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進行是以一位聽覺障礙者的生命經驗為出發點,因此與 研究對象成長過程、生活或就業環境有關的人們便自然成為本研究中 可邀請成為研究參與者的選擇範圍,又考量到本研究需要呈現研究對

象在生命歷程中各時期的重要經驗狀態與感受、思考,因此在本研究 現「聲」的研究參與者必須最好皆與研究對象有過一段時間不短或深 入的互動經驗,以期使蒐集到的現場文本資料能協助研究者將研究對 象的生命經驗客觀如實地再現。

本研究中的研究參與者,主要分為下述四類,茲將所有研究參與 者簡介如下:

一、父母

研究對象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以及哥哥,目前皆居住於東部某 個小鎮。父親高職(建築製圖科)畢業,年輕曾在鎮公所擔任工程繪圖 與相關工程承包,而後因故離開公家單位,自行創業經營生意,生涯 後期因身體健康因素,將生意移交給研究對象的哥哥經營管理。母親 年輕即跟隨父親共同創業、經營生意,年輕時期就對烹飪、花藝有興 趣,自行進修學習相關技藝,考取花藝及烹飪證照,現在目前擔任行 政院勞委會技術士考照的監評委員,也在住家附近的工商學校帶領特 教班學生學習烹飪技藝,其餘時間則主要打理和照顧家庭、家人的生 活起居。

二、親近朋友

與研究對象有關的親近朋友皆是研究對象在生命歷程中不同時 期出現的人,也是目前還有持續互動或關心的朋友。以下以英文字母 來代表他們並簡述其背景,此英文字母同時也會做為資料編碼的代 號。

A - 女性,一位長輩,過去是研究對象的高中國文老師,2010 年與 研究對象同窗共讀研究所,互動關係的演變從師生到同學,目 前仍會不時關心研究對象的生活,以及彼此分享所見所聞。

B - 女性,研究對象從高中時期至今的好友,對於研究對象求學階 段的一些經歷有相當程度的熟悉與瞭解,研究對象過去會與其 分享心事,常鼓勵或提供相關建議給研究對象,而後因距離與 生涯規劃因素,彼此之間的直接互動較高中時期減少許多,但 仍不定期保持聯絡,是個頗敢於說話、有自我主見的朋友。

E - 女性,研究對象在大學時期於通識課程認識的朋友,因與研究 對象的高中同學是同系同學,而後漸漸互相有聯繫、互動,目 前在高雄市一所教學醫院擔任聽力師職務。

G - 女性,在大學與研究所時期皆是同學,正式特教老師,在大學 後期與研究所階段漸有較多互動,會互相分享興趣和喜好。

H - 男性,是目前最貼近研究對象的異性朋友,常會彼此分享、討 論生活大小事與體會感受,也會協助、提供和提醒面對問題的 思考角度與方式,當研究對象的口語表達不出想要表達的重點 時,總能從研究對象聽來沒有組織的說話內容理解到真正要表 達的重點。

I - 男性,大學時期是研究對象的同系學弟,研究所時期則成了同

學,在研究所時期才有較以往多些同儕互動。

J - 男性,研究對象的研究所同學,雖較寡言,但研究對象在研究 所上課期間,當研究者對象對課程內容不清楚時請教他,會協 助重述課堂內容或解釋課堂內容。

K - 男性,一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教學經歷比研究對象資深,是 研究對象在 2006 年代理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時認識的,而後與之 成為研究所的同學。

三、學校同事

接受訪談的學校同事皆為研究對象任教學校的特教教師,其背景 簡述如下:

C1 - 研究對象的搭檔,任教年資 9 年,研究對象與其合作時間將 邁入第 6 年,在研究對象初進入學校環境時,在學校行政安 排之下,帶領研究對象適應學校生態環境與行事風格,現在 這幾年,研究對象和其已是能彼此互相討論、互相支援協助 的夥伴關係,也會互相討論學生學習情形與班級經營、分享 生活私事等,是研究對象在學校環境中互動最久、最頻繁的 一位同事。

C2 –另一個特教班級的特教教師,任教年資 7 年,大學畢業以公 費生資格分發到與研究對象相同的任教學校,也是研究對象 的大學同學,研究對象與其同事關係大約維持 4 年,99 學年 度調離本校至他校服務,但目前仍有聯繫,會關心彼此近況,

甚至相約下班後一起去參加救國團的運動課程。

四、學校校長與主任

研究對象在校與校長、主任的接觸大都於行政事務方面的接觸為 主,在私人事務上的互動不多。

P - 研究對象任教期間經歷過兩任校長,接受訪談的校長是研究 對象進入任教學校後所遇到的第二任校長,一開始並不知道 研究對象是一位聽覺障礙者,是透過學校同仁告知才知道。

D – 研究對象目前的單位主管,曾擔任過研究對象任教學校的學 務、教務、總務主任,現為輔導主任,研究對象在 100 學年 度接了特教承辦職務之後,與其互動較以往多密切,曾在研 究對象向其請教行政事務相關問題時,主動與研究對象分享 其行政領導的想法,以及主動關心研究對象工作之外的生活 情形。

在研究開始進行之初,研究者帶著希望文本的建立是在豐厚、多 元不刻意偏頗某個觀點的敘說之下呈現生命經驗的面貌,因此在本研 究中一共訪談了十五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