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提出一些建議對聽覺障礙者、與聽覺障礙者相關之人員、學 校教育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分別說明如下。

一、對聽覺障礙者的建議

(一)聽覺障礙者面對障礙帶來的困境或不便應多持正向的態度,並 多學習因應負面現實的策略,強化對生活的抗壓性,當個有智 慧的勇者。面對困難與挫折不要陷入退縮與自責,面對問題壓 力所在,專注思考如何解決,找出適切方法處理,從困頓中學 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為自己建立好的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不會被拋 棄的、是受到喜愛的;建立這樣的價值感,當自己未來遇到批 評或磨難時,不容易動輒消沉、憤怒,就不會誤會自己本來就 沒有用,或別人就是對自己有偏見。

(三)多閱讀各類書籍。研究者曾在一本書看到這樣的一段話:「書 的必要性與其說是讓我們瞭解未知的世界,不如說是讓我們更 深刻地認識到已〝知〞的另一面,讓我們獲得〝新〞的領悟。」

閱讀的好處是增加我們面對挫折的承受力,減少心理上因無知 而造成的恐懼感,在從閱讀別人的經驗中鑑古知今,可以提供

我們克服困難的智慧,鼓舞自己再出發。研究者過去在因為聽 障而不知道怎麼與人互動的歲月裡,開始讓自己接觸一些書 籍,發現在閱讀的時光裡,我可以漸漸知道該怎麼打開內心僵 局走出,從中獲得了不少心靈能量,也多少彌補因障礙而與週 遭訊息接收產生落差的失落感。

(四)培養良好溝通能力,鼓勵聽障者勇於表達自己,在每一次互動 過程,無論是藉由口語、手語、肢體動作、表情或文字溝通等 方式,從中學習並思考如何讓自己溝通無障礙,且能主動教導 聽人了解如何與聽障者溝通相處之道,如請聽人說話慢一點、

重要語句或關鍵字寫出來或重複說明,以確認來避免與減低和 聽人溝通上的誤解。

(五)在生活、工作領域盡力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結識益友讓自己 生活不孤單。

(六)培養多方面興趣,參與社會活動,養成運動習慣等,來紓解生 活與情緒壓力。

(七)要勇於主動尋求協助,雖有時尋求他人的協助是不容易的,但 資源必須自己爭取與把握,這是個人的權利,但不會平白而 來,必須先積極主動表達需要協助的意願,才有機會得到適合 的協助。

二、對聽覺障礙者相關人員的建議 (一)家人

在研究過程中,再次深刻感受到聽障者的生命脈絡發展 中,家人會是聽障者最初也是最長久的支持力量來源,是聽

障者生命中佔有首席之地的貴人。另外,父母的親職教養態 度與技巧也是重要的,必須隨著聽障者生、心理狀態適時調 整教養態度和提供符合當時生、心理發展狀態的有利支持。

(二)朋友

能發自內心真誠接納聽障者的朋友,不僅能在聽障者人 際圈扮演重要的角色外,也是聽障者在外面對困境時,較能 盡情抒發自己真實感受的親近朋友,當聽障者心中有苦水需 要傾吐時,請先給他們一段能盡情抒發的時間,做個耐心傾 聽的聽眾,而後提供鼓勵或針對抒發的內容引導聽障者做具 有建設性的思考和建議。

(三)同事

適時擔任聽障者與其他上司或同事之間的溝通橋樑,主 動與聽障者進行自然的互動,不僅讓他們從彼此互動或對談 中感受到聽人同事的接納與支持,也能進一步對聽障者有所 認識與瞭解。

三、對學校教育的建議

聽覺障礙者在求學階段不僅於學業學習會需要協助,應該也需同 時注重和兼顧社會能力的成長也是需要被協助的,在提供相關支持服 務時,應考慮聽障者目前本身在學業以外的需求,例如心理與社會適 應方面,以使提供的相關支持資源能在需要協助的地方有效發揮影響 力,也能及早建立聽障者未來在面對心理或社會適應的困境時,能發

揮較佳的自我因應策略與保持較好的心理情緒狀態應對。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同時身兼了研究對象,將自身的聽障生命經 歷進行一個回顧與分享,不僅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讓社會大眾更認識 聽覺障礙者的心理世界與社會之間的發展脈絡,就研究者角度而言,

這同時是一個自我療癒的歷程,希望解放自己過去對聽覺障礙的種種 負面心理感受。

本研究探討的面向主要著眼於聽覺障礙者面對障礙的心理歷程 與工作適應歷程,然而一個「人」的面貌是多樣的、生活是多元的,

聽覺障礙者的生活世界也是如此,建議未來相關的研究可著眼於能真 實呈現聽覺障礙者較為細膩的生活面貌之議題,例如聽障者在感情互 動的歷程或婚姻適應歷程,以期後續能將具有實務價值的研究結果分 享於具有類似經驗歷程的身心障礙朋友或社會大眾做為參考。

