建構」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fe-course)(引自王麗雲,2000)。

綜言之,生命史研究是以「他山之石可以為鑑」為出發,但真正 的意涵在於研究者自己本身從研究中看到諸多元素對於一個「生命 體」的影響,讓自己不再是一廂情願的意義化諸多事情,而是反複循 求證據與思辨,由歷程中沉澱自己的思緒,以能看到逝去歲月故事中 的真實面,在看似主觀的研究方法中,讓自己走向客觀的態度看自 己、看他人、看世界(熊同鑫,2001)。

二、生命史研究的特性

羅珮珊(2010)認為透過生命故事的蒐集,就是發展一種另類言談 (discourse)的途徑;個人不僅可以看到並瞭解別人的故事,也能由 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瞭解自己的故事。於是,生命史與傳 記受到注意的原因主要有三項,一是對人類「主體性」(subjectivity) 的重視,生命故事的蒐集可以瞭解社會互動中個人的主觀生活經驗。

二是對另類「表達」管道的興趣,促進了不同團體與個人掙脫束縛表 達自我觀點。三是女性主義的興起,使得女性的聲音與經驗受到重 視,而生命史的研究做為瞭解女性、解放女性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方法 (王麗雲,2000;黃月純,2002)。

此外,生命史和一般對話的差別在於,生命史主要是以訪談或對 話來建構生命,將生命故事置於歷史脈絡之中,而不是將生命史單獨 定位在某個小區間(謝佩珊 2004)。黃瑞琴(1991)則認為生命史的研 究主要是受訪者的一種回顧性敘述,從受訪者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去解 釋其處裡社會經驗的脈絡,透過生命史研究個人的主觀世界,往往能 顯示個人生活所持態度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引自郭春松,2005)。

許傳德(1999)整理前人研究,生命史有以下特性(引自羅珮珊,

2010):

(一) 生命史的研究有個案研究的特性。如同個案研究,生命史是對 一個環境、對象或特別的事件進行微觀的檢視,先以廣泛的蒐 集資料做為普遍的了解,再深入探討特定的領域,以得知其蘊 含的意義。

(二) 生命史的訪談比新聞記者的採訪更具深度和廣度。新聞記者沒 有時間去聆聽長篇大論,也無心追究新聞的來源。生命史的訪 談則是讓受訪者有足夠時間去回想,並藉由擴充訪談的問題,

與研究主題產生相連相扣的環節。

(三) 生命史的研究是一種「新民族誌」的研究方式。新民族誌是以 多向度的方式,經由與研究對象的討論、交互作用、陳述及建 構出他們自身。所強調的「新」,就是認為研究對象即是參與 研究的人,而非純粹只是報導人的身分而已。

在顧瑜君(2002)一文中,述及生命史具有個案研究的特性,但是 兩者確實是有差異的,個案研究通常採取橫斷式的擷取特定時空背景 下的資訊作為研究題材,但生命史必須以長期的、生命的歷程為焦 點,在當事人之文化背景與社會整合中,理解當事人與其經歷之生活 事件經驗的事實資料以及對其生活世界的詮釋。顧瑜君(2002)又引述 王麗雲(2000)所言來強調生命史研究的特性,生命史是生命歷程 (life course research)研究的一支,「而生命歷程強調空間與時間 位置(location in time and place,文化背景)、生命關連(linked lives,社會整合)、個人力量(human agency,個人目標導向)、以及 時間的安排(timing,策略適應)…生命歷程研究重視對整體、對歷 史、對脈絡因素、對個人適應策略的重視。」這些生命歷程研究的特 色都是生命史研究的特色。

因此,生命史研究兼容著研究對象的生命故事與研究者的整理觀 點,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共同面對生命歷程的研究;將個體或個別的 生命故事「置於歷史脈絡之中」來理解或是將之放在一個較大的格 局、脈絡之下互動而產生的意義與認識,應該就可算是生命史研究(熊 同鑫,2001;顧瑜君,2002)。

三、生命史研究的限制

從傑出人物的生命經驗加以學習,所能獲得的喜悅和視野的擴

展,世界上沒有幾件事可以與之相比。理解這些人的生命,對我們自 身有著很深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想像生活在不同社會及歷史情境 下,生命會是何種模樣;也可以讓我們對於生命的運轉產生新的領 悟;並且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個參考架構,讓我們重新評估自身的經

驗、命運以及存在的各種可能性(丁興祥,2002)。另,人們可以透過 說故事來賦予生命的意義,而故事也提供一個人進行經驗的累積與凝 結,同時還可以作為與他人溝通的重要媒材(鄭麗芬,2005),上述點 出生命史研究所帶給我們的啟發與貢獻,但丁興祥(2002)表示不論使 用何種形式的生命史研究,均面臨以下問題:要如何呈現一個生命的 軌跡?要如何從社會科學中援引適當的背景知識以解釋該生命經 驗?要如何評估特定的說明或解釋的適切性?

