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病患及其家屬之行動分析—要求認錯

在文檔中 醫療糾紛之社會控制: (頁 136-154)

第四章 病患及其家屬觀點

第二節 病患及其家屬之行動分析—要求認錯

研究者運用紮根理論分析程序發展病患及其家屬處理醫療糾紛經驗的相關 重要概念。研究者發現「要求認錯」此概念是說明病患及其家屬處理醫療糾紛歷 程的核心概念。當病患及其家屬質疑醫療傷害是因為醫療疏失所造成,便展開後 續要求醫方認錯的行動,無論實際醫療過程中是否真正發生疏失。「要求認錯」

此概念包含屬性有「質疑醫療疏失的基礎與問題類型」、「要求醫方認錯的動機」、

「要求醫方認錯的方式」、「要求醫方認錯的機制和效果」,以及「誰會(或不會)

對誰認錯」。

依據本研究最初的兩項理論抽樣原則:病患身體傷害情況和糾紛醫院評鑑 層級,14 例醫療糾紛案件分類如表 29 所示。A 型案例(亦即高層級、重傷害)

共有五例;B 型案例(低層級、重傷害)共有五例;C 型案例(高層級、輕傷害)

有兩例;D 型案例(低層級、輕傷害)亦有兩例。研究者從此初始分類類型出發,

進一步分析不同醫療糾紛案例類型其處理醫療糾紛經驗之差異性。

表 29 醫療糾紛案例之類型

病患身體傷害情況 糾紛醫院層級

重傷害(死亡、重殘或植物人) 輕傷害(輕殘、暫時性傷 害或延長醫療時間)

高層級(醫學中心、區域醫 院)

案例 2、案例 5、案例 6、案例 7、

案例 8(統稱 A 型案例)

案例 9、案例 10(統稱 C 型案例)

低層級(地區醫院、基層醫 療院所)

案例 1、案例 3、案例 11、案例 13、案例 14(統稱 B 型案例)

案例 4、案例 12(統稱 D 型案例)

第一項 質疑醫療疏失的基礎與問題類型

「醫療糾紛」是指醫療過程中發生醫療傷害,引起病患及其家屬追究醫療 疏失責任的過程。就此而言,病患及其家屬是否追究醫療疏失責任且引發醫療糾 紛的重要關鍵,在於病患及其家屬如何看待醫療傷害(亦即不良的醫療結果), 以及是否將醫療傷害歸咎于醫療疏失。

研究發現,病患及其家屬質疑醫療疏失主要基礎有三:一是,根據最終醫 療結果判斷,亦即只要發現醫療結果有極大落差或出乎意料之外,就質疑醫療有 所疏失;二是,依據醫療過程中提供服務的適切性、合理性或與其他病患之病況 相比較等常民知識為標準,來歸咎醫療疏失與否;三是,對不良醫療結果或醫療 過程已有所懷疑,進而尋求醫療專業知識解釋包含自行查閱醫療書籍或詢問其他 醫療人員意見,來確定自己對醫療疏失的看法。

一、醫療結果與預期極大落差—『好好人,為什麼會這樣子?』

大多數民眾認為醫師是治療病痛和維護生命的專家,對於疾病診斷和治療 往往給予高度期待與信任。特別是,當病患不是在緊急情況、已患重病或生產過 程就醫時而發生醫療傷害,病患及其家屬更難以面對和接受突如其來的病情惡化 或不良的醫療結果。

本研究所有案例都非緊急或已患重病之病患,病患及其家屬對病痛的解除 或生理問題解決具有信心與高度期待,未曾思考有可能發生醫療傷害之情況。因 此,當病患及其家屬面對極大的醫療結果落差,便可能質疑醫療疏失。有些案例 醫師解說病情時有所隱瞞或對醫療結果表示樂觀,更讓病患及其家屬無法接受不 良的醫療結果。

案例 8 該病患因偶而肚子痛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為胰臟結石,醫師建議開刀 且說胰臟結石只要開刀取出就好了,是很簡單的手術。因該醫師為國內有名的肝 膽胰權威,病患便相信該醫師的說法與醫術,利用寒假期間到醫院開刀,結果該 名病患死亡。

「…我弟弟他根本就不會死的,我們認為他(指醫師)是在實驗。好好 人(閩南語)一個博士平常上課都好好的,只是偶而肚子痛,也不是說 痛到受不了才去就醫。醫生跟他說結石,ㄚ結石很簡單嘛,拿出來就好。

那我弟弟聽到反正結石拿出來就好,想說就利用寒假期末考考卷改完去

(開刀)。好好人耶,是這種情況下,不是說像深夜突然肚子痛去的。」

(案例 8-1)

案例 14 該病患產前各項檢查並無異樣,僅因過了預產期而到醫院檢查,

並由醫師施打催生針劑,卻突然休克,經急救後死亡。

「她人是好好的,用走的進去,你聽得懂嗎?她是自己用走的走進去生 的,現在變成怎麼樣,住不到一天,用抬的抬出來,當然是在懷疑那個 醫生有問題,不然怎麼會產生這樣。」(案例 14)