後記~寫在故事之後

故事不會一成不變,通過每次的說與聽,都會創造出一些新的意 義,就這樣「生」「生」不息地由過去流到現在,又由現在奔向未來(翁 開誠,2002)。這是我認為可以做為「敘說研究」的最佳註解,每天 都有事情在生命的河流裡上演,每天所看到的光景都不同,因為每每 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帶來的體會感受也不同。

Alan Cohen(2006)在《心靈貨幣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你同時 在走兩段人生旅程。一段是平行的,那是你的生命故事,包括事件、

遭遇、經驗、人際關係和結果。另一段是垂直的,那是你內心裡的變 化,包括喜悅、悲傷、平靜、沮喪、麻木或生氣蓬勃。…如果你在外 在的旅程上擱淺,沒有意識到內在另有一段旅程,你將會在沒有意 義、沒有方向的大型跳格子遊戲中迷失且困惑。倘若你經常進入你的 內我,依據誠實和喜悅的指引去修正你的路線,你將不會脫離正軌,

你的生命也將充滿意義、目的和回饋。」

在這場敘說裡,讓自己的內在得到許多收穫,有機會重新反思自 己也重新看見自己,使自己能夠得以再次接納自己。我想,生命帶來 的意義不是只有簡單地告訴自己做了什麼事,而是發現了我們要怎麼 去做。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興祥(譯)(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台北 市:遠流。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教育大 學研究所主編(2003):質的研究方法(265-305 頁)。高雄市:復 文。

田秀蘭(2005)。書寫與心靈。應用心理研究,26,11-13。

江俊明(2003)。促進聽覺障者就業策略。就業安全半年刊,94-100。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余珮瑩(2008)。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余德慧(1998)。生命史學。台北市:張老師。

吳孟珊(2007)。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對聽覺障礙者職業適應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李怡君(2011)。走入寂靜的世界-成人重度聽覺障礙者手足互動之研 究~以家庭系統觀點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縣。

李毓貞(2006)。聽障障礙學生的社會心理問題與介入。雄中學報,9,

165-173。

沈惠貞(2005)。聽覺障礙者就業所需工作社會技能之研究-以台北市 立啟聰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

台北:五南。

周妤倢(2011)。唇顎裂者生命經驗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志建(2001)。敘事治療的理解與實踐-以一個諮商個案為例之敘說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雨蒨(譯)(2009)。心靈貨幣的力量(原作者:Alan Cohen)。台北市:

平安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林政宏(2011)。聽障教師的生命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花蓮縣。

林美珠(2000)。敘說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慧娟(2004)。聽覺障礙者工作動機、工作滿意度與工作適應之調查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寶貴(2008)。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台北:心理。

邵慧綺(2000)。聽障者心理與社會適應之探討。台東特教,16,44-52。

侯松延(2011)。隔離或融合:聽障者職訓與就業歷程的社會學分析(未 心理研究,16,119-156。

徐右任(2001)。由《我看見聲音》觀聽覺障礙者的教育。師友月刊,

408,88-90。

紐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翁開誠(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

26,261-274。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 用心理研究,16,23-69。

翁筱諠(2011)。聽覺障礙成人在普通學校工作之職業適應研究(未出

42(4),9-16。

教育部(2002)。九十二年特殊教育統計年報。 導。教師之友,40(4),49-57。

許維素(2005)。我的敘說回應。應用心理研究,26,26-28。

郭春松(2005)。從絢爛歸於平實─婚姻中親密關係的演變(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小娟、邢敏華(譯)(2007)。失聰者:心理、教育及社會轉變中的觀 點(原作者:J.F.Andrews,I.W.Leigh,M.T.Weiner)。台北:心理。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佳靖(2008)。聾家長為聾子女抉擇人工電子耳植入術其因應與調適

219-247。

黃婷婷(2004)。「永不止息的自我征戰」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之敘說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熊同鑫(2001)。窺、潰、饋:我與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1)。

應用心理研究,12,107-131。

甄曉蘭(1996)。從典範轉移的再思論質的研究崛起的意義。國立嘉義 師院學報,4,119-146。

劉世閔(主編)(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 QSR N6 與 EndNote 8 為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 作者:D.J. Clandinin)。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

2000)

蔡錦美(2003)。台灣女性陶藝家連寶猜生命史研究-陶藝、生命力、

社會文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孟芳(2011)。由缺至全 - 聽障者跨越身體藩籬的學舞故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鄭煥昇、蜜蠍兒(2010)。死時誰為你哭泣-101 則以終為始的人生智

鄭煥昇、蜜蠍兒(2010)。死時誰為你哭泣-101 則以終為始的人生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