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舞者認同與身體意象形塑

第二節 當舞蹈班女孩面對規訓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小魚和小維的說法,就能知道在舞蹈班的訓練中,在意別人評價、眼光的 壓力,以及身邊的同儕都是競爭對手的壓力之下,舞蹈班女孩很容易就會變得沒 有自信,這是舞蹈班女孩因所處環境而可能有的內在特質之一。

四、小結

本小節中從「舞蹈班、舞蹈社和舞蹈補習班」一段帶出台灣體制內、外舞蹈 教育的管道,再從「升學主義下的中學舞蹈班」陳述舞蹈班女孩在升學主義下的 學舞經驗,最後則由「舞蹈班女孩眼中的舞蹈班女孩」讓舞蹈班女孩對舞蹈班這 個團體、舞蹈班學生這個身份進行描述。本小節做為本章的第一節,將實際的訪 談資料與先前文獻回顧所收集的資料做整理,使中學舞蹈班生活的圖像更加清晰,

亦能為接下來的第二、第三節對舞蹈班女孩身體規訓、身體意象與舞者認同研究 的分析提供背景資料。

第二節 當舞蹈班女孩面對規訓

本章將從第一段「中學舞蹈班的規訓技術」談起,了解舞蹈班女孩所面臨的 身體規訓有哪些方式,並於第二段「對身體規訓的反抗」呈現舞蹈班女孩對規訓 看法的差異與對規訓的反抗行動,於第三段「自我規訓的形成」則說明自我規訓 建立過程中綿密的權力關係。

一、中學舞蹈班的規訓技術

中學舞蹈班的規訓何在?又講以什麼形式呈現呢?本小段以本研究文獻回 顧中所提到過的傅柯身體規訓技術,從「空間的配置」、「考核標準」、「程式 化教學」和「時間表」四個面向來分析訪談資料。

(一)舞蹈班的空間:集中住宿的舞蹈館

馮靖評(2003)的研究中提到,巴黎的芭蕾舞蹈學校會以集中住宿、教室位 置設置的方式,將學習芭蕾的學生與其他科的學生隔離開來,以讓學生間的步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趨於一致。在本研究的 11 名受訪者當中,僅有愛蜜莉的高中舞蹈班是「全員強 制住宿」的,從起床、上課、用餐、排練到就寢,愛蜜莉的高中舞蹈班生活都跟 著學校的安排走。更特別的是,愛蜜莉舞蹈班的三餐內容與其他班級也不一樣,

吃的食物,都得在營養師或主任點頭後才能團體訂購。

「我們⾼中有⼀個營養學的⽼師,他會從你的⾝⾼幫你調整,看你的⾝⾼要 多少這樣⼦。他會讓你慢慢達到那個⽬標這樣。對體重的要求是半強制,像 我們每天訂的像普通班會有學校煮的餐,我們會每個禮拜⾃⼰排吃的給營養 學⽼師或主任看,才能訂。營養師是主任找來的、寒暑假會來。」(訪,愛 蜜莉)

三餐的拿捏,是為了對這群舞蹈班學生進行體重管理。由一名主任找來的營 養師來評估每個人的身高、體型所對應的體重,然後設計每日的飲食菜單,幫助 每位舞蹈班的學生達成這個體重的目標。

在受訪者中除愛蜜莉外,小雅、莉莉和小梓都有提到舞蹈班裡「營養師」這 個角色的出現,並且討論了營養學課程的成效與影響力。莉莉和小梓便認為營養 師的出現並沒有太大的體重控制成效。

「我們⾼中有營養學課程,但我個⼈覺得沒有什麼⽤處。因為你⽣活在外,

你遇到的⾷物都是這種,尤其住宿⽣也只能外⾷,要按照那樣吃其實是很難 的事,你沒有多餘的時間,光是上課、排練就已經夠忙了。沒有多餘的時間 處理⾷物,除⾮住家裡讓媽媽來準備,才⽐較有可能。」(訪,莉莉)

對莉莉來說,營養學的課程僅是一知識性而非實用性的課程,因為莉莉的高 中舞蹈班學校不供餐、也未提供住宿。舞蹈班的學生都是外食族,因此未有足夠 的條件來養成營養學課程所建議的飲食習慣。相較之下,愛蜜莉所就讀的高中,

因為集中住宿而能確實的落實營養師的建議,控制每一餐的飲食攝取,達成對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至於舞蹈班教室的設置是否與其他學習領域的空間進行區隔?在本研究受 訪者中,僅有愛蜜莉的學校對於空間的區隔最為確實。從學科教室,便與其他同 年級普通科的班級在不同棟,設於一棟充滿科任教室的大樓中;而術科教室,更 是獨立在操場旁的體育館三樓的「舞蹈館」。舞蹈館這個空間,僅有舞蹈班的師 生能夠出入,並非其他學生能得以窺見的。

「到⾼中後會量體重,教室裡會有⼀本要去寫這樣。就牆壁會貼⼀些海報、

國外的海報這樣,⽽且我們教室永遠都很乾淨,我們的廁所可以躺。是我們要掃

⽽且要掃得超級乾淨。」(訪,愛蜜莉)

愛蜜莉所描述的舞蹈館就是一間舞蹈教室,而舞蹈班學生除上課、排練外,

還有一段時間是用來打掃舞蹈館的環境。

(二)考核標準

規訓技術中的考核標準,從舞蹈班的入學徵選制度便開始,關於舞蹈班的徵 選制度,在前一節中的「升學主義下的舞蹈教育」段落已有詳盡說明,在此不贅 述。而進入舞蹈班之後是否有著如馮靖評(2003)所說,芭蕾舞團內階層分明的 審核制度呢?研究者在與小梓和莉莉的訪談裡得知,在她們所就讀的舞蹈班是依 照程度分組上課的。