二、常民知識判斷

當病患及其家屬看到醫療傷害或不良醫療結果,不一定就質疑是醫療疏 失。有些案例是在家屬察覺與其他病患病況或處置方式有所差異後,才質疑醫療 疏失。另外,有些案例除對於突如其來的醫療傷害有所懷疑外,也會試圖從醫療 過程中醫療行為的適切性與合理性,尋找說明醫療疏失的可能原因。事實上,對 於一般欠缺醫療專業知識的病患及其家屬而言,針對醫療服務進行判斷或與其他 病患的病況比較等常民知識,成為質疑醫療疏失的基礎。

案例 6 該病患起因在小診所打針後產生小水泡化膿,而到醫院進行整型手 術。住院十天後出院,但出院後第十天因發燒又回醫院觀察與處置。之後病況急 轉直下,出現敗血症現象且心臟一度停止。經搶救後生命跡象雖有回覆,但因腦 部缺氧成植物人。此時,家屬雖覺得突然仍未質疑醫療疏失。後來發現與其他相 類似病患處置方式不同,進而質疑醫師未及時給予病患呼吸器,才導致病患腦部 缺氧變成植物人。

「一般醫療糾紛很少人一開始就知道,家屬哪有那麼厲害。一開始我們 是覺得怎麼這麼突然,後來我在醫院照顧我媽四個月,那一層樓算是較 重症的,看到別人動不動就插管,像吃飯一樣啊。然後插管以後兩三天 就正常了,管子就拔掉開始練走路。這時候我們才覺得為什麼我媽媽那 時候沒有插管,後來我發覺原來插管是蠻希鬆平常的,然後才去想插管 這個問題。」(案例 6)

案例 4 該病患出生後因仍須接種 B 肝疫苗,家屬便決定先將該病患放置 醫院。期間卻因不明原因遭到感染,轉送其他醫院急救後痊癒。當家屬被通 知前往醫院時,原本以為是病患本身早產、抵抗力較差所引起,後來發現其 他嬰兒亦有同樣感染現象,才歸咎是院方醫療疏失。

「本來我們以為是自己小朋友的問題,是到那邊以後怎麼看到隔壁的也 是,那幾天出來的好像三四個、四五個小朋友,才知道是他們醫院的問 題。因為我們小朋友有提早半個月出生,我原本以為是他抵抗力比較不 好,結果一看才知道那幾天的小朋友全部都轉到同一個醫院去。」(案 例 4)

案例 7 該病患因腹痛到醫院就醫,期間因疼痛情況時有時無,輾轉來回 二家不同醫院。後來到第三家醫院後安排住院觀察,三天後卻因腹膜炎引起 敗血症死亡。家屬質疑該醫師未即時診斷出病因且給予醫療處置,才導致病 患死亡。

「你不能跟我講說急性腹膜炎、腸壞死引起敗血症死亡。為什麼會引起 敗血症,那是因為腸壞死;那為什麼腸壞死,是因為腸阻塞;那為什麼 會腸阻塞?我父親腸不通來住院三天讓你治療耶,你總是要給一個能夠 說服我的理由啊。以我不是很專業的來看,很明顯就是延誤疏忽嘛,我 相信醫院也是心知肚明。」(案例 7)

三、醫療專業知識的論述

有些病患及其家屬發現外顯的醫療傷害或懷疑醫療過程的醫療行為可能有

疏失存在後,進一步藉由詢問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或查閱醫學文獻,收集醫療專業 資訊與相關疏失證據,強化自己質疑論點!

如前述案例 6 家屬在察覺可能因醫師未及時給予呼吸器,導致病患成植物 人後,更進一步查閱相關醫療書籍,肯定自己的質疑是正確的。

「事實上我去查所有醫學的文獻,光是台大內科住院醫師醫療手冊上面 就說三十五下就要插管,那網路上也有一個什麼台大內科加護病房類似 的操作規則都是三十五下就要插管。然後,我還找到一篇榮總臨床醫學 月刊,好像民國七十二或七十三年,他上面就寫不要等到血氧濃度下 降,你才插管。」(案例 6)

案例 11 該病患於生產過程中因施打過量催生劑,導致子宮破裂和大出 血死亡。家屬具有護理背景,在發現病患切除的子宮較一般人大而心生懷疑,

進而詢問相關醫療人員意見。

「因為我大姊是護士,他覺得表妹的子宮很大,一般正常生完以後子宮 會收縮,好像不應該這麼大,這表示他的子宮本身就收縮不好。那收縮 不好的子宮,不適合一直打催生針。因為我不是醫療專業人員,就想說 問我以前的老闆,他是婦產科主任在台北算是一個蠻有名氣的老醫生,

我就把這個情況,這個經過告訴他,他說哎呀,應該是那個催針藥打的 太過量,造成他子宮破裂,才會這樣大出血。」(案例 11)

案例 13 在病患出生後雖曾經懷疑絨毛膜檢查是病患下肢缺損的主要原 因,但直到某具有名氣醫師說明後,更加確認是醫師疏失,才開始與醫師協 商的行動。

「後來小孩子不舒服帶去 XX 醫院看的時候,找那個 XXX(某醫師),

那時候他是醫院小兒科主任,請教他小孩子這種情形怎麼做復健。褲子 脫下來醫生第一句話就說,你做絨毛膜篩檢啊?第一句話就說這樣子。

所以我當時候才更肯定是絨毛膜篩檢。本來有懷疑,親戚有醫生也是這 樣跟我講。那脫下來第一句話跟我說你做絨毛膜篩檢,我當時就百分之

在文檔中 醫療糾紛之社會控制: (頁 136-154)