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舞者認同與身體意象形塑

第一節 那些年,在舞蹈班的日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舞者認同與身體意象形塑

本研究第四章共分三大節,分別為「那些年,在舞蹈班的日子」、「當舞蹈 班女孩面對身體規訓」和「舞者認同的形塑」。在第一節「那些年,我在舞蹈班 的日子」中,將以訪談資料呈現舞蹈班的生活樣貌;第二節「當舞蹈班女孩面對 規訓」開始探討舞蹈班的規訓技術以及舞蹈班女孩對規訓的看法、態度和行動;

到了第三節「舞者認同的形塑」則將說明身體規訓、舞者認同和身體意象三者的 關聯性,並將舞蹈類型對舞者認同的影響納入討論。

第一節 那些年,在舞蹈班的日子

除了透過書面資料以及側面觀察所描述的舞蹈班樣貌之外,研究者也藉由將 提問安排在深度訪談中,讓受訪者親自說明,描述中學舞蹈班的生活、舞蹈班女 孩的特質,使舞蹈班的圖像更加清晰。本小節將分為「舞蹈班、舞蹈社和舞蹈補 習班」、「升學主義下的舞蹈教育」和「舞蹈班女孩眼中的舞蹈班女孩」三段,

並在第四段為本小節做一個階段性的結論。

一、舞蹈班、舞蹈社和舞蹈補習班

(一)學舞的起點:舞蹈補習班(舞社)

「我從⼩就學舞」、「我從⼩⼆開始跳舞」、「我三歲開始學舞」……這樣 的對話,是大多數受訪者在講述自身學舞經歷時的開場白。舞蹈專長的養成,從 很小就開始。受訪者小梓便說起了媽媽所轉述她跳舞契機的故事,媽媽說小梓是 看著電視上漂亮的芭蕾舞群,被曼妙的舞姿「騙去」而開始想學舞,才會去報名 舞蹈補習班,或稱之為「舞社」,開始跳舞的興趣。可以說,校外的舞蹈補習班 是舞蹈班女孩學舞的起點。

從先前的文獻探討,研究者已提到過台灣體制內的舞蹈教育並非線性的訓練 歷程,雖然在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專院校,都有相關舞蹈科系的設置,但可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限於所屬學區、升學(在小學期間,經常是由父母決定)規劃等原因,不一定 是所有舞蹈班的學生從國小、國中就在體制內的舞蹈班就學。舞蹈補習班的存在,

便補足了有意願學舞,卻不在國小舞蹈班學區內的學習需求。由於校外舞蹈補習 班的舞蹈教育訓練,已足夠讓學生以非國小或國中舞蹈班學生的身份,考進國中 或高中舞蹈班。本研究的受訪者當中,小梓、莉莉、小芳、小維和小雅,這五名 受訪者都是高中才開始讀舞蹈班的。因此,國小舞蹈班和國中舞蹈班,並非進入 台灣教育體制內舞蹈教育唯一的途徑。

(二)舞蹈社:社團性質的「舞蹈班」

本研究的11 名受訪者中,有一位很特別,她是花花。花花是我在網路公開 徵求國高中舞蹈班的受訪者後主動聯繫我的一位網友,她告訴我她在國中時念的 是舞蹈班,但她在一開始描述舞蹈班生活時,和我對舞蹈班的認知不太一樣,在 一陣雞同鴨講、再三詢問後,我才了解原來花花參加的舞蹈班其實是學校裡的社 團,但在當時都會稱之為「舞蹈班」。

「我是念OO國中的舞蹈班,其實那算是社團、不算是班。那是⼀個社團,

就是學校裡⾯的社團,沒有到舞蹈班那麼專業,它像是給⼈家培養興趣的,

⽽不是像外⾯那種專業的舞蹈班。可能每⼀所學校的叫法不⼀樣,可能有些 學校叫舞蹈班,有些學校叫舞蹈社。」(訪,花花)

花花所唸的國中「舞蹈班」,是在校內學生挑選出一群對舞蹈有興趣,或有 所基礎的學生,並需要經過老師面試才能加入。除術科課(社課)的時間外,「舞 蹈班」的學生因為要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放學後仍要留校排練。花花說因為國中 實在「舞蹈班」投入的時間、心力很多。也因為朝夕相處、互相幫忙排練,成員 間的感情都很要好。研究者認為國中舞蹈社雖然在專業的課程、規訓技術等方面 與真正的中學舞蹈班還是有差距,但以舞蹈社的課程、排練時間和對團體的認同 感來說,與中學舞蹈班其實是相似的。也因為這段經歷,使花花有著身為「舞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中學舞蹈班與學校風氣

本研究的「舞蹈班女孩」的研究範圍為體制內的中學舞蹈班,包括國中、高 中與高職。此外,在前一章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歷程中提到過研究者在訪談後才發 現到,台灣現有的中學舞蹈班並非都鑲嵌於普通高中,有些藝術學校(私立高職)

也有舞蹈班的設立。這些公、私立的高中職舞蹈班,會各自有著自己學校的特殊 風氣。

在每個學區,也有區域上的舞蹈班「明星學校」,在台灣北部是中正高中舞 蹈班,中部是文華高中舞蹈班,南部則是左營高中舞蹈班。在訪談過程,不論是 否讀這三所舞蹈班的受訪者,在敘述自身舞蹈經歷與舞蹈班風氣的時候,會不約 而同的提到這三所學校舞蹈班的做法是如何、和自身學校有何不同。由此可以觀 察到,這三所學校舞蹈班的辦學方法,在台灣可能有著指標性的地位。