「在班上就有以程度分 ABC 組分開上課,以期初、期中和期末,⼀個⽉⼀

次的段考術科成績下去分。ABC 組每次都會換⼈,每次都會找不同、外娉 的⽼師來出考題。」(訪,⼩梓)

在小梓的學校,ABC 組的分組是一個月就會藉由考試來重新分配的。當研 究者進一步詢問這樣不斷考試的過程是否有壓力?小梓僅淡淡的說「這樣的分組,

在舞蹈班還蠻普遍的。」另外,她認為她所在的高中舞蹈班同學間,也因這樣頻 繁考試的制度而「比較心」較重,沒有辦法像她在校外的舞社(舞蹈補習班)一 樣,成員間感情要好、像個大家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莉莉所在的舞蹈班,則將全班同學依程度分成A、B 兩組來上課,程度比 較好的學生會在B 組,但這個分組卻是一進舞蹈班就訂定,沒有再重新分配。

「OO(莉莉就讀的舞蹈班)的⼈數特別的多,像⽂華啊 20 幾個,但我們 華岡⼀班有 42 個。但通常我們是招 50 個,只是有⼈轉學。我們上課要分 A、

B 組,B 組是⽐較強的,他這樣會給你⼀個壓⼒。華岡會招⽐較多以前不是 舞蹈班的⼈,像是以前跳街舞的,或是從來都沒有學過舞的。」(訪,莉莉)

莉莉認為她的高中舞蹈班要分組,是因為人數較多,且招收了許多國中非舞 蹈班的學生。此外,因為莉莉國中時不是舞蹈班,因此被分到A 組。

「然後,我是在 A 組,⼀開始是蠻難過的,但後來就習慣了。三年級都在 排畢業製作,⼀、⼆年級都是會跳的⼈會跳,不會的就是不會。這個分組中 間有打亂過⼀次,但時間久了這個分組影響已經不⼤了。通常在 B 組的確 實⽐較會跳舞,⽽且通常 B 組是國中就已經是舞蹈班。國中是不是舞蹈班 的其實『差很多』,像是有些上課習慣、考試習慣我們都還不知道。」(訪,

莉莉)

這樣的考核標準,對莉莉來說還是會有一點心理上的打擊,但因為後來並未 再重新分組,而當習慣舞蹈班的訓練模式之後,所有的演出機會還是靠個人實力 來爭取,其實和A、B 組較無關連。相較於小梓所在學校頻繁的考核與依成績重 新分組,莉莉學校的分組比較像是為了方便教師能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教學而 實施的策略。頻繁的考核制度,才比較接近於傅柯所提到的規訓技術。

(三)程式化教學、時間表與生理性別差異

在文獻回顧中的「程式化教學」部分,馮靖評(2003)舉了芭蕾學校舞蹈課 程的「程式化」訓練,將教學內容細密的分成各個進度,學生必須在時間內達到 規定的課程進度。然而根據本研究訪談資料,台灣中學舞蹈班的教學,並不是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雖然台灣的舞蹈班每個都可以學到很普遍,但沒有⼀個很專精的學,是⼀

個很⼤的問題。雖然可能國外的芭蕾舞蹈學校只會芭蕾或跟芭蕾有關的。就 會變成他們可以很鑽研,不會很像沾醬油那樣這個學⼀點那個學⼀點,到後 來出來教學時專精的部分⼜不能到很精緻。」(訪,愛蜜莉)

愛蜜莉眼中的臺灣舞蹈班體系,可以有很大的進步。首先是從國中、高中到 大學的課程沒有統一,讓學習的內容不連貫。另外,國中舞蹈班的課程對愛蜜莉 來說很基本,但「到國三為了要考⾼中就變得很難,到⾼中如果⽼師覺得你跳得 不好就全部重新開始」。到了大學之後,若老師對高中的學習結果不滿意,也會 從頭開始教,因為課程的不連貫使得台灣舞者的學習環境相對的弱勢。

愛蜜莉甚至認為舞蹈班特定舞蹈類型的術科課堂數太少、一個禮拜最多上同 一個老師兩堂課,是使自己對校外舞蹈補習班的老師印象反而比體制內舞蹈班的 老師深刻的原因:

「我對校外舞蹈班的⽼師反⽽⽐較印象深刻,因為假如是舞蹈班的⽼師⼀個 禮拜只有兩堂芭蕾課,⼀個禮拜兩堂⽽已學⽣⾝體沒辦法⾺上記得,想要專 精芭蕾的話要去外⾯上課。到⾼中即便⼀個禮拜兩堂課,兩堂的⽼師還不⼀

樣,所以因為體制的關係,學校⽼師也沒辦法發揮……」(訪,愛蜜莉)

對於台灣舞蹈教育課程安排,就讀藝術大學舞蹈戲七年制的小魚則有著與愛 蜜莉不一樣的看法:

「不管是在創作或是選擇,就很像為什麼國中要求你什麼學科都要學,到⼤

學你才能⾃由的選擇你要的科系,就是因為把你的基礎跟基本都打好了,說 實際⼀點你才有資格去選擇你要的。所以,在學舞初期,像國⼩國中甚⾄⾼

中,你⼀定要把你的基底都打好,基礎都有了,才有更多空間去選擇你要⾛

哪⼀條路,要⽤什麼⽅式去跳舞。像有些⼈跳躍跳不好,但到時候在編創的 時候,他不⼀定要⽤跳躍,他可以有⾃⼰⾝體的特⾊。可是,你這些下⾯基 礎的東西沒有建⽴的話,也沒辦法去選擇。」(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