由上述可知,生命史研究依然有其限制存在,茲就國內學者所提 看法做一整理敘述如下(王麗雲,2000:286-289;黃月純,2002:

236-237;梁福鎮,2004:16-19):

(一) 只能蒐集到部分的資料

記憶謬誤、選擇性回憶、壓抑、根據個人性格形塑故事、內在 理想化,以及懷舊或謠言等皆是可能產生偏誤資料的可能性。易言 之,會出現生命史資料的不完整性與偏見,所謂的不完整性,如同 Grumet(1987)提出的,當我們的故事在一特定社會脈絡中敘述出 來,會增加我們修飾一個比較理想面具的傾向,這個面具是我們想 要看到的自己,也是希望別人看到的我們,不完整性往往依被研究 者能夠被公開的部分有多少,以及說故事者能夠多深入其私人部分 的程度而定。故事有終結的時候,生命沒有,要窮究一個人的生命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生命史研究並無法蒐集到全部的資料,但 Maclure(1993)認為對於資料的蒐集應該要持開放的態度,以生命史 的訪談而言,不應該只重視嚴肅的自傳(sacred autobiography),

也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傳(mundane autobiography),這些資料通 常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不連續的,但是卻是彰顯主體自我的重要

方式,因為自我是存在於日常實務之中,存在於與環境的對應之中。

(二) 研究推論上有限制

質性研究基本上都會碰到推論性的問題,由於生命史研究重視 個體的主體性,基本上所要花的訪談時間,或是文件蒐集與分析的 時間都很長,方能重建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取樣數量的限制就更大。

有學者提出可經由集體傳記研究的比較,歸納出共同點,就能稍微 彌補一下可推論性的問題。

(三) 故事的真實性難以判斷

在我們開始敘述或撰寫時就消失了,因為所有的回憶都是重新 建構的歷程,代表個人對過去經驗的一系列看法。資料的真實性也 受到語言的限制,真正的傳主不是語言文字所能掌握的,說話者與 研究者之間,說話者與文本之間,種種的環節都可能產生斷裂的現 象,使得真實性受到扭曲。最後,傳主的主體可能是多面向的,在 面對不同的情境和面對不同的人時,可能說出不同版本的故事。

(四) 因果關係的建立不容易

生命史研究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上的另外一項限制是無法排除 對立的因果解釋(Kuper & Kuper,1996)因此也就無法建立較強的因 果關係。例如我們可以經由生命史或傳記研究描述女性在青少年時 期,所遭遇的到心理上的變化與壓力,但是我們較難確定這些特徵 是屬於生物的因素?個別差異的因素?家庭的因素?性別的因素?

家庭、世代或文化的因素?但這提醒我們在進行這類研究設計時,

應該盡量將可能的對立因素加以排除,以使因果的連結加強。

(五) 以範括解析他人的敘說

傳記研究似乎可以被視為一個克服巨觀(社會學)與微觀(心理 學)之間鴻溝的方法,但其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於「範括」

(subsumtion)的缺失,也就是研究者以自己預設的範疇作為參照架 構來解析他人的敘說,換言之,在理解陌生人的傳記敘說上,如何 避免範括的錯誤,而能確實掌握理解他人或他文化的真正思想?教 育 學 家 柯 克 莫 (Rainer Kokemohr) , 提 出 「 參 照 推 論 分 析 」 (inmferential analysis)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參照推論分析」

是一種理解他人敘說的方法,不將敘說的紀錄是為某些過往事物的 照相術,而將這樣的檔案視為文本,這個文本是敘說者在一個特殊

是一種理解他人敘說的方法,不將敘說的紀錄是為某些過往事物的 照相術,而將這樣的檔案視為文本,這個文本是敘說者在一個特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