正在就讀私立高中舞蹈班二年級的小梓,是我採訪的第五名受訪者,在與她 進行訪談的開頭,她便問我:「為什麼不採訪⽂華⾼中舞蹈班的學⽣?」我一開 始有點驚訝、僅簡單回應到文華高中正是研究者高中所就讀的學校,並且有計畫 要找這間學校的受訪者。直到後來查詢相關資料,才了解到她會這麼特別提到,

是有原因的。依據2017 年 3 月 9 日自由時報的報導「文華高中舞蹈班 94 狂!全 國賽9 連霸」,今年文華高中舞蹈班在全國古典舞比賽連續第九年獲得冠軍的消 息,報導中提到:

學⽣從去年 11 ⽉開始練舞,加上配合⾼三舞展須同時練 4 ⽀舞碼,加上⽂

華⾼中強調正常教學,⽩天要正常上學科及術科基本功,只剩假⽇及放學後 的晚上時間可以練習;除練舞蹈技巧外,⽂華⼜落實⽣活教育,練舞後學⽣

須⾃⾏擦清舞蹈教板等,均壓縮不少時間。

從這則報導可以大致看到中學舞蹈班學生的學校生活,與普通班中學生的差 異,在於術科課也會穿插在學科課的課表當中。在準備比賽的時候,就要騰出額 外的排練時間。而每個學校舞蹈班也會因舞蹈班風氣的不同,而對學生的時間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著不同的安排。像是報導中的文華舞蹈班注重「生活教育」,因此學生上課、排 練之餘還需騰出時間清掃、擦洗舞蹈教室。

然而,舞蹈班「明星學校」所指的是舞蹈班指標性的代表學校,但基於訪談 所獲得的資料以及文獻回顧的書面資料,尚未能指出台灣的中學舞蹈班之間有著 如一般升學體系內的學校排名之分,而僅能說明這幾所學校在舞蹈班學生之間較 具代表性並且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除了比賽準備以及生活教育之外,正就讀私立高中舞蹈班的小梓表示,她所 就讀的學校舞蹈班風氣,則是特別喜歡接在地的表演,像是踩街、遶境或去鄰近 學校校慶表演。因此平日的晚上和假日的時間,就要拿來為這些演出排練。對於 學校的安排,小梓有自己的想法:

「學校接了很多的表演,平常要排演甚⾄晚上跟假⽇要留下來。表演⼊這個

⾼中的舞蹈班雖然會學到表演技巧,就會壓縮到⾝體基本訓練、術科課的時 間。進這個學校的⾃制⼒就很重要,像⽂華、中正就沒有接這麼多的表演。」

(訪,⼩梓)

不論是額外的生活教育訓練或代表學校出去表演,根據受訪者的說法,都不 是每間學校的舞蹈班都有的,而是學校風氣而額外的項目。所謂的「學校風氣」,

一部份也許是延續傳統使然,另一部份,其實還是舞蹈班的管理者對舞蹈班的管 理風格而形成。

「因為我們之前的主任很嚴格,現在換⼀個主任了,聽說課程已經沒有那麼 重,就⽐較好⼀點這樣。」(訪,愛蜜莉)

目前舞蹈系大二的愛蜜莉所就讀的舞蹈班,是一間有著「軍事訓練」而出名 的學校,強調團體生活的重要性。代表學校出去表演、比賽時,最為出名的便是 那一致的髮型和穿著和一定要穿著校服外套並把拉鍊拉到最高。但愛蜜莉表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她畢業後舞蹈班主任也接了其他行政工作,從仍在高中的學妹聽到的消息是已 經沒有像過去那麼嚴格了。

二、升學主義下的舞蹈教育

雖然現行的十二年國教教育改革走向,亟欲改善升學主義掛帥的現象,希望 能透過免試升學、打破明星高中、高中社區化來瓦解原有的階梯,但以現行的教 育體制而言,以學歷的獲取作為教育的目的,對許多學生、家長而言,仍然是一 根深柢固的觀念(顏學誠,2014)。涵括在教育體制內的舞蹈班,所謂升學主義 對舞蹈教育的影響,研究者非指舞蹈教育的入學制度上有著如一般升學管道般的 情況,而是這些舞蹈班的學生,身為台灣教育體系的一份子,在舞蹈班入學、在 學、升學時,勢必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

(一)學科與術科的拉拔賽:選擇舞蹈班

首先,是舞蹈班的入學制度上,受訪者莉莉和小維都提到當初進入舞蹈班是 因學科成績的影響。莉莉雖然從小學舞,但起初並未以舞蹈班為目標,進入舞蹈 班的原因,卻是學科考試上的失利。

「三歲開始學舞,就是家裡附近的舞社開始跳舞。⼀開始只跳芭蕾跟民俗舞 蹈,⽐較偏向兒童的那種沒有說很正規。我到⾼中之後才考舞蹈班,進舞蹈 班是因為考⾼中的時候考得不好,爸爸就問我要不要讀舞蹈班,我就去念這 樣。」(訪,莉莉)

而小維則表明了父母對於自身讀書能力的期待鬆綁,加上剛好獲得社區舞蹈 班老師的欣賞,是她因此與一般的升學途徑告別、進入舞蹈班契機。

「我從⼩就喜歡跳舞。但是爸媽那時候的年代,會認為讀書⽐較重要,後來 才發現我的讀書沒有到我姊姊那樣⾮常的好。剛好國中有舞蹈班,就讓我加

「我從⼩就喜歡跳舞。但是爸媽那時候的年代,會認為讀書⽐較重要,後來 才發現我的讀書沒有到我姊姊那樣⾮常的好。剛好國中有舞蹈班,就讓